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些牢騷

這是一篇大多數人看來的矯情日誌,感到噁心的人可以直接繞道。此外,本人沒有任何心理問題,本文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批評的東西的話,那就是一個還在人生路上摸索的普通人常有的幼稚。

從大二下學期遭遇一些放在人生中不起眼但足以撼動一個人心態的事情之後,我就常常夜裡想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深夜的人最容易被自己壓垮,所幸的是我還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自己。這些東西我一般也不會說,除非有人私下裡悄悄問我,開始比較隱私而又嚴肅的交談時,它們才可能從閉鎖的心裡噴涌而出。當然,我也沒必要在這裡說出來。

關於愛情

自那之後,我就在思考什麼是愛情。我陷入一種普遍而爛俗的情境,即在失去之後開始回憶,剝去記憶的碎屑,窺伺時光的縫隙,企圖從看似局外人的視角總結、批判這一切。我可以自豪而又慶幸的說,我的初戀用她獨有的成熟教會了我什麼是愛,以及讓我對「喜歡」、「愛」與「愛情」有了超出以往的理解。我不想扯得非常理論(事實上我也沒那個基礎),也不想說得十分曖昧,因此我用一個比方來形容一下我感受到的「愛」和「喜歡」的區別。大多數情況下,母親愛你,而你大多也有過叛逆的時刻——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喜歡你的母親,但是無論如何,因為血親、以及養育之恩,你總是有著獨特感情、依賴。其實,換一種情境:如果是養母,即便不是血親,卻也能有這樣難以割捨的感情。我想,這來源還是用時間積累(不如說是一種犧牲)的關心照顧,也可以說是愛。但反覆強調一點,你不可能自始至終都喜歡你的母親。一段感情裡面也很類似,日積月累的「愛」最終會成為這樣的一種聯繫,它意味著犧牲,一如老生常談那樣。但並不是說,「喜歡」就不重要了。

「喜歡」不斷地刺激著感情里的雙方,它總是一段感情的開始(這意味著我個人從根本否定輕易脫口而出的「愛」),也總是在感情的發展中成為不斷的擾動。我想這還是和個人的價值取向有關,「喜歡」和「愛」,兩個方面孰輕孰重,真的不好比較,但是兩個一個都不能少。我們中要尋找Soulmate的人,可能更加需要這兩個維度各自的相似性吧。「喜歡」佔主導的人,短期內過得幸福快樂,長期內卻也容易喜新厭舊;「愛」佔主導的人,短期內過得平和溫暖,長期內卻難經受住無趣的考驗。也正是這樣,我在不斷的嘗試修復之後親眼看著它一點點凋落……有人也問過我為什麼好好的突然就分手了,我都簡單掠過一句性格不合。回想在一起的日子裡,我並不是那麼喜歡她……但是我愛過她,我也曾為她嗤笑我偶爾的幻想並且內心平和地睡去。

除了這些,還有些溝通、積極維護之類的,我想一般人都明白。

不管怎麼樣,我非常感激她。由衷地,謝謝你,如母親般的溫柔。

後來進入了空窗期,也做了為數不多讓自己後悔的事,讓我更加堅信時間與犧牲的重要性。沒有嘗試過積極就放棄的人,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富有遠見的智者,一種是自以為成熟(或妄自菲薄)的懶人。

關於生活

我端起那杯苦酒

對生活說:不夠

我很喜歡顧成的這一句詩,因為我覺得這就是我心目中面對生活該有的態度。

還有另一句話叫「今朝有酒今朝醉」,我卻是不大讚同的。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還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我自己也分不清楚,但我明白生活是發展變化的,總會有遇到各種情況的一天。而我看著一切的視角也與以往不同:我曾經熱烈地細數生活的美,認為生活是時時刻刻能找到樂趣的,只要積極向上,快樂是永恆的;但現在,經過一些不大不小的波折,卻又覺得生活的守恆量是痛苦。朋友小聚,終會曲終人散;情侶幽會,終會難捨難分;功成名就,又遇上新的挑戰與挫折;財富收穫,也總有打理、維持的風險與焦慮。夜深人靜,滿心愁苦,無處傾訴,遍尋排遣之法不得,可能就以我正在寫的這些東西為其歸宿,等待日後自己解答。

而現在的自己,總是被人說「理想化」。我其實非常納悶,這有什麼好指摘呢?年紀輕輕就去過多的煩惱社會現實,那不如趁早走出象牙塔去「歷練自己」,成為遊刃有餘的社會玩家。當然,即使在象牙塔,很多學生也都暗自明白一些現實,至少能管窺一部分吧——不顧現實的理想化顯然是不利的。也不是說學校里有多麼理想主義,學校也有自己的現實。我會尊重現實而不去迴避,但這不影響我在現實生活過得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沉浸到自己對理想世界、理想未來、理想人生的勾勒。

「理想化」使我我一如既往地覺得隨處的細節充滿快樂,但不同於以往,它們多了一層悲情的襯底,因而我目所能及的快樂脆弱而又鮮活。因此說實話,快樂的滋味只是恰好新鮮,我根本難以回憶,那種感覺並不會有綿長的餘味;相反我能一下回憶起來的、並且從中咀嚼出百般滋味的是一次次帶來痛苦的思考。我也慢慢地覺得,我若需要一個伴侶,那我們可能不會完全理解互相發笑的原因,但我們能夠一起沒來由的哭。

孫燕姿剛發的《跳舞的梵谷》MV最後有一句話:「理智與瘋狂,我選擇並行」。用來作為我的人生信條再合適不過了。

關於合作

大大小小的group也組過,包括大學裡的各種pre和project,以及亂七八糟的社會實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溝通,很重要。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組織者或者領導者一言不發,合作的人什麼也不知道;或者領導者積極跟進,組員卻一聲不吭,遇到問題卡著,不嘗試解決直接放棄;或者索性整個小組就沒有一個帶頭人,如同無頭蒼蠅等等。我覺得這些不用多說,因為經歷過的人都明白這些問題有多坑。

關於這個牢騷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成什麼邏輯,廢話老調也多,概括下來無外乎這幾點:

  1. 沒有嘗試過積極就放棄的人,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富有遠見的智者,一種是自以為成熟(或妄自菲薄)的懶人。
  2. 溝通和反饋,無論對什麼都很重要,尤其是多人的關係中。
  3. 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西川 《懷念》

推薦閱讀:

一杯摩卡的時間
青澀宣言:27
L2083
偷來的太陽光
藏起了軟弱,不代表藏住了愛

TAG: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