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傳璽丨有人格的教育機構才是品牌的終極目標

從事教育的我,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的閱讀往往來自於碎片化的手機閱讀。本人有兩台手機,一台用來做招生宣傳,一台用於閱讀。最近讀了一些關於互聯網重構新的社會關係的文章。深切感受到了互聯網正在改變世界,不僅使世界變「平」了,還使世界變「深」了。我個人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看微信上的文章——有的來自訂閱號,有的來自朋友圈。在近兩年,蘇鐵的宣傳也逐漸的增加了在互聯網上的投入。

但僅僅是投入,說蘇鐵如何如何好,我覺得遠遠不夠。我就在想,平時我讀的這些文字,像手機里這樣的文章和別的平台看到的文章有什麼不同嗎?我認為就是它夾雜了社交屬性。訂閱號的文章是可以高度細分化、個性化的,以及,加上了互動性。至於朋友圈的文章,更是熟人之間的交流。

網路時代和信息時代把人甚至公司都原子化了,每個人都成了信息網路中的一點。某種程度上也是異化了。這個時候,社交就被提出來了。其實它是對互聯網的平面化的一個反撥,互聯網增加了人的廣度,社交其實是增加人的深度。社交網路在幫助人在「收縮」自己的世界,並且挖「深」。和「前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相比。新的社交其實在傳統的靠親緣、業緣、同學緣構成的關係之外,重新構建了由利益和興趣等因素構成的新社交關係。

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人格化個體的力量越來越大。有大佬曾提出:十九世紀是一個「帝國」的時代,那個時候完全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二十世紀是公司的時代;二十一世紀是個人的時代。因為個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的成功大家已經看到了。另外一個羅胖子羅永浩前不久也已粉墨登場。這個英語教師要做手機不是什麼奇蹟。真正的奇蹟是,他還真能融資一個多億。說明這個世界的規則變了。

這預示的是一個未來:人格即公司。在人格即公司的時代。社交媒體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新的社群很容易轉化成特殊的公司的用戶群。將來,社群也許就是公司用戶,組織者的人格也類似於公司。尤其對從事國之大計的職業教育事業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建立起一個適合從事教育,並能做好教育的人格亮點。

很多大佬都說過,未來衡量一個公司或項目的生命力,就是看它在行業「去中心化」(大企業)去「中介化」(中小)之後還能不能活,沒有人格痕迹和特點的公司很可能在兩三年內就垮掉了。而對於個人來說,「沒有附加上你的人格特質,沒有附加上你的創造力的工作都會被替代」。也許這一天,並不遙遠。

推薦閱讀:

教育部稱教師整體隊伍是好的,你怎麼看?
怎麼學會大神們(彭小六、戰隼)的知識管理?
普通話等級的分數線是多少?
票選優秀教師是否應該被叫停?

TAG:職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