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3.5-3.11
2018 年 3 月 6 日
銀河周圍的彩色帶狀氣輝
影像提供與版權: Xiaohan Wang(王笑寒)
說明: 為何天空發出像龐大彩虹的連綿輝光? 因為有氣輝。 其實大氣一直在發出輝光,只是通常的情況下難以察見。 不過,當有風暴系統這類的擾動接近時,可能會在地球的大氣里激發出可見的漣漪。 這種稱為重力波的大氣振蕩,類似往平靜水塘扔石頭所激起的水波。 其中,泛紅的氣輝,可能是87公里高處附近受到太陽紫外光激發的OH分子,而橙色和綠色氣輝,可能是源自稍高之處的鈉原子和氧原子。 當時開車經過中國.青海省的克魯克湖附近的這位攝影者,原先注意到的是壯觀的銀河系盤面,並停車拍攝。但所拍下的高靈敏相機影像,很意外的卻記錄了綿延整個天空的清晰帶狀氣輝。這幅主題影像經過了數位強化,以讓色澤更為鮮明。
2018 年 3 月 7 日
星雲NGC 1999附近的光弧、噴流和激波
影像提供與版權: Mark Hanson
說明: 這一大片迷人的雲氣和恆星,位在著名的恆星形成區獵戶座大星雲以南約2度的位置。 這個區域里,到處都是年輕的恆星以及它們所造成的,以每秒數千公里高速衝撞周遭雲氣的噴流和外泛物質流。 這種交互作用,激發出名為赫比格-哈羅(HH)天體的明亮激波結構。 舉例來說,影像中右方的優美弧狀天體,編錄號即為HH 222,又名為瀑布星雲。 此外,瀑布星雲下方的錐形星雲,則是HH 401。影像中左下方的明亮泛藍星雲是NGC 1999,一團正在反射內部深藏的變光恆星星光之塵埃雲。 上面這大片星野,涵蓋了大約1,500光年遠的獵戶座分子雲 複合體邉緣,超過30光年的區域。
2018 年 3 月 8 日
木星北極的颶風系統
影像提供: NASA, JPL-Caltech, SwRI, ASI, INAF, JIRAM
說明: 這張呈現木星北極颶風系統的引人讚歎影像,建構自朱諾號的木星紅外極光成像儀數據。在紅外光波段觀測木星雲頂的熱輻射,除了可以擺脫只能觀測日照半球的限制之外,更顯現出中心稍偏離這顆巨行星地理北極、直徑約有4,000公里的颶風系統,以及環拱在它周圍的8個颶風。類似的數據顯示,木星南極的颶風稍大於位在北極的同類。卡西尼號的數據證實,土星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北極和南極,都各有單個暴風系統。
2018 年 3 月 9 日
較大視野影像里的馬頭星雲
影像組合與製作: Robert Gendler
影像數據提供: ESO, VISTA, HLA,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說明: 這幅大視野影像,組合了自地面大口徑VISTA望遠鏡(天文可見光及紅外巡天望遠鏡)和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數據,用以呈現著名馬頭星雲及其周圍的星際景觀。在近紅外光波段,此區域的塵埃分子雲,綿延穿過這片張角大約為3分之2滿月寬度的天空。以馬頭星雲的估計距離1,600光年來換算,這片視野從左至右的寬度比10光年要多一點。又名為巴納德33、形狀仍然可辨的馬頭星雲,是在影像右上角散發紅外輝光,頂端鑲有新誕生恆星的塵埃柱。在它左下方的明亮反射星雲NGC 2023,則是受到一顆熾熱年輕恆星照亮的天體。在馬頭底部和NGC 2023外緣的不透光雲氣里,散布著帶特徵性暗紅輻射的高能噴流;這種赫比格─哈羅天體,也與新誕生恆星有關。
2018 年 3 月 9 日
較大視野影像里的馬頭星雲
影像組合與製作: Robert Gendler
影像數據提供: ESO, VISTA, HLA,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說明: 這幅大視野影像,組合了自地面大口徑VISTA望遠鏡(天文可見光及紅外巡天望遠鏡)和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數據,用以呈現著名馬頭星雲及其周圍的星際景觀。在近紅外光波段,此區域的塵埃分子雲,綿延穿過這片張角大約為3分之2滿月寬度的天空。以馬頭星雲的估計距離1,600光年來換算,這片視野從左至右的寬度比10光年要多一點。又名為巴納德33、形狀仍然可辨的馬頭星雲,是在影像右上角散發紅外輝光,頂端鑲有新誕生恆星的塵埃柱。在它左下方的明亮反射星雲NGC 2023,則是受到一顆熾熱年輕恆星照亮的天體。在馬頭底部和NGC 2023外緣的不透光雲氣里,散布著帶特徵性暗紅輻射的高能噴流;這種赫比格─哈羅天體,也與新誕生恆星有關。
2018 年 3 月 10 日
月亮的月相
影像提供與版權: Jean-Francois Gout, Tom Polakis
說明: 每晚觀看月亮,會發現它受陽光照耀區域的大小會有變化。它的位相,在一個為期大約29.5天的月相周期里,從新月逐漸變到滿月然後再回到新月。在上面影像里,從左上到右下的這些影格,呈現了1月18日起連續25個晚上,幾乎是一個完整周期的月相。其中跳掉的,分別是新月之後的2天及之前的2天,當月亮非常靠近太陽,月相是非常難以察覺的纖細蛾眉。在完成這個月相攝影計畫時,除了受益於幾乎是完全清朗的亞利桑那州夜晚之外,也要感謝一位朋友的幫助。在上半周期時,拍攝的時間點是剛入晚之時,下半周期則在深夜及清晨。更為這項月相攝影添採的是,月相周期中點的1月31日滿月;當時這輪1月份的第二個滿月,除了是出現在軌道上的近地點附近之外,更帶著月全食期間的泛紅色澤。
2018 年 3 月 11 日
赫比格-哈羅24的雙向粒子束
影像提供: NASA, ESA, Hubble Heritage (STScI/AURA)/Hubble-Europe Collaboration;
志謝: D. Padgett (NASAs GSFC), T. Megeath (U. Toledo), B. Reipurth (U. Hawaii)
說明: 乍看這或許像是一把雙刃光劍,但這二道從一顆新誕生恆星射出的宇宙噴流,出現在我們附近的星系之內。這幅建構自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數據的景觀,涵蓋了赫比格-哈羅24 (HH 24)周圍寬約半光年的區域,位置則在距離約1,300光年的獵戶座B分子雲複合體的恆星誕生區里。隱不可見的HH 24中心原恆星,周圍環繞著由低溫塵埃和雲氣所構成的扁平拱星盤。隨著物質掉向這個年輕天體,物質會持續升溫。這二道沿此系統旋轉軸反向噴出的噴流,穿過這個區域的星際物質,在狹窄的高速噴流通過之路徑上,造成了一系列輻射出輝光的激波前沿。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鏡像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新年大禮!我們翻譯的2018流星雨日曆中文版被國際流星組織正式使用
http://www.imo.net/resources/calendar/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天文在線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狗年天文學史(1598~2006)
※夜梟星雲和衝浪板星系
※宇宙盡頭的餐桌
※有哪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釋興趣,做出另一番成就的故事?
※星際塵埃無處不在,你身上可能也有(內含中文視頻)
TAG: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