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怎樣喜歡上吃油炸蚱蜢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Joyin

題記: 倘若生活中存在著完全不能解釋的事,那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的事實;而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卻是我們並不想知道。------李銀河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個基於真實經歷的「誘姦」故事。作者林奕含在最後的視頻採訪中說這是「一個女孩子愛上(她的)誘姦犯的故事」,一再強調「其中是有愛的」。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有人愛上誘姦自己的人呢?另外,這是誘姦嗎?

在評論這部小說之前,先來做一個心理測試(1)吧。

你說你不喜歡吃油炸蚱蜢。

假設你被他人所說服,嘗試吃了一口。

如果說服你的那個人非常招人喜歡,這會影響到你對這一令人作嘔食物的真實喜好嗎?

如果你的說服者非常令人厭惡----------你不喜歡的人, 那麼與那個喜歡的說服者相比較,這對 你對油炸蚱蜢的喜好的影響 是更大還是更小呢?

不管你有沒有答案,我們先回到小說。

小說中的故事如下:醫生的女兒房思琪從小喜歡文學,她在13歲時遇到新搬來的鄰居李國華老師。李國華利用其語文補習老師的身份,取得房家和房思琪的信任。以幫其輔導作文為由,將她誘至家中,強姦了她。少女房思琪當時不知反抗,也不敢告訴父母,基於對被強姦的恐懼,她決定只有「愛上」老師,才能正名,於是做了李國華的長達五年的「情人」。五年間,她用文學以及老師對她的「愛」來麻痹自己,卻逐漸認清被強姦被利用的真相,卻不能擺脫李國華的陰影。她不能原諒自己不曾反抗,也不能接受隨後發生的一切,最終在18歲精神失常。

書中的用詞,排比,與象徵很新穎獨特,常有金玉落地之感。視角的轉換沒有明顯提示,初次讀時有些難懂。大量囈語式的短句,並行排列,給人一種痛快的閱讀體驗,但因為其正在描寫真實感受, 讀起來更讓人痛心。詩詞典故的引用多在被欺騙或強姦一類的可怖場景中出現,頗有些諷刺的意味。典型的要數李國華一邊實施強姦,一邊反覆念「溫良恭儉讓」。 她在書中表現出很強的洞察力,體現在對李國華的心理描摹上。

關於這本書有一個令人迷惑之處:無論怎麼看李國華最初的行為都是強姦,但是作者一直強調這是「誘姦」。我指出這一點,並不是想說強姦比誘姦更有法律意義從而可以懲處。我想說的是,作者定性李國華對房思琪是「誘姦」,主要在於她認為房思琪自身是有責任的。這即是房思琪或者林奕含被巨大心理壓力折磨,以及不能和解的根本原因。

書中的描述的過程是: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雖然也不是我的功課。老師問我隔周還會再拿一篇作文來吧。我抬起頭,覺得自己看透天花板,可以看見樓上媽媽正在煲電話粥,粥里的料滿滿是我的獎狀。我也知道,不知道怎麼回答大人的時候,最好說好。那天,我隔著老師的肩頭,看著天花板起伏像海哭。那一瞬間像穿破小時候的洋裝。他說:『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你懂嗎?』我心想,他搞錯了,我不是那種會把陰莖誤認成棒棒糖的小孩。我們都最崇拜老師。我們說長大了要找老師那樣的丈夫。我們玩笑開大了會說真希望老師就是丈夫。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的自我譴責是:

「為什麼是我不會?為什麼不是我不要?為什麼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約成這第一幕: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房思琪一直不能原諒自己為什麼在遇到這樣的事件時,只會說「不會」和「對不起」,她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沒有拒絕。明明是不對的事情,明明是不想要的事情。連玫瑰花也會長出尖刺來保護自己, 可是房思琪是不會的。她在首次遇到性相關的事件時,不知道怎麼處理。她只會說「我不會」以及「對不起「 。在長達幾年的反省中,她認為出是傳統中國文化以及缺乏性教育害了她。她父母將性等同於污穢,社會將無知等同於純潔。這構成她的自罪與自責,也造成了世人對她的非難,是她的第一層受難。

長期生活在「溫良恭儉讓」的中華傳統語境下,嚮往文學。而大部分文學作品都是由男性書寫的,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化。這些作品,通過具體的故事,以典雅的語言去構建了偉大女性的逆來順受與受苦受難的形象,強調愛情的唯美,鼓勵女性在愛情里忍辱以及犧牲,同時也給女性套上貞操節烈的道德枷鎖。房思琪很難跳出這種語境。當她被滿口古文的李國華老師誘騙後,她體會到文學居然可以被用做性侵的工具。文學背叛了她,導致了她的二重受難。

但是,房思琪認為被強姦或者誘姦這件事情本身太噁心了。她的自尊心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她決定自己要真正地愛上老師。如果是為了愛情,那麼就可以解釋了。為了愛,做什麼都可以吧。從此,她進入了一個圈套,開始了長期受難。

現在,回到之前的心理測試題:你喜歡油炸蚱蜢嗎?如果你被人說服嘗試了一口油炸蚱蜢,你會喜歡上油炸蚱蜢的。而如果說服你的這個人是你討厭的人,就更可能會讓你堅信這一點。

這不是我說的,這個結果是被社會心理學實驗所證實的(1)。對很多人來說,這很難理解。但是,根據認知不協調理論,人會認識環境,並且解釋環境,這些認識與解釋形成了對自我的知識、態度、或信念,即認知。人有一種傾向,在感受到環境中的不一致時,會感到不快。因為不快,通常要通過去改變環境、行為或者態度去修補這種不一致。這種修補行為的一種表現是,在一個團體中,人們通常會改變態度以求與其它人一致。這發生改變在了房思琪身上的。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她一開始遇到的環境事件(強姦)與她的自我認知(乾淨)是不協調的,所以,為了重新達成認知協調,她強迫自己愛上老師。因為在她的認知里,她不可能改變環境(離開李國華,或者使李國華離開),只能用愛解釋這一切(愛情中的性是乾淨的)。這就是為什麼房思琪會愛上老師, 也是林奕含為什麼一直強調」這個故事裡是有愛「的原因。

人認識和理解環境時,形成的認知有可能會不協調。不協調會導致不舒服,而通過改變態度或者行為是可以消除這種不舒服的。人會明白自己的這種態度或者行為的改變是自願的選擇。怎麼理解這句話呢?舉個例子,假如學校想要增加一門課,正在徵詢意見。W老師其實並不喜歡這個建議。系主任看著老師們說「你們可能並不喜歡加課的決定,儘管加課也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也可以幫助到系裡。不過,你要是不喜歡也是可以理解的。」輪到W說話時,W老師表示贊同這一決定。W老師自願選擇贊同。

回到小說中, 李國華做了什麼?他耐心等候,靜靜觀察,主動創造條件,一步步接近獵物。他將獵物誘惑到身邊,以溫和的行為去施加壓力與影響,使得房思琪覺得難以拒絕。從而,使房思琪感受到這是一種自願選擇。即使她從來都沒有真正願意過。在這裡,我們先忽略房思琪只有13歲這一點。因為,即使是成年人,也非常有可能受這種壓力所影響。所以,你會在莫名其妙地情況下籤下一條你不需要的合約,買下一個並不打算買的東西,以及接受一個你不喜歡的人。所以,被家暴的女性會一直強調自己依然愛著對方,甚至不願意離開;被強暴者會愛上自己的強姦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並保護他;被侮辱或者被損害後,仍會產生對施虐者愛意。這其中的愛,正如林奕含所說,是真實的。你不喜歡油炸蚱蜢,沒關係,小小地用一些技巧就能讓你喜歡。

這是一種社會的運行方式,基於自我認知被侵犯後,大腦協調的結果。也是一種心理保護策略。大多數時間,人們很難覺察到自己的行為或者態度的改變,其實是被環境或/和壓力影響的結果。

如果房思琪不夠聰明,如果她一直看不清真相,她的痛楚也許還不會那麼巨大。房思琪發現了:1)李國華在接近她的目的是了解和觀察她,2)李國華在時機與地點上都是精心設計了的,3)他設計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她的性與愛,滿足他狂妄的自我,4)他對房思琪本人的利益其實並不關心,5)而如果不是李國華不是精心欺騙她以及採用(半)強迫的手段的話,她是不會同意最初以及隨後的性行為的, 因為這違背了她一直以來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最重要的是,6)房思琪認為自己是有機會選擇拒絕的( 注意:在當前中國社會上,人們習慣將不拒絕等同於同意。房思琪也深信這一點。但是美國正在興起的是Yes is yes, 即只有同意才是同意,不拒絕不代表同意,應該解讀為拒絕。)。這六條也是誘姦的特徵(2)。其中,最關鍵的是第6條:你是有選擇的。這一條會糾纏受害者一生,成為自罪的根源。而且,這也增加了誘姦的複雜性,在法律上因為很難界定,所以在東西方都已經不再將誘姦論罪。而1-5條是黃思琪心理創傷的原因。

這些發現,與她一直之前好不容易重新協調起來的自我認知全面衝突了。她們之間沒有愛。她也從來不願意進行那些性行為。她難以繼續欺騙自己,又接受不了自我的崩塌。她會求告無門。所以,房思琪瘋了,林奕含死了。

這是這一殘忍的故事背後的心理變化dynamics。受害者也要理解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並且相信你自己是無罪的。認清這一點,對受害者的心理修復尤為重要。同時,也要認識到,你被選中,可能是因為你是脆弱的,並且容易被操縱。

最後,你是玫瑰,你要學會使用你的刺,拒絕他人,保護自己。保護自己,這不需要理由。

最後的最後, 思考題 --- 給所有相信或者不相信認知不協調理論的人---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在受影響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者行為?

References:

1. 菲利普·津巴多.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2007

2. Don't Be Seduced! Six Crucial Warning Signs

PS: 如果有機會,我會再寫一篇關於說服,影響,壓力以及態度的文章。 我的公眾號: YangQianMoJie

weixin.qq.com/r/-TrI0K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超越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實用主義敘事的當代轉換及效應
那一群即便餓死也不吃天堂草的山羊
從《釜山行》到《24個比利》中的人性
書評 | 圍城之外,風雨飄搖
間諜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TAG: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