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書薦】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

鴿子夜讀,只想靜靜陪伴在你每一個深夜裡!

人類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各種社會形態從一定意義上說都是一種風險社會,因為所有有主體意識的生命都能夠意識到死亡的危險。

——烏爾里希·貝克

今夜推薦大師:烏爾里希·貝克

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德國社會學家,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社會學雜誌百年訪問教授。被認為是當代西方社會學界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從1980年代以來先後提出了風險社會、第二次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學等理論,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他還與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第二現代」的觀念,力圖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開闢出「第三條道路」。當然由他首創和提出的諸多新的概念和論點均不無爭議。

主要著作有:《風險社會》(1986)、《反毒物》(1991)、《生態啟蒙》(1992)和《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1994)等。

如同災難片一樣,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體系展示給讀者一種身處於複雜風險的社會中,有人化風險,有制度風險,有環境風險,有戰爭風險等,想知道現在的你身處何境,這部作品必讀哦!筆者就領著大家領略幾段精華:

一、風險社會

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說,人類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各種社會形態從一定意義上說都是一種風險社會,因為所有有主體意識的生命都能夠意識到死亡的危險。

的確,風險是與人類共存的,但只是在近代之後隨著人類成為風險的主要生產者,風險的結構和特徵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生了現代意義的「風險」並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風險社會」雛形。

這體現在兩點:

一是風險的「人化」

隨著人類活動頻率的增多、活動範圍的擴大,其決策和行動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本身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強,從而風險結構從自然風險佔主導逐漸演變成人為的不確定性佔主導。

二是風險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風險。

人類具有冒險的天性,但也有尋求安全的本能,而近代以來一系列制度的創建為這兩種矛盾的取向提供了實現的環境以及規範性的框架。與市場有關的諸多制度(典型的是股票市場)為冒險行為提供了激勵,而現代國家建立的各種制度則為人類的安全提供了保護。但是無論是冒險取向還是安全取向的制度,其自身帶來了另外一種風險,即運轉失靈的風險,從而使風險的「制度化」轉變成「制度化」風險。

二、風險社會的基本景觀

近代以來的社會經濟變化塑造出現代風險的基本景觀

人類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的干預範圍和深度擴大了,決策和行為成為風險的主要來源,人為風險超過自然風險成為風險結構的主導內容。

藉助現代治理機制和各種治理手段,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提高了,但同時又面臨著治理帶來的新類型風險,即制度化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和技術性風險

二者成為現代風險結構中的主要類型,具有潛在的全球性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產生全球性威脅;出現了可能性小但後果嚴重的風險,比如核泄漏。這類風險誘發了全球風險意識的形成,人類在應對風險上有了整體認同。

三、不同角度的辨析

第一種理解是現實主義。

勞(Lau)的「新風險」理論為代表,認為風險社會的出現是由於出現了新的、影響更大的風險,如極權主義增長,種族歧視,貧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發的事件能導致或引發潛在的社會災難,比如核危機、金融危機等。

第二種理解是文化意義。

凡·普里特威茨(Von Prittwitz) 的「災難悖論」理論以及拉什等人提出的「風險文化」理論。普里特威茨認為,我們已經對技術發展的副作用,即其引起的災難有了新的認識。換句話說,我們在風險社會中認識到本來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反而引起了新的問題。拉什是從批判貝克等人的「風險社會」理論出發提出自己的看法的。他認為風險社會概念無法準確地描繪出我們當前面臨的景況,風險作為一種心理認知的結果,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解釋話語,不同群體對於風險的應對都有自己的理想圖景,因此風險在當代的突顯更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一種社會秩序。

第三種理解是制度主義。

貝克、吉登斯等人為代表,他們是「風險社會」理論的首倡者和構建者。他們對於風險的分析更為全面深刻,儘管依然帶有拉什所批評的用一種制度結構替代另一種制度結構來應對當代失去結構意義的風險的缺陷。1956年貝克在德國出版了《風險社會》一書,但反應平淡。直到1992年該書被馬克·里特(Mark Ritter)譯成英文後,「風險社會」作為—個概念和理論才被更多的西方學者以及公眾所接受。

三、對於現代人的影響

千萬不要以為風險社會這種純理論性文章與你無關,反之,這種高度概括的理論體系正好可以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對於你認識整個世界。

第一,在古典社會中,財富生產的邏輯統治著風險生產的邏輯,在工業社會中,關係顛倒過來了。

第二,現代工業社會與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之間的關係發生錯誤 。也就是:在現代化完全確立後這些資源逐漸消失了。

第三,社會與其自身所產生的、超越了社會對安全的理解範圍的威脅與問題之間的關係。人們一旦意識到這些威脅和問題的存在,就很可能動搖舊社會秩序的根本假設。

第四,工業社會文化中的集體的或具體團體的意義之源(比如階級意識或進步信念)對正在枯竭、失去魅力。

一句話總結,在貝克看來,工業社會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財富分配以及不平等的改善與合法化。而在風險社會,我們必須把傷害的緩解與分配作為核心問題。在古典現代性中,財富和權力是其標誌性概念,而風險和不確定性則是反思現代性的概念。

四、如何應對風險?

第一,人們必須告別這樣的錯誤觀念,即行政機構和專家能夠準確地了解對每個人來說什麼是正確的和有益的。要破除專門知識的壟斷。

第二,團體參與的範圍不能由專家來定,必須根據社會的相關標準開放,實現管轄權的開放。

第三,所以參與者必須意識到,決策不是已經制定好的,從外部作出的。要實現決策結構的開放。

第四,專家和決策者之間的閉門協商必須傳達到或轉化為多種能動者之間的公開對話。

第五,整個過程的規範必須達成一致,實現自我立法和自我約束。

筆者拿出經典作品的冰山一角中的一角,分享與大家,如果讓一百人中有一個染上了社會學的興趣,或者讓一千人中有一人感受到了現代性的反思,或者讓一萬人中有一人發現了社會的不確定性,從而想要對世界做些什麼,改變一些什麼,那麼這篇文章的意義就因你們而存在了。

如果您對大師的其他作品有興趣, 給大家一個小福利,送上貝克大師的經典全套書籍:

我們都是普通人,生活在無盡的風險里,無論在古典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風險都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活在當下,深思遠慮,用我們的大腦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鴿子夜讀,靜靜陪伴在你每一個深夜裡……

鴿子夜讀

鴿子夜讀,靜靜陪伴在你每一個深夜裡。

公眾號ID:night-read

感謝讀者閱讀與分享!


推薦閱讀:

都去看美國隊長?還不如聽一曲中國嗩吶!
有哪些道理你當時覺得一般而很多年後才發現是真理的?
成年人的教訓
人生什麼不能等?
人為什麼要懷著感恩的心活著?

TAG:社會學 | 文章 | 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