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里的階級與性別(一)

A:

女工大姐阿河是本地電機廠的職工,他們老闆是工業區附近某所國內排名前五大學的知名校友,多年前開公司,目前分廠遍布全國各地。

大姐說她畢業就乾電機製造、測試方面的工作。最早是高職的學生工,實習期工資里的一大部分是交給學校的。後來,她轉正了,說是跟廠里直接簽勞務合同的。她們的工作主要是給各個電站造電力變壓設備。

大姐說自己的職位算技術崗位,每月底薪在4000-5000之間。自己以前也沒想過干技術崗位,因為在學校里老師都是鼓勵男孩子去鑽研科學技術方面的東西,覺得女孩子做這方面的事情太辛苦了,誘導大家去讀文科。她自己在線上也很賣力,因為老闆看不到性別差異,只看到勞動效率差異。他們底薪績效佔了很大比重,靠加班費和獎金還能再賺點呢,所以大家都是努力表現,生怕自己落後。大姐說,一般每年20個工人,只有3個漲薪名額,她去年漲了500元。然而,工資的漲幅的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揚。

在老家,一般父母不會特別重男輕女,雖然多半都希望生兒子,但她見到的明顯很「直男癌」的不多。如果家裡有小孩能上高職以上的,也會不論性別都去供應其完成學業。

廠里在產假方面比較正規,然而國家規定的三個月產假對一般女工根本不夠。前兩年,阿河大姐生娃,多情了幾個月不領薪水的假期去帶小孩。小孩半年之後,就把娃交給家裡老人帶了。「沒辦法啊,我們要謀生啊;現在的工資,一個人養家糊口,另一個在家帶小孩,怎麼生活啊?」。於是,娃娃就被留在家鄉了。

廠里可以請病假,但一定要有三甲醫院以上證明,一般小毛小病都忍著的。大姐說,女工應該有「月經假」,但現在她們真的因為例假來臨不舒服,只能請事假了,超出公司允許的休息範圍,就只能被扣工資了。

大姐和丈夫在一個城市謀生,他們所在的工業園區主要是生產電氣設備和汽車配套設備的,技術含量都很高的。前些年,還有一些來料加工的企業在本地啊。之前十年的世界性大衰退危機,中國的一些低附加值高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受到波及,很多大廠都搬離沿海或靠機器取代工人,小廠則紛紛關廠倒閉。大姐說他們的那個企業是可以跟西門子和施耐德那些國際巨頭較量的,屬於壟斷競爭行業。在轉型的前一階段,沒怎麼收到影響,所以,「其他廠有衝突糾紛,我們這邊福利待遇很好,工人不鬧,跟領導層的關係也不是很僵的」。大姐和她丈夫住在工業區買下的某個小區里,租金一個月900元,大姐說是一間屋子,各種設施比城邊村好多了,園區外面租同類房子要1500元左右,但他們屋裡不能生火做飯。幸好生活區有食堂,但大姐說食堂的飯不好吃,經常跟老公去館子里吃,所以花銷也大。對於他們工人來說,幾乎不存在「家務勞動平攤」問題,因為打工在外,家只是休息的地方,工作時間長,平時三餐大多數是在外面吃的。

大姐對未來的漲薪什麼還是挺期待的,但她說自己得全身心投入,因為漲薪機會不多。如果不能漲的話,等合同期到了再走吧。

廠里是否有工會和婦聯組織?大姐說自己接觸很少。婦女節,她們女工也沒有法定假期,當然公司會給女職工買些小禮物。

工業園生活園區有些文娛設施,可以上網,也可以看書看電影打球,偶爾會有政府找來的老師講傳統文化。不過,後來,園區看大家去圖書室少,就把圖書室給關了。大姐說她其實是想看書的。

關於目前政府里某些聲音號召女性回到家庭以及倡導「女德」之類的東西,大姐覺得很好笑。「我們這些人要上班謀生的啊!怎麼回到家庭里去當賢妻良母啊!」。

B:

沈阿姨是四川女工,她說自己是四十多歲的時候跟兒子差不多一起離開家鄉,來沿海謀生的。至今過去十多年了,阿姨已經五十齣頭了。

阿姨一直是在各個工業區里當食堂燒菜師傅的,她不太願意提自己的工資。食堂上工時間一般是早晨六點到下午三點,主要做早飯和午飯,如果有額外的晚飯要做,是要算加班的。

阿姨說自己一開始進的是當地西南部某個加工園區的台灣老闆的廠,做電子產品。老闆各種措施很正規,最早是交城鄉綜合保險,後來替他們交五險一金,說一般普工每個月167元社保,都是老闆覆蓋的,也不要工人交。13年年底、14年年初,搞了一個「退保」,就是之前交的部分工人可以拿走,還一次性給工人發500元。阿姨覺得自己出來打工晚,年紀也大了,將來總要回家鄉的,也就不再繳納本地社保了。那個時候,正好阿姨的婆婆在老家去世了,阿姨離開了那個廠。阿姨說自己後來想再進去的,但裡面台干認識她,說您老人家辭工多次,進進出出四五次,廠里管理層吃不消啊。

阿姨說這個城市工業區各方面的保障比老家好,雖然偶爾也會有勞資糾紛,但她自己沒經歷過。

後來,她就直接在另一個工業區的生活園區里當食堂師傅了。

她們家裡人基本都出來了,原來是種糧食的,後來租給某農村企業家種樹,虧本了,又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他們。不過,無論是否種糧食,政府都會給承包土地的農民補貼。

阿姨喜歡上網,她兒子給她弄了每個月2個G的套餐。一般她會去玩打牌遊戲,阿姨愛看電視劇,這個要用無線網才能下載,她在園區里辦了資費上網,似乎每個月的耗費是20元。

關於未來,阿姨說可能過兩年就回老家了,兒子要生小孩了,她得回家帶孫輩。雖然很多時候在家鄉,如給留守兒童做飯都是老祖母在干,但阿姨還是覺得現在男女之間挺平等的。

C:

女技術員小紅和小蘭是好朋友,她們主要是在工程設計公司當工程師。她們是讀到大專出來工作的,她們那個行業雖然女生少,但平時工作中也沒有「刻意」歧視女性。不過,她們自己回憶說在學校里的時候,老師都會說些「女娃文科好,男娃長理科」的調子。至於工資報酬,她倆都覺得那個跟性別沒什麼關係,更多是同能力相關聯。至於說上大學,如果家裡是傾向於供男孩子,大部分姑娘是不幹的,周圍人也會覺得不佔理。不過,在她們老家,二胎家庭里較多「姐姐-弟弟」模式,大概老一輩人還是喜歡男孩。小紅和小蘭多少覺得現在工作上看的是學歷和能力,而不是性別。關於性別分工的問題,她們說大部分情況下看到的都是「男-事業,女-家庭」的模式。在老家,逢年過節,親戚都會催婚,不過她們回家總是用一句「有男票了」搪塞。那麼,和男朋友交往中,各種花銷誰承擔呢?小紅和小蘭非常爽氣,「男的來」。

D:

幾位女工和女工程師所在企業年假都很少,幾乎是按國家最低標準來的。除了上了年紀的員工外,大部分女生會有例假,當然老闆和國家目前還不承認「月經假」,只能按照事假來請了(病假手續各種複雜)。

關於廠里的群眾組織,如官方工會和婦聯的下屬機構,大部分職工是沒有聽說,有些懵逼和一臉朦朧的。

三八節假期,國家規定的半天假期,多數打工女性無法享用,像食堂阿姨這種的,只能以「工種特殊」來安慰自己。

大部分女工上網主要是打遊戲和聊天的,也會連無線網路下電視劇。問到近期非常受到「多元社運」界關注的「女權之聲」公眾號被封鎖,大姐阿姨們表示自己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類似自媒體。當然,工業園區有些線下文娛活動:官方會搞些補貼甚至免費的茶藝師、點心師和美容師培訓,不知道是否是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在未雨綢繆;偶爾也會找些名人、作家來講座,當然是些今天年輕工人們不怎麼熟悉和感冒的作家;國學和傳統文化的講座也不少;不過,圖書室關了,大家似乎更喜歡打球跳舞啥的。

對於未來,大家覺得還蠻有期待的,經濟繁榮的皮相,給了大家「有出路」的盼頭。當然,事件沒有完全展現的情況下,誰都沒辦法預測未來。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男男CP磕的固然爽,然而懂得欣賞女運動員的競技關係才是真進步啊
來自水星,女性的角色如何演變?
有條件擁有愛和性,也到得了詩和遠方
最怕你美而不自知:中美時尚報告
為什麼我反對女權?

TAG:無產階級 | 女性主義 | 女權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