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大人莫慌:中國禁止進口垃圾是雙贏(2)
2017年底,中國的《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就要實施了。該目錄對洋垃圾的進口進行了重新規範,除了一些回收價值較高、污染較少的金屬、塑料、木材等垃圾種類外,其餘一概禁止進口。消息在八月份放出後,西方國家們一時驚慌失措,大量評論文章批評中國「不負責任」,搞突然襲擊「讓我們措手不及」,「怎麼辦,我們的垃圾填埋場要滿了」(1)。現在看來,發達國家的空氣甜美,不僅僅要靠傳說中「萬能」的民主制度,原來還需要的中國幫忙處理垃圾才行。面對垃圾山手足無措的西方國家很明顯認為中國此舉是利了中國自己,害了西方人,而我要說這種態度是錯誤的,西方國家其實也是該目錄的受益者。
迪士尼動畫片《Wall-E》中想像的未來垃圾圍城的場景
首先,因為中國進口垃圾,西方國家現在越來越不願意垃圾分類了
日本的垃圾主要分類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大型垃圾。由於日本人力成本昂貴,人工對大量分類不細緻的垃圾進行集中分揀清理,會使得垃圾處理的成本極大增加,所以日本對居民垃圾分類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於居民需要將塑料瓶蓋、塑料瓶身和塑料貼紙都細緻地分開丟棄。這樣的垃圾分類對每個居民來說是「舉手之勞」,但對垃圾回收廠來說可是減少了巨大的回收成本,並且對於教養良好、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日本居民來說,細緻的垃圾分類也同樣有儀式感和獲得感,在垃圾分類時似乎可以感到國家和地球的環境因此變好而心情愉快。
日本的垃圾分類
其他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就沒有這麼細緻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等國,雖然名義上也會把垃圾分為幾大類,但大多時候基本只有兩類,不可回收和可回收。比如在紐西蘭,大型垃圾一年才集中收一次,園藝垃圾桶要額外花錢訂才有,廢電池和廢油得要專門去指定地點扔,舊衣服玩具則可以捐給慈善機構。一般居民家和公共場合,基本只有兩個垃圾桶而已,不可回收和可回收,而不是日本那樣的一長排。於是許多居民圖省事,就隨便將電池、廢油等高污染垃圾隨意丟棄,不僅在廚餘垃圾中可能會混有電子垃圾、可回收垃圾中也有許多不可回收的垃圾,這對垃圾處理廠來說,是一件更加頭疼的事情,倘若不花巨大的人力成本分揀,直接將不可回收垃圾桶里的垃圾一股腦兒的填埋或焚燒,高污染垃圾混跡其中,污染會非常嚴重。即使塑料、金屬垃圾運到了回收廠,也依然是需要付出很高的人力成本和環境成本去處理。
西方國家居民扔可回收垃圾,也是要花錢才行的,不像在中國那樣還能賺一筆小錢。如此的差價,外加前幾年中國對工業原料的渴求,使得可回收垃圾的價值飆升,出口可回收垃圾給中國變成了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2015年前,紐西蘭垃圾場將生活來源的廢塑料(如塑料瓶、盒)交給「垃圾商人」,需要付給「垃圾商人」約70人民幣/立方米的處理費,這樣的價格已經比自己處理便宜不少了。「垃圾商人」將這些垃圾壓縮裝櫃後運到中國,當時能以約5000人民幣/噸的價格賣給企業,雙向賺錢。總之由於中國的出現,西方國家已然不用再考慮向日本學習垃圾分類,只需要少數工人,駕駛像「瓦力」那樣的機器,把沒有清洗、分揀過的塑料垃圾壓縮成塊,就可以丟給中國了,輕鬆愉快。然而中國的環境可就受苦了。塑料垃圾在回收時,分離和清洗過程將會產生大量廢水,並且由於在來源國垃圾分類不良,裡面會混有大量無法回收的雜質,由於中國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和能力過濾這些污染,這些廢棄物最終會排放到環境中去(2018年中國將禁止進口生活來源的塑料垃圾)。
紐西蘭向中國出口的塑料垃圾
其次,因為中國進口垃圾,西方越來越不願意科學處理垃圾了。
即使日本這樣把分類垃圾當儀式的國家,如今也依賴出口的方式來解決垃圾問題了。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進口來沒有能力充分回收的垃圾,只能靠落後的方式處理,不僅危害當地居民身體健康,甚至通過空氣和水源危害世界環境,無數野生動物因此受到威脅。 如果說中國、印度是發達國家的垃圾桶,那麼最終污染物還會從垃圾桶溢出,又流回發達國家的家裡,垃圾根本沒有得到解決,對於垃圾桶國家來說,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健康的重視,禁止進口洋垃圾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靠出口垃圾來解決垃圾問題,是人類唯利是圖、短視和不可持續的行為,損失的是長遠的,整個地球、全人類共同的環境利益。
每年有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死,這些塑料垃圾來自沒有能力妥善處理垃圾的國家。
那麼西方國家如何處理垃圾才是正確的呢?那就是學習瑞典。瑞典人雖然並不如日本人那樣細緻繁瑣地手工垃圾分類,但對垃圾的大規模、集約化處理就達到了目前人類科技和效率的極致:瑞典每人平均年產460公斤垃圾(日本人為320公斤),但只有一半回收了(日本、德國等垃圾回收率都在70%左右,中國2020年大約為35%),為什麼回收率如此低呢?因為瑞典人更傾向於把垃圾當能源燒掉利用,除了廚餘、植物垃圾外,許多回收價值小的「可回收物」都可以變成能源,也算是一種回收了,比如上圖鳥腹中的塑料瓶蓋、塑料打火機等就更適合焚燒,而不是跑到海洋中危害生物。如此回收的能源也十分可觀,「燃燒3噸的垃圾產生的能源,相當於1噸的石油」,瑞典垃圾焚燒廠的工作人員如是說。看來抱怨垃圾圍城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被財富包圍了。
在中國焚燒垃圾往往會導致二噁英等氣體污染,但在瑞典不會。瑞典人用先進的科技,對垃圾焚燒的排放物層層過濾,以至於瑞典官員自豪地宣稱「我們的垃圾發電廠的排放和廚房烤肉的排放沒有差別」,垃圾焚燒極大減輕了垃圾壓力,使得瑞典每年只有1%的垃圾是填埋處理的。由於瑞典對化石能源的禁令,瑞典的供暖以及電動汽車,越來越依賴焚燒垃圾產生的能源,這種能源需求使得瑞典本國的垃圾都已經遠遠不夠用了,開始四處進口別國的生活垃圾(2)。西方諺語說,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這句話在瑞典得到了充分體現,在其他國家還沒有。
一千萬人口的瑞典需要每年進口八十萬噸垃圾供垃圾發電廠使用
這樣把垃圾變廢為寶還不污染環境的方法,真實存在,而且看上去非常美好,為什麼其他國家不學習呢?因為如此發電和過濾排放氣體賬面成本很高,價格相比化石能源很不划算,也比把垃圾出口給中國更貴,同時事前非常重要的垃圾分類,也需要有對國民環保責任感的教育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如果不是一個長期人均數萬美元產值的國家,是很難實現的。
人均不到一萬美元的中國,很難有效、環保地發揮垃圾的餘熱,禁止進口這些垃圾是理所應當,而人均數萬美元的西方發達國家,更有條件,也更應該承擔起「學習瑞典」的義務,真正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為自己贏得碧水藍天。中國禁止洋垃圾的進口,將會使得洋垃圾堆積在西方,成為西方國家全民關注的棘手問題,雖然中國做了「惡人」,撤走了溫床,但唯有這樣才能使西方國家「學習日本和瑞典」的意願提升,使得用高科技手段處理垃圾的經濟和政治價值提高,最終最終推動西方國家焚燒垃圾和發電。以西方的工業科技實力,同時緩解世界垃圾圍城、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三大危機不是夢,同時還能創造就業,一舉數得。雖然賬面上焚燒垃圾的成本高,但考慮到環境和健康成本,考慮到繁茂、可愛的野生生物,這些表面多花的垃圾處理費用,最終還是西方人自己享受的。
或許不久的將來,整個西方也會因垃圾不夠用而被迫從中國進口垃圾,當然西方也可能依舊不思進取,而尋找下一個垃圾桶,繼續躺在溫床上得過且過、頹廢下去,那麼這時候只有中國的環境因此禁令受益,西方毫無長進,科技優勢無法發揮,世界野生動物繼續滅絕,雙贏也就不復存在了,我想這才是西方人真正應該擔心的結局。
參考資料
1,《Chinese ban on
plastic waste imports could see UK pollution rise》 英國衛報《Chinas
waste import ban makes recycling costly for NZ businesses》紐西蘭主流媒體STUFF《Recycling
Chaos In U.S. As China Bans Foreign Waste》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2,《淺談廢塑料回收過程的污染分類及防治法》
http://szcxslhs.com/news/shownews.php?lang=cn&id=32
3,《THE SWEDISH
RECYCLING REVOLUTION》瑞典國家宣傳網站對瑞典回收革命的介紹https://sweden.se/nature/the-swedish-recycling-revolution/
4,《Sweden runs out of
garbage, imports from other countries》英國獨立報推薦閱讀:
※江湖兇險,人言可畏——圍觀7月互金江湖有感
※德國經濟(五):貿易順差招了誰?
※德國經濟(六):適用德國者 對歐洲和世界未必
※關於宗、馬虛實之爭的思考
※從中國消費排行榜中看,中國人均消費數據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