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不是「操行」而是「德行」

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深愛著這片土地。這裡的人們,用一種最普通不過的形式表現這對這座七百餘年的古都的熱愛——北京話。

說到北京話,就必須要提北京的文化,北京的歷史,北京的人。北京的文化無外乎皇家文化,市井文化兩種,我們單說市井文化。《管子·小匡》曰:「處商必就市井。」市井文化本就魚龍混雜,貼近民生,用句北京話叫「接地氣」。所謂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南城是最市井的所在,什麼您各位熟知的天橋,前門大柵欄,菜市口等等都是南城。這裡的人們,講究的無外乎一點——隨性。

何為隨性,為何隨性?

隨性——依隨自己的心情,不迎合,不造作,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而行事。這是百度給出的意思。北京人的隨性體現在哪呢?兩位朋友許久不見,打算下館子推心置腹一番,不巧飯館全都關門了。

「沒事兒哥哥,咱家宴一樣~!」

「得嘞,兄弟,走著!」

到家一看,什麼材料都沒有,抓瞎了么?不能!

「得,家宴看來也打水漂兒了。」

「沒事兒兄弟,你啊聽我的,你衚衕口來一斤花生,我上對過兒買塊醬肉,完了(liǎo)東頭兒買幾個火燒去,齊了!」

「得嘞,就聽您的!」

您瞧見沒?哥倆從下館子到家宴到最後現攢,要說也夠慘的,但一樣推杯換盞,絲毫不會影響哥兒倆的情緒。這就是北京人的隨性。

您得問了,說北京話呢,你白乎半天這個幹嘛?您看好嘍,所有的北京話,都是隨性的一帶而出。有人說,你們北京人個個都當自己大爺!對,您說對了。但這大爺吃著鹵煮,喝著豆汁,你說這大爺慘么?慘!但是,在北京人看來,鹵煮豆汁兒一樣吃出鵝肝、拉菲的范兒。這才是北京人所謂的爺。呦,您瞧我這就屬於隨性過頭兒了,完全意識流,又跑遠了。

回歸正題,有很多外地朋友來北京,都說北京人說話不會揀好聽的說。是,您說對了,但是,那是您聽著,北京人看來,「還行」、「不賴」這就屬於相當高的評價了。為什麼?奉承的太誇張顯得咱爺們虛頭八腦兒的,北京人來不了那個,真跟您來那個的,那準是有事求你。

現如今啊,隨著我們偉大的國家不斷的繁榮富強,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拆舊蓋新(依著劉羅鍋早就給剮了…),我們古老的北京也很成功的變成了偉大的首都。

現如今的北京話,少之又少。大多數北京人到了南方,一張嘴就被當成東北人,沒轍,誰讓人家趙家班把東北話發揚光大了呢!網路上,電視里,電台媒體等等把北京話扭曲的曲溜拐彎兒的,更有一批「優秀」的演員把北京話搬到了電視上,例如什麼北漂情故事、什麼北漂青年之類的,如今一提北京話,大部分外地人第一個想到的是「瞅你丫內操行」、「抽你丫挺的」等各種京罵。我覺得怪不得別人,要怪就怪無良媒體的宣傳,要怪就怪我們北京人自己都拿這些個糟粕四處宣傳,撲棱蛾子找火堆,不死等什麼呢?

所謂「京罵」根本算不上北京的文化傳統,真正的北京人說話以委婉、幽默、含蓄著稱。尤其是北京土話,一個字含義很多。真正北京人數落人,損人的話會非常難聽,但講究的是一個髒字都沒有,不牙磣。

過去外地人都知道老北京人罵人不帶髒字,所以跟北京人說話常有跟不上趟兒,費琢磨的感覺。罵人好像是不禮貌,沒教養的表現,可是您要聽了老北京人「罵人」感覺就是一種文化,被罵的人連還嘴的機會都沒有,例如;坐公共汽車不買票想「蹭車」下車時被售票員發現了,「嘿嘿,說你那,小夥子,你是不夠高呀還是不知道買票呀?」不夠高那是孩子,不知道買票那是傻子。

還例如:青年人說話不留神帶髒字老北京人聽了不急也不惱,他會說:「小夥子,今兒早晨沒刷牙就出門了吧。」您瞧,北京人說話的口兒有多凈。

再比如一個渾不講理的人跟老北京人遞葛,說話沒大沒小,話裡帶著刺兒。老北京人會說:「小夥子,這是跟誰呀?往外潑髒水得瞅准了地方,別濺自己一身。」這話能讓您能琢磨一天。

我希望小夥伴們,無論您是北京的還是外地的,茲您說著北京話或學著北京話或愛聽北京話,請救救北京話。北京話不是「你丫」而是「您」,北京話不是「操行」而是「德行」,北京話不在CBD,而在衚衕兒。北京話描述的不是三里屯國貿,而是燕京八景。

文 | 汀汀


推薦閱讀:

答趙瑾昀老師《讀子喬〈「懟」的歷史〉詮論》
說一說北京話里的「你丫」

TAG:老北京 | 北京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