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不好的熊孩子,就讓機器龜來教做人。

本文轉載自[創次方],

微信號chuangcifang1。

上周一則熊孩子推孕婦的新聞刷爆了網路。

看完主人公的操作,本編簡直神清氣爽。

熊孩子「惡」的出發點,經常可以是雞毛蒜皮的「自私」。

連劃小區車庫 29 輛私家車,就因為家長不讓其玩王者榮耀;

因為好奇,把火腿腸放進塑料瓶,使得進食的流浪狗被卡在瓶口活活憋死

因為沒得到姑娘手機的炸雞排,在地鐵來臨瞬間,從背後把姑娘推向軌道,幸好旁邊市民拉住了姑娘;

因為沒得到姑娘的手機,把滾燙的火鍋鍋底潑向她

因為嫌施工聲音太吵,妨礙看動畫片,一氣之下用小刀割斷在高樓外施工者的安全繩

熊孩子的養成,背後一般都有一位推波助瀾的熊家長。

日本一個機器人實驗室曾在商場投放一個機器人,觀察孩子們對機器人的反應。

實驗中,發現不少小孩會自發阻礙機器人行動、惡語拳腳相向,其中不少孩子是在別人的帶動下跟風毆打機器人。

對小孩講理是艱難的,暴力又容易滋生逆向陰影,且治標不治本,雖然大快人心。如何用簡單有效又柔和的方式,對小孩的暴力行徑施加影響,韓國的 Naver Labs 提出了一個方案。

他們設計了一隻名為 Shelly 的烏龜機器人,能夠通過外殼的 LED 和四肢表達生氣、快樂、驚恐等簡單的類人情緒。

LED 會隨著人的你輕柔撫摸變化顏色。

外殼表面處置有接近感測器,感應觸摸,被擼舒服了還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外殼內部置有振動感測器,感應嚴重的擊打踹動。

一旦被大力擊打,四肢和頭部都會縮回龜殼 14 秒,表達「我不和你玩」的氣憤,以此讓小孩意識到,「如果我不好好對待 Shelly ,它會生氣並拒絕同自己玩耍」。

團隊就縮回的時間分別測試了 7 秒、14 秒和 28 秒。

結果表明,7 秒時間太短,會刺激小孩更加嚴重的暴力情況;28 秒時間太長,會讓小孩失去好奇心,離開 Shelly ;而 14 秒的時間,正好使小孩惴惴不安並減少暴力行徑。

Shelly 可供 7 個左右 13 歲以下的小孩共同玩耍。

研究人員觀測發現,群摸的情況下,想繼續和 Shelly 玩的小孩會制止其他小孩的拍打行為。

且先加入的小孩會「有經驗」地告誡新加入的小孩要溫柔對待 Shelly

通過 Shelly 明了的反應,以及團體環境下相互影響和制約,以一種直觀的「不好的結果」讓小孩意識到行為的不恰當,從 Shelly 推及其他無生命物體,再推及身邊的同學朋友親人。

團隊認為,儘管這更多的是通過一種「遊戲對小孩的吸引力」來達成的,但基於「講理無門,暴力違法」的原則,對於制止小孩不知輕重的惡行是直接有效的。

4 歲以下的小孩缺少道德認知,如果不及時灌輸相應的思想,再長大一點,也許是校園暴力、社會暴力。

名為《默讀》的書中,有一個篇章講述了在一所貴族中學裡,學生被分為三等。

上等擁有一切特權,次等需夾著尾巴做人,末等人人可欺。在這個階級分層里,上等凌駕於次等與末等之上,次等並不會因為受上等欺負而感同身受,相反,對次等的凌虐才能讓他們感到平衡。

人與人彼此抱團傷害比其更弱小的人,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原罪」,惟有後天孜孜不倦的教養和普世的道德約束,才有可能讓人分善惡辯是非,而不是只憑本性。

在我們所知的校園暴力事件中,為首作惡的常常是少數,大部分人在沒有明確是非觀的情況下,因為「好奇、有趣、跟風」成為幫凶。

如何正確引導小孩成長,是關乎社會後世的難題,而 Shelly 只是試著從某個角度打開一個小小的缺口,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

創次方官方公眾號(ID:chuangcifang1)

[點擊查看原文·觀看完整視頻]

------------------------------------

如有任何需求,請添加小助手微信ID:CHUANGKEFU3


推薦閱讀:

Science Robotics發布韓國"毛毛蟲"機器人,僅靠環境濕度變化就能前進!
買了建水紫陶就要送東西?打折?不,不,不,泰子陶藝都是實價
Klann聯動結構和機械蜘蛛
機器動物園開園啦!
雙足機器人怎麼保持平衡?美研究人員從奔跑的鴕鳥身上找到了點靈感

TAG:機器人 | 仿生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