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領土從哪來?

人類總是把自己經歷過的歷史想得太過漫長,又把人類之外的世界想像得一成不變——然而在地質尺度上,這都恰恰相反。

就以我們腳下的這片養育了眾多人口沃土來說,它在我們可追溯的6億年時間裡經歷了最複雜的滄桑巨變,散落世界的古老陸塊以驚人的舞蹈旋迴匯率,在重洋對岸聚合起來,埋藏了無數問題的最終答案。

https://www.zhihu.com/video/963202369866067968

-文字稿-

中華大地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你可知這些土地從何而來?

常言道「滄海桑田」,你腳下看似堅實的土地尤其如此——相比其它幅員遼闊的國度,中國的板塊組成尤其複雜,歷史變化也格外劇烈。

除了西伯利亞板塊和哈薩克板塊的邊緣,中國有3個主要的陸塊;西北的塔里木陸塊,中部的華北陸塊和楊子陸塊,西南青藏地區還分布著許多狹小的陸塊,此外就是為數眾多的褶皺帶——神州大地為了集齊它們,耗費了近30億多年的光陰。

首先的,華北陸塊和塔里木陸塊是地球表面在太古宙凝固時遺留的古老克拉通,有30多億歲;楊子陸塊形成較晚,是元古宙形成的克拉通,也有10億歲。

它們堅硬非常且深植地幔,在漫長的歲月里改變甚少。據我們所知,隱生宙即將結束的埃迪卡拉紀,絕大多數陸地都在南半球聚集成一個羅迪尼亞超大陸,但這個大陸已經開始解體——我們推算出塔里木陸塊毗鄰澳大利亞西南,華北陸塊和楊子陸塊可能一東一西漂泊在它們兩側的汪洋中,也可能拼合在塔里木西側,總之是在赤道某處——這畢竟是極其久遠的事情了。

但這些推測都普遍認可,到了5.2億年前的寒武紀,宏觀生命繁榮起來的時候,三者都出現澳大利亞西側,隔著遼闊的原特提斯洋,與炎熱的西伯利亞相望——雲南澄江因此保留下了生命大爆發的第一縷曙光,見證了整個動物界的起源。

但三個陸塊不久之後就成為南半球熱帶洋面上的島嶼,一邊沐浴在颱風的洗禮中,一邊晃晃悠悠地向北漂移——到了4億年前的泥盆紀,脊椎動物嘗試陸地的那個時代,一連串狹窄的地體也從澳大利亞和南極附近分裂出來,它們將會變成今天的藏南地區。

但楊子、華北和塔里木陸塊運動更快,它們與南方的大陸之間形成了新的大洋,於是到了3.4億年前的石炭紀早期,爬行動物出現的那個時代,塔里木與哈薩克合併,原特提斯洋被古特提斯洋取代了

在接下來的1億年里,所有主要的陸地在二疊紀重新匯聚成一個盤古大陸,而拉薩和羌塘等地塊成為地道附近的島鏈,分割了古特提斯洋和身後的特提斯洋。一個來源仍不明確的松遼地塊出現在更北的地方,未來將成為中國的東北。

特提斯洋迅速擴張,古特提斯洋因此萎縮,經過長達5千多萬年的印支構造期,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中國四分之三的陸地拼合起來,楊子陸塊與華北陸塊擠出了秦嶺褶皺帶,與印支陸塊擠出了華南褶皺帶,而西南的貴州仍是古特提斯洋殘存的淺海,在今天成為發掘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的聖地, 侏羅紀和白堊紀是恐龍的時代,古特提斯洋消失了,中國大陸繼續遭受持續的擠壓,華北陸塊北緣又形成了從內蒙古直到興安嶺的巨大褶皺帶——這稱為燕山構造期,它大約持續到1.35億年前。

到恐龍滅絕的時候,天下大勢已定,卻與今天的地形完全不同,印支期和燕山期之後年輕山脈尚不險峻,黃土高原還很低平,雲貴和青藏地區還是平緩的熱帶海濱,全然沒有今天的三級階梯結構——我們還差最後一股強大的動力。

印度板塊從1億多年前開始脫離了南極和澳大利亞,以驚人的速度向著東北進發,歷經6千多萬年的跋涉,一頭撞上中國西南,使青藏高原迅速隆起,並讓周圍的構造帶迅速隆起,從天山到橫斷山脈都是這次大衝撞的產物。

不僅如此,新生代的大陸運動切斷了環繞赤道的暖流,造成了全球的範圍的寒冷和乾旱,隨著青藏隆起西北乾旱,戈壁地區源源不斷送來了黃沙,最終在太行山的阻擋下形成了黃土高原,又在黃河的沖刷下堆積了華北平原的沃土,並大幅向東推進了北方的海岸線。

終於至此,八十一難功德圓滿,神州有了今日的形態。

推薦閱讀:

中國地理之北京市西城區
讀《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下)
讀《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上)
南北方都有哪些笑死人的差異,看完之後你還能接受嗎?

TAG:領土 | 中國地理 | 地球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