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樂 向 · 啰 嗦 一 下 | 關 於 「創 新」
才知道上周《歌手》居然停更了
開心QAQ
終於不用趕作業了hhhhh
之前過年落了兩期,然後一起寫什麼的真的好累噗
憋死了終於可以嘮叨點兒別的了
最近在幾個平台連續寫樂評,期間收到了一些回復和問題,認識了一些業界朋友互相交流了一些,也看了一些各大平台比較「火」的樂評文章,有點兒感觸。在此想針對【對待音樂的「態度」】簡單說點兒想法。
先小吐槽下,個人覺得寫樂評是一個比較「微妙」的活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個人的知識構成、品味、價值觀...等等,都有差異。有的樂評,可能樂理方面分析的非常透徹,但從行文細節看出其品味不太好;有的則可能因為太過注重某一方面,而對某場表演/某種音樂形式,做出有失偏頗的評價。
在我看來,一篇「好」的樂評,可能會需要:樂理(會分析)、共情(懂感性)、文筆(會描寫)...等等元素。當然,在這些基礎之上,還有最為重要的幾點 -- 宏觀的視角、客觀的思考、包容的心態。
其實,觀眾就算再怎麼「不專業」,好不好聽、動不動人,多數時候都是能夠分辨的。我從來不覺得某個東西只有自己聽得懂、只有少部分人能欣賞,其實只要好好解析講出道理,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而從之前的幾期樂評來看,大家的態度基本如下:
- 騰格爾老師 -- 幾乎所有人都稱讚那首《天堂》唱得十分高水準,感人淚下;
- Jessie J -- 所有人公認的本季霸權,除了後期的審美疲勞,幾乎沒有缺點;
- 汪峰 -- 公認的藝術家、好歌科普員,同時也是公認的選曲保守;
- 張韶涵 & 蘇詩丁 -- 表演的好壞評價也比較一致。
而剩下的兩個人,爭議比其他人都要大 -- 李泉和華晨宇。
喜歡李泉和華晨宇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人也很多(雖然華晨宇三連冠人氣很高,但其實不喜歡他的人還是很多)。而他們很像的一點在於:都是喜歡並敢於創新的類型。
李泉老師
不用說了,改編歌曲的由來、底蘊,全都是做足了功夫,那都是從自身豐富的音樂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東西;尤其像《一生所愛》這種改編作品,更是帶入了令人驚喜的創新理念。他本人也說過,覺得音樂如果不創新、只守著以前那些老舊的東西是絕對不行的。
華晨宇
作為90後新生代歌手的中堅力量(我覺得這麼說不為過),在音樂上的思想深度完全ok。他在節目里提到的諸如「把人聲當做樂器去使用」、「技術達到了之後琢磨情感」、「大合唱不要專業要喊出來」 之類的語言細節,雖然不是新東西,但也足以看出,他雖是大家口中所謂的「學院派」,但完全沒有「專業」的包袱;非常敢於用自己的理解去創造一些新的音樂形式 -- 比如本季《歌手》改編的《雙截棍》、比如《我管你》副歌的全程半嘶吼...等等,雖然作曲細節上不夠完美,但形式上絕對值得稱讚。華晨宇也曾經說過,不會為了「市場」去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任何藝術都無需「專業」的包袱,只要能最大程度的表達出自己想要的展現效果,那就是好的藝術。
自古以來,創新、特別的東西永遠存在爭論,所以觀眾會對他倆的表演有非議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可以,還是建議用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有些東西並不是「不好」,而是人們「沒有見過」,或「暫時無法理解」;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立刻否認,更不要人云亦云,有些熱門樂評說的也不一定對(不過最怕的還是自以為是=。=);能自己去進行深入了解、和意見不同的人多溝通是最好的。這個思維模式在任何時候其實也都恆通。
最後還是那句話吧,藝術上的良性「創新」都是應該被鼓勵的~wink~
PS.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大刀的創想X
下期見!
推薦閱讀:
※華晨宇火星演唱會倒計時30天;楊宗緯「聲聲聲聲」巡演升級
※耶路撒冷的公共鋼琴馬拉松
※三十首推薦(修訂)(一)
※jony j會成為《中國有嘻哈》的無冕之王嗎?
※如何評價音樂節目《蒙面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