向港人道歉,菲律賓兩任總統的鮮明對比
邱 林
4月12日晚,到香港訪問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2010年造成香港多人死亡的馬尼拉人質事件,以總統身份正式向港人道歉。杜特爾特說:「請允許我對中國人民表示,從我的內心深處,我作為菲律賓的總統,謹代表菲律賓人民,就此向你們正式道歉。」「發生有關事件完全是遺憾,並保證不會再讓事件重演。」
杜特爾特的道歉,與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四年前說的「就不道歉」形成鮮明對比。基於此,杜特爾特訪問香港受到港人的普遍歡迎,也贏得中國人的好感。一些死者的家屬說,即使道歉的不是前總統阿基諾三世,但杜特爾特也是以菲律賓總統的身份道歉,亦是代表菲律賓政府作出的行動。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發生挾持香港旅客人質事件,當晚菲警方強攻上車與槍手爆發槍戰,造成8名港人死亡、7人受傷。事後,菲律賓政府一直拒絕道歉。2014年1月,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宣布與菲政府的談判期限已過,對菲實施第一階段制裁,阿基諾三世當時表示遺憾,但他一句「就不道歉」令人心寒。
阿基諾三世用一種沒得商量的態度狠狠傷了港人的心。他可以抵賴這場災難是槍手的「個人行為」,與警察部隊乃至阿基諾政府無關嗎?答案是否定的。儘管槍手的責任不能歸因於阿基諾政府,但警察部隊援救不力乃至官員指揮失誤的責任要歸因於菲方,這種責任是國家責任。
1979年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國家責任的條文草案》。該草案第8條規定,「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為,在以下情況,於國際法亦應視為國家的行為:經確定該人或該群人實際上是代表該國行事;或該人或該群人,在當局不存在和有理由行使政府權力要素的情況下,實際上行使這些權力要素。」
從上述法律條款看,阿基諾三世稱槍手之事與政府無關顯然是站不住腳。因此,阿基諾三世的辯解就像一個蹩腳的律師和狹隘的政客。
當然有一個背景必須交待,阿基諾三世出身政治世家,一直以親美自居,並唯美國馬首是瞻。他的盤算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扮演一個角色,利用美國的支持打擊國內的反對派,提升支持率,同時,增強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叫板的底氣。似乎有美國人撐腰,他就可以拒絕向港人道歉。
而草根出身的杜特爾特與阿基諾三世相比,則顯得更加務實,更為菲律賓的發展和國民的褔祉著想。4月8日,杜特爾特在前來中國訪問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前,在馬尼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是談生意的,不是要走向戰爭,一百年以後再談戰爭什麼的吧。我要為我的國家創造條件,讓人民過得更舒服,讓孩子受教育,讓人們吃飽飯。」
一語道破了杜特爾特的對外政策取向。阿基諾三世實行親美政策,在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方面,菲律賓投入了大量財力,然而,菲律賓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卻毫無作為,在執政期間,菲律賓幾乎沒有開工新的鐵路、公路項目。為轉移國內矛盾,阿基諾政府頻頻在南海問題上製造話題,導致國內經濟和民生毫無起色,毒品暴力問題日益突出。
或許杜特爾特意識到,如果延續阿基諾三世的對外政策,被美國綁架,遲早會把菲律賓推入孤立的深淵,成為美國的犧牲品。正因為如此,上台伊始他就強調,南海問題上軍事和戰爭不是菲律賓的選項,因為這毫無意義。
畢竟,小國與大國的實力,根本不在同一層級。既然如此,菲律賓何必為根本不存在的選項而背書?又何必為此與另一大國而劍拔弩張?對菲律賓來說,國民福祉在於民生而非緊張的地區局勢。在大國之間保持適度平衡,獲取最大限度的行動自由,才是小國外交的最佳狀態。因此,杜特爾特的做法才符合菲律賓的國家利益。
推薦閱讀: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害苦美國消費者
※第六篇:事不過三之日菲韓
※Quora精選:印度人的迷之自信
※凱末爾的世俗化——土耳其印象
TAG:國際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