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得癌症?是遺傳問題還是環境問題?

1.是不是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得癌症。

這是一份基於中國腫瘤登記地區發病率統計得到的數據(1989-2008,原統計數據可見附原文)[1]而繪製出的趨勢圖,如下所示。

通過JoinPoint趨勢分析顯示,合計發病率每年平均升高 2.4%;其中男性由 1989 年的 223.62/10 萬上升至 2008 年的 326.98/10萬,但在1989—1999年間變化不明顯,此後以每年3.8%的速度上升,女性由144.56/10萬,上升至245.48/10萬,但在1994年之前無顯著變化,1994年以後以每年升高3.9%。考慮年齡因素影響,對年齡結構進行調整,結果顯示合計中標率1989年為 147.92/10 萬,世標率為 192.79/10 萬,到 2008 年分別為149.93/10 萬和 196.59/10 萬,變化不明顯。男性世標率由1989年的254.48/10降至234.07/10萬,呈現下降趨勢,平均每年下降0.6%;女性世標率從139.18/10萬升至162.77/10萬,每年以0.8%的趨勢上升。

以上的數據表明:1989年至2008年,統計到的我國癌症發病率確實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從147.92/10 萬到149.93/10 萬)。

2.癌症的發病機理

為了避免專業化,這裡只介紹最為淺顯的部分,詳細內容可以看任何一本細胞生物學的教材[2]。

人體為了從受精卵這一細胞開始得到正常人體與機體更新所需要的細胞數,需要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在正常情況下,染色質上的遺傳物質會隨著細胞分裂一代一代地複製傳播下去。但即使在許多修復機制的存在下,這一複製過程仍然不完美。在人類DNA(染色質的一個主要成分,遺傳信息的載體)上的每對鹼基(DNA存儲信息的最小單元)複製過程中,都有非常微小的概率出現差錯(錯配),從而產生變異。

人體為了應對這種變異,自然而然會發展出幾套應對機制,包括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正向調控(如幹細胞等)和對細胞生長和分裂周期進行限制的負向調控(如細胞凋亡等),從而限制細胞可能累計的變異總數。

在非正常情況下,變異會發生在促進細胞分裂或抑制細胞凋亡的一系列基因中,對其產生突變或異常激活,便會使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產生癌變。這類基因稱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激活後稱為癌基因(oncogene);同理,在抑制細胞分裂和促進細胞凋亡的一系列基因中發生突變,便會解除對細胞分裂周期和細胞生長的限制,產生癌變。這類基因稱為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這兩大類基因的突變或異常表達,會破壞正常細胞增殖的調控機制,從而形成具有無限分裂潛能的腫瘤細胞。簡單來說,把人類比作一輛完好的車,車的油門一直被踩著(癌基因)或是剎車壞了(抑癌基因),便會導致出車禍(癌變)。

基於以上的基礎知識,我們可以將致癌的因子分為以下幾類:

1)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可能會通過誘發DNA分子及相關基因的突變導致癌變。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線、輻射等;化學致癌因子如殺蟲劑、香煙中的焦油等;DNA、RNA腫瘤病毒等病毒致癌因子。

2)年齡、肥胖等間接因素。肥胖所導致的缺氧環境容易介導血管生成,促使腫瘤生長,其也可以通過炎症反應、慢性高胰島素血症等途徑促進癌症[3];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的自我修復機能下降,同時細胞潛在的變異積累都會導致人體的癌變。

3)遺傳因素。如抑癌基因需要一對等位基因都缺失或失去活性時才會產生細胞癌變。而當遺傳的抑癌基因有一套已經出了問題時,產生癌變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安吉麗娜·朱莉便是由於潛在的遺傳風險選擇了切除乳腺。

4)運氣成分[7]。

3.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得癌症的原因

首先我們先列出2010年全國登記地區發病前十位惡性腫瘤構成 [4]。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逐條來看。由於遺傳、運氣和時代的關聯性不大,所以這裡不予考慮。

環境因素中一個最可能的因素是環境污染與空氣質量,而且也容易讓人聯想到高發的肺癌。然而可惜的是,並沒有這兩者與癌症直接相關的統計結果可以查證,而肺癌的罪魁禍首仍舊是以吸煙為主,所以這一點只能有待考究。

由於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年齡因素是最不可能被忽視的致癌因素之一,由下2007年的一份全國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年齡別發病率的圖示可見一斑[5]。

很明顯,從統計學意義上,我們可以得到結論:我國癌症發病率的上升與人口老齡化有關。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肥胖人群也極有可能是癌症病例增多的誘因之一。下圖選自2015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6]。很明顯,我國人民的肥胖率相較於過去增加了許多。且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子宮癌、結直腸癌有正相關的作用[3]。但是我沒有找到直接的統計數據證明肥胖確實與我國癌症患者增加有關係,所以這點不能確證。

最後,是客觀因素。我國的腫瘤登記工作仍處於發展狀態,20世紀60年代初期,登記處的數量只有2個(一個大城市和一個農村縣),即使到2013年達到了249個,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外台灣省)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覆蓋的人口數量(2億)也僅佔到了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的15.42%。作為對比,同類型的腫瘤登記項目在美國覆蓋了96%的人口[4]。這一客觀因素所引起的統計誤差不可忽視,相關的報導也會讓人以為癌症是最近才開始爆發的疾病。

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我國統計到的患有癌症的人口比例確實在增加。

最直接的誘因是生活質量的改善所導致的人口老齡化所致,肥胖也極有可能參與其中。

由於腫瘤登記工作有待發展,相關客觀因素仍會影響到統計結果。

註:

事實上,隨著醫療水平的改善,癌症的檢出度也相較之前有所提升。此外,可喜的方面是與癌症有關的死亡率並沒有上升,甚至有所下降[1][5]。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統計結果表示,其2003-2012年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下降1.5%[8]。

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照顧癌症病人是種怎樣的體驗。
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抗癌攻略!
肺腺癌晚期能試試易瑞沙或者特羅凱嗎?
癌友分享: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有天除了堅強別無選擇
白天我是一名醫生;晚上我是一名癌症家屬

TAG:癌症 | 癌症患者 | 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