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米雪山上的一場群架

「我(要)殺死你。」

1989年12月19日晚18時,卓奧友大本營的一頂帳篷內,傳出了上面這句話。

氣急敗壞近乎喪失理智的一方,是三名韓國登山者與隨行的六名夏爾巴協作,另一方是來自比利時-法國探險隊的兩名登山者Alain Hubert與Regis Maincent。

一場持續了一個小時,發生在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上的打鬥,就這麼開始了。故事的最後,兩支隊伍均未能成功登頂,雪崩還埋葬了其中一名夏爾巴。

從中國境內大本營看卓奧友。該峰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珠峰向西30公里。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今天,咱們就從這件已經少有人知的事件,來說說卓奧友的故事。

被割斷的路繩

準確來說,1989年冬季的這場衝突,是一場由韓國攀登隊單方面發起的毆打。起因,是一根固定在東南壁海拔7200米的路繩。

那一年,尼泊爾政府已經放寬了攀登條例,即允許多支隊伍在同一季節,沿同一線路攀登同座山峰。12月,瑟瑟寒風中,兩支登山隊(比利時-法國聯合探險隊、韓國隊)先後抵達卓奧友,嘗試分別從東南壁、西南脊攀登。

海拔7400米的C2營地。圖片來源:Tetontom

如果按照原計劃,兩隊並無任何衝突。然而,就在比利時-法國隊已經搭好營地,並將路繩固定在了海拔7200米處時,韓國隊卻臨時改了主意:

韓國團隊起初獲得了嘗試西南脊的許可,但並未按計劃,而是來到比利時人所在的線路。

韓國隊伍的夏爾巴協作,在沒有徵詢比利時-法國隊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了(他們)固定的繩索,並將C1建在了比利時使用的相同位置。(信息來源:himalayandatabase.com上刊載的《Seasonal Stories for the Nepalese Himalaya 1985-2014》,作者:Elizabeth Hawley)

和諧一下被打破了,但此時的比利時-法國團隊的想法很簡單——協商共用路繩。

12月18日,36歲的領隊Hubert與30歲的Maincent兩人前往韓國隊C1營地,提出共享路線,無奈對方並不贊同,且因語言問題無法溝通更多。眼看達成共識無望,兩人表示將會移除自己的繩索。

有關此事件極少的圖片之一,圖為Alain Hubert。圖片來源:clint.be

當天,他們割斷了韓國人在路線底部連接的繩索,這令韓國人及他們的夏爾巴協作感到相當氣憤。

19日,韓國隊的夏爾巴協作替換了他們被割斷的繩索,而比利時人也取下了他們很短一段區域的路繩。(信息來源:himalayandatabase.com上刊載的《Seasonal Stories for the Nepalese Himalaya 1985-2014》,作者:Elizabeth Hawley)

深夜的倉皇逃命

最終,韓國隊不得不鋪設了整條線路路繩,兩隊間的梁子就此結下。只是後面發生的事情,沒人會想到。

19日晚間18時,包括領隊Lee Ho-Sang在內的三名韓國登山者與六名夏爾巴協作沖向了Hubert與Maincent所在的營地帳篷,付諸暴力:

兩位手握木棍的韓國人及兩名夏爾巴用拳頭擊打Hubert和Maincent。在持續了一個小時打鬥過程中,Maincent頭部受傷,且出血,一根繩索繞過他的脖子,雙手手臂綁在背部。他跌倒,最終從活扣中鬆開自己的雙手。(信息來源:himalayandatabase.com上刊載的《Seasonal Stories for the Nepalese Himalaya 1985-2014》,作者:Elizabeth Hawley)

突如其來的暴力讓Hubert與Maincent感到不可思議,又非常害怕。當晚,顧不得處理身上的傷,兩人選擇用雪板,在深夜裡快速下撤,理由是「害怕韓國人再回來,襲擊更多隊員。」

20日凌晨,精疲力盡的兩人抵達Gykyo地區。幸好,沒人再追上來。

從Gokyo Ri方向看卓奧友落日上的頂峰。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事後,Lee Ho-Sang對此次流血事件的回應非常弔詭:一方面他承認Hubert和Maincent遭到了一小時的毆打,另一方面卻完全否認有韓國人參與其中。

真相如何既已無法考證,追究實際也無意義。只是「死命兒」想登頂的韓國隊,並沒能如意。在這起暴力事件發生後,這座14座8000米登頂-死亡率最低的山峰(截至2012年為1.4%),收起了對韓國隊的一切善意。

雪崩、冰瀑與冰川是攀登卓奧友必須面對的難題。圖片來源:Adventure Consultants

據了解,事件發生一周後,韓國隊的一名夏爾巴抵達7800米處,先滑墜了200米遇難,旋即被一場巨大的雪崩掃落了遺體。最終,其餘夏爾巴拒絕合作,韓國隊也只能放棄了攀登。

撇開這次極為不和諧的鬥毆,卓奧友其實留下了許多卓越登山者的身影與故事。其中,它的首登就改寫了8000米級山峰阿式攀登的歷史。

改寫歷史的首登

應該只有極少的人知道,人類第一座以無氧阿爾卑斯式方式成功登頂的8000+雪峰,並不是最多人趨之若鶩的珠峰,而是卓奧友。

早在1952年,首登珠峰的Edmund Hillary就與他的兩位小夥伴George Lowe,Eric Shipton一同嘗試過登頂卓奧友,最終卻因找不到辦法穿過位於海拔6500-7000米的山頂冰瀑而折戟。

1954年完成首登的三名登山者。圖片來源:markhorrell.com

要知道,那時候的攀登裝備與技巧遠不及現在,在Hillary的記載中,攀登卓奧友「異常艱巨」:

冰川上升起將近1500英尺陡峭峭壁,其上是鬆散的岩石與滿鋪的冰蓋。從冰蓋生髮出一條狹窄的扭曲的山脊,一直延伸至一處巨大的冰崖。

這些冰崖正好從山體橫切往下,無法在其上翻轉。冰崖上方若干個大雪盆地,組成了一條巨大的帶狀岩石面,現在已經堆滿了新鮮的雪花……這對我們來說看起來相當艱巨。(信息來源:Edmund Hillary,High Adventure)

儘管三人非常渴望能登頂卓奧友,卻始終沒法找到能夠沖頂的方式。1954年10月19日,一支來自奧地利的小型登山隊,在攀岩經驗豐富的Herbert Tichy帶領下,嘗試從西北壁接近這位「慈悲女神」。

首登路線,也即現在的傳統路線。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整個攀登過程最難的,不是阻擋Hillary的冰瀑,而是持續的風暴:

颳了一夜的暴雨沒有停下的跡象,我們不得不下撤。

途中,Herbert Tichy的手凍傷了,只能在C2營地進行注射治療。(信息來源:himalayamasala.com上刊載的《Cho Oyu - West Flank - 1954》)

隊伍全程建立四個營地,C4就建在冰瀑上。19日下午15時,Tichy、Joseph Jochler與Pasang Dawa Lama經過9個小時的沖頂,三人沿西北山脊,開闢了Tichy路線(也即傳統路線)。

登頂後的Herbert Tichy與Pasang Dawa Lama。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回望一路,Jochler感慨萬千:

(我們)達到了頂峰,結束了無限的艱辛。最後9小時的煎熬,忍受在24000英尺死亡地帶上的折磨,數周的貧困與艱辛,甚至是冒著生命風險——(登頂)就是唯一的獎勵嗎?

是的,當然是!(但登頂)不是因為名氣,而是內心的滿足感,以及找到了可以同行的朋友,並且如此接近天空。

Jochler所說的「賭上性命」不是虛言,相較於此前攀登8000米級雪峰浩浩蕩蕩一群人做補給,修路的喜馬拉雅攀登模式,這次三人完全輕裝上陣,不但用乾淨的阿式攀登方式,還是在無氧條件下完成的。

登頂後的Pasang Dawa Lama。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自此往後,阿式攀登在8000米級雪峰上開始普及,並逐步盛行。整個80年代,卓奧友成為除了珠峰外,世界各國攀登者們最受歡迎的一座8000米級雪峰。

但即便這樣,Hubert也再沒有回到過這裡。對他來說,那一夜除了震驚,更是寒心:

我從未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任何一座山峰都不應該成為戰場。(信息來源:himalayandatabase.com上刊載的《Seasonal Stories for the Nepalese Himalaya 1985-2014》,作者:Elizabeth Hawley)

願每一位攀登者,懷有執著,放下執念。

擴展閱讀:

這座中國最高的獨立山峰,埋葬了世界上最好的攀登者

除了那場令人髮指的槍殺,有關這座山其實還有很多故事


推薦閱讀:

風雨兼程 --自由之魂帳篷設計理念
【技巧篇】攀岩和抱石的基礎腳法技巧
論如何在野外偽裝和潛伏
戶外必看 求生哨的正確使用方法
衝鋒衣哪個牌子比較好?

TAG:戶外運動 | 登山 | 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