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戰勝強迫性思維?
在一項《強迫症的家庭塑造研究》中顯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對強迫性思維的影響顯著,並且影響最大的三大家庭因素是,第一為兒童在家庭中發展的人際信念及對負性結果的責任感,第二是高度焦慮或擔憂的家庭環境形成孩子對威脅的敏感知覺,第三影響兒童個性形成的社會、學校和教會等對道德規範、責任感的態度。簡單說,就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
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強迫症觸角很可怕,一想到波及祖國未來的花朵不由自打個冷顫。
入侵性想法無處不在,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自我中心
想想我們上台演講,我們的心思沒集中在演講本身的內容上,而只是擔心自己的言行、只是注意自己的腔調或姿態,使注意朝向了向心力的另一方,偏離了主線,這種情況更加深了台上自己的緊張程度。什麼台下都是蘿蔔土豆呀?這時只恨自己為什麼不是蘿蔔土豆!
試圖努力想要把緊張的情緒一掃而過,但執拗的它們卻牢牢的抓著我們不放手,更是越來越多的想法湧上來:我緊張、我講不好、台下的他們都在笑話我、我不行了我要爆炸啦……努力把侵入性想法的雪花掃除,它卻掙脫了精神控制、開始紮根,很快,雪花一片又一片、一片再一片,不一會兒,頭腦就被接踵而來的暴風雪裹得密不透風。從一開始把自己當成全場焦點,發展到最後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一切。失去了自我意識,只有亂成一鍋粥的腦漿。
行為決定風險
竭力不去想一個念頭,結果只會導致這種念頭在停止壓抑後劇烈反彈,這種效應被稱之為「後抑制反彈效應」。比如想要讓自己趕緊睡著反而更睡不著,大腦會將某種事物的侵入性想法當作是對它的渴望。那,看起來,不壓制、採取非堵即疏的方法更有必要性。因此就有了:執行強迫思維的命令的強迫行為。強迫行為的確可以暫時趕走強迫思維,但這卻維持不了多久,強迫症有眾多殘忍的反諷。
理論有風險、理論有漏洞
強迫性思維,任它翻騰只能深陷其中,立即行動更是引火燒身。那要如何對抗強迫性思維呢?
其實,當你心裡一想著「如何對抗」的時候,就開始讓強迫症有機可乘了。「對抗」意味著消滅、把它搞掉,於是就衍生出了如上的打壓和執行命令。打壓它有「後抑制反彈效應」等著你,順著它有更強烈的強迫症痛苦感圍著你。
做自己
既然對抗行不通,那就此路不通繞著走。
不對抗,就只是不管它。覺察到這些強迫癥狀、強迫想法的存在就只是知道而不去管它、更不對此作出任何反應。你會發現這些癥狀會隨著你的不執著、不對抗力量越來越弱,最終消失。如何做到不執著呢?需要一項有力的工具「亦是如此」。
「亦是如此」的練習就是幫助強迫症患者逐步做到順其自然的工具,稱為「亦止法」。亦止法,「亦」是「就是」的意思,「止」是「不動、不變、停止、平靜」的意思。「亦是如此」意為「就是這樣、如此而已」。以「不評判、不分析、不糾纏、不糾纏」,也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為」的思想為基準演變成的實操性練習成為治癒之本。
操作方法:身體感官(耳、眼、鼻、舌、身、意)與外界接觸,所經驗到的一切,無論是看到、聽到、想到、感覺到、聞到、嘗到、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對其進行描述,並在後面加上「亦是如此」。
註:1、練習時可以是心中默誦,也可以說出聲音;2、只對當下經驗到的後面加上「亦是如此」,不是上一刻的也不是下一秒的;3、練習中不刻意尋求效果,對當下的感受不做任何的控制、改變、尋找、消除;4、練習是融入到生活中的、隨時隨地的。
強迫症想要做自己,亦是如此來幫你!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重塑心靈心理康復中心(csxlxl)
來,找我練!Bug不再是Trouble!
推薦閱讀:
※恐懼反應失調的成因
※囤積狂的日常:每天撿東西比在辦公室幹些爛活有趣多了!
※正念應對情緒,向著我們的幸福生活邁進
※你遇見過哪些逼死強迫症的事?
※OCD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