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Pottermore:幽靈
該文授權轉載於公眾號「鄧布利多軍DA」
翻譯:Arissa校對:Imey編輯:Krisecho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我們認識了許多霍格沃茨的幽靈。不過,幽靈當然不僅僅只存在於這些魔法學校的大廳與過道中。所以,為什麼幽靈會成為敘述故事的文化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呢?
引用差點沒頭的尼克這段憂鬱的話來概括魔法世界中幽靈的命運是最適合不過了。
那麼尼克對於幽靈的定義是如何同樣適用於其他小說中那些關於亡靈的描述呢?
幽靈重返世間,只因夙願未了
幽靈,這種奇怪的半生命體並非巫師界所獨有。以幽靈的形態重回世間這種觀念植根於靈魂與肉體是獨立存在的這一信念之中。拋開各個文化與宗教的差異性不談,在古代,很多人相信人死後生命會以某種形式延續。
一個人死後以何種生命形態出現,取決於他們各自生活方式,他們是如何被處決的,以及他們以何種方式被世人銘記。由於不合宜的埋葬被視為死者重回世間的原因之一,所以葬禮因此產生了。
所有文化都傾向於認同幽靈存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夙願未了。不管是復仇還是滿足一些其他渴求,那些已故之人作為幽靈重回世間,都是為了完成一些事情。比如,霍格沃茨的老師賓斯教授心裡唯一未了的事情就是明天還要上課,但哭泣的桃金娘就是專門回來糾纏那些欺負她的人。
來自《聖經》中,關於幽靈的最早事例之一
最早被記錄下來關於幽靈的目擊事件之一來自於《聖經》。在《撒母耳記》第一本書中,以色列國王掃羅王拜訪了一靈媒。他讓她召回死去的先知撒母耳,之後,便出現了「一個身裹披風的老人」。據說由此便有了白色的、飄來飄去的幽靈形象,就像你在萬聖節中看見披著白床單說著「不給糖就搗蛋」的孩子們打扮的那樣。
16世紀末期才開始確切使用『幽靈『(ghost)這個單詞,但它起源於德國西部的古英語單詞『恐嚇』(gast)。人們對幽靈的恐懼也有著同樣長的歷史。就算話題中的幽靈生前很受人愛戴,他們重回世間這一點也很難讓人接受。在古代,當逝者重回陽間,意味著某些壞事即將來臨。這一點在最早期的傳說中就有呈現,並且從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幽靈故事到現代的恐怖電影中仍是如此。
除非有原由,否則幽靈通常不嚇人
在民間傳說中,一般危險的幽靈是因為他們的夙願與暴力相關。他們通常對自己感到憤怒,他們對自己的死亡感到憤怒,而不像那些因為更加和善的原因而重返人間情緒溫和的幽靈。不過,接受任何一個幽靈的拜訪通常都不該值得慶祝。
幽靈的外貌可以,取決於各種情況
一個幽靈的性質取決於在他們生前和死時發生了什麼,他們的外貌也是如此。儘管,在定義上,幽靈是一個與肉體分離的靈魂,但是大多數幽靈通常看起來就像蒼白且半透明版的死前的自己。他們有時也會帶著一些生前印記,或自己的死亡象徵。比如,像斯萊特林的血人巴羅,我們可以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看到,他以戴著枷鎖的形態成為幽靈重回世間,作為對謀殺了海蓮娜·拉文克勞的自我贖罪。
幽靈通常出沒於特定的地點
大多數傳說都告訴我們,我們通常會在幽靈們生前很在意的地方,或者與他們的死亡相關的地方遇見他們。比如說,一個被謀殺的人為了尋求報復,回到其被謀殺的地方;或者一個如今是幽靈的人出現在他死亡的悲慘事故的現場。他們通常與一個地點,或至少一個人、一群人有所關聯。
不是所有幽靈都想來整你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人可以說是創造了鬼故事這個體裁,但幽靈已經在各種故事中出現了幾個世紀了。從《聖經》中的撒母耳,到《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親,又到《黑衣女人》中的蘇珊·希爾,以及《寵兒》中的主人公(譯者註:《寵兒》是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於1987年出版的第5部長篇小說),他們最初就被描繪成令人吃驚害怕,一心只為復仇的形象。
但確實也有很多例外,查爾斯·狄更斯的鬼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從他的《聖誕頌歌》中可以感受到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對所有精神層面事物的著迷,書中的主人公埃比尼澤·斯克魯奇遇到了三個幽靈,有使人愉悅的也有可怖駭人的。三個幽靈幫助埃比尼澤穿越時空,看見他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所以,幽靈並非都是壞的。只是取決於你撞到的是哪一個罷了。
相關鏈接:Pottermore神奇生物系列
雲緋哈利波特微信公眾號:戈德里克山谷(HPlove731)
推薦閱讀:
※你在霍格沃茨學習的時候,最意外的加分或者扣分是什麼?
※【HP官設】原著人物魔杖木材及其杖芯清單整理(A)
※【Pottermore翻譯】《魔法石》中一年級新生需要面對的種種挑戰
※【HP】《神奇動物在哪裡·檔案設定集》圖片展示及翻譯授權轉載7
※如果在霍格沃茨,你最想進入四個學院中的哪一個,為什麼?
TAG: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