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這裡了
從學管理到講管理差不多20年了,如果問我管理什麼是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應該是自我管理;如果問我自我管理什麼是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應該是《時間管理》。因為時光荏苒,一去不返。
我喜歡的一首詩《金縷衣》說得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然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說的豈不是比雲捲雲舒,花開花落更加令人動容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在討論時間管理的過程中,有幾個觀點/問題/疑惑是我經常會聽到的:
- 我的工作已經996甚至007了,恨不得手腳並用,可還是做不完,也不知道時間花在哪裡了;但是有些人卻特別有空,吃飯、喝茶、旅行、談戀愛,工作也洋氣;
- 其實我對於生活沒有很高的要求,也不喜歡凡事做計劃的矯情,我們佛系小姐姐覺得生活就應當隨遇而安,平淡是真。況且偶爾有意外才會有驚喜啊;
- 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每天都跟打仗一樣,有點時間只想一個人呆著放鬆一下,哪有時間和體力鍛煉/看書/學習/見朋友……;
- 每天白天都要開好多會,好多人找我,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是自己的時間,才能幹點兒正事兒,不知不覺又晚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對現在的時間管理方式不滿意,而又不試圖改變現在的方式,那麼我們渡過的每一天都是在重複之前的模式,都會得到可預期的一樣的結果,都是忙忙碌碌,卻患得患失的。因此,時間管理在我看來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因為不管你在不在意,願不願意,同不同意——You Are Your Time. 你過去的每一分鐘所花費的時間都塑造了現在的你,你的博學或是無知,你的健美或是虛弱,你的人脈或是孤獨,你的閱歷或是蒼白。所以,未來的你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成為了誰,那個讓你歡喜讓你憂的自己~~
如何才能讓自己在從容應對眼前的苟且,還能享受詩和遠方呢?
I. 讓定期審視人生成為習慣
生活中,總有一些Moment讓我們覺得感人至深,意義非凡,例如流星划過,皓月當空;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例如跨生日,跨春節,跨新年……在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時刻,我們總是想要做一些充滿儀式感的事情,忍不住想要審視自己的過去,規劃未來的人生。然而過了一個季度看著尚未開始的計劃,我們很少能夠繼續當初的自我剖析,也放棄了對未來三個Q的追趕,自覺地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日復一日又一季又一年。
聰明如我們,日三省吾身。其實精確的描述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問題的80%了,那麼讓自省的動作刻意為之,固定期限,每天,每周,每月,在對自己越來越真誠(真實誠懇)的過程中我們對自己(和自己的偏好)越來越了解,了解才會喜愛,喜愛才會珍惜。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買個漂亮的手帳本子(或者APP),堅持寫下來,這樣到年底,不但收穫了不一樣的自己,總結能力和文字功底也會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II. 要事第一
定期的客觀的審視讓我們對自己有了足夠的了解,獨立的判斷;不再人云亦云,亦非特立獨行,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長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或者有意義的事,定義自己的成功。
法國作家格雷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成功的公分母》,裡面調研了各個領域中的數百位佼佼者,他發現促使大家成功的因素千差萬別,但是有一條是相同的,既不是溝通,也不是戰略,而是「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成功的人都具有一項能力,那就是在各種壓力或放縱的狀況下,始終堅持優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更不是容易的事。而重要的標準就看它們是不是可以幫助你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或者可以讓你離目標更近一些。(請注意,是你的目標而不是別人的。)
周圍的很多朋友在我的影響下都開始寫人生的100件事(類似《遺願清單》,還蠻難寫的,我自己至今只寫了29件,完成了1件),和每年規劃Top 10。今年有一位朋友分享了她的2018規劃給我,深深感動了我:
- 事業:帶領團隊完成公司下達的業績目標
- 事業:2門培訓課程
- 教育:看完100本書
- 個人:每周三天健身房虐
- 家庭:八月份帶孩子們去紐西蘭參加巧克力豆大賽
- 家庭:裝修房子,順便扔扔扔
- 精神:每個季度看一次電影或者演唱會或者演出
- 社交:給老公搞一個「男人四十一枝花」趴
- 家庭:每周給家人做一頓飯
- 天倫:為父母提前確定往生之地
裡面的每一件事都和我的2018規劃是不一樣的,但是這些是對她至關重要的事,我相信完成了對她而言這一年一定不是虛度的。
III. 形成統一集成的周計劃
年度計劃寫完我們需要立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它們放入具體的日程表中。無論是紙質版還是電子版,我都建議大家用周計劃的形式來記錄。因為每月審視反應弧有點長,不好調整,而每天又太瑣碎,容易雞毛蒜皮,失去重點。把每周大事件先在日曆中預留出時間,例如八月的假期,老公的生日,裝修的進度等等;然後是周期性事件,例如會議,電話,郵件,出差,聚會,鍛煉等等;剩下的時間留作空白,以防突發事件發生可以及時解決,例如員工談話,客戶投訴等等。
這裡強烈建議使用統一集成的周計劃,即工作和生活計劃放在一起進行規劃,因為畢竟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每周佔據的是共同的168小時。
周計劃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不會再糾結於工作與生活平衡一定要是每天每時每刻,我們更加理智的知道,總有一些時候由於項目或者排期的需要我可能需要每周工作更久的時間;而我們也非常確定,那些想要休息的假期,對我們和家人、朋友如此之重要,不能錯過。
IV. 最高效的方式其實是一次就做對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忙還不夠,還要忙上加忙,身體上或腦子裡總是喜歡同時多個任務並行處理,平常一點的就是鍛煉身體時聽音頻,進階一點的就是和朋友吃飯時玩手機,玩命一點的就是開車路上回郵件……我把這種狀況稱之為「生活在別處」。很多年前我也屬於這些號稱的高效率人士中的一員,直到我發現我在廣州生活兩年並沒有學會粵語,我鍛煉完並沒有出馬甲線,我約朋友吃飯並沒有增進感情,我開車回郵件並沒有升職加薪……我知道,自己陷入了看起來很忙的窘迫境地。勤不一定能補拙,勤只能讓拙的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凄涼。
於是,我開始練習正念的奇蹟,開始感受當下的力量,每次只專註的做一件事情,但是是排除所有干擾的專註,沒有任何借口的專註,爭取一次就做對,高質量的做對,不返工,不重複,也不糾結。例如寫文章的時候不處理郵件,關掉所有的即時通訊,不吃零食,讓自己完全處在思考和文字之中,直至完成當天計劃的任務。
一旦完成了也不再沉浸在上一件事的回味無窮里,而是盡量迅速開始下一項任務,減少兩件事情之間的過渡和交接的時間,讓自己盡量緊湊。其中一件事情可能是休息調整,那麼就選擇你認為的最好的休息方式全身心的放鬆,而不要在休息時還想著上一件或者下一件或者某一件事(起床和睡覺的過渡浪費往往最明顯)。
V. 如果可以的話,早起
無論是職業還是生活都不是一局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需要良好的體能和節奏感,因此長期可持續發展遠比一時的好勇鬥狠有意義。夜晚固然令人沉醉,不過清晨更加生機勃勃;夜晚利於反思,而清晨有益規劃;在每一個運籌帷幄的清晨,可以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從容,更加熱情的開始這獨一無二的一天。
回答剛開始的問題,時間是稀缺的,卻是公平的,對於不能重來一次的事情不妨規劃一下,對於規劃好的重要的事情就優先執行,執行一次就做對往往要求以專註換高效,了解自己的能量場,早起更有利於吸收正能量。
祝2018,青春永駐!
推薦閱讀:
※「未來10年,50%的人將失業」
※新派「公斗劇」《女不強大天不容》——趕快看看你身邊有沒有職場小人「張國輝」和「徐文珺」?
※初入職場,有哪些隱性規則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閑言少敘,開始正題 without further ado
※襯衣—職場穿著的萬能法寶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