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人,但別做個好說話的人

益州牧劉璋聞曹操克荊州,遣別駕張松致敬於操。松為人短小放蕩,然識達精果。

——《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

曹操於赤壁一敗,不止丟了荊州,還丟了益州。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曹操降服了荊州的劉琮,結果益州的劉璋坐不住了,派了張松到曹操那裡去祝賀,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

但曹操沒搭理張松,大約是因為看不上張松背後的劉璋。

至於曹操為什麼看不上劉璋,以及劉璋為何會在益州,背後還有一個挺複雜的過往:

早在靈帝年間,因著太常劉焉的建議,朝廷開始任命州牧——此舉事實上就是將西漢以來的二級行政機構,變成了三級機構(這部分內容我們曾有詳述,見文末鏈接)。

劉焉自己最終要到了益州牧的職位。

到了益州以後,這位劉姓子孫特別不地道,專挖劉氏江山的牆角。他找了個借口,假裝收不到朝廷的消息,拒絕接受詔令——其真實意圖,自然是想關起門來自己做皇帝

當時天下大亂,斯文淪喪,劉焉如此做事固然沒臉沒皮,但也沒有多少人覺得不正常。畢竟,自從黃巾之亂以來,「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劉焉當然樂得在他的安樂窩裡自娛自樂。

可誰曾想老天爺卻不放過他。他的兒子們——尤其是長子,當時基本上都跟著漢獻帝流落長安,後來竟死於非命。而劉焉當時住在綿竹,因天雷引起大火,一夜之間竟幾乎將綿竹城燒得乾乾淨淨。劉焉驚懼之下,一命嗚呼。

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位。劉璋延續了老爹當年的政策,關起門來繼續割據巴蜀,不理天下亂局。

但隨著劉琮投降,曹操接受荊州,劉璋的這種如意算盤就有點打不響了。蜀中雖然易守難攻,但那也只是相對而言。兩百年前盤踞蜀中的公孫述就這麼想過,結果卻被劉秀派軍溯長江而上,最終敗亡。因此,曹操一旦佔據了荊州,劉璋的好日子基本也就到頭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時候劉璋想起中央的好了,他決定趕忙派個人去曹操那裡套一下近乎。

劉璋派出的,是副手張松。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張松應該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長得丑,記性好,嘴巴毒。而史書對此人的記載則是:「短小放蕩,識達精果」——個子矮,不修邊幅,長相很猥瑣;但見識高,對未來的預見力強。

(圖片來源於網路)

按理來說,張松無論是能力還是職位,都很合適去朝廷納貢。但結果張松此行卻收效甚微,去碰了個軟釘子。

首先是曹操的態度。

曹操對劉璋派來的使者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這和他看不起劉璋有關。曹操從來不認為劉璋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因此在他眼裡,劉璋無非就是個待宰的羔羊。屠夫對一隻羊,能有什麼好臉色呢?

況且此時曹操剛平定荊州,下一個目標就會是益州。這時候你才想起來派人跟我低聲下氣的示好,我若是對你客氣,豈不是有損我率性純真的本性?

對曹操這個態度,張松應該是有心理準備的。現實就擺在那裡,不可能期望太高。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讓張松真的有了想法:那就是楊修建議曹操錄用張松,被曹操拒絕了

這裡簡單的做一下背景介紹:

張松目前的職位,是益州別駕,也就是益州刺史下面的二把手。但是,這個職位並不是朝廷封的,而是益州刺史劉璋給他的。

兩者之間的差別,大約就相當於你在這家公司幹活,到底是和人事部門談五險一金簽合同,還是直接找項目經理拿現金進行結算的區別。

張松很想要一個正兒八經的待遇,而且這個要求也不算過分。可以對比的是:韓嵩受劉表之命出使朝廷,被曹操封為侍中,零陵太守;張紘受孫權之命出使朝廷,被曹操封為侍御史,九江太守。

因此張松有類似的指望,可以說完全在情理之中。更何況他還找到了一個幫他說項的楊修。楊修的職位是曹操的文字秘書,這個分量應該是很重了。

但曹操依然不願意。

在曹操那裡碰了壁的張松,最後只好灰溜溜的回成都。而且因為心生怨懟,他回去以後便勸劉璋不要搭理曹操,而是和劉備交好。劉璋同意了。


《資治通鑒》記錄到這裡,司馬光引用了習鑿齒的話進行評價:「 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豈不惜乎!

大意就是說:當年,齊桓公因為晚年自滿而喪失霸業,如今曹操也因為驕傲而造成天下三分。這都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吶!多可惜!

不過,以在下看來,習鑿齒的這種觀點很是片面。今天,我們就試著具體分析一二:

我們先從結論分析入手:張松為什麼要勸劉璋結好劉備?曹操是沒給他什麼好處,但問題是劉備也沒有啊!而且,劉璋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聽了張松的勸呢?

當我們再結合此時的天下局勢,事情就比較好理解了:

張松見曹操的時候,曹操剛拿下荊州;但等張松回到成都時,曹操因赤壁戰敗,已經退走了。

本來劉璋是想看看曹操拿下荊州以後下一步的行動,以及自己該如何佔據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但現在曹操已經走了,那麼這個事似乎就又不是什麼急事了。

而隨著劉備佔據荊州的部分區域,他此時反倒成了劉璋可以借用的一張牌。只要有劉備在前面擋著曹操,那麼曹操就根本沒有能力和精力來搭理益州,這樣自己就又可以繼續在蜀中過好日子了。

因此,張松才會提出結好劉備,劉璋也才會欣然同意。

從這個邏輯分析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不是因為曹操的驕傲自滿而讓張松轉投劉備,而是因為曹操敗了以後,對益州沒了威懾,所以劉璋才決定不再搭理曹操。

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待人接物的態度問題,而是一個實際威懾力的問題。 我們甚至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曹操當時打敗了孫劉聯軍,佔據了荊州及江東,那麼劉璋和張松又會如何?

到了那個時候,只怕無論曹操態度有多惡劣,劉璋都只能低聲下氣地去求曹操。而至於張松,曹操只要願意見他,他就想去廟裡還願了,哪裡還會計較曹操不封他官的問題!

因此以在下看來,習鑿齒的觀點,實在是太迂腐了一點。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但是,真的因為我們做了一個好人,對別人足夠的好,我們就真的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嗎?

答案是不見得。而且,大部分時候可能是:你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並不是因為你彬彬有禮待人和氣,而是因為你有讓別人尊重的能力

張松在曹操那裡,必然是態度恭敬謙遜的,但他因此得到曹操的尊敬了嗎?沒有,他最終也沒掙到一個子兒,只能灰溜溜的回成都。

曹操在劉璋那裡,對劉璋絲毫也看不上眼,鄙視之情由內而外不斷散發。可劉璋敢挺著胸脯大放厥詞嗎?不敢,他還是只能小心翼翼的張望著、巴結著。

同樣的道理,看門老大爺每天笑呵呵的跟你打招呼,你對他客氣的回應里也並不會帶有多少尊重;反倒是那個一天到晚冷臉對人的局長,你才喊得特別殷勤。你總說自己特別討厭勢利小人,但捫心自問,你的這種行為,算是諂媚么?

尊重,並不等同於做一個有禮貌的善良好人,而是在面對別人的實際威懾能力時,作出一種正向的反饋。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實際威懾力,可能是你們地位上的差別,也可能是你們水平上的不同。

曾經聽朋友講過一個特別魔幻的故事:

A是一個七八線小縣城裡的公務員,每次去省里的對口部門都特別頭疼,因為接待他的是一個冷麵殺手,從來就不會笑一下。

但A特別奮發有為,幾年後,竟然通過考試,被直接遴選到了中央部委。也就是說,一夜之間,他和冷麵殺手的身份地位來了一個大反轉。

以前都是他找冷麵辦事,而現在,則變成了冷麵找他辦事。接觸後,他才發現:原來這個人竟然也能笑容可掬、談吐風趣,一副自來熟的樣子!之後接觸漸多,因為抹不開面子,兩人還一起吃了個飯。席間,A感覺簡直如沐春風。

而最讓A受益的,還是冷麵在飯桌上的一番話。冷麵先是回憶了兩人之前不太愉快的交往,做出了真誠的道歉。然後,冷麵又傳授了A一點職場小心得:要做個好人,但別做個好說話的人。

A不解。

冷麵解釋:做個好人,就是不要在工作上刁難人。什麼拖著不辦、吃拿卡要.......這些陋習,通通不要有。凡事都按著規矩來,能辦就辦,不能就算。但是!在態度上一定要有區分。下級來辦事,不能太好說話,否則他們不把你當回事;至於同級或上級的忙,則能幫就要幫,不求回報——當然,得讓人家知道你幫忙了。

A反問:那照你這麼說,我要對你好說話嗎?

冷麵哈哈一笑:應該不用。

A又問:那你何必教我這些?

冷麵繼續解釋:你現在在這個位置上,總會明白我說的這些的,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我現在跟你說,只是能讓你少走一點彎路。話就這麼多,你若是覺得對,不求別的,承我一份情就好。

你看,只有在那些方方面面都旗鼓相當的故事裡,你才會看見相互欣賞和彼此較量

而只要某一個天平有輕重之別,那麼在這個情境之中,就總會召喚出一方的尊重與另一方的被尊重。

這些話,乍聽之下會給人一種「這個世界怎麼如此勢利」的感覺,但不幸的是,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實質。我們固然可以許下人人相親相愛世界平等互助的美好願望,但我們都清楚,那不過是童話。而在這一個真實的世界裡,我們想要活得更好,就必須接受它的不完美與不平衡。

把無效社交的時間,都花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吧。從此,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人——存好心,做好事。但是,別那麼好說話。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劉焉的提議:東漢從此分三國

燒殺搶掠是一個好將領的基本素質

人與制度,中間的那條邊界在哪裡?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紅軍最年輕團長被俘做妾?
三國時代就有「脫口秀」了么 ?
《三國演義》中劉備最終的歸宿?
第十一章 三國豪傑之算無遺策賈詡篇【原創】
劉備出兵伐吳,為何諸葛亮不隨軍出征?

TAG:曹操 | 三國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