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最怕被鳥撞到哪個部位?

3月22日,國航天津赴港的CA103航班在飛行途中遭遇鳥擊。但飛機各系統顯示未出現異常,飛機繼續前行飛至香港落地。

落地後,地面檢查發現,該飛機機頭雷達罩部分出現1米乘1米大洞,洞底還有疑似鳥類血跡。

遭遇撞鳥事件的國航客機,雷達罩「破口笑」 圖源:蘋果日報

飛機撞鳥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這幾年經過媒體的普及,普通人對飛機撞鳥的危害也有了一定了解。在相對速度較大的情況下,再輕的東西,相撞時的衝擊力也難以想像。

這次國航的撞鳥應該說還是比較幸運的,由於雷達罩內還有一定緩衝空間,再加上雷達罩變形在這個過程中吸收了一部分力。除了飛機雷達罩受損外,其他部位受影響有限。

但如果撞到其他地方,可能這次事件的解決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其他鳥擊事故 圖源:FATIII

通常撞鳥都是「追尾」或「對撞」事故,但對於大型民航客機來說,最怕鳥擊的還是飛機正面部分。

其中最堅強的應該是民航客機擋風玻璃,在鳥擊碰撞測試中,飛機最高速時,風擋大約可以承受1.8Kg重量的鳥的撞擊。由於我們常見的鳥擊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降落階段,此時速度更低,相同情況下能承受質量更大的鳥的撞擊,因此風擋往往在事故後受損有限。

可大家本以為很堅硬的機身在這塊上表現就沒那麼好了。現代民航客機機身蒙皮通常不超過2毫米,機翼部分會稍微加厚,但通常也不超過10毫米。因此,與其他物體相撞時,飛機機身就如同一張薄紙,一戳就破。

不過有些人可能也有疑問,我登機時都覺得飛機機艙很厚的啊。造成這種錯覺主要在於我們把飛機蒙皮和襯板內飾等混為一談,實際上,蒙皮真的只是飛機的一層「皮」而已,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厚。

另外,雖然上面提到機翼部分的蒙皮是加厚款,但是其在遭遇鳥擊時並不比其他部分堅強,而且由於機翼還主要負責提供升力和控制飛機飛行時的姿態。因此鳥撞擊到這一部分,可能帶來的危險甚至還超過其他部分。

這裡我們以鳥擊重災區的機翼前側前緣縫翼舉個例子,前緣縫翼是飛機起降階段最為重要的部件之一。在發生鳥擊時,由於其往往出於放出狀態,因此也更容易受損。常見的故障是出現破洞,或無法正常伸出縮回。

而前緣縫翼的作用主要是是增大飛機升力係數,同時還能提高了飛機的臨界迎角,因此它的受損又會使得飛機操縱困難,甚至使得飛機更容易發生失速。因此如果鳥正好擊中這一部位,危害性並不小。

不過現代大型民航客機在這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安全冗餘度,並不會因為一撞就整個失去控制。所以,這一塊受損導致的事故在小型飛機上更為常見。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當然,說飛機正面部分最怕鳥擊,那麼飛機發動機撞鳥事件也不得不談了。

我們常見到所謂的發動機吸鳥事故,飛行時,如果鳥出在發動機前方不遠處,很容易主動或被動的與發動機相撞。這些衝擊力可能會打碎發動機葉片,而鳥在被攪碎之後,遺骸也可能堵塞發動機的管道。因此在撞鳥後,發動機往往會出現喘振起火,甚至自行停車。

這時候飛機一般處於剛起飛或正要降落的狀態,發動機的突然熄火勢必會導致操縱困難。如果僅是單發故障,經過訓練的飛行員通常都能安全操縱飛機安全返航。但如果雙發都出現熄火故障,那麼大家就只能祈禱再來一次「哈德遜河奇蹟」了。

因此從這一點看,飛機最怕的還是出現發動機撞鳥事故了。

(註:2009年,全美航空一航班在起飛後隨即遭遇發動機撞鳥,雙發停車。隨後飛機成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無人傷亡,後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蹟。)

不過,雖然說了幾個飛機撞鳥的危害,大家也不要怕。在對待鳥擊上,飛行員都由專門的培訓和模擬飛行,實際操作中,還是都能帶你平安落地的。


作者:Henry Lin

歡迎關注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推薦閱讀:

飛機的輪胎為什麼能承載如此大的質量?
什麼是「幽靈飛行」?為何飛機會直飛直到墜毀?
飛機飛行時機身上的燈是用來幹什麼用的?
最近台灣雙發引擎發動機失事的情況,那個飛行員處理的正確嘛?
在航空航天研究所的日常作息時間是怎樣?

TAG:航空 | 飛機 | 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