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死生,生命的第一堂課

從古至今,中國人忌諱「死」,對於「死」不僅閉口不談,甚至有點「談虎色變」,特別是在重要的節日里。小時候可能或多或少都因為在正式或重要的場合說過、問過不合時宜的話而被長輩訓斥。然而,死亡是每個人,無論權貴、貧窮都必須面對的歷程,我們必須面對至親人的死亡、面對朋友的死亡,最後還要面對自己的死亡。

最早我接觸王陽明心學是帶著很重的私心,我想要知道心學到底是否強大到可以使人坦然地面對至親的逝去,可以淡然地接受自己的死亡。儘管即使熟讀、領會了心學,並不能為我們驅走面對死亡時的悲傷,卻能教我們平靜地接受這一切生命本來的安排。

下面摘錄 傳習錄 中的片段為大家介紹 王陽明心學中對 「死生」 的態度。

蕭惠問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晝夜,即知死生。」

問晝夜之道。

曰:「知晝則知夜。」

曰:「晝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晝?懵懵而興,蠢蠢而食。行不著,習不察。終日昏昏,只是夢晝。惟『息有養,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無一息間斷,才是能知晝夜。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更有甚麼死生?」

——《傳習錄·上·薛侃錄》

大概大家也能理解幾分,陽明先生的意思是:死生的意義猶如知晝(可以理解為知道怎麼過日子),然而這裡說的知晝可不是每天迷迷糊糊起床、吃飯,言行沒有照看,習氣都未能覺察,終日的昏昏沉沉,這不是知晝的道理。我們在生活中所要做的,就是時刻保有這份覺知和洞察,只要對身心內外的一切事物保持清明的覺知和如實的洞察,沒有一息間斷,你就契入了生命的真相。

簡單概況:

一、萬物皆為」無常無我「,不要試圖去掌控瞬息萬變的外部世傑,盡最大努力經營你想要經營的(比如:家庭、事業、愛情、親情、友情等),但不要把整個生命和全部幸福寄托在任何事務上,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無常「和明天哪一個先到;——即接受」無常「。

二、我們的內心與外部世界一樣都是瞬息萬變的,然而時刻保持對身心內外事務的洞察和覺知,可以使我們將真正的心與」念頭、情緒、感覺、慾望、觀念、思想等「剝離開,時常回歸真我(不動」邪「念,不擾亂心緒。這裡的邪念指的是一切讓自己可能產生錯誤判斷、負面情緒、消極狀態的意念)。——即認識真我。

三、在」無常亦無我「的世界裡,我們可以朝著完美去努力,但絕不苛求完美,不抗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不足和缺憾。——即盡分、隨緣!

(本文觀點與措辭部分參考《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精妙智慧》 王覺仁著)

推薦閱讀:

隨心所欲:隨何心,欲何欲?
薛侃錄:功夫到,自然成

TAG: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