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梳理

清明上河圖,一幅有諸多故事內外的名畫,自古爭論已有之。包括1.張擇端哪朝人,2.張擇端為什麼沒有入《宣和畫譜》,是否是得罪蔡京而沒有入,3.宋徽宗小印是否存在,4.清明,上河的爭論,5.駱駝和胡商有關與否。以下,我將一一梳理這些爭端並提出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按序號方式進行解釋。

1.張擇端的生卒,無從詳細考察。但是金人張著首跋(畫的題尾的落款)中說道;「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今山東諸城)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亦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金大定丙午,即公元1186年,上距北宋滅亡整整60年。明詹景鳳「東圖玄霓福,,里歌道:「清明上河圖,本南宋院人張擇端畫……」。又董其昌「容台集」中也視道:「南宋時追摹沐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詹、董認為是南宋所作,而實際上金元離北宋較近,當然此明、清人更為可信些,何況當時原有徽宗標題印記,更是無庸聲辯的了。詹、董等人都沒有覓到過此卷,大約根據張擇端曾作「西湖爭標圖」,就以為他必然是南宋人了。當然可能張擇端也曾南渡到過臨安(杭州),不過清明上河圖,卻可以肯定是在宣、政年間畫的。有人因為《宣和畫譜》未記錄張及其作品而懷疑他不是北宋人。我更傾向於張擇端為北宋末人,只是不符合《宣和畫譜》的某些要求所以並未記載於譜中。

2.張擇端得罪蔡京使得不載入宣和畫譜說流傳的很廣。其實這種解釋有些牽強,甚至是猜測和附會,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且不論《畫譜》所載之畫家、書家難道皆附蔡氏?即便真是蔡氏專權而使張擇端不見載於《畫譜》,那為什麼民間私人記載也一點皆無呢?薄松年先生提到,宣和畫譜不載張擇端,是因為畫譜的選錄有一定標準。即《清明上河圖》完成於崇寧末至大觀初,這幅畫在徽宗手中不久,便到了向宗回手中,沒有進入宣和內府,也沒來得及趕上加鈐政和、宣和二印。《向氏評論圖畫記》記的是自家收藏的『名畫千種』而非內府中名畫。」因為不屬內府收藏,所以沒有被編入《宣和畫譜》中。

3.宋徽宗小印並不存在。宋徽宗在位時期,就出現過假冒他的御筆到國庫取款的事情,並且居然能取出來,這說明瘦金體並不是宋徽宗的「專利」,當時人後世人皆可模仿,小印也不例外。最早出現小印的說法是元人楊準的跋文著重強調了宋徽宗雙龍小印,之後明朝大學士李東陽人云亦云,可見,這一說法很可能是後世以訛傳訛,至少宋金交際時沒人提到過宋徽宗雙龍小印

4.清明的解釋,另一種是清明坊(注意,北宋時期雖然已經市坊分離,但是當時開封仍有許多小的方塊區域,坊。只是不設城牆和專門政府管理人員而已)到汴河口的一段空間距離,與傳統時間看法迥異。上河有動詞和名詞倆種解釋,動詞即士庶上(到)河上去治春,名詞解釋是上方之河,含有御字之意。個人認為清明並不是清明節,也不是一般意義上對清明盛世的頌揚,而是記錄了清明第一天通黃河的汴口打開以後,黃河灌滿汴河東京漕運的盛況。所謂「上河」,這個「河」應指汴河:「上」,按宋人習慣用語,指到或去的意思;那麼「上河」就是到汴河去,像到金明池遊玩被稱作「上池」一樣。猜想,提供一種新看法,其實現在開封話「上河」就是到汴河去,古今一理。

5.畫中出現駱駝,有人提出當時胡人在開封有所商業貿易。但實際上,漆俠提出「人以駝胡」,當時駱駝是宋朝北方常見的大牲畜,需要遠距離運輸使用,況且畫中胡商只有一個人,但是卻牽了最少5匹駱駝,如果是外國商人,這勢必貿易風險過大,無法管理貨物。

因此,清明上河圖在我看來,確定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大致年代在北宋末年 1100年前後,不晚於北宋。清圖在這個時期創作,卻未被記錄於《宣和畫譜》。即是說,這幅作品與當時社會的審美品評標準不一致,加上徽宗本人也不重視,於是送給了向宗回,導致沒有編入宣和畫譜。徽宗小印也不存在,是後世的創作。字詞解釋傾向與新觀點的看法,其實也算方言的流變。開封城內外國人在宋史中並沒有記載過,因而也可以否認。

總之,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盛世的追憶,繁華的嚮往,同時也是多面的,美與惡的寫實,權貴和平民的對比的真實藝術風俗畫作!


推薦閱讀:

關於食物的輕藝術
他用30年時間,還原了千年前的466種顏色
達芬奇♂與♂畢加索
有哪些形容糕點的句子?
聊聊委約這件事

TAG:清明上河圖 | 宋史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