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面設計審美隨筆 2017.09.05

這是一篇寫給部門新人看的隨筆,包含了暑假兩個月準備部門培訓的過程中想要對新幹事說的話。一開始是發在QQ空間和新浪微博的,排版工具不如知乎的好,而且很多引用字知乎,所以最終還是在這裡發一次了。


一、 從精英和大眾開始說起

我在高三寫一篇名為《雅與俗》的語文作文時開始注重審美方面精英和大眾衝突這一問題。當時對於這一類型題目視為二元對立作文,寫作時要注重同時認同兩方面存在的合理,分析二者的共通的可能。

現在看來,當時的角度依舊是正確的。正是由於是二元對立,才區分出了大眾審美和精英審美。在我個人比較熟悉的平面設計領域,對這種對立理解更加透徹:商業設計面向的對象,在設計師眼裡就是大眾,設計師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精英;而對於真正引領時代方向的藝術家而言,這些設計師則又是大眾了。大眾和精英只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大眾或絕對的精英。

所以我很不希望此文得到回復「那你自以為是精英咯」。

而我的第二條結論是:審美精英階層有職責帶動審美大眾階層的審美。這條結論在第二部分做論述。

二、 什麼是美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詞條「美」義項「美(學科概念)」:

美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概括歸納起來不外五個方面:

(一)美在客觀說。這種理論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屬性的研究,發現了有關和諧、比例、對稱、多樣統一等美的外觀形式法則。後來側重於社會美的研究,對美與生活的關係等問題有精闢的論述。代表人物有狄德羅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觀說。認為美是人的意識、情感活動的產物或外射表現,這種理論在審美意識、審美心理、審美感情方面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代表人物有休謨、康德、柯羅齊等。

(三)主、客觀關係說。認為美既不在客觀,也不在主觀,而在二者的結合中。但在論說中有傾向於客觀的,也有傾向於主觀的。

(四)超自然說。認為美是上帝、神或某種超越主、客觀的「第三力量」創造的。

(五)社會實踐說。認為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真與善的統一,是自由的形式。

誠然,美的定義要深入研究的話有各種各樣的分類,但是本文要討論的是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商業平面設計」領域中需要處理的審美問題。這裡我比較支持康德的審美標準的二律背反。以下引用知乎網友@乘桴

在問題《就 2016 年初而言,你身邊的中國人審美大體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下的回答:

過去,經驗派認為,審美是沒有標準的,因為口味面前無爭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覺得什麼是好的那就是好的; 而理性派認為,審美是有標準的,如果沒有標準,審美僅僅成為喜好,那麼此時一切藝術評論和關於審美的批評都將淪為個人偏愛而毫無意義。 這兩派的爭論持續了很久。直到康德那裡,提出了審美標準的二律背反,此爭論算是暫且終結。簡單來說,康德認為,審美固然是個人喜好,但是它指向人類共通的一些情感,因此存在著一個人類共通的標準,只是這個標準是動態變化的,也只能無限接近而永遠無法完全達到。如何靠近這個標準,康德認為需要審美教育。席勒便繼承了這種主張,後來大力提倡審美教育了。

支持此論的還有一點是因為,康德此論承認了審美有客觀標準也有主觀情感,這與美學原理中「它既離不開審美主體,又有賴於審美客體。」有所呼應。

而這裡說到的審美需要教育,正是對第一部分中「審美精英階層有職責帶動審美大眾階層的審美」這一論點的佐證。

更進一步,我把商業目的的平面設計中所需要的美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和諧美,另一部分叫時尚美。二者並不是均分的,和諧佔得比重要大一些。如果各位看官里有學美學的,認為我說的是狗屁,那還是以你們的標準為準。我這裡只是針對商業平面設計而言的。

三、 和諧與時尚

和諧,是設計中所有的元素需要彼此和諧。這些元素可以排比,可以遞進,可以對比,但是作為一個整體要確保和諧。

我一直很推崇所謂「版式設計四大原則」的重複、對比、親密、對齊,這四大原則在網上也有很多文章介紹。可以參閱知乎答主 @劉小敏 在問題《如何設計一張高品位高水準海報?》下的回答。如何設計一張高品位高水準海報?答主:劉小敏 不過很可惜我並沒有找到這四大原則的提出者(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說是一位名為Robin Williams的設計師,但是沒有在維基百科或其他較可靠網站上查到詳細資料,因此沒有採信)。這四大原則講究的就是不同元素在一個版面中能夠彼此和諧的處理方式。

而配色方面我最為推崇的是「色環」(或稱「色輪」)。將色彩按色相排成圓環,猶如極坐標的θ軸;明度和飽和度分別為同一坐標中的ρ軸和縱軸(明度和飽和度可以交換所在軸),然後再進行配色。

版式有版式設計,配色有配色設計,這些設計中和諧都是第一要義。不過並不是說「突兀」的不應該存在。版式設計中也有「對比」的手法,配色理論中也有紅綠對比色——用於凸顯某一部分的表達而使這一部分相比較其他部分更為搶眼是非常常見的手法。我所說的和諧是指所有的手法都應當為主題服務。舉例解釋為:古典樂音樂會中可以有小提琴獨奏,有長笛獨奏,但是不會出現重金屬電音。

學會Photoshop之後就開始嘗試做海報的同學,經常出現素材畫風不同意的問題。有的是手繪素材,有的是照片素材,強行湊在一起很奇怪,這就是不和諧。手繪素材中有的是扁平風,有的是高度逼真的透視,這也會不和諧。

而另一部分「時尚」則是與時間上的設計風格掛鉤。微博網友@你丫才美工 曾經搜集整理過7種平面設計中的流行風格:1950年起流行的波普藝術、1960年起流行的極簡藝術、1981年起流行的孟菲斯藝術、1999年起流行的超寫實藝術、2010年起流行的蒸汽波、2015年起流行的MBE插畫風格、2016年起流行的低多邊形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上看最為新穎的是2016年起流行的低多邊形風格,但是2015年起流行的MBE插畫風格仍然很火熱,並且還是站在領軍地位的;2010年起流行的蒸汽波也有不少創作者在使用,但是使用很是克制,並不能大規模看到;1981年起流行的孟菲斯藝術更是重新被發掘出來。

基於如上趨勢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

1. 風格是特徵化的,之間一般沒有明顯的衝突。7個風格都是各自的風格,有著各自適合的主題,並不存在某一種風格徹底淘汰另一種。而每一種風格都有著多個特徵,這些特徵在海報設計中可能不會被全部採用,只採用其中若干個,使得海報具有這一風格的特徵。因此一張作品擁有多個風格特徵也不足為奇。

2. 不夠出色的風格會被淘汰。時間線上最近的三個風格之間時間間隔極短,而最早的幾個風格間隔都相對較長,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設計行業的發展,另一部分原因則推測是老的設計風格被淘汰之後已不可考。

3. 出色的風格會有多次流行期。孟菲斯風格始於1981年,但是現在很多海報也開始採用孟菲斯。這是這一風格上一次流行期過後經過了時間的歷練再一次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這也是「審美有標準」的良好例證。

時尚在平面設計中的體現為,符合當前流行風格的作品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以及風格新穎的作品很可能提供給大眾新鮮感,即便這個新穎的風格不足以經手長時間的考驗。

此外,關於「時尚」,又有一名論不得不提:

時尚是一種難以忍受的醜陋,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每六個月就換一次。——奧斯卡·王爾德

時尚之所以與時間掛鉤,是因為精英階層帶動起來的時尚被大眾階層取得後,會破壞精英階層審美的優越感。精英階層想要與大眾階層保持距離,不得不去尋找新的時尚。所以某一程度上可以說,時尚的本質就是優越感。但是這裡要反駁知乎網友@網易浪潮工作室 在問題《就 2016 年初而言,你身邊的中國人審美大體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下的回答中所說的「審美,歸根到底是一種優越感」。時尚只是審美的一部分,而且時尚的意味在越純粹的審美中越是被稀釋。時尚不可以和審美畫等號,時尚的醜陋更不可以等同為審美的醜陋。這是對美學的否定。

四、 中國人審美差嗎?

差,但也不那麼差。

為什麼說差?差這個結論是從兩個角度得出的。第一是當前中國人的審美的確還有提高的必要,我們的美術教育的確做的還不夠好,有很多更高的標準值得我們看齊。第二是當前中國底層大眾對美不夠重視。就在今年我看到了很痛心的新聞:《所有南京人欠南藝一句對不起》。內容是南京藝術學院對市民免費開放的畢業展遭到嚴重破壞,大量實物展品損毀,許多創意設計被取笑,草坪被踩爛,甚至還有小孩隨地大小便。耗資不小,準備畢業展最後一天使用的舞台被迫提前拆除。出於讓公眾體會藝術、接觸藝術的活動,最後成為了藝術被屠戮的現場,多少藝術生的心血被蹂躪。而在設計師圈子,受到客戶奇奇怪怪的要求的段子更為流行。圈外人可能更熟悉「五彩斑斕的黑」,但是事實上,比起這種看似無法實現的要求更為讓人心痛的,是明明質量上乘的設計卻遭到客戶各種要求,被迫越改越low:

所以作為一個業餘從事設計工作的人,我覺得至少為了我的行業,我必須說一句中國人的審美好差。

此外,美術課被占課也是審美不受重視的體現哦。

那麼又為什麼說不差呢?

因為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中國的審美都不在平均線以下。

橫向比較外國,看似歐美、日本傳入中國的平面設計都很不錯,但是實際上歐美、日本都有low的作品。我們在國內抱怨華為小米的UI沒有Google的Material Design好看,但是國外手機用戶用的主題也沒比原生好。我們覺得我們大賣場的宣傳冊色彩雜亂,外國除了宜家未必有幾家入眼的。

縱向比較歷史,看似博物館內的青銅器、瓷器、國畫都如此精美絕倫,但是那些大多數都是古代貴族階層使用的器物、知名畫家留下的作品。我們現在用的瓷器有毛刺,那古代平民階層用的瓷器估計都不對稱;我們寫字沒有人人好看,以前也不會人人都是畫家,隨手塗鴉也很正常。

反而要說,中國很多CG製作、平面設計、動效設計中有很多人才水準很高,都是值得表彰的。我們不必那麼缺乏審美自信。

五、 中國風設計

我在學校部門做部長時,帶過新幹事學設計。基本來說和中國風沾邊的主題,都會處理成兩種風格,一是水墨,二是紅+黃。作品主題導致的風格僵化是我很痛恨的問題之一。

以上是四個很常見的作品主題導致的配色僵化。圖來自微博網友@你丫才美工 。

中國風可以怎麼樣?在此推薦知乎問題《中國風扁平化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的眾多答案。

上面兩張圖是微軟公司2015年春節中國線下零售點節日布置用到的設計。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扁平化風格,但是洋溢著中國人過春節的節慶喜氣。圖來自此問題答主@楊公子 。

如果要說上面兩張圖還是不可避免的用到了紅黃,那麼來看看這組西安地鐵圖標。圖來自同一問題的答主@Conley 。

此外在貼一張答主@qiankun gui的圖,雖然不是一個典型的扁平風,但是我也非常喜歡,我覺得是一個提煉中國風的很好的案例。運用漸變色的手法模仿水墨畫的效果,保留了現代風格的時尚清新和水墨畫的磅礴寫意。

應該說這幾個案例足夠展現中國風不用水墨或者紅+黃的可能性了。中國的民族特色有很多,這邊開發一下讀者思路,我就儘可能列舉了:

節日相關:春聯、福字、燈籠、鞭炮、舞龍、年獸、窗花、生肖、粽子、湯圓、龍舟、白酒、艾草、月亮、節氣

食物相關:餃子、粽子、湯圓、月餅、蒸籠、筷子各菜系常見菜式

詩歌意向:荷花、鯉魚、梅蘭竹菊、孤舟、松柏

建築相關:牌樓、四合院、寶頂(屋頂)、立柱、龍浮雕、塔樓、城門、窗格、怪石、門把手

生活相關:算盤、中草藥、活字印刷、捲軸、戲劇、皮影、青銅器、臉譜、窗格、窗花、中國傳統建築、中國各種書法字體、宣紙、水墨畫、工筆畫、漢服、古典刺繡、青銅器、印章、官帽、轎子、銅錢、如意、玉。

當然,這些元素我也不推薦直接使用,應當被提煉出來使用。

這是我今年8月設計的一個珠寶店LOGO,看上去有很濃的中國風。體現方法是外部使用了圓形,內部盡量用直角,模仿中國古典窗格。同樣,窗格的實體並沒有出現過,但是特徵被提煉了出來,成功塑造了中國風。

這是我今年在建橋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畢業展平面設計專業看到的一幅作品,可惜沒拍到照片,現在的圖是貼吧的一個視頻里截取的,作者也不可查了。這幅作品採用有規律排列的點,模仿中國服裝設計中的刺繡手法,圖案也採用了鯉魚、荷花等,體現出了濃郁的中國風。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提煉。

推薦閱讀:

PS製作海報設置和導出你真的懂嗎?
直接用海報模板製作各種宣傳海報的電腦軟體
海報界牛作
海報!海報!

TAG:海報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