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製造業升級 投資策略與邏輯

第一部分:大背景與現狀

(一)大背景

為什麼這個時候關注製造業升級?邏輯是什麼?

主動邏輯:(為什麼是2018年)

1、整體經濟依舊低迷,產能出清基本結束,中上游利潤改善,製造業升級具備換擋基礎;

2、新能力(信息技術、數據、工廠技術、品牌)向製造業賦能的機遇

3、中下游擠占上游海外存量,帶來國產替代的機遇

被動邏輯:(機會成本)

1、新產品幻滅期,經濟缺乏新引擎,存量博弈下關注效率提升

2、互聯網行業成熟化,缺乏高成長性機會

3、國家力量(政策+金融)更多側重製造業升級

(二)現狀

1、數據

製造業是個籠統的概念,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製造業共有31個大類。考慮到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和其他製造業難以歸類,我們把其餘的29個大類按照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劃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類,各有2個、15個和12個子行業。

2013 年起,國內製造業產值增速維持在 7%左右。2016 年全國製造業總產值達 22.35 萬億元,佔國內總產值的 30%,同比增長 6.80%,增速連續 4 年維持在 7%左右,低於 2005-2012 年 16%的複合增速。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上遊行業利潤改善明顯,中游次之,下游相對不明顯。

2、痛點問題

(1)下游製造缺乏產品差異度,成本轉移難度加大

商業大環境從低價普及到存量博弈,高增長消失,競爭加劇。下游產品功能、質量雷同,難以形成差異度、品牌。在原材料、人力成本明顯上升的情況下,產品毛利下降,生存難度增加。

(2)中游製造缺乏技術附加值

中游附加值偏低,競爭優勢不明顯,行業話語權被上游原料和下游產品雙重擠壓,毛利難以改善,生存難度較大;

(3)上游製造缺乏核心競爭力

上遊行業核心領域被國外壟斷,國內中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

3、企業核心訴求

提升毛利、提升產值、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良率

4、供給側改革

政府主導的上中遊行政供給側改革(行政去產能+環保)和互聯網巨頭主導的市場化供給側改革

好處:

  • 產能利用率出現拐點,上游製造業盈利性明顯改善,奠定製造業升級的基礎
  • 銀行體系資產質量明顯改善,提升金融覆蓋力度
  • 下游高性價比產品出現,倒逼上中游升級

壞處:

  • 上中游國進民退,上中下游小公司生存更加困難
  • 成本上升向中下游傳導,下游企業盈利性惡化
  • 難度:下游公司>上遊民企>中游公司

第二部分:製造業升級的趨勢

三個主要的趨勢: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技術與模式創新

(一)高端製造引領核心技術升級

1、定義

通過對高端先進領域的技術突破,實現核心技術領域的國產替代

特點:

需求足夠剛性、存量市場足夠大、政府引導

2、變數:

  • 知識遷徙帶來核心技術突破
  • 海外併購獲得核心技術
  • 政府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3、著眼點在政策驅動

高端製造是國家力量推動的領域,涉及技術突破和進口替代,著眼點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尋找國家重點方向

製造與戰略新興產業的結合,重點關注下游規模化需求的領域,如晶元、3C、鋰電、LED等領域

(1)《中國製造2025》

2016年4月出台的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目標是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2)《「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2016年底出台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GDP比重達到15%、形成5個10萬億元規模的新支柱產業

(3)《發改委: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

2017年2月發布,作為《「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落實與細化,涉及5大領域8個產業,40個重點方向下的174個子方向,近4000項細分產品和服務。

4、小結與方向

圍繞政府核心關切,取交集,確定重點方向

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戰略規劃戰略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高端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材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能源新能源航空航天裝備節能環保節能環保農機裝備數字創意數字創意海洋工程裝備及技術船舶空天技術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核技術

主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

細化舉例: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晶元/LED)、5G網路、北斗導航、高端製造(數控機床、機器人、測量設備)、國產大飛機、精密儀器(醫療器械)、先進基礎材料、新能源汽車

(二)智能製造驅動效率提升

1、定義

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產業的先進技術,將生產過程數據化,再通過AI技術進行預測性分析,從而實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形成3個閉環:產品的開發和製造、產品的設計和製造、產品的質量和管理體系

2、變數:

(1)感測器和生產流程電氣化帶來數據化(工業4.0)

(2)大數據、AI的應用帶來預測分析能力

(3)小批量、定製化的柔性生產能力

3、著眼點在標準化產品

(1)智能製造行業產品大多數非標

智能製造核心是將信息技術產業沉澱下來的能力賦能給傳統製造行業,目前大部分的能力並沒有定型為標準的產品,而是非標準化的定製型服務,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創業公司是以乙方的形式賦能,存在增長陷阱,成長性有限。

(2)採購方核心考量並非單純性價比

智能製造作為一種升級業態,往往是傳統製造業公司業務發展的較好的時候才會考慮,業績較差的公司沒有能力去額外採購,而發展較好的製造公司,採購的時候最關注的是系統的穩定性和產品的豐富度,性價比不是首先考慮的因素,這給創業公司推廣智能製造產品帶來難度

(3)硬體比軟體更容易賣出價格

國內工業市場硬體收費相對容易,軟體的採購價格和續費率均不理想,還存在實施的工作。而且,軟體往往沒有場景控制權。

按產業鏈來分:

上游:感測器、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計算機視覺

中游:ERP系統、MES/MOM系統、SCM系統、PLM系統、機器人、數字機床

下游:自動化產線、系統集成、作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預測分析SAAS

按產品形態來分:

云:工業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基礎設施(IaaS、PaaS)

網: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

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感測器、AGV

按行業來分:

智能化接受度較高的行業:汽車製造、集成電路、3C製造、物流行業、大飛機/高鐵

接受度一般的行業:家電製造、摩托製造、醫藥製造、塑料化工、金屬製造、食品飲料

接受度較低的行業:紡織服裝、軍工製造、農產品製造

4、小結與方向

看標準化產品,看產值能做大的領域,看核心技術優勢、看關鍵零部件、看下游有規模性應用的領域,看硬體不看軟體

主要方向:關鍵零部件、數字機床、機器人、作業機器人、AGV、汽車製造、集成電路製造、3C製造

細化舉例: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機器人本體、多軸數控機床、特種作業機器人、預測分析SAAS(和硬體結合)

(三)技術與模式創新

1、定義

(1)破壞新技術創新

傳統製造業中出現的顛覆性技術,能極大地提高生產製造效率或產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互聯網賦能製造業模式創新(生產創新和渠道創新)

互聯網巨頭在下游擁有較大的議價權,通過賦能品牌、物流、倉儲等核心能力,對上游製造供應鏈進行整合或升級改造

2、變數:

(1)細分領域技術突破

(2)消費升級帶來更高性價比的商品需求、更挑剔的消費者

(3)互聯網巨頭商業模式創新,帶來鯰魚效應,下游出現市場化「供給側改革」

3、著眼點

(1)下階段與被投企業加強互動,把握行業早期機會

(2)案例:蘋果賦能供應鏈工廠、阿里賦能盒馬鮮生、網易賦能網易嚴選生活產品、小米賦能小米生態3C產品、無印良品、COSTCO

4、小結與方向

長期關注傳統領域創新性機會

做巨頭模式的拼圖和互補,針對中產階級的ODM、渠道、C2B、品類創新

主要方向:ODM電商、線下渠道...等

第三部分:具體方向與策略

(一)關注點(我們的著眼點)

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

  • 網路通信:5G產業、北斗導航、智能消費終端、NB-IOT
  • 雲計算、大數據:CDN、算力、存儲、Hadoop
  • AI:CV、NLP、知識圖譜
  • 集成電路:CPU、GPU、AP、射頻、AD
  • LED:高功率LED、激光、低成本LED
  • 顯示:Micro-LED
  • 通用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本體、3D列印
  • 專用裝備:SMT貼片機、MOCVD、光刻機、基於視覺和激光的檢測設備
  • 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鋰電池上游材料
  • 生物醫藥:創新葯、原研葯
  • 新能源汽車:整車、汽車電子、控制系統、電池

智能製造:關鍵零部件、數字機床、機器人、作業機器人、AGV、SAAS、汽車製造、集成電路製造、3C製造

  • 關鍵零部件:減速機、控制器、伺服電機
  • 晶元:MEMS、IGBT功率器件
  • 通用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本體
  • 專用裝備:AGV系統、基於CV的檢測設備
  • 軟體系統:預測性SAAS(和硬體結合)
  • 終端產品:服務機器人、作業機器人

技術/模式創新:ODM電商、線下渠道...等

  • 技術突破
  • 線上渠道:ODM電商
  • 線下渠道:新能源汽車渠道、3C電子產品渠道、新零售渠道

(二)投資策略

核心策略:系統看兩端,中間抓星星

重點關注一頭一尾,頭部看最上游材料、裝備的創新,尾部看特定領域的新產品型機會,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軍民融合領域、渠道,中間密切關注零散的技術突破和模式創新

頭部策略:集成電路領域投資策略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家,2016年進口額達2271億美元,存在較大的晶元國產替代的需求和市場空間。但是晶元行業水比較深,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同時晶元種類繁多,難以確定準確的賽道,同時政府不計成本的投資行為推高成本。如果要投資晶元領域,有三個辦法:組建專業的專家團隊、投資已上市公司IPO或定增、布局上游賽道。晶元的上游是新材料和特種裝備,材料創新和裝備製造存在大量的創新機會,而且隨著下游市場的打開,業績成長性相對可預測。密切關注新材料和裝備的投資機會,不關注具體晶元的投資機會。

尾部策略:終端產品製造投資策略

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已經證明中國製造並輸出終端的能力,另一個終端產品是汽車,看好中國未來3-5年汽車產業智能化、互聯網化、新能源化的趨勢。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產品型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整車機會,投新能源汽車中的小米、OPPO,一般關注核心能力機會(電池電子、電機、電控),弱關注汽車電子的機會(類似手機半導體,但時間更久)。

星星策略:

在中遊行業重點關注已跑出來的賽道,如5G、北斗導航、物聯網NB-IOT的投資機會,投已經跑出來的明星企業,同時跟隨被投企業關注零散的技術突破和模式創新機會。同時關注軍民融合系統性機會,系統性尋找在軍用領域中的製造業升級機會。

第四部分:具體投資策略

(一)新材料

機會點1:晶元領域半導體材料

判斷: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帶來的晶元性能提升,目前著眼點在高端器件,用于軍用、高端市場

機會點2:動力電池領域材料創新

機會點3:LED產業的襯底材料、工藝創新,一是LED照明市場,一是LED顯示市場

判斷:新工藝、新材料帶來高端LED機會,判斷未來是否能沉降到大眾LED市場

機會點4: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碳纖維材料、塑鋼材料

判斷:圍繞新能源汽車布局上游新材料機會

(二)高端裝備

機會點1:半導體核心裝備,如光刻機國產化

判斷:目前半導體裝備,尤其是光刻機領域,有明顯的海外壟斷情況,國內有中低端光刻機公司,看好這類公司向上迭代的可能性和市場空間

機會點2:MOCVD裝備國產化

判斷:上游晶圓生長核心裝備,目前也是被國外壟斷

機會點3:手機產業鏈高端貼片機SMT

勁拓、路遠、和田古德、中和旭、神州、德森、振華興、凱泰、文泉

機會點4:曲面玻璃測量裝備

(三)新能源汽車

機會點1:新能源汽車整車機會

判斷:目前蔚來汽車有機會成為汽車中的蘋果,做閉環生態,看好未來整車廠商中安卓生態的機會

機會點2:汽車電池電子機會

判斷:鋰電池廠商被上下夾擊,急需毛利改善的空間,有了更好的BMS系統,能做高端電池,且能自主可控

(四)5G、北斗、物聯網NB-IOT

機會點1:5G信息處理設備

判斷:4G基站330萬個,5G基站預計到1000萬個,尋找信息處理設備的投資機會

機會點2:NB-IOT

判斷:存在一定的機會,但機會不大,目前最廣泛的應用是共享單車,其次是智能城市(電錶、路燈、井蓋)

機會點3:北斗產業鏈機會

判斷:存在定位模組和設備的機會

(五)軍民融合

機會點1:軍民融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結合的機會

機會點2:軍民融合和高端材料結合的機會

機會點3:軍民融合和晶元結合的機會


推薦閱讀:

製造業可以專心賺製造業的利潤,利潤也相當可觀,秘訣是加快周轉;
壓縮機行業綜述及階段性市場趨勢分析<上>
【ABB工業機器人應用】大腿收割者
MFC推薦:製造業,環保督查到底查什麼? 請查看詳細清單
一份高端製造的入門說明書,五軸機床

TAG:製造業 | 製造業轉型 | 半導體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