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最近中美之間的貿易紛爭鬧得沸沸揚揚,用滿城風雨不足以形容,簡直是滿地球風雨。中美雙方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互放狠話,級別和烈度都令人乍舌,連我們一向和稀泥大法最666的外交部門都強硬得讓人覺得自己彷彿穿越了,說好的韜光養晦呢?

當下貿易爭端互放狠話,但表示談判窗口還開著的階段,是典型的Chicken Game。這不是吃雞遊戲的意思,比較流行的翻譯是「膽小鬼博弈」,比誰是弱雞。

(可參考膽小鬼博弈:如何假裝死磕到底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在膽小鬼博弈中,我們假定雙方可以採取的策略只有 2 種:死磕到底(用Dare或D表示)或者認慫(用Chicken或C表示),雙方(甲、乙)採取不同策略的收益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膽小鬼博弈的PayOff表

一起認慫,大家都當無事發生過,一切照舊。如果有一方死磕,另一方認慫,則死磕方獲勝認慫方失敗,被佔一點便宜。而如果雙方都是死磕到底,那雙方都要支付非常慘痛的代價,沒有贏家。

用更形象一點的例子來說,一條賽道上兩輛賽車朝對方高速行駛賭命,如果有一方認慫轉彎,則另外一方獲得所有賭注。如果兩個人都認慫,則當沒事發生過。當然如果兩個人都死磕到底,則兩個人都會車毀人亡,錢什麼的就都沒有意義了。

這個博弈里沒有哪方有特別的優勢,除了車毀人亡之外都是總體最優的。如果一個博弈有唯一的納什均衡點就好預測了,但這裡沒有唯一的均衡點。這裡甲乙雙方是完全對等的,最優的結果是自己不認慫,對方認慫,可兩邊都如此的話,就必然是一個互不認慫的局面,看到最後一刻快要車毀人亡的一瞬間,誰更沒有底氣。

通常而言,這個時候需要檢查一下互相的底牌籌碼,比如中國對美國出口佔總體出口多少,美國向中國出口佔比又有多少。但這畢竟是最後一步,一力降十會硬碰硬,不好看又異常危險。在這個博弈結構里有更好的策略嗎?

單從博弈的結構上看是沒有的,因為雙方的選擇完全是對等的。但膽小鬼博弈有一個額外的解,即把有選擇變成沒選擇。當一方沒有選擇的時候,另一方的決策也就確定了。如果一方只能認慫,那麼另外一方必然就會死磕獲得收益。相應的,如果一方只能死磕,則另外一方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認慫。

回到我們的賭命賽車遊戲中,要想勝利的做法是,當兩邊開始告訴互相疾馳的時候,把方向盤拆下來扔到窗外給對方看見,讓對方相信我這裡已經沒有改變的可能性。這樣對面的決策就沒什麼空間了,必然慫。不給自己選擇的人反而會贏。

換言之,讓對方相信自己已經失控的一方,會贏

這聽上去很瘋狂,更瘋狂的是,在機制不透明的決策過程中,拆方向盤這個動作具體行為是讓對方相信自己瘋了,徹底失控了,我這裡就是想剋制也是沒辦法了。

所以轉換為:讓對方相信自己瘋了的一方,會贏。

那中美兩邊誰看上去比較瘋,比較失控?

看到網上沸沸揚揚罵特朗普瘋子,蠢蛋,屁都不懂,表示要給特朗普上經濟學基礎課的義和團民們,只能讓我佩服這工作確實到位。

當然膽小鬼博弈重點是讓別人相信自己這裡不會慫,大家爭取的還是對方讓一步的息事寧人,重新歸於平靜,都不希望真的車毀人亡。話要放狠,不能真的去撞,啟動調查走流程什麼的都可以,體現「制度優勢」立馬真的提高關稅是很蠢很蠢的行為。

正確的姿勢,無論對手看上去多不靠譜,不要相信對手是真的瘋了。對方真的不給自己任何選擇餘地的證據要很強才行,堅持不慫是對的,但千萬別真的下手,這個默契不能破。

(關於博弈論方面的,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里提到的耶魯大學公開課了解一下)


就貿易戰本身而言,局就是如此。但美國方面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呢?為什麼要挑事呢?是特朗普的個人情懷嗎?顯然不是的。

在所有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里,我發現所有人討論的主體單位都是國家,中國怎麼這麼樣,美國怎麼怎麼樣,中國想要什麼什麼,美國的目的是個啥啥啥。

說的好像一個國家是一個人一樣,事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不是鐵板一塊的,也不是上下一心的,無論什麼制度都如此。

每個人和組織都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行事,一個國家內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團,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看美國和中國都是收益的,但並不代表沒人損失。

如果你是美國的資本家,手上有許多跨國公司的股權,那麼將工作外包到中國的工廠去,你可以節約很多成本,提高資本效率。如果你是中國的工人,原來沒有工打到變成加班注意別猝死也受益的,當然廠長本人和地方政府等一系列人比工人賺的還要多。可美國本土的工人在這場效率提升的「互惠」活動中是輸家。

所以拿國家作為單位去考慮,中美的貿易是兩利的,沒事搞什麼貿易戰,純粹是腦子抽。但當你把國家拆開來,拆成一個個利益集團,則全球化效率提升這個過程中是有人贏有人輸的,不是簡單的Win-Win的。

美國的工人階級(用這個詞作為某組織的對手方感覺怪怪的)是美國政治急於改變現狀的一股力量,要奪回被中國人「搶走」的飯碗。這樣說來,川普是個大工頭,給美國工人們找工作的嗎?

如果這樣假設,把矛頭指向中國明顯是找錯對手,因為要轉移工作的發起人主要是美國的資本家集團,提升企業的綜合效率,中國因為效率高所以給中國,如果有其他地方效率好過中國,是不太會多顧忌面子問題的。故而是階級矛盾,不是什麼國別的鬥爭。要求和中國打貿易戰完全是張冠李戴的。

換言之,就是和中國的貿易搞僵掉,跨國資本控股的公司也要去找其他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除非美國本體是除中國外的最有效率的地方,否則幹掉中國的外貿何益於美國本國就業?

那既然如此,操的是哪門子閑心,吃飯睡覺外沒事幹打一頓豆豆?國家決策當然不會如此隨意,川普能洞悉美國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在強手如林的競爭環境下,以政治素人的身份一舉成功問鼎白宮,不是瘋子也不是蠢貨。自己就是大資本家的川普,也不是不知道資本家利益的點在什麼地方。

再仔細回過來看川普的講話,發起所謂「貿易戰」的訴求是減少貿易逆差。當500億美元沒有能搞定的時候,就說要加1000億。給人的感覺是數字上比較隨意,細細想一下,貿易戰應該是個結構性的東西,關於賣什麼不讓賣什麼,買什麼不讓買什麼,怎麼會只關心總數額的大小。500億的清單里是羅列得清清楚楚,什麼行業什麼商品,加個1000億難道是所有商品都再*2嗎?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嗎?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川普根本不關心具體是什麼行業,什麼商品。

既不是要給美國工人找工作,也不是要在具體某些行業某些商品上找優勢,那關心的到底是什麼?答案在一開始川普自己就明說了:減少貿易逆差額

貿易順差就是好,貿易逆差就是不好?現今距離重商主義經濟學已經很多年了,這種老皇曆已經沒人翻了。那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


我的看法是,挑起貿易爭端的根本動機不是工作崗位也不是行業壁壘,而是中國的外匯儲備。故而給其他國家豁免,矛頭單指中國,而不是所有有比較優勢的國家。

中國正在積極去槓桿的過程中,貨幣的獨立性在這個時刻尤為關鍵,如何在高速運動的列車上拆換輪子是一件高難度的精細活。我國的貨幣發行制度,人民幣抵押物最大項依然是外匯儲備(參考關於貨幣最簡單的邏輯),外匯儲備不僅僅是要滿足日常的經常項開支,有其重大的貨幣政策穩定性的基石作用。

在這個節骨眼上,美聯儲開始了自己的加息進程和縮表計劃(參考縮表是什麼鬼?),也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減少美元的供應總量並且提升美元的利率,這對於以美元作為發行基石的所有央行而言,就是一次被動的跟進縮錶行為。去槓桿的過程中,貨幣發行的基礎抵押物減少,是一種何等痛苦的實踐。貨幣的供應不是簡單的央行印印印,而是由抵押物發行的高能基礎貨幣進行派生的信貸過程(參考貨幣或許能無中生有,但財富不能),去槓桿最害怕的是貨幣供應的突然縮量,造成債務通縮螺旋,無異於釜底抽薪。(關於債務結構最簡單的邏輯所以貨幣政策的主權如今生死攸關。

根據不可能三角(參考有人兜底就安全了嗎?瑞士央行風暴小議。),當一國又要匯率穩定又要貨幣主權的時候,就必須要實行強硬的資本管制。事實也確實那麼做了,很多技術細節做得粗糙又蠻橫,但大尺度的決策上必須如此,外匯儲備保衛戰嚴防死守。

轟轟烈烈的外匯保衛戰好歹算扛下來了,去年對美出口歲入5000億美元,但外匯保衛戰死守的3萬億還是3萬億。說明其他項下實際流出至少5000億美元,全靠外貿順差填。

說得再直白一點,外匯儲備最重要的擎天柱,定海神針是中國逆天的外匯順差,靠這一項的天量與高速增長,勉強填滿了其他所有七七八八的窟窿。而貨幣發行的基礎也賴於此,故而外貿順差不僅僅是匯率穩定的基石和底線,亦是整個中國經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王牌底牌。外貿順差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舉足輕重。

川普要釜底抽薪,抽的就是這一條薪。

他是個直白人,一開始的政策目標就不是多少行業回歸美國,就是要中國減少貿易順差。也不關心具體什麼行業什麼商品,越多越好,加1000億管他是什麼行業。

對於美國而言,Made in China 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生活消費成本,打貿易戰的代價是美國的物價會上升。特別是川普基本盤的非高收入人群最難受,但在給你們把工作從中國搶回來的口號中,不能忍受沒有Made in China的變成了「工賊」。

是的,這個神奇的角度下,川普攜著洶湧的民意實現了金融壟斷階級最需要的美元周期的運作。最後美工人忍受著生活成本上升且依然沒多少產業回歸,資本家階級則順利實現目標,這裡根本不是以國別作為單位的。階級鬥爭這個詞曾經被以令人髮指的程度被濫用,但並不代表階級鬥爭不存在。

視角回到美聯儲,在美國就業率已經向好的情況下,美聯儲政策要盯的就只剩下CPI。如果貿易戰打響,CPI走高則加息和縮表的速度幅度就會加大。


無論大國情結如何自我膨脹,天天我兔我兔的小粉紅們如何情緒高漲,美元依然是當今世界的儲備貨幣,人民幣不是。人民幣的發行基礎依然有賴於外匯儲備,在去槓桿的進程中,美元加息+縮表+減少中國的外匯順差,根本不是什麼陰謀,而是擺明的打劫。

造成如今這種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則在於制度設計上,沒有及早對貨幣發行制度過於依賴外匯儲備有準備,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資本管制上。這是只看表面,不看實質的補鍋法(厚黑學博大精深)。藏得越好,守得越牢,最後損失越多。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去槓桿的決心和動作都是令人驚艷的,由衷讚歎,五星好評。對於外部來的洶湧大招,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不討論對策了,相信領導人有比我更好的辦法。

最後,祝願祖國渡過時艱,繁榮昌盛。


推薦閱讀:

傳統工科轉金融有什麼好的建議?
諾貝爾獎金是怎麼賺出來的?
老媽被MMM洗腦了,所有積蓄都進去了,怎麼勸?
以BiliBili為例淺談中美上市制度差異
老七教你賺錢77招(四)

TAG:中美貿易戰 | 特朗普貿易戰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