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戀愛和經濟學

講兩個事情,聯繫起來看特別有意思。

第一個事情是之前在社交APP上認識的一個妹子,有一天髮狀態傾述有個學弟在瘋狂的追求她,但是她又不是特速熱的那種類型,而且這個學弟追求她時的一些做法也特別直男,正好乾上了她學業特別忙碌的時期。於是學弟兩次表白都被這個妹子委婉的推脫了。

大概過了一個星期,這個妹子又髮狀態吐槽說,之前那個學弟,這幾天天天喝和她們社團的另一個妹子出去玩,還頻繁的在朋友圈互動。

大概又過了一個星期,社團的另一個妹子對那個學弟表白了,兩個人成了一對恩愛的小情侶。妹子看在眼裡,心裡特別不爽,於是在社交APP上努罵之前那個學弟。我當時看了覺得好奇,就問了一句:「你不是不喜歡那個學弟么?兩次表白都推了。」她回復我說:「我只是推了,並沒有明確拒絕啦,我就是想再等等看。」

這是第一個事情,第二個事情是我最近聽「經濟學」相關的內容,正好學習到關於經濟學中「稀缺」、「選擇」、「歧視」和「成本」相關的內容,我覺聯繫著談戀愛看得特別有意思。

首先,經濟學裡的「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無限的慾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結合戀愛來看,一個男孩子能給女孩的關心和愛護是有限的,他不可能給全世界的女孩當中央空調,如果談了戀愛後,按照道德的要求,這個男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就只能給女朋友了,所以他能給出的關心和愛護就是稀缺的。

其次就是選擇,凡是選擇,就必然有標準,不僅僅是選擇了某個事物,還意味著選擇之後放棄的另外事物的成本。選擇之後就會產生區別對待,所放棄的其它可選項,就是沉默成本。這個很好理解,一個男孩子選了A做女朋友,就不能選B做女朋友了,不然就違反了社會道德的要求,所以放棄了B做他女朋友的機會,就是男孩子選擇A付出的成本。

最後是歧視,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正因為稀缺才會做選擇,做了選擇之後必然會區別對待,也正因為區別對待,才會產生歧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稀缺、選擇、區別對待、歧視,其實是一體的。放到談戀愛里,男孩子選了A做女朋友,不選B,那麼肯定是因為覺得B某些方面不如A符合他心中女朋友的要求,那麼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歧視」了B,這裡的歧視這個詞是不帶任何貶義的,指的是區別對待。

理解了這個,再回頭看第一件事,就覺得那個妹子不應該對他學弟的行為那麼生氣了。 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學弟固然是不應該在追求一個女孩不成功後,立刻變心去喜歡另一個女孩的,這不符合人們對於愛情應該專一、長情的要求。

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男生能對女孩子投入的感情是稀缺的,他的感情是有限的,他必須對自己投入感情的對象作出選擇,長期得不到回報的投入是不符合人在情感需求上的實際的。從他個人的角度來說,趕緊轉移對象是最切實際的做法。而對於那個女孩子來說,她雖然沒有明確拒絕,但她仍然要對於她的選擇付出成本,這個成本就是失去了對於「確定兩個人的戀愛關係」的確定性的成本。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女孩子之所以會失去那個男生,只能說是她自己的選擇,完全不應該責怪別人。哪怕她不是拒絕,只是在考驗或者等待這個男孩子,更加努力的去追她,但是, 她的每一次對南方確認關係的請求的不肯定也不否定,就會付出「無法得到明確關係」的成本。當然,有失必有得,如果她同意了那個男孩子的請求,她失去的「成本」就是「以後和其他男孩子戀愛的機會了」。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其實人人都是雙標黨,在被人追的時候,哪怕不是那麼喜歡,不願意答應,有時候也是希望別人能繼續喜歡自己的,可能會想,萬一有一天自己沒人要呢,多一個備選選擇總是好的。

另一方面,在自己追別人的時候,總會希望儘快有個明確的答覆,不行的話也不過於的耽誤和浪費精力。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男孩子不追女孩子了?」我記得其中有個點贊很多的答案是:因為女孩子沒給個進度條讓男孩子知道追到了哪一步。

最後還是根據思考給出個建議吧,我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不管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及早表明態度很重要。然後最好能夠讓對方明白,對方的每一次否定和不確定,都會付出一個叫「可能就此失去你這樣一個可能會很棒的男女朋友"的成本。然後還是請繼續努力變得更優秀吧,越是優秀的人,意味著對方付出的「成本」越高,在考慮你的時候,在做選擇的時候,就會越慎重。

這不是雞湯,就是事實。

推薦閱讀:

英語經濟新聞(English Economic News):Like Attracts like
盤點歷史上著名的6次貨幣戰爭(下篇)
新機場效應下誰才是第一受益者?
月掙十幾萬靠的是啥?
需求曲線|來自保姆市場的觀察

TAG:戀愛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