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自閉症題材繪本《不可思議的朋友》

閱讀|感受|思考|成長

不可思議的朋友

今天是4月2日,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

今天不僅僅是丹麥兒童文學作家安徒生的誕辰,也是國際童書日。

同樣,也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所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和大家分享一本繪本,名字叫做《不可思議的朋友》。

第一次看到《不可思議的朋友》的時候,是被封面上的畫風所吸引,因為實在看不出來到底是怎麼畫出來的。光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個朋友是像河童那樣子特別的生物么?

因為畫面上只有兩個追逐的孩子。

後來了解,原來這本書不是畫出來的,而是通過一種叫做「型染」的方法在手工竹紙上製作出來的。而且,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自閉症題材繪本。

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畫家——田島征彥,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大學染色設計系。PS:他的兄弟——田島征三,也是一位非常棒的繪本作家哦。同時,《不可思議的朋友》是第20屆日本繪本獎大獎作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繪本吧~

前環襯出現的同樣是兩個男生,但是和封面不一樣的是,他們是在交通工具上的,和封面上的不一樣的是,他們長大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畫面到底層是有紋路的,正是因為這是通過「型染」的方法在手工竹紙上製作出來的。

扉頁上從圖片就能看出,這是在一座島上發生的故事。

正因為是在海島上,所以大家的皮膚都曬得很黑。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了一座小島上的學校。開學典禮那天,一個大聲自言自語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而讓我更驚訝的是大家面對他行為的「毫不介意」。

其實從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小安,也就是故事裡的自閉症少年,其實給學校還有老師包括同學帶來了一些「麻煩」。

比如開學典禮上,小安在肋木架上爬來爬去,不停自言自語,但是大家對他的行為毫不介意。

再比如上課的時候,會說一些奇怪的話,一邊說一邊還拋出了教室,然後同桌也跟著跑了出去,陪他在操場上玩了起來。

而內田花子老師,應該是他們的班主任,她是這樣向太田介紹小安的:「太田,今年大家都升入三年級了,從新往後你也要幫忙照顧小安哦。小安有自閉症,不太擅長說話。」

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就已經讓我非常動容了。

因為對於學校和老師、同學們來說,小安其實和大家沒什麼兩樣,只是小安有自閉症,所以會有一些和群體不一樣、群體制定的規則相違背的行為,還有不太擅長說話。這本書里所有的形容詞非常地中性

小安在課堂上再一次走去操場,「我」上前讓他回來,強行拉住鞦韆,而小安卻突然大叫一聲飛快地跑開了,一直往前跑

這時候,小安的媽媽出現了。

看到「我」在追小安,她也趕緊跟了上來,但是小安一直往前跑,跑進了大海里。小安的媽媽也跟著跳了進去。這一幕,小安媽媽哭喊著:「我不明白這孩子在想什麼,他將來長大了可怎麼辦啊?」我們甚至可以可以看到小安媽媽眼神里的絕望與無奈。

的確,其實對於大部分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來說,最擔心的還是,孩子長大以後怎麼辦,自己老了之後,無法照顧他了之後,怎麼辦。

可以看到,故事裡,同班同學們對待小安非常的有耐心而且尊重。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們能不能做到這樣呢?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能夠意識到,彼此的不同,但是這並不是他們在意的。而成人的榜樣作用,往往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老師和整個學校的氛圍,在面對小安時,就是非常包容和尊重的。

在六年級畢業典禮上,小安看著哭泣的內田花子老師,上前去安慰時,小安的家人都哭了。因為,語言與交流障礙是孤獨症的重要癥狀,存在社交障礙,患者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所以,小安這樣的舉動對於大家來說真的是非常非常珍貴的,而正是因為在小學六年里,大家對小安的關照和關愛,真心和耐心,他收到了。

雖然其他班級的孩子,卻還是會欺負小安。

我們一起看看,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小安的成長生涯當中,少不了那些「看不慣」「看不起」他的人,當然為此也吃了很多苦頭。

但是,同樣有那些尊重他、耐心地對待他的人。

之前小安媽媽一直擔心,小安以後的生活,而故事的後半段也告訴我們小安有了工作,負責信件的投遞。他工作的地方叫「殘疾人地域作業所」,殘疾人地域作業所是指日常活動困難、有重度殘疾的人平日經常進出的場所,是專門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及生活指導的社會福利機構。該場所中,他們與有著共同處境的人及當地居民一起體驗各種社會生活和活動。設置作業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殘疾人的生活空間。

小安和「我」之間的故事讓人非常動容,而最讓人動容的是小安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整個社會是如何看待、對待像小安這樣和大眾存在差異的人群。

其實,通過這本繪本,可以讓孩子了解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和我們一樣,他們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在某些能力上,比他們要健全,所以更需要去我們去了解、理解他們,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

分享這本繪本的初衷:

首先是大學的時候去做過志願者,給自閉症孩子帶活動。兩個人,帶一個孩子。看到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爸爸們真的很不容易,很辛苦。因為真的沒法溝通,很難很難。曾在專業課上了解過,但是和孩子直接接觸後,唯一的感覺就是書本是書本,現實更現實。

其次,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推文,說是台州一位曾經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的孩子因為練習瑜伽後,治癒了。WHAT?!自閉症至今沒有治癒的辦法!而且那篇文章閱讀量非常的高,下面也有非常多匪夷所思的評論,這樣的錯誤引導真的是非常非常不應該。

一起來看看關於自閉症的介紹

1.語言障礙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孤獨症的重要癥狀,是大多數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多數孤獨症兒童有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終身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有限的語言。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

2.社會交往障礙

患者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也無享受到愛撫時的愉快表情,甚至對父母和別人的擁抱、愛撫予以拒絕。分不清親疏關係,對待親人與對待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係,患者與同齡兒童之間難以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例如,在幼兒園多獨處,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看見一些兒童在一起興緻勃勃地做遊戲時,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願望。

3.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者對於正常兒童所熱衷的遊戲、玩具都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個瓶蓋,或觀察轉動的電風扇等,並且可以持續數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對玩具的主要特徵不感興趣,卻十分關注非主要特徵:患者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程序不變,如上床睡覺的時間、所蓋的被子都要保持不變,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患者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患者可有重複刻板動作,如反覆拍手、轉圈、用舌舔牆壁、跺腳等。

4.智能障礙

在孤獨症兒童中,智力水平表現很不一致,少數患者在正常範圍,大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智力測驗,發現5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於50),25%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於70),智力正常的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症。(來自度娘)

所以,不要隨便給不善於表達與社交的孩子扣帽子,也希望大家對自閉症能有更科學的了解和認識。

進入21世紀以後,在日本的相關殘疾人制度和政策中,除了一般意義上對殘疾人實施援助的觀念外,還增加了「回歸常態化」的理念。「回歸常態化」一詞最初是在1959年由丹麥的一位智力殘疾人的父母提出的,該詞所隱含的理念為;「不應把身心上存在殘疾的患者視作特別群體而將其與社會隔絕,應努力使之回歸於普通社會中,與普通人一起生活、活動;即身心殘疾人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整個社會理應全面給予接納,換而言之,殘疾人作為自然人有權像正常人一樣參與普通人的生活、活動,這才是正常的社會狀態。」

1

無比認同!

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態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最實際的反映。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是什麼樣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

我也相信,一個人能夠看到、接受多大的世界,也代表著他能擁有多大的世界。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慢慢地走向這樣的正常的社會狀態。

也歡迎大家來喵老師繪本思維館來和孩子一起看看這本繪本~

如果大家以後生活中遇到他們,也希望能多給點耐心和尊重~

我們不一樣,但也一樣。

就像上面說的:

[殘疾人作為自然人有權像正常人一樣參與普通人的生活、活動,這才是正常的社會狀態。]

還有一些關於自閉症的電影和書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們。

《自閉歷程》

《我的名字叫可汗》

《我和托馬斯》

《馬拉松》

《瑪麗和馬克思》

自閉歷程的故事也是真實的,主人公天寶一生都在與自閉症作鬥爭,她出版了3本有關自閉症方面的著作:《我的自閉症孩童時代體驗》、《我,生於自閉症》和《出現自閉症標記》(中譯名《星星的孩子——一個畜牧科學博士的自閉症告白》

參考文獻

[1]新井誠.高齡社會之成年後見法.東京:有斐閣.1994.93.

[2]出和曉子. 日本社會保障制度中殘疾人概念簡析[M]. 天津:殘疾人研究, 2012.

END

圖文編輯 | 十一


推薦閱讀:

線下專欄·《兒童文學》繪本 2018.1——我的小小小朋友
【艾 ? 繪本】Snowmen at Christmas
不會褪色的經典童話——Usborne Peep Inside a Fairy Tale系列之《Cinderella》
午夜(繪本)
情感色彩魔術師——專訪漫畫家寂地

TAG:繪本 | 育兒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