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為終,管理為始
上次面試了一個申請成本會計崗位的應聘者,就用化名Sabina稱呼吧。
Sabina五年前從財經專業本科畢業,在一家外企做遍了從出納到應付應收與稅務會計的工種。Sabina認為會計核算的工作基本上都做過了,現在要往財務分析的崗位上發展,所以前來應聘我們提供的職位。
為了防止被套路,我面試一般不按常規程式進行,而是盯住一個具體問題,一路問到底。
我就從Sabina現在手頭做的稅務會計說起。下面的對話,J代表我,S代表應聘者。
J:你們是製造型企業,說說你們的業務模式。
S:業務模式?您具體指的是什麼?
J:你們公司的材料是從哪買的?成品又是賣給誰的?
S:噢。我們的材料大部分是從日本與韓國供應商那裡進口的,做完的成品全部賣給德國的母公司。
J:你們的進口材料是以哪種方式報關進來的?
S: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另一種是用手冊辦理免表進口的。兩種方式的量大概一半一半吧。
這種雙軌並存的模式很少見,我帶著好奇繼續問了下去。
J:你說說這兩種模式在稅上有什麼區別?
S: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就是進口報關時直接將關稅與增值稅交了,反正增值稅能抵扣,就關稅會成為費用,但這樣就不需要海關監管了。手冊進口則在進口時不用交任何稅,只要生產的成品最後都出口,就不用補稅。
J:那你覺得哪種方式更好一些?
S:各有利弊吧。辦手冊我們要付保證金的,但可以免掉關稅。
J:用手冊進口,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
S:嗯……這個還沒細想過。
J:你不是嚮往做成本分析嗎?手頭現成的成本分析為何不做呢?
Sabina被將了一軍,坐在那不出聲了。
J:這樣吧。咱現在就來算一下利弊得失。咱也不用算具體的數字,你就告訴我有哪些成本要素要考慮?
S:兩個成本要素,一個是保證金的佔用利息,另一個是關稅,比較這兩個哪個更大。如果關稅損失更大,那就要做手冊。
J:很好,除了這兩個因素,還有什麼要考慮的?
sabina想了一會,說沒了。
J:你們的生產周期多長?
S:一個月左右。
J:那在你們的城市,一般出口退稅多久能退下稅來
S:兩個月。
J:這前後三個月的周期是否也要計算資金成本?
S:噢,對的,您這麼一說,資金占用應當去算保質金質押期與出口退稅周期的凈佔用時間,一般貿易下進口時墊付的增值稅要到三個月後出口退稅退下來才騰出資金。
J:很好。這個案例你得到的啟示是什麼?
S:不一定要轉到成本部才開始做成本分析的,我現在的稅務會計也可以先做起來的。
這丫頭反應夠快,面到這裡,說實話,我對她還是挺滿意的。想不到是正常的,想得快,說明腦子夠好用,是塊好料。
J:我們再來聊聊你們的雙軌制。像成品全出口的企業,一般都用手冊辦理免稅進口的,你們為什麼會用雙軌制?
S:這個是關務那裡定的。
J:但這個決定是否給財務帶來了影響?你是否認同,不管最後算下來哪一種方式更好,雙軌制肯定造成了額外的成本?
S:現在兩個方法一起用,肯定有改善空間。
J:既然會對財務造成影響,財務就該管,不是嗎?
S:是。不過,好像聽他們說,我們條件不夠,所以要交保證金才能辦手冊?
J:為什麼要交保證金?
S:這是海關的規定。
J:No。像我們企業就不用交。所以,我們來想想,為什麼要交保證金?
S:我們的規模不夠大。
J:有可能。但這不是關鍵。
S:那……
J:這樣,我們站在海關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S:海關收我們的保證金,多拿些錢總是好的。
J:你覺得海關有賺企業資金利息的企圖嗎?
S:好像不會。
J:那是什麼原因?
想了一會,Sabina說道:要麼是管理問題?
J:好,具體說說,怎樣改善管理問題來贏得海關信任?
S:嗯……
想了很久,Sabina說不出具體的措施。
這時,和我一起面試的直屬經理R給出了答案。
R:其實,當企業管理上一個台級達到海關評定的A類企業時,是可以免交保證金的。要達到A類企業,企業用手冊進口的材料必須做到料與賬的清晰管理,進口料與非進口料要分隔堆放,賬目上也要有明確的對應記錄,比如料號不能混用。
S:我們做稅務會計的,要了解這麼深?好像我的上司也沒這樣要求過我。
J:給你說一個強大的思維工具:以終為始。財務為終,管理為始。
說著,我將她的申請表翻了過來,畫了一張圖給她:
你如果能做出這樣一張分析建議表,左側為需要落實的措施,右側為企業可以期待的收益,用一年的整改期加上20萬換得以後每年120萬的節約,這個賬,總經理不要太喜歡哦?
這次的面試案例很有趣,我把它摘錄下來,寫成文字,分享給大家。最後加上一句個人的感受: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出處用處花錢處,處處省錢。
推薦閱讀:
※準備入職,寫點東西
※華為面試
※面試7.0:說出你真實的故事
※阿里巴巴實習生面試後感
※面試官對你的回答總是微笑點頭,為什麼最後卻沒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