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式發音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障礙嗎?

(2016年5月份寫的文章)

「我一直以來學的都是啞巴英語,我自己都不敢說、不會說,怎麼有資格去引導孩子呢?」

「以前讀書時候學的英語都忘光了,幼兒英語是啟蒙性質,我這種水平怎麼敢耽誤孩子?」

最近,總會收到家長這樣那樣的擔憂,索性我就在這裡集體給大家解答一下。

1. 許多家長反映自己「英語零基礎」,即使讀書期間學過,現在也都「還回去了」,根本不具備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資格。

實際上,我們是被中國傳統教育禁錮的一代家長。我們以前學習的可能是「啞巴英語」,能聽會讀,可是無法張口說英語。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是零基礎,我們受過至少10年系統訓練(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只是沒有自信,不敢張嘴說而已。

2. 家長認為自己很難再把英語撿起來。

我們感覺自己的英語記憶「清零」了,是由於我們沒能把所學的知識統整起來,而這些東西其實都還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某個地方儲存著。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部分記憶喚醒,用幼兒英語的節奏緩緩地帶出來,實現家長和孩子共同啟蒙。

3. 家長認為自己發音不標準,會給孩子造成誤導。

我們的發音或多或少地都有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接觸的英語啟蒙不是走習得的道路。習得就是自然浸入、自然得到的意思。英語啟蒙需要從幼兒的興趣點入手,通過浸潤式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自發地建立英語語感。孩子聽力的主要來源是英文原版音頻、視頻,單純聽家長發音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而家長的不正確發音反而會給孩子提高聽音辨音的能力。

4. 沒有家庭英語環境。

有不少媽媽克服了以上三個問題後,又開始擔心起家庭語言環境的問題。比如說,爺爺奶奶在家,跟孩子交流時不是使用英語,那自己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其實這個更不成問題,打個比方來說,家裡爸爸媽媽說普通話,奶奶即使用方言普通話和孩子說話,孩子一樣能聽懂,一樣能說標準的普通話。那是因為,孩子輸入的主要部分不是來自奶奶。有了奶奶的介入,不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反而會提高孩子的辨音能力。同樣的道理,家庭式英語啟蒙,家長是媒介,是孩子英語啟蒙的引路人。孩子聽得最多的是原版音頻,家長預習後和孩子交流,給孩子提供的是語言環境,讓孩子的英語啟蒙有用武之地。

如此說起來,大家根本沒有必要擔心自己的英語「窘境」,採用親子互動的形式,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語言環境,讓孩子敢說、會說、能說。爸爸媽媽們放心行動吧~


推薦閱讀:

這是一篇關於英語發音的乾貨
怎樣才能聽起來像Native Speaker
連讀是什麼? 連讀怎麼學 | 附資源 | 弱讀吞音音變現象| 英語學習教材推薦

TAG:發音 | 英語 | 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