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培訓的未來道路在哪裡?

咖啡培訓的道路

先來看看幾個關鍵詞

? 科學研究

? 」咖啡製作師」這個行業或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喜歡跟客戶接觸的新職業,

? 17%:到2020年為止,中國預估的咖啡館年增加百分比

? 6.8%:2017中國GDP

? 翻一翻:2021年,中國星巴克數量double

無論是什麼形式的咖啡館,都可以分成製作咖啡的內場與屬於客人空間的外場,處在中間傳遞內外場信息以及產品的,是咖啡師、或者是店長,總之,是個人。

這件事情從歷史上有」咖啡館」開始,就是這樣。

當韓梅梅走進好吃好喝咖啡館,店長李雷理解她的需求後,跟咖啡師查老師說,查老師做出韓梅梅需求

然後韓梅梅會找一個地方坐下來享用咖啡,李雷需要去照顧韓梅梅的需求、倒水、問問咖啡喜不喜歡,送走她後立馬收拾座位,等待下一個客戶的上門。

如果你想經營一家咖啡館,這件事情一天會重複發生上百次,而培訓,為的就是讓整個流程服務最佳化,讓客戶滿意!

咖啡業界的培訓,有兩個很重要的分水嶺、或者說派別。


第一個階段,是由心法流派所掌握著,我們姑且稱之為心法流派期!

心法流派者,就是老師說啥,你就得聽,而老師憑什麼成為老師?就憑他一甲子的經驗!

經驗能幹嘛?經驗能把咖啡做好!

代表人物,可以說就是田口護老先生!

但是......

他只能擁有一家店,並且把那家店裡的咖啡做好!

為什麼呢?因為他做咖啡,靠的是多年累積的經驗,試錯後得到的合理答案!

當他把這樣的經驗告訴了他的學生,學生拿到的是」結論」,而不是這個漫漫過程中的推導方式,學生將」結論知識」拿走後,回到家鄉開了咖啡館,照本宣科,然後發現咖啡衝出來不一樣,發現客人不喜歡我的咖啡,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在老師那兒一切都很好啊~

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因為你學到的是老師在他的店內每天琢磨出來的,水質的把握、烘焙程度、研磨粗細、客戶的喜好,什麼樣的水溫水流等等,在信息不對稱的時代,老師只能自己琢磨,不然,能怎麼辦呢?

SCAA以及SCAE開始壯大之後,藉助科學的研究以及調研,我們開始理解整個咖啡出品的底層邏輯,這是第二個階段的開始,我稱之為整合理解期!

可以分為兩個面向,整合跟理解

整合:

SCAA開始大量的搜集整理咖啡的科學數據,發現了兩個重要的數據:1.15~1.35%, 18~22%

1.15~1.35% : 咖啡最合適的濃淡度

18~22% :風味最佳的萃取率區間

當我2009年去美國參加SCAA EXPO的展會以及Brew Technician課程的時候,一直追問這兩個問題背後的邏輯以及理論基礎,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大家覺得這樣好喝!

1.15~1.35%: 北美咖啡愛好者,喜歡1.15~1.35%的咖啡濃度,這個濃淡度是喝起來最舒服的

18~22% : 這個萃取率,是大家覺得風味最佳的!

這兩個數字就是個普查後的結果,不過咖啡這樣的嗜好性飲料本來就會存在著主觀的決定,所以在多年之後,我才慢慢地理解,這兩個數字的合理性以及邏輯!

在之後的幾年裡面,SCAA大力的推廣教育這兩個數字在整個培訓體系的重要性,並把想辦法整合全世界咖啡師的邏輯!

現在,幾乎所有咖啡從業人員都同意18~22%的萃取率,只是在濃度上會因為地域習慣不同,而有些許的變動。

理解

從手沖的萃取、義式咖啡的萃取、烘焙、品嘗這四個面向,我們要如何逼近濃度以及萃取率?

就是理解的範疇拉~

也因此,SCAA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課程也經過多次迭代,發展出五大模塊

義式咖啡、咖啡烘焙、生豆購買、品鑒、金杯萃取

這五大模塊,結合了科學研究,以及在全世界實踐累積的經驗,讓課程從底層邏輯出發,構建出咖啡知識的體系,只要你認真的學習實踐,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咖啡豆,都能做出好喝的咖啡!

香季咖啡學院超正培訓教室!


內地咖啡市場在經歷過去5年的快速成長過程中,對於咖啡知識的渴求非常的巨大,擺在我們眼前有兩條路,一是自己開發建設適合中國的培訓教育體系,另一條路就是拿別人的來用!

很明顯,把已成熟的培訓教育體系拿來用,是最快最實際的方法,也因此,SCAA &

SCAE的培訓教育體系,很自然就被引進國內,並被廣泛地使用。

這幾年在眾多」大師」以及」培訓機構」的推廣下,中國的SCAE證書發放數量,呈現飛快的增長, 這也意味著,上過課的咖啡師們的知識程度,有了「質」的飛躍......嗎?

平均上,是的,中國咖啡師的水平提升速度前所未有,但我們也在當中看到了許多的亂象,比如有朋友沒有拿到中級的證書,卻直接拿到高級認證,我聽到這個狀況,是一臉萌逼啊!

有市場,就會有投機分子,這是商業世界恆古不變的道理,但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咖啡師開始在世界展露頭角,頻頻在大賽中拿到非常好的名次,就是最佳的證明!

這個整合理解期,將大家的水準往上拉了一拉~

咖啡的培訓教育,會繼續這樣子的道路發展下去嗎?

我的答案是:會的

但是.......

2018年開始,在培訓教育上,會是另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2017中國GDP的成長是6.8%,但咖啡館的成長是GDP的兩倍以上,這意味著有更多的熱錢以及需求流入了咖啡行業,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人才的需求遠大於過去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間點!

第二波的整合培訓教育體系,會開始有人做出自己的特色、會開始有人在效率以及普及程度上做革命性的改變!

而我想像中的未來長什麼樣呢?

第一種心法流派,還是會存在,但是開始面臨大量流通的信息後,會漸漸式微

第二種SCA體系培訓,會繼續成長,但對於老師以及學生的考核,會逐漸的緊縮,renew證書的規則與門檻會越來越高,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學生的考核,我猜會開始借用互聯網技術,以避面我之前提到的,沒有上中級課程,直接考高級的現象!

除此之外,會開始有門店經驗的老師或者培訓機構,放大或著強調課程中與門店運營緊密相關的要點,不斷地強化與提醒,畢竟學習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書(我不否認有人就是為了證書!),而是為了在門店能夠製作出一杯客人滿意的飲品!

所以認證知識+門店知識的體系,會越來越多!

大師課的式微

這是我個人的大膽直覺預測,2016 & 2017,中國大概是世界冠軍們造訪最密集、課程也開的最多的國家了吧,有個很好的開端,但為蛇喔我會說,大師課會漸漸的式微呢?

我們來看看馬斯洛的五層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由左至右,需求的人數會急劇減少,左邊的需求還沒被滿足,是不可能產生右邊如尊重以及自我實現需求得,由左至右、或者說由下而上的需求,是被推動、而不是被拉動的!也就是底層需求未被滿足之前,是不會移動到下一層的需求,目前中國咖啡的發展是一個頭跟腳並發的時代,但偏偏缺了身體的發育,就跟健身不練胸背腹部,是不會有好看的體態的!

頭部的需求在這兩年的供給,我想已經趨於飽和,如果在持續性地引進昂貴的大師課程,我覺得會很難創造出新的需求面,反而應該想辦法大量的提供普及性的培訓教育給底層需求,將基礎打好,才有可能迸發出新的上層需求!

線上課程

培訓教育,最致命的就是傳播方式,自古以來,想要學習知識,就是要到私塾跟老師面面的學習,而面對越來越大量的需求,面對面的學習不但速度慢,邊際成本也非常高,這也進一步地阻擋了知識的傳遞!

咖啡培訓最大的難點風味的校正與控制,如何遠程操作,將是一個很大的坎,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夠成為遠距咖啡培訓的霸主!

服務培訓即將成為咖啡行業的主流

我們是服務業啊!

回想一下韓梅梅從進店,到出店,我們需要哪些培訓才能讓她滿意呢?

目前為止,我們只涉及吧台內的一半,一半?咖啡製作不是已經全部談及了嗎?

點單培訓呢?你說點單需要培訓.....?

點單其實是一個咖啡館最重要的一環,客戶的需求以及滿意感,是從這邊出發的。

誤會了客戶的需求,給他錯誤的飲料,槍斃!

點對了飲料,客戶想要多加一份濃度,忘記跟咖啡師說,槍斃!

沒有詢問客戶的滿意度,槍斃!

……………

我還能輕鬆地舉100個把客戶惹惱的例子

但我們有史以來的培訓,竟然只教怎麼做咖啡!?

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有大規模的商業運轉價值

2046年,我們稱之為AI的singularity,也就是人工智慧在智力以及決策力上,正式超越人類

到時候,我們還需要時不時會擺臭臉的咖啡師來幫我們製作咖啡嗎?

當然不!(其實我心中的os是:去死吧,臭臉人!)

那我們該怎麼應對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呢?

當然還是服務!

如何察言觀色、如何最佳化客戶進門體驗、如何滿足需求、如何延長需求,都是未來培訓的一大重點。

畢竟創造力跟想像力,才是我們生之為人的獨特能力!


  • 科學研究
  • 」咖啡製作師」這個行業或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喜歡跟客戶接觸的新職業,
  • 17%,到2020年為止,中國預估的咖啡館年增加數量
  • 6.8%,2017中國GDP
  • 翻一翻,2021年,中國星巴克數量double

回顧幾個關鍵詞,供大家思考!

2017年查老師在首爾擔任WBC評委


推薦閱讀:

蒲公英2018(生物製品)全國交流會 <第1期-蘇州站>
臻美正醫-30歲 該是怎樣的?
浙江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哪家好?
哪些概念擾亂了銷售管理者的心智
培訓語錄有哪些?

TAG:精品咖啡 |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