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人參與內地項目「不受限」,言情劇又添主力軍

文│阿Po

昨天(2月28日)上午10點,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發布了關於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此項政策早於2月1日已有眉目,當時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已經表示,有關部門和地方會繼續推出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此次政策所涵蓋的範圍包括了產業、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財稅等各個領域,都是與台胞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方面。

在這所謂的「國台辦惠台31條」的具體條款中,18-20這三項十分搶眼,用很明確直白的表述,對台灣演職人員參與內地影視項目釋出了最大的寬限,也就是「不受限制」和「取消費用」。

消息一出,對於最能得到內地網友關注的文娛領域政策改變,網友們紛紛認為,這是一次台灣影視人大舉「北上」挖金的好機會,內地的「追星Girl」們也有更多機會看到自己偶像們的作品。

但鑒於近年來,內地影視產業發展迅猛,而台灣本地文娛產業因受限環境封閉,故而不僅發展不佳,更逐漸呈現萎靡之勢頭,大批演職人員早已「北上」多年,所以大部分網友還是抱持了一定的「優越感」,認為此項政策是一面倒地對台灣演職人員「施捨性」優待。

事實上,港台演職人員在內地的發展的情勢早已形成,發展不錯者如王大陸、霍建華等,也早已躋身一線。2014年之後,內地互聯網影視加入行業競爭戰局,行業容量被無限拓寬,甚至一度出現缺乏成熟製作團隊、演職人員的狀況。此時再死守「限制」政策已無意義,開放惠台政策,實現整體兩岸「雙贏」,是必然趨勢。

歷來文娛產業政策變化

最早的兩岸影視政策出現在2004年7月6日發布的《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中,其中提及「聯合攝製中需聘用境外主創人員的,應當報廣電總局批准,且外方主要演員比例不得超過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二」。

而在此前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協議)》簽訂之後,廣電總局相應推出的《關於加強內地與香港電影業合作、管理的實施細則》里則提及,「香港拍攝的華語片是指根據香港條例設立或建立的製片單位所拍攝的,擁有75%以上的影片著作權的華語影片,主要工作人員中香港居民應佔整體員工數目的50%以上。」

僅僅一年時間,政策即有改變。

其實,2012年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委、導演李行表示過,台灣電影於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能夠以進口片資格進入內地市場不再受配額限制,但一直沒有具體執行細則讓相關電影從業人員依循。

次年2013年的《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辦法》則將此規定明確化,《辦法》指出,「進口供公映的台灣影片經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根據《電影管理條例》進行審查,取得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方可發行、放映。凡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台灣影片,作為進口影片在大陸發行,不受進口影片配額限制。」

綜上可看出,本次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通知》中文娛相關三條內容中,前兩條在過往對台灣演職人員造成的影響就並不大。

18.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

19.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

20.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關鍵是第20項,在過往合拍片中,為了更易立項,會對故事內容、場景做調整,其實是對內容創作的一大損耗。

而如今,無論是今年春晚小品《回家》中,台灣藝人方芳、張晨光、狄志杰大配比出演,還是今年2月22日在浙江衛視播出的《台灣往事》,除女主角左小青之外全部啟用台灣藝人,都提前實現了配比的開放,也回歸了影視創作一切以內容為主的初心。

台灣導演「北上」之路

現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經典偶像劇導演活躍在內地影視圈的同時,亦貢獻了許多高質量作品。

以執導《命中注定我愛你》聞名的導演陳銘章,2016年同時在內地與台灣分別貢獻了一部高口碑劇,豆瓣評分8.4的《遇見王瀝川》以及8.1分的《滾石愛情故事》,如今陳銘章除了拍攝《人間至味是清歡》《漂洋過海來看你》等高收視一線衛視黃金檔劇目,還是微博粉絲400萬的紅人大V,經常與粉絲在微博上熱烈互動。

曾拍攝林依晨、鄭元暢版《惡作劇之吻》的導演瞿友寧,在去年執導了搜狐視頻與萊可傳媒出品的網劇《動物繫戀人啊》,即將在今年三四月份上線。

《流星花園》與《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勛,則在去年貢獻了年度最具爭議的中國版《深夜食堂》

導演過明道、陳喬恩主演的三立偶像劇《王子變青蛙》的劉俊傑,已經憑《杉杉來了》《何以笙簫默》在內地站穩腳跟,他的新作《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也會在今年播出。

《牽牛花開的日子》導演柯政銘,則一邊拍攝《鮮肉老師》《美味奇緣》這樣的青春題材內地劇,另一邊拍攝的台灣偶像劇《終極一班5》也作為網劇在優酷獨家播出,根據骨朵數據觀察,上線38天,前台總播放量已達18億。

而憑藉《必娶女人》獲得台灣金鐘獎的導演於中中,因為網劇《親愛的,公主病》名聲大噪之後,CP劇《親愛的王子大人》也獲得超過25億的前台總播放量,網路作品《狐狸的夏天》更是掀起2017年「甜寵劇」風潮,並被衛視相中得以上星。其另一部網劇作品《端腦》則是開啟了國漫改編科幻題材網劇的口碑之作。

互聯網影視時代更需「雙贏」

「過去,內地明星南下奪獎;如今,港台藝人北上撈金。」

「天上的風向變了,地上的草木也跟著折腰,此乃生存之道。——《金枝欲孽》」

網友的評價無不透露了在內地經濟發展、影視行業同樣發展迅猛時期的優越感。但影視娛樂環境下,兩岸藝人的合作不斷增加,界限亦不斷模糊。

曾有節目採訪台灣大學生最喜歡的內地明星是誰,有台灣大學生就表示喜歡喜歡《花千骨》里的霍建華,當主持人告知對方霍建華是台灣人時,大學生表示驚訝。

眾所周知,台灣影視劇因2000年《流星花園》開啟了「十年偶像劇黃金時代」,但在那之後,因為本土環境不佳,注資困難,付費環境較差,「台偶」迅速沒落,大多數偶像劇導演選擇「北上」到內地拍電視劇。

導演於中中曾經向骨朵提及,台灣本土電視劇有普通八點檔與周播偶像劇之分,前者受眾面向合家歡類型,也適於不少長輩,而周播偶像劇則更偏年輕化。但台灣偶像劇的製作成本偏高,本地市場狹小,廣告收入與少部分海外版權補助的總營收,始終無法讓台灣本土偶像劇製作賺錢,偶像劇導演們不得不走向市場更廣闊的內地。

台灣導演北上之後,對內地電視劇市場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首先,與香港導演對大古裝仙俠題材有強力掌控不同,台灣導演往往擅長利用「少女心」「小確幸」等特色表達,打造出情感細膩豐富、更能戳中年輕人痛點的青春題材電視劇,支撐了近年來不少一線衛視黃金檔的都市言情劇。

第二,因為更能迎合年輕人的世界觀和多元化愛情觀,這批導演也與如今互聯網影視環境下的年輕受眾非常契合,故而在網劇題材方面駕輕就熟。

第三,與台灣藝人「價低活好名氣高」的特點相同,台灣導演在台灣培養出的半工業化拍攝流程,使得他們在內地拍攝時,往往效率高過一般導演,價格不高的同時,通常能在青春題材、都市言情方面有精品保障。

內地影視環境發展迅猛、互聯網影視競爭加劇的當下,此次惠台31條政策所帶來的利好,不僅是台灣演職人員有更大市場發展,也正是為內地影視產業補充專項人才的好時機,可謂正是一個「雙贏」時代的來臨。


推薦閱讀:

中國台灣第三代試管嬰兒基本攻略
台灣名嘴批綠營重建日本「神社」稱韓國人都比台灣人有骨氣,你怎麼看?
古早味的台灣(五)——煤改氣暫停後的機會
如何看待蔡英文對待兩岸關係的態度?
台灣記行(一)台北篇

TAG:台灣 | 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