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洋垃圾
今天說說洋垃圾。
昨天有讀者後台留言問這個問題,今天碰巧又看到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建國教授的論文《禁止洋垃圾入境對我國垃圾分類的意義與啟示》。
這跟一條新聞不無關係,昨天,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針對美國官員指責中國停收「洋垃圾」表態。
目前看中美雙方還處於對罵階段。
美國3月23日在WTO(世貿組織)會議上表示,雖然他們能理解中國當局對環境問題的擔憂,但他們認為目前中國的做法僅會對全球回收業造成反效果,相關法規變動太過快速,將會導致相關行業來不及隨之調整,要求中國中止廢棄物進口的禁令。
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對廢棄物貿易設下過多限制,有違反WTO規則的嫌疑。歐盟代表則說,中國政策將會迫使各國將廢棄鋼鐵轉送到沒有完善回收設施的第3國,反而對全球環境造成更大的損害。
華春瑩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一個重大舉措。
她回應說,美方官員將中方正當合法舉動上綱上線,說中方「似乎」正在違反世貿組織義務,這是非常虛偽的。難道美方對華限制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就是正當的,而中國依法限制「洋垃圾」進口就是違法的嗎?
什麼是洋垃圾?
洋垃圾這個詞有著非常鮮明的感情色彩。大眾媒體基本上異口同聲用「洋垃圾」作為此次事件的主語。
百科詞條:洋垃圾,指進口固體廢物,有時又特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於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
根據這個解釋,我覺得可以理解為,洋垃圾廣義上包含「進口固體廢物」,狹義上專門指未經許可走私進來的固體廢物。在進口正規固體廢物的管理環節,相關主管部門一般不使用「洋垃圾」一詞。對罵雙方指的應該都是「以前官方許可進口的固體廢物」。
畢竟,「對於走私電子、服裝等洋垃圾,《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5條規定:逃避海關監管將境外固體廢物運輸進境的將以走私罪論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狹義的洋垃圾禁止入境從來沒有爭議。
摘錄劉建國教授文中觀點:許多人表示不理解,為何我國會長期允許「洋垃圾」進口,實際上是混淆了進口固體廢物和「洋垃圾」的區別。「洋垃圾」入境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被嚴厲禁止,但是固體廢物進口則要以發展的眼光加以審視。
另據劉教授:2015年全國進口廢物數量前八位的品種依次為廢紙(62.1%)、廢塑料(15.6%)、廢五金(11.0%)、氧化皮(3.4%)、鋁廢碎料(2.8%)、銅廢碎料(1.7%),廢船(1.6%)和廢鋼鐵(0.9%),合計占實際進口廢物總量的99.1%。排名前三的廢紙、廢塑料、廢五金三者合計占進口總量的88.7%,是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的重中之重。
哪些允許進口?哪些絕對不許?
根據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等機構,我國對固體廢物的進口實施分類管理,根據情況予以分別對待,主要分為禁止進口、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3種,並根據彌補資源短缺、無害化方式利用技術、污染排放強度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
環境保護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1月1日起執行的《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顯示,廢人發、舊衣物、廢碎玻璃等11類94種早已被列入禁止目錄。
《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顯示,包括動植物廢料、礦產品廢料、混合金屬廢料等9類55種產品為限制進口。
同期發布的《自動許可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中規定,木及軟木廢料、金屬和合金屬廢碎料2類18種產品為自動進口類可用於原料的固體廢物。
限制和許可進口兩者相加總計為73種。後在2017年1月又將7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調整為禁止進口。
2017年7月18日,中國正式通報世界貿易組織,從2017年年底開始將不再接收4類共24種固體廢物入境。這四大類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冶鍊鋼鐵的爐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這就意味著,在最新通報WTO的24種禁止進口固廢之外,此後一段時間內中國限制和許可進口的固體廢物合計為42種左右。
根據1989年制定的《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出口危險廢物必須事先徵得進口國主管部門的同意,這也是控制洋垃圾的國際手段。
「洋垃圾」有多少?
據劉建國教授論文:我國進口固體廢物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總體而言,1990年之前進口規模較小,每年不到100萬噸,穩步增長至1997年超過1100萬噸,之後大幅增加,2002年進口量達2200萬噸左右,5年內翻了一番;2005年激增到4300萬噸,3年內就翻了一番。
2005年實施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進口固體廢物管理進行了規定,明確規定禁止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公布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目錄,進口固體廢物必須符合國家環保標準並經行政主管部門檢驗合格等,進口固體廢物有了具體的法律適應條款,之後固體廢物進口增長速度得到一定遏制,進口規模漸趨穩定。
2011年發布《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後,固體廢物進口進一步得到規範,2012年達到約5890萬噸的高峰之後,進口量逐年緩慢下降,2015年降至4700萬噸。
上述數據是國家質檢、海關或環保主管部門發布的官方統計數據,針對的是合法合規進口的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不包含各類走私、夾帶、瞞報、偷運入境的固體廢物,即真正意義上的「洋垃圾」。如果將各類走私、夾帶、瞞報、偷運入境的固體廢物包括在內,實際入境的固體廢物數量將遠大於上述統計數據。
我國國內每年生產多少垃圾?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在E20環境平台主辦的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表示:目前電子廢棄物等諸多廢棄物產生量並未納入統計範圍,如果都統計上,我國固體廢物實際產生量每年高達100億噸。堆存量方面,還未包括冶煉廢物、粉煤灰等數量,若這些數據都統計上,估算我國每年固廢堆存量超過1000億噸。
根據環保部印發的《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6年我國21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總量18850.5萬噸。上海年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達879.9萬噸,其次是北京、重慶、廣州和深圳,排在前十的城市製造了全國30%的生活垃圾總量。
這些垃圾當中一定有大量可以利用,替代進口作為原材料的洋垃圾。
劉建國教授:廢紙和廢塑料同樣也是我國垃圾分類的重點品種。我國人均紙張和塑料的消費量和廢棄量遠低於發達國家,僅為美國的1/4左右。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廢紙、廢塑料的總產生量仍然十分巨大,而且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產生量還將不斷增加。2016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回收的廢紙、廢塑料量分別達到4963萬噸和1878萬噸。考慮到我國人均紙張和塑料消費量遠低於發達國家,我國廢紙、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實際上已經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中廢紙、廢塑料的含量遠低於發達國家就是強有力的證據。
不得不說,我國之前廉價的拾荒大軍功不可沒。
進口洋垃圾是被迫的嗎?
有一些自媒體說得很悲壯,都是這種口吻「你們發達國家要把處理不了的垃圾扔給我們,以前我們弱小的時候,沒辦法抵抗,只能乖乖接受。可是現在呢,時過境遷,我們已經發展成了大國,現在,我們要勇敢地對你們塞給我們的洋垃圾say NO!!!」這就屬於胡思亂想了。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幾十年前,洋垃圾不是個問題。進口垃圾曾經是我國和一些發達國家「雙贏」選擇。
劉建國教授論文中說,發達國家的一些固體廢物出口到中國作為替代原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原材料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全力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起步階段百廢待興,基礎薄弱,屬於典型的「短缺經濟」,產能不足,各類生產物資都存在短缺現象,需求極其旺盛;另一方面,當時我國整體環境容量相對較大,全社會對環保的認識還非常粗淺模糊,發展壓倒一切是主旋律。而在當時,發達國家已經普遍進入「過剩經濟」時代,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已進入高級階段,所以發達國家的一些固體廢物出口到中國作為替代原料。
中國為何全面禁止洋垃圾?
中國在送交 WTO 中的文件表示,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垃圾中,常摻雜有為數不少的高污染垃圾與危險性廢物,污染中國環境,為了保護環境與人民的健康,中國要調整垃圾進口法規,拒收高污染的固體廢棄物,禁令將於 2017 年年底生效。
禁入洋垃圾,對幾個發達國家影響有多大?
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2013年間,固體洋垃圾的最大來源國一直是美國。另外日本、英國、荷蘭也是中國固體洋垃圾的重要來源國。近年來,洋垃圾從外國進口中國香港,再從香港到內地的總量,也在逐步上升。
來自中國經濟網的報道: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垃圾進口國家,2016 年中國接收全球 56% 的垃圾,進口超過 730 萬噸廢塑料,總值達 37 億美元。
歐盟正在焦急的討論大約30萬 噸的塑料垃圾要往哪裡放,因為歐盟 40% 的塑料垃圾都是出口中國。
在西歐,平均每人每年要生產 100kg 的塑料垃圾。而在中國,是
20kg,為西歐的 1/5。美國,Oregon 州的一家垃圾回收站,新聞標題用 「chaos ( 混亂 ) 」來形容因為中國的禁令,美國目前的垃圾回收狀況。
該回收站的三位負責人在垃圾山前,一臉無奈
這 980 噸垃圾本來在一個星期以前就應該到中國的,現在還在回收站。沒有中國買家,美國西北部的「回收品」真成了垃圾。
2016 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垃圾量
吵到最後,最終會怎樣?
很多垃圾出口國沒有充足的基礎設施,難以充分實現對廢舊物品及垃圾的回收利用。或者如劉建國教授所言:進口廢紙、廢塑料的價格較我國本土回收的廢紙、廢塑料價格高約30%,說明發達國家分類垃圾的品質已經較我國為高。發達國家還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提高出口固體廢物品質,以滿足中國更加嚴苛的進口標準,也不願意在本國進行再生利用,可見「再生利用」並非想像的那般美好。
他們可能會去尋找其他亞洲國家作為垃圾出口國,比如印度、孟加拉國或者越南?這些國家除了印度,都比較小,生產製造需要消耗原料也有限,估計也是救不了眼前的火。
他們也有可能大力發展回收利用?那像以前介紹過的一些美國公司要有更好的發展了。
他們也可能大建垃圾焚燒、填埋設施?
我們又會怎樣?這件事對促進我國的垃圾分類事業的影響呢?估計也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以及,我們國家的垃圾應該是沒有出口過的。造成了垃圾圍城,這反而促進了設施建設?
最後,我想起一件以前的事。我記得有位高中同學,經常在學校里撿易拉罐,說要熔化了給家裡做一個特製的用來做烙餅的鍋。這不過是20年前的事。我覺得他挺能耐的,不知最終是否實現了夢想。但是在今天,他絕對不會再這麼做了,因為用不著。
同一個物品,不同時空,價值完全不同。固體廢物進口問題類似。
除去劉教授的觀點,我這其他都屬於妄議啦,姑且看看。有新信息,再和大家分享。另外,劉教授對於洋垃圾禁入後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等問題也有鞭辟入裡的分析,可在他的公眾號「環境論評」里看到。
推薦閱讀:
※建築垃圾回收相關政策?
※想在新家裝一個廚餘垃圾處理器,可又擔心環保問題,想請問各位大神,這個東西到底環保不環保?
※170萬美元收購,680萬美元賣出,回收飛機背後的暴利
※如果不建焚燒廠,垃圾問題怎麼解決? | 四個環保組織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