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AI能夠實現嗎?

先聲明,這裡的AI不是人工受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而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能夠實現嗎?回答這個問題取決於如何定義」人工智慧「。

有人把人工智慧定義成」如此這般行事的機器表現得具有人類的智能「;這被稱為」弱人工智慧「定義。有人把人工智慧定義為」如此這般行事的機器真的在思考(而不是模擬思考)」;這被稱為「強人工智慧」定義。還有人把人工智慧定義為,在給定的架構中,對最佳Agent程序的尋找。

第三種定義將人工智慧簡化為一個工程實施問題,即尋找「給定架構內最佳的Agent程序」,因此這樣的定義本身就是在說,人工智慧可以實現。以一個數字化架構為例。如果這個架構的存儲容量為K比特,那麼最多可以有2^k個Agent程序;我們只要對這些Agent程序逐一測試,找到最好的Agent,就找到了人工智慧。當然,如果k很大,找到這個Agent很不容易。但是理論上來說,最佳Agent程序(人工智慧)肯定可以實現。不過,大家對這種枯燥的排列組合不敢興趣,總是念念不忘「機器能否思考」之類的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弱人工智慧肯定能實現。比如,有人就認為,學習能力或者智能的特徵可以通過製造一台能夠模擬它們的機器來精確描述。至於強人工智慧,這些人認為不需要去考慮。只要機器表現得有智能就行,管它是不是真有智能呢?但是,有人還是堅持認為,即便是弱人工智慧,都無法實現。

詢問「機器能否思考」就像在問「潛艇能否游泳」。如果「游泳」被定義成「使用肢體、鰭或者尾巴在水裡移動」,因為潛艇沒有肢體,所以它不會游泳。也有人問「飛機能否飛行」。如果「飛行」被定義成「用翅膀或像翅膀一樣的部件在空氣中漂浮、移動」,而飛機有像翅膀一樣的部件,那麼飛機就能夠飛行。所以,諸如「潛艇能否游泳」、「飛機能否飛行」之類的問題與如何設計潛艇和飛機,或潛艇和飛機能否正常工作無關。同樣,」機器能否思考「與人工智慧的設計與工作無關。這個問題也完全是個語言定義問題。只不過人工智慧的討論才出現了幾十年,而人們對如何定義」思考「或者」智能「也沒有達成共識——思考是否必須依靠一個大腦,還是只需要像大腦一樣的部件?

早在1950年,圖靈就提出,預期詢問」機器能否思考「,不如詢問」機器能否通過與行為有關的智能測試「,即著名的」圖靈測試「。具體的操作是:讓測試員與程序交談5分鐘。測試員提問題,機器回答。然後測試員猜測每一個問題的交談對象是人類還是機器。如果有30%的問題無法區分,就認為程序通過了圖靈測試。圖靈估計,到2000年,一台有1G存儲空間的計算機上就能夠開發出足夠智能的程序騙過圖靈測試員。他想的太樂觀了;老練的測試員還是能夠識別出」人工智慧「機器。

不過在互聯網上,很多人已經被」機器人「愚弄。俄羅斯互聯網上曾出現過一個叫」網路情人(CyberLover)「的聊天機器人,偽裝成一個風騷的女人,挑逗了多個俄羅斯男性,套取他們的個人信息和商業信息,平均每個人只需要三分鐘。幸好她只會說俄語。

It is only polite to reciprocate.

來而不往非禮也


推薦閱讀:

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預測了十年後的人工智慧
深度報告 | AI新職位「人工智慧訓練師」
分享一個好貨,你看看值不值得?
明略數據吳明輝:在行業應用層面,大數據與AI殊途同歸 | 愛分析訪談
深度學習「教父」Geoff Hinton:從神經科學適應AI的想法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