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格力,右手銀隆 董明珠的下一站——是退,還是進?
有些人的奮鬥歷程,就像一部陳情激昂的樂章,比如「商界鐵娘子」董明珠。在進退之間一貫遊刃有餘的董明珠,在今年或許會面臨是退還是進的單一抉擇。
格力還是銀隆?
三月伊始,董明珠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銀隆是否會成為她的下一站時回應:「現在我沒有想這個問題,也許有一天我會離開銀隆,都有可能。如果我不幹的話,那我的人全部都會離開」。
左手格力,右手銀隆。是繼續執掌格力董事,還是接管銀隆?留給董明珠抉擇的時間真不多了。
內憂外患,是現在格力的真實寫照。
內憂,五月底將迎來格力內部董事會的換屆選舉,董明珠能否繼續連任,為格力在未來幾年的發展增添助力,尚有待揭曉。
外患,始終以空調為主營業務的格力,在智能製造和小家電領域營收成績並不卓著,而家電企業另兩家巨頭美的和海爾則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不免給格力未來發展帶來一定壓力。
2018年,對於格力來說是至為關鍵的一年,「退」與「進」之間的抉擇,滿溢著「兵行險招」的既視感。格力的下一站能否為其後續發展贏得漂亮的轉身,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而答案則需要董明珠自己來選擇。
危機環伺荊棘叢生的多元化道路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家電領域尤為如此。
在謀求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上,只有不斷拼殺,一路向前,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格力的兩大競爭對手海爾和美的,也是馬不停蹄,早在兩年前就加緊了多元化發展的步伐——比如,正以比互聯網企業更加激進的管理模式自我革命的海爾,以55.8億美元收購GE,成為中國家電業最大的一筆海外併購。
美的則接連完成三筆跨國併購,收購德國庫卡更堪稱經典之作。至此,美的撕掉了家電的標籤,宣布從家電轉型躋身為一家科技集團。
作為直接競爭對手,美的、海爾的舉動無形中給格力的多元化發展帶來更多的壓力。
同樣在兩年前,在多元化道路上探索的格力,開始涉足智能製造和智能家電領域,但並沒有為其贏得滿堂彩。
時至今年,多元化對格力營收的貢獻從來沒超過2%,成績並不理想。
一來,在智能製造領域,董明珠一直堅持自主研發的原則,而智能製造一時難見成效。
二來,在小家電領域的開拓,又始終未顯露頭角,尤其是格力手機,董明珠曾多次為格力手機「站台」,但消費者對其賣力推銷格力手機的套路並不買賬,更多的是吐糟多過銷量。
與此同時,美的和海爾也在做手機,但與格力走自主研發路線不同的是,美的先後與小米、華為合作,海爾與魅族合作。雖然同樣是未見實效,但這兩家並沒指望用手機來增長業績。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格力要想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突出重圍、大展拳腳,顯然並不那麼容易。
新技術掌控:仰望星空卻並未腳踏實地
其實格力完全可以走跟美的、海爾一樣的「併購之路」。
相信對格力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做事雷厲風行、果敢堅韌的商界女強人董明珠一直很排斥併購的做法,這在「話題女王」董明珠面前,一點都不意外。
褪去加諸在董明珠身上的各種標籤,我們不難看到她一以貫之的堅持,那就是對掌控核心技術的執念。
「當你決定正確的時候,即使別人不理解你,也要堅守下去。你應該敢於用結果告訴他,你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從她下決心布局智能裝備領域便可見一斑。
正是秉持這樣的執念,格力發展至今。2018年,董明珠提出要讓智能裝備業務成為未來格力的第二主業,而據格力去年中報顯示,格力上半年智能裝備營收為9.62億元,營收佔比僅為1.62%。
可以說,智能裝備業務對於格力的經營貢獻相當「微薄」。董明珠很坦然:「今年雖然賺的沒別人多,盈利也沒有那麼快,但我覺得很自豪,因為扎紮實實把地基打牢了;打地基的過程可能看不出什麼東西來,但這個過程十分重要,製造業更怕的是地基不牢,所以一定要紮實地打好地基,它總有一天會呈現井噴的發展態勢。」
在智能裝備上取得自主研發的突破是董明珠很重視的事情,一個企業對別人技術的強依賴性是很可怕的。董明珠始終秉持提升自身的技術優勢的初衷:「格力絕不會放棄空調老大的地位,要牢牢佔據這一位置,既然做老大,就要不斷有新技術出現。」在董明珠看來,技術即使買回來,也永遠是別人的技術,而永遠的買下去,是董明珠最鄙視的。所以哪怕是從零開始培養,也要有自己的新技術。這很符合董明珠的作風。
新能源研發:放手一搏 一路拼殺
董明珠和她的「造車夢」,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業界持續關注的熱門話題。而成功進軍新能源領域,對董明珠來說,這一過程遠不那麼順遂。
先是2016年珠海國資委以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不能兼任為由,免去了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這意味著,她不再擁有第一大股東的話語權。屋漏偏逢連夜雨,隨後董明珠接手銀隆之路「遇阻」——中小股東不理解,也沒有給予董明珠同舟共濟的支持,而格力退休領導朱江洪對董明珠的「冒進」做法也持嚴正批評態度。
一時間,董明珠似乎陷入了步履維艱的境地。
但即使前路困難重重,依舊沒撼動董小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在格力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正式告吹的兩個月後,董明珠毅然決然地押上全部身家並舉債,以個人身份投資10億元,持股銀隆7.46%。同時還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等明星企業家,以私人投資方式入股銀隆,隨後董明珠持續加碼,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董明珠身上從不缺乏傳奇的色彩,有觀點表示,也許是她的執著感染了中小股東們,在去年初的股東大會上,以98.7%的高票通過了格力與銀隆的200億優先互采協議。
外界對董明珠投資銀隆,跨界新能源領域的做法有著諸多不解,有人將她比作銀隆的白武士,也有人質疑董明珠以管理格力的思路來管理銀隆是否妥當,董明珠對此很坦然:「並不是空調企業管汽車企業合適不合適的問題,關鍵在於,要達到以消費者的需求和滿意度為標準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格力正是因為在空調領域裡始終堅持品質為先,堅持不需要售後服務的理念,才能成就自我。」
對於進軍新能源領域,董明珠很信心滿滿,在她看來,這並不是一家企業的事,而是整個國家的戰略挑戰和方向。「銀隆只是投資,我投資它,也可以投資別人。我愛的是這個產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我為的不是去賺這個錢,而是想通過我們自己的推動,讓這個行業能像我做空調一樣,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話語權。」董明珠如是說。
而至於外界提出銀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樂視的質疑時,董明珠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我沒什麼擔心,我只是一路拼殺。」可以,這個回答很董明珠。
謀未來圖景:繼續堅守 還是離開
2018年是董明珠在格力的第28個年頭。
這28年來,她沒有休過一天假期,在格力這二十多年來,帶領團隊一路劈波斬浪,為格力發展傾注了太多心血的董明珠,一定程度上已經跟格力分不開了。
2018年,無論對格力還是董明珠來說,都是至為關鍵的一年,5月底,格力內部董事會將迎來換屆選舉,董明珠是緊握接力棒,繼續執掌格力,續寫佳話,還是將接力棒交給繼任接班人,是接管銀隆,還是其他,一切都還有待謎底揭曉。
以「商界鐵娘子」著稱的董明珠,在對其退休與否的問題上,依舊保持著霸氣的態度,對於外界十分關心的去留問題,董明珠的關注點並不在此:「大家都關心我什麼時候退休,我覺得想太多了,我關心的不是自己退不退的問題,而是格力今後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哪裡。如果我能交班的時候,我相信這個企業一定是能更好地運行下去,如果不能更好地運營下來,我是絕對不會交班的,就這麼簡單。」寥寥數語,言語中流露出的堅定,溢於言表。
今年格力的銷售管理將迎來新的變革,不論是對格力還是董明珠,都將是一個新的起航、一次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番徹底的顛覆。一方面,空調市場競爭激烈,多元化之路仍路漫長而修遠;另一方面,銀隆的發展也面臨著始料未及的挑戰,前路艱險,雖然新能源領域前景廣闊,但更考驗對技術的核心研發能力,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全盤皆輸的慘境。
至於格力的未來,董明珠始終有著一如既往的膽識與魄力:「一個企業有沒有未來,不是靠投機,而是取決於一個企業有沒有真正的創新能力,這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是腳踏實地地向前走。新的時代,我們要重新定位自己,我們是創造者,只有創造者才有未來。」只有不斷去解決問題,才會一往無前,所向披靡。這就是董明珠一以貫之的準則。
越向前越難,但越難就越要向前。可以說是對董明珠過去和未來的真實寫照。可以預見,未來董明珠面臨的挑戰會更大,格力的藍圖如何繪就,發展又將何去何從,抉擇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了。
推薦閱讀:
※心以離開格力,董明珠決定以個人全部資產入資珠海銀隆!
※董明珠「銀隆+格力」,要pk特斯拉?
※董明珠透露:2018年新時代新商機,你只要把握住這兩點翻身不難!
※?賣不動但自認沒失敗:格力手機還有沒有出路?
※雷軍和董明珠為什麼不能合作?
TAG:董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