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三重認證綠色建築 「綠色」都藏在細節中
儘管同時斬獲「三星級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認證」、「IFC-世界銀行集團EDGE認證」和「美國綠色建築協會LEED新建建築鉑金級認證」這「三重認證」,使得整個亞太總部新辦公大樓的建築成本增加了15%,但江森自控認為這錢花得值。
這是中國首座獲得三重綠建認證的建築,並且在LEED認證中獲得高分,其背後所耗費的資源、精力自不必言。
但這也是近年來看好中國建築節能市場潛力的外企們的常見舉動——將自己的總部樓宇作為展示、推廣業務的樣板。江森自控認為,一座獲得三重認證的辦公大樓,能幫助他們實現「軟性銷售」。
總部位於美國密爾沃基市的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 International PLC.),其亞太總部今年在上海正式建成啟用,這也意味著它業務中心的轉移。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聶偉泉(Trent Nevill)表示:「我們認為未來的發展潛力就在中國這樣的市場。」
江森自控是世界上第一個恆溫器製造廠商,也是一家汽車電池供應商。而現在這家企業稱,會在中國智慧建築板塊投放更精力,其亞太區智慧建築解決方案業務在2016財年銷售額達55億美元,佔總銷售額的86%。
這顯然在緊跟中國政策的步伐——住建部在今年印發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未來有超過一半的城鎮新建建築必須是綠色建築。
目前我國建築節能標準要求與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城鎮既有建築中仍有約60%的不節能建築,能源利用效率低,居住舒適度較差,綠色建築總量規模偏少,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建築節能才剛剛起步。
未來五年,全國將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節能改造1億平方米。綠色建築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被江森自控這樣的企業認定為是未來業務增長的強勁驅動板塊。
那麼被江森自控打造為綠色、智慧樓宇樣板的亞太總部,究竟有哪些特別之處?
出乎意料的是,這棟標榜高科技的綠色辦公樓,看上去頗為低調,既沒有通過滿牆的綠植或是平台上種著幾棵樹的方式強調「綠色」,也沒有呈現「高大上」的炫酷感。一切都藏在細節中。
選取普通綠植
對於記者來說,來到這座綠色建筑前的第一眼比較意外——辦公大樓的空地周邊雖說布滿綠化,但視覺上全無新意,全部是常見的草坪、矮灌木和上海本地花卉。
「一開始我們也想把園林景觀設計得特別一點,加點昂貴品種,但是LEED綠色建築評分標準有五個維度,分別是節能、環保、舒適度、低碳以及社會責任感,其中對於綠化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種植本地植物,不僅節能節水、減少物流成本,而且對本地的環境破壞最小。」江森自控專家饒良平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這棟大樓由江森自控和上海新長寧(集團)有限公司共同開發,5年前就開始進行設計,類似於綠化方案的討論還有很多,為了達到「三重認證」標準,設計團隊自我否定了很多想法。
嚴控光污染
光源的運用,也經歷了反覆的推敲。
一開始,設計團隊提出在外立面掛上巨大的「江森自控」閃游標識牌,但由於附近還有其他不少公司以及小區居民樓,這樣的光污染源在LEED中是不被歡迎的,因此最終整座大樓也沒有掛上一個發光的標識牌。
樓宇周邊的路燈也被設計成光源朝下,照向地面,在夜晚僅給路人提供可以看清道路的燈光,而不追求營造通透輝煌的園區夜景。
進入大樓內部的第一感覺是,這裡的燈光比一般的寫字樓要柔和不少,走廊燈光甚至可以用「黯淡」來形容。饒良平介紹,樓內所有光源都嵌入天花板內,從室外向內看,不可以直視到光源。
大樓的中庭區域僅在邊角位安裝幾個射燈,白天自然光通過中庭頂部玻璃進入室內,既省電又避免光污染。為了防止陽光照射致使室內升溫,設計團隊研究出了一個最佳角度,頂部玻璃全部按照傾斜角排列,既可以讓陽光進來,同時又讓熱量有效反射掉,避免了夏天玻璃頂棚反而不節能的尷尬。
所有員工能看到窗外
在很多寫字樓里,臨窗的空間被隔成領導辦公室,而占人數多數的普通員工則在「暗屋」辦公,白天也必須開燈。
LEED卻要求90%的員工能看到窗外風景,這種規定的目的大概包括:一是這意味著白天整個辦公室都可以自然採光,減少能耗;其二這也是一種人性關懷,減少辦公空間的壓抑感。
江森自控的亞太總部幾乎做到了100%的員工都能看到窗外風景,除了杜絕將臨窗空間隔開來,他們還刻意降低了辦公桌擋板的高度,整體高度不得超過1.1米。
地板送風
整棟大樓採用了下送風系統,這在歐美的新建樓宇中已經較為常見,但在國內接受度還不高。
在成本上,下送風工程花費更多,慢工出細活;另外國內還對下送風的認知存在一點誤區,認為下送風出來的空氣經過地板,所以比較臟。
「其實風一直保持往外吹,灰塵等髒東西是進不去的。」饒良平解釋道。
下送風的顯著優點有3個:一是節能——空氣是分層的,熱氣流向上走,上送風的特點是空氣溫度均勻,溫度設定在24攝氏度時,整個房間上面下面都是24攝氏度,而使用下送風時,人的活動區域溫度是24攝氏度,在人的頭部以上,氣溫可以是28攝氏度。
其次,空氣品質比較好,送出來的空氣裡面都有新風量,下送風首先進入呼吸區,新風濃度高。
此外,下送風不直接吹向頭部,舒適度更高,饒良平說,最早使用下送風的貴族是1000多年前的俄國沙皇,後來歐洲一些皇宮都做下送風,目前很多歐洲大企業的辦公場地以及紐約一些高檔寫字樓都選擇下送風。
國內在下送風的設計施工方面並未完全成熟。下送風風量不能太大,因為直接吹到腳踝處,人容易感覺到涼,但是如果風量過小,房間就會特別熱。
「我之前看過一個項目做了下送風,風量特別大,差點把垃圾筒吹起來。」饒良平說,目前江森自控亞太總部的下送風系統性能還較為穩定,已經經受了今夏連續40攝氏度高溫的檢驗,接下來冬天也將是他們的主要觀測段。
溫濕度自動調控
大樓的溫度常年自動控制在26攝氏度,這個數據是中國綠色建築標準規定的,而美國的LEED標準是定在24攝氏度,這一項江森自控選擇了貼近中國標準,因為26攝氏度顯然更加節能,也更加符合中國員工的需求。
大樓濕度自動控制為30%-70%,風速為0.15米/秒左右,PM2.5濃度保持低值,這讓人體感到最為舒適。
設計團隊還改變了原本全落地窗的設計,由於人的基本視線範圍在0.8米到1.7米,因此在距離地面0.8米的地方做了保溫層,從而減少室外溫度對樓內溫度的影響。
磁懸浮冷水機組
整棟大樓的「心臟」在地下兩層,這裡有很多大型精密儀器,是這棟綠色建築的最核心機密。
在綠色建築的維度中,節能是排在最前面的,LEED的機電節能要求達到48%。
在具體節能策略上,江森自控使用了磁懸浮冷水機組,即機組沒有摩擦、效率更高且更安靜,因為沒有摩擦就不需要機油、潤滑油,從而降低了設備維保費用;除了磁懸浮,還有冰蓄冷技術,即利用峰谷電差價,在晚上電價比較便宜的時候把冷量儲存起來,在白天把冷量放出來。
相較其他建築,這棟大樓通過中央冷凍機房、智能光控、地板送風、樓宇自控等系統,總體上可節能45%;通過水資源回收循環用於沖廁、灌溉、洗車等環節,可節水42%。
綠色天台
天台是非常吸熱的,而江森自控大樓的天台除了鋪著密密麻麻的太陽能板之外,便是種著綠色的植物,這也是LEED的規定——樓頂天台除了放置機器處,其他地方都要被綠植覆蓋,以降低熱效應。
鼓勵綠色出行
一棟能夠被稱為「綠色」的辦公樓宇,還需要考慮到員工每年的通勤過程是否節能、環保。
首要的是選址,大樓必須在城市地鐵通勤可達範圍內,身處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的江森自控亞太總部大樓距離最近的地鐵站約2.3公里,這是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卻並不是一個非常近的距離,為了鼓勵員工多步行,樓內設置了洗澡間,夏天可供步行的員工衝去汗水。洗澡水則又可進入循環系統重複利用。
「打造綠色建築,成本相較普通建築增加了15%左右,這是一個行業平均水平,但通過節水節能,基本上三至五年左右可以收回增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做綠色建築能帶來品牌價值。」饒良平說。
轉自《界面》:https://m.jiemian.com/article/171283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