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孔子說:「女人和小人很難以伺候對待。與其過於親近,就顯得恣縱驕慢,對人失去尊重;若與其疏遠(不奉承不巴結),又會怨懟不滿,以為別人看不起他。」
後人常以此來指責孔子有歧視女性之嫌。其實,語意來看,孔子的確明指「一般的」、「多數的」女子和小人很難伺候對待。但從時代背景來看,孔子此言並沒有錯。
孔子眼中的君子,除了有智識之能(得以治國)之外,尚需要在德性上有所修為。君子不但要志於學,還要學習天行健以自強不息之精神;學有所成的君子才能坦蕩蕩,而不像小人那般長戚戚。
然而,古今中外,有能者不必然有德,尤其,掌有權位資源的上位者若以權謀爭權,只求享受榮華富貴,無心治國利民,則「上下交征利」的結果,久之必然是不屑巴結爭寵的有德者退位,導致無德有能、甚至是無德無能卻善於逢迎之人倖近;這些人掌權後,既無德無能,又是以爭寵佞行取得權位,便更為忌才妒德,最後必然搞得朝綱敗壞,亡國亡民。歷朝歷代多少宦官、內戚誤國,即是如此。
不論是有能無德或無能無德之人,都被孔子歸類為小人。但是,為何女子會被歸與小人同類呢?
封建時代其實是男人天下。不論是軍事武力、農耕體能、鐵木技術、或治國知識,都掌握在男人手上。自然,明哲知理的修德知識,也只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男性)知識份子才得以受教學習。一般女人,能夠識字就很不容易了,如何懂得修身治國之道?更不可能終身志於學。以致,有德女子,在古代,那是異常值,而非常態。也因為多數女子既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更沒有獨立自主之技能,只能憑姿色與手腕依附於有權位之男人;因此,多數女子便「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了。
孔子將女子與小人並提,對女子是有點不公平。因為當時多數的女子無智(識)無(技)能,而順著求生本性,便會顯現近之驕恣、遠之怨懟的不安全感作為;但小人既不修德,也不提升專業治國之能,只想耍手段、拉幫結派以鞏固權位、享受榮華。這些小人的敗德是自取的,但古時女子卻毫無選擇餘地。不過,孔子只是指出當時一般普遍現象,而非對女子有所歧視。
推薦閱讀: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緣分從何而來
※從木頭到古琴,斫琴師用心血和巧手塑造弦上的靈魂
※第一章:知道識易
※關於建水紫陶,有哪些常見的謠言與誤區?| 第一篇:製作工序
※如何「挑」一隻趁手好用的建水紫陶蓋碗
TAG: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