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這樣說北京話的嗎?我全中啦!
電視里語言類的節目經常會調侃北京方言的兒化音。有些外國留學生也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卷著不聽話的舌頭說各種加上「兒化音」的詞。以為加「兒」就是北京話了,其實不然。
北京話是這樣說的:
詞尾加「個」字
「今天」叫「今兒個」,同理還有「昨兒個」、「明兒個」。另外,「自己」也叫「自個兒」或「自己個兒」等。這裡的「個」無實際意義。
詞尾變音
比如幾個小朋友在講故事吹牛皮,大人過來說孩子,你「白話」什麼呢?「話」要讀輕聲發音近似「或」。老北京過中秋吃月餅,其中有兩個品種,一叫「自來紅」,一叫「自來白」。這裡的「自來」二字詞尾「來」要讀輕聲發音近似「勒」。說出來是自勒紅,自勒白。
尾音輕重不同含意就不同
比如「大爺」,詞尾讀輕音,就是對父親的兄長的稱呼,比如二大爺,張大爺等。如讀重音,就是稱呼父親的長輩了,如父親的父親、伯父、叔父等。
又如「姑爺」的尾音讀輕音時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爺」。讀重音時,就是長輩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爺」是二姑奶奶的老伴。
愛用象聲詞
比如「七哧咔嚓」(幹完了活兒);「唏了呼嚕」(吃一碗面);「叭嘰」(摔個大馬趴)「叮了咣」(全灑了)。各種象聲詞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
後綴詞尾的應用
後綴本無實際意義,但有了它,句子更加形象,比如「酸了巴嘰」、「甜巴絲兒絲兒」、「黑不溜秋」、「花里胡哨」、「滑不機溜」、「熱乎乎兒」、「硬邦邦」等,比直接說這東西酸、甜、黑……更生動,使人感受更深切。
愛說俏皮話
北京人愛使用俏皮話使語言生動活潑。俏皮話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後一部分解釋前一部分內容。一般只說前一部分內容、後邊兒的讓別人去體會或猜測,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橋兒的把式——光說不練」、「剃頭刀兒哄孩子——不是玩兒的」等。
語言文雅
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不說粗口的。也不是都素質高,主要是怕養成了習慣,一旦在京城的哪位老爺面前不留神溜達出來一句,可就要倒大霉了。所以,老北京話里沒有罵人的語言,要是惹急了,有挖苦人的語言,而且比較「損」。
說話羅嗦
京油子說話就要把話說圓全了,既要顯得熱情,又要避免誤會,這一周全,話就羅嗦了,侯寶林的相聲《戲劇與方言》里有充分的表現。
抬舉人
為了不得罪人,北京人說話總是把自己壓低,把別人抬高,由此創造了「您」和「怹」這兩個尊稱。
愛用比喻
文字書面表達形容貪吃者常用「饕餮」一詞;到了老北京人嘴裡說:「帶毛兒的不吃撣子,帶腿兒的不吃板凳」。吃飽了說「頂到嗓子眼兒了」。
北京土語形容人個小脖子短,曰「縮脖兒罈子」;形容某人辦事糊弄,謂之「凈干貓蓋屎的事兒」。對辦事毫無準備臨陣磨槍者,老北京人必說「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兒」這句土話。
北京土語有著鮮明的愛憎感情,對六親不認的無義之徒,則譏為「上炕認識老婆,下炕認識鞋。」
北京土語雖然土,有點貧,但有些話亦有哲理。
作者:兩哦山
歡迎投稿:i49ch@qq.com
推薦閱讀:
※已經逝去的老北京澡堂子文化
※老北京足貼為什麼變黑?
※味博士:老北京的衚衕,藏著北京人的魂兒
※今兒立春,北京人除了吃春餅,您千萬別忘了這些!
※北京人是如何敬煙的,您知道嗎?
TAG: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