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讀書計劃》
我很難用文字表達出心中的感受,也許更多時候是因為那些感受並不足夠清晰,總之,寫文章,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寫文章,於我而言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但是我最近決定,我要去做這些對我來說很困難的事情。
去年一年看了一些書和電影,有些片段會在心裡回蕩很久,有時也會在紙上記錄一些感想,我想找機會一篇一篇把它們整理出來,那就從這裡開始吧。
《一生的讀書計劃(第四版)》的作者是美國的克里夫頓·費迪曼和約翰·S·梅傑,我讀的是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馬俊娥翻譯的版本。在這本書中,兩位老學者從公元前2000年到20世紀末間浩渺的卷宗中,選出了一百多本記載著133個偉大作家所思所惑的書籍,藉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將我們從時代的迷惑中或多或少地解脫出來。
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索引,它架構了一座座交叉的橋樑,從而將我們引向人類古老的精神圖書館中隨著時間的流逝仍熠熠生輝的那些。但他實質上更像是每本書籍的一篇簡短的序的合集,孤立來看,每篇序中介紹了這位作者,他的主要思想及生平,流傳到今天仍然使得人們不停思索的部分,以及我們該如何去讀。而從整體上看呢,作者又橫向或縱向地把一些作者及著作放在一起對比,有些說法著實有趣,讓人耳目一新,對這些「大部頭」也瞬間親切起來了。
書的最後,作者列舉出了每本書他所推薦的版本(只可惜全部是英文的),以及如果你對某部分特別感興趣,可以繼續進行的延伸閱讀。
也許以前的我會覺得書中的內容老生常談,不就是類似於「世界名著」啊,「初中生必讀書目」啊,「你此生一定不能錯過的多少多少本書」之類的噱頭嗎?不是相關研究人員或應付上學時寫讀後感的話,有什麼好看的呢?但是於現在的我而言,讀完之後確實划出了一些我感興趣並且首先想去讀的篇目,我知道,作者給了我一串寶庫的鑰匙,該如何去使用、用多少將是我需要用未來幾十年都寫不完答案的題目。
在這本「序言集」的序言中,費迪曼說了這樣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摘錄在此:
「像其他人一樣,在漫長的一生中我一直在讀這些書,時斷時續。我發現一件事情:說它們能擴大視野很容易,但向年輕讀者證明這一點又很困難。最好說它們像電影膠片的顯影液,能夠讓你發現自己已知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你對於自己的所知並不知情。它們不僅是自我提高的工具,也是自我發現的工具。這個觀點不是我的,你可以從柏拉圖那裡找到它。像很多事情一樣,這個問題也是柏拉圖首先思考的。蘇格拉底自稱觀念的助產士,一本偉大的書經常也是一名觀念助產士,為盤蜷在大腦黑暗深處的觀念的嬰兒接生。」
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我很不愛讀書,只是偶爾會讀一些輕鬆的容易的文字。在轉變的一年中,由於很多問題都困擾著我,沒有辦法我開始去讀一些了。雖然也是時斷時續,讀的數量也不多,但是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所有困擾著我的問題,也都或多或少曾困擾著幾千年來每個時代中的人們,他們比我更先思考太多,無數及其聰明的大腦們早已經將思索過的問題和答案記錄下來了,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是一份十分寶貴的財富了。所以,讀書,讀經典的好書對我們而言是一件收益多麼大的事情呀。
所幸,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開始出發,都不算晚。
推薦閱讀:
※《Go程序設計語言》筆記四
※ML5-Backpropagation(李宏毅筆記)
※今日2.22《子夜》書摘
※DL4-Deep Learning for Language Modeling
※《海上牧雲記》之不屈的朔風
TAG: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