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告訴我們什麼?

從流感到去世,只有29天,《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作者寫了自己岳父從患上流感到死亡的整個歷程。人們除了感慨生命無常,就是感慨中年+中產之脆弱,難道就真的無能為力了嗎?它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第一,病毒是個生命體,也在不斷進化,要求疫苗也要更新迭代。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發表了一篇關於公眾對於流感以及疫苗認知的報道《中國流感疫苗接種率僅2%,公眾對疫苗認知存誤區》(2018.2.9),裡面提到了中國疾控中心和各地的疾控中心一起做的一個民調,百分之五的被訪者認為,流感是小病,不需要接種疫苗。更況且,流感病毒不斷升級,疫苗接種也得更新換代。你小時候的疫苗還管用嗎?

第二,流感考驗公共習慣、公共道德。

在公共場所,如果有人打噴嚏但是沒戴口罩,總是會遭到周邊的人驚恐和嫌棄的目光。那些明知自己得了感冒,卻不戴上口罩在公共場合出入的人應該反省。

第三,一病致貧,醫療保障遠不夠用。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這場「肺炎」帶給作者家人的壓力遠不止是高達2萬一天的ICU病房住宿費,更多隱性的風險和開支如:酒店住宿費用、護工費用、親戚的機票和誤工費等等這些費用,其實在發病前根本是始料不及的。大病來時,社保那點保障實在是杯水車薪。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這所以刷屏,是眾多中年+中產感到生活的重負,有時一場病就會因病致貧,這方面需要社會政策的扶助,比如個稅改革應盡量把家庭撫養係數考慮在內,家庭不減負,難怪人們不願生孩子了。

第四 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營養均衡。

第五 做好衛生,提前預防。使環境污染、病菌遠離我們。

不要對生命「任性」,身故和疾病離我們的距離,遠比想像中的近,要懂得防患於未然。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流感並非致命性疾病卻能使很多人喪命?
感冒到底是靠藥物還是靠抵抗力痊癒的?
大規模流感來襲,90%的人搞不清楚這些狀況
反思1918年流感:最重要教訓是"對公眾說真話"
董洪濤中醫經方治流感——《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有感

TAG: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