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者致信:桂林米粉之全國現狀與賺錢時機

「任何一個地方或一條街區中,賣同樣的產品,如果還沒形成最好的一家店佔50%的生意,第二名佔25%的生意,其它同行店總和佔25%這種的陣式,那說明,這個環境的竟爭只是還處在機會階段,還有大把的賺錢機會,因為還沒有領導者出現,最終市場會形成什麼樣子才叫是定局的市場呢?答案是——只有兩隻馬在賽跑的終級格局。」

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其它可樂再行,也只佔一點。

就像王老吉和何其正一樣。超市裡真心找不到另外同樣產品。

就像農夫山泉和娃哈哈一樣。你現在喜歡喝的心裡想到的是哪個品牌的水?

當你在選擇一個產品的時候,你頭腦里浮現的這類品牌是哪些名字呢?

這很關鍵了,這就是購買取向。開店就是打造這種印象,來讓你顧客有這種購買的取向。

你就不用擔心生意的問題啦。

那重點做到上面說的,要從了解什麼開始呢?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這是你賺錢的開始!

很幸運,一位桂林的師傅在外爭戰多年,把一系列的市場環境都給你一一列出了。

雖然是一年前的報告,李師傅通通都告訴你,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各個地方的桂林米粉現狀到底是什麼樣?

那好,我們就開始進入主題吧……

好好聽取過來人的分析,建議你保持中立的心態去看!

如果你是正準備進入桂林米粉事業,這封信將是為你而寫的:

開始了!馬上切換鏡頭直入主題!

============================

鏡頭一:我所知道的桂林米粉

記得很小的時候七幾年吧,可能那時候一年就吃過幾次,窮啊!鎮上就那麼一家店,國營的。好像是生病啊什麼的原因,才會有機會可以吃得到。

真正吃米粉的印象是九零年了,在桂林帝苑酒店歌舞團上班,那時四星級酒店員工的伙食是相當好了,不用花錢隨便吃的,但我們一有空都會跑出去吃米粉,十字街、小香港、東江、三里店……走到哪吃到哪,好像家家都那麼好吃,一般都是先來二兩,吃完再來個二兩(年青啊)。簡直就吃出精來啦(如果你直接打三兩的話相對肉啊、料啊就會少蠻多,不划算的)。

遇到休息的時候,一天三餐甚至連宵夜都是米粉。只是滷菜粉、牛腩粉、三鮮、酸辣、炒粉每樣輪著吃,從來就不會有吃膩的感覺。

後來出了帝苑進劉三姐藝術團,記得有一次我們團應邀到廣東那邊演出一星期,邀請方有錢呀,盛情款待啊,天天吃的山珍海味。喝的人頭馬,頭兩天的感覺簡直像見了劉姥姥!到演出快結束的時侯,有幾位同事已經吃得上吐下瀉,於是全團都在想念桂林米粉了。

在飛機快到桂林的時候全團一致通過:「下飛機第一件事統一吃桂林米粉」!剛好有位姓羅的同事「羅秀才」家裡面在解西路口開米粉店的,半夜一到桂林,一窩蜂就跑到他們家盡情的飽唆一頓,那個爽啊!直到今天,許多在外地工作或者出差的桂林人,回到桂林第一件事:「先搞碗桂林米粉再講」。這也許就是桂林人的桂林米粉情結吧!

後來離開文藝,九四年開始接觸餐飲,沉沉浮浮,幾乎沒有起色,零三年跟兄弟到廣州開米粉店,自己沒資金吧,只能一邊打工一邊摸索,後來從廣州到東莞、深圳,最後零八年到了上海闖蕩,便開始了專門幫外地人開開米粉店,教教技術的營生,沒辦法,為了生活嘛。目前主要是在上海,另外廣州、江蘇、浙江、湖北、最遠山西呂梁都有我幫開的桂林米粉店。

這些年來走過的路程,我在米粉行業的經歷,以及我對米粉行業的了解,讓我更加加深了對米粉事業發展的熱情和期待。前段時間看了「天等人在北京的米粉現象」有關報道,讓我心底湧起更多的衝動。在此就我所知道的桂林米粉行業現狀,跟有心發展桂林米粉事業的朋友進行溝通和探索,水平有限敬請諒解。

鏡頭二:桂林的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味道,地方傳統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習慣,以及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就了今天桂林米粉市場的繁榮發展。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發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桂林米粉好吃,不光是桂林人,到桂林讀書生活,旅遊出差的外地人吃了桂林米粉都會有發自內心的感受。好的東西就因該有市場。自古桂林人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只要口味好,租個便宜的門面哪怕簡陋的板房,擺個兩三張桌子板凳,照樣生意火爆。(至少很多外地人對桂林米粉店感覺就是髒兮兮的)。

直到現在都還會有人推崇越是那些小街小巷,越能吃到最正宗桂林米粉的論調。這種思想嚴重地來束縛了桂林米粉發展的腳步。欣喜的是象「明桂」「日頭火」等幾家知名米粉店近幾年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桂林米粉逐步走向成熟能夠與時代同步的發展模式.只有努力提高衛生、營養、環境以及良好的服務這些硬性的指標,餐飲行業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桂林畢竟城市不大,消費市場有限、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都有局限性,五百萬的人口,(市區六七十萬)如今有米粉店一千多家。主要以早點銷售的形式為主,平均價格4元/碗,利潤不到30%,市場趨於飽和,沒有太多擴張發展的空間條件。

因此本地知名品牌店的發展方嚮應與旅遊產業相結合。適當推出高質量產品,提高消費環境和消費檔次,從而爭取在旅遊產業市場樹立全新的桂林米粉形象,提高銷售收入。在此背景下桂林米粉行業要謀求新的發展,只有走出去,搶佔外地餐飲行業的市場,爭取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鏡頭三:廣州桂林米粉

廣州是發展最早,也可能是全國最大的外省桂林米粉市場。不管你走到哪條街哪條巷,少的一兩家,多的十幾家。記得有一次我走到天河區車陂路,看到人流量非常大,想著這裡一定好開家米粉店,於是順著巷子走進去,誰知沒有多遠就有一家桂林米粉店,生意還蠻火爆的,心裡正感欣喜時,仔細一看隔壁也是一家桂林米粉店,再看一排挨著的全是桂林米粉店,五家!心裡頓時涼了半截。繼續往裡走,不遠又是一家、二家、三家……,等我回過頭認真數數不到三百米的一條巷子一共十四家!

另外有個五通人,在一條不起眼的巷子,也就一百米吧,租了個四百元/月的棚子,請了幾個老鄉開了家小小米粉店,第一天開張就賣了三千塊,於是老鄉告訴老鄉,一個月這條小巷就有了五家,不過後來還是倒了兩家。

其實五通人也有天等人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可惜沒能借鑒蘭州拉麵的發展模式,蘭州拉麵開店必須相隔五百米才能開第二家,所有蘭州人都會自覺遵守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從而避免了不良競爭。

我知道當時最成功的一家是個桂林老闆,在民航學院後面,三十多平方的店,房租三千元這樣,幫送米粉的全州老鄉告訴我們,他這家店一天能賣到四到五包米粉,差不多就是一千二百碗一天,五年時間賺了五百萬,全家人移民法國去了,只是一兩個月回來結結賬,這些都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

目前廣州米粉店應該有二、三千家,五通人可能最多,其次南寧人,桂林周邊縣比如龍勝人也不少。光石牌一個村多的時候四五十家。現在廣州價位是四元、五元、六元一碗,利潤30%到40%。零八年以前全部是用全州、灌陽廠家生產的干米粉。如今已有鮮榨米粉供應,廣州米粉市場也趨於飽和,無非是這邊倒閉,那邊開張,可以說到了做爛的程度,沒有較知名的品牌。

鏡頭四:東莞桂林米粉

零七年到東莞的時候,有幾十家吧(市區)其中較有名的叫「大拇指」在花園新村有三家店生意不火爆,估計一年能賺百把萬。後來老大被「棒子米粉」取代,兩年多時間,「棒子米粉」已發展成二十多家的連鎖加盟企業,擴張勢頭非常迅猛,目前全東莞可能有五百家以上米粉店。價位在五元到八元之間。

鏡頭五:深圳桂林米粉

深圳市場原來南寧人佔主要份額,後來桂林及周邊人慢慢滲透,其它外地人也紛紛加入,很多賺了錢的天等人便往上海、北京方向發展,估計一千家以上是有的。目前價位在七元到十元/碗。利潤50%—60%。已經有鮮榨米粉供應。

鏡頭六:上海桂林米粉

上海目前估計有上千家米粉店,以天等人居多,這裡房價相對較高,投入較大,租金交付一般四個月到半年一交,也有不少普通面積在的40㎡,投資在六到十萬元的店,營業額在二、三千每天。上海人均消費為十元每位。可有50%多到60%利潤。零九年開始也有鮮榨米粉供應了。

我所看到比較利害的一個天等老闆,兩千年來的上海,現在開有四家店(加盟不算)四家店每天的銷售量現在是三千五百碗左右,第四家店是今年四月底才開的,開業那天就賣了差不多七百碗。生意最好的那家每天一千碗。一年算下來因該可以幫他賺五百萬。現在這個老闆已經算千萬級別了。

目前全國發展最大的應該是全州老闆創立的「阿牛嫂」品牌了,上海就有四十家以上,全國連鎖加盟店有一百多家。其中有數家投資三十萬元以上,地理位置相當好,環境檔次較高的店。銷售估計每家店每天可達到六百到一千碗的,可謂桂林米粉行業的姣姣者了。另外也有一些可能不是直營的店,位置啊什麼的原因,目前只能靠賣木桶飯支撐。

非常遺憾的是,這麼多的店沒有一家可以吃到正宗的桂林滷菜米粉,除了木桶板,其主營的桂林米粉品種。口味與天等人沒什麼太大區別。

鏡頭七:北京桂林米粉

桂林北京我是沒去過,從網上初步了解,兩千家應該有的,人均消費十元,利潤60%,房租應該同上海差不多。目前也是天等人佔先機。聽說也有不少桂林人在那邊發展。有些投資二、三十萬失敗了的。

在此,我斗膽給那些曾經在上海、北京創業失敗的桂林朋友們鼓鼓氣,並不是正宗桂林米粉在北京、上海不能適應。的確滷菜粉在外地還是比較陌生,但陌生不能代表沒有競爭力,之所以失敗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位置的選擇最關鍵,其次也許有品種單一的問題,桂林米粉的核心是滷水,好的滷水,下什麼樣的米粉都會好吃,稍加改良就可以做到品種多樣化,以適應市場方面的需求。經營理念也不容忽視,在桂林賣的是口碑,到了陌生的外地,靠的是宣傳、推銷。

在我看來正因為滷菜粉在許多大城市還是新鮮的東西,才會有更大的開發潛力,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就有從開業每天賣二十碗滷菜粉,到一個月後每天賣兩百碗滷菜粉的成功經驗,靠的就是努力的推銷,從而很好的駁斥了天等人所謂的「正宗桂林米粉在北京、上海沒有市場的謬論。

天等人的創業精神之前多有報道,我想說明的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不但有吃苦耐勞、敢闖敢拼、團結奮進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經驗,關鍵是選址的經驗。創新改良是一方面,其實也是他們的弱點,他們沒有辦法理解真正意義上的桂林米粉,無法掌握到桂林米粉的關鍵技術滷水的製作。於是維有另闢奚徑、尋求創新。

在桂林米粉開始向外地發展之初,蘭州拉麵、福建小吃早已紅遍全國,很多人有南方喜歡吃大米、北方喜歡吃麵食,以為桂林米粉在北方很難適應的觀念,這其實是個誤區,「好吃才是硬道理」。

曾經有家拉麵店生意很好,後來我們在附近開了家米粉店,他們沒生意了。於是跑過來吃米粉,一吃就吃上癮了,乾脆把拉麵店轉了跟我們學開桂林米粉店。如今拉麵、沙縣小吃都會很害怕桂林米粉店開在隔壁。甚至很多沙縣小吃也開始賣米粉了。

桂林米粉正逐步取代其它許多小吃快餐類,成為都市白領的首選。因為它的美味,它的營養結構,更突出的是它的快捷和方便。這就是桂林米粉的競爭優勢。

目前其它城市的桂林米粉都在快速發展之中,在浙江金華有貴州倆姐妹開了三家「牛肉米粉」,每家都可賣上八百到一千碗,平均五元/碗,房租三千左右一個月,用的米粉沒桂林的好,味道也不怎麼樣,生意卻異常火爆。

江蘇、湖北、西安、河南、河北、山東、東北三省、甚至甘肅、內蒙古許多人都在準備,或已經加入桂林米粉行業的發展之中。入行早的已發展數家以上的連鎖店。數百名全州、灌陽的干米粉供應商目前仍然掌握著全國米粉市場的主要供貨渠道,大部分都賺了上百萬,大的米粉廠家資產甚至上億,只有他們最清楚,全國米粉行業的市場有多麼的紅火,發展潛力多麼的巨大。

我們再拿桂林與上海稍作比較,如果同是每天賣一千碗米粉的話,在桂林一個月可能能賺兩萬五到三萬,而在上海,扣除房租、人工差價,一個月能賺十二到十五萬。差不多五倍的比例。

眾所周知,目前廣州、上海、北京等絕大部分米粉店,都是所謂「改良版」「山寨版」桂林米粉,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桂林米粉,隨著各大城市鮮榨米粉相繼應運而生,社會對桂林米粉的認知、肯定之後、桂林米粉的市場需求會迅速擴大。

把握時機,「桂林人的桂林米粉」,唯有走出去,吸取天等人的敢闖敢拼,團結奮進的精神和創業的經驗,窮追猛趕,你有策出策,他有錢出錢,我有力出力,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重新、迅速樹立真正意義上的桂林米粉品牌形象,攜手共創桂林米粉事業的美好明天!

李師傅(網名)

================================================

我的點評:

我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非常的感動;通過李師傅的側面分析,相信你全對全國的桂林米粉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你考慮自己的生意時有一個對應的幫助。

我相信,全國桂林米粉的市場經過了至少3個裡程碑的發展,最終開始「南北人接受」「由人無我有」,轉向「人有我優」的竟爭環境中。從這篇文章中你認為桂林米粉的困境與機會在哪裡?你的認為你開米粉店的優勢在哪?

特別預告:阿秀桂林米粉將多年的開店經驗,總結成了一本全程開店指導書,裡面包含了:要開一家米粉店從開始到正常運營需要做的52件事,以及每件事該怎麼做的詳細操作步驟和執行標準。將定期在阿秀桂林米粉朋友圈連續分享,相信對於開店新手將會是一份很特別的禮物。

推薦閱讀: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願警鐘常鳴於心,有感於台灣作家林奕含事件
哈佛76年跟蹤700人一生:什麼樣的人活得更幸福?
白岩松是誰?
對低齡兒童來說一些常識是講道理有效還是硬性規定有效?

TAG: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