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年表史 4000BC~CE2016(中)
圖 id=61231351 侵刪 部分直譯、國名、稱號問題等我碼完之後對照下主流翻譯再修正
————————————————————————————————————————
1434:佛羅倫薩銀行家梅迪奇Medici家族首領科西莫Cosimo奪取佛羅倫薩政權。自此梅迪奇家族世襲統治佛羅倫薩,形成佛羅倫薩(梅迪奇「王朝」)。梅迪奇家族執政期間大力支持文化活動,使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復興之中心。
1435:伊朗阿拉伯斯坦Arabistan(又稱胡齊斯坦Khuzistan)穆沙沙Mushasha家族宗教領袖扎伊爾德.穆罕默德Said Mohammed發動反帖木兒起事,割據阿拉伯斯坦。此後穆沙沙家族世襲統治阿拉伯斯坦。
1435.1:朱祁鎮(明英宗)繼為明皇帝。同年九月開始重用宦官王振。自此明歷任皇帝多有任用宦官當政,政治腐敗。
1436:法蘭西收復巴黎。1453年法蘭西擊敗英格蘭,英格蘭喪失在法蘭西之全部領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放棄法蘭西王位和吉延,百年戰爭結束。
1438:金帳前汗王兀魯黑.馬哈麻Ulugh Muhammad割據今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之喀山Kazan,建立喀山汗國。;法蘭西頒布《布魯日國本詔書》,宣稱宗教會議的權力高於羅馬教皇,並使法蘭西教會對羅馬教廷保持自主,史稱高盧主義。
1438.3.18:奧地利大公阿爾布萊希特五世Albrecht V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阿爾布萊希特二世Albrecht II)。自此奧地利大公長期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439:也先繼為蒙古瓦剌部首領和蒙古掌權者,掌政期間一度統一蒙古各部。1453年八月也先自立為蒙古汗王。;[東]羅馬皇帝約翰八世John VIII出席佛羅倫薩宗教會議,為取得羅馬教廷之援助,宣布把希臘正教會隸屬於羅馬教廷,史稱佛羅倫薩聯合。;神聖羅馬帝國頒布《美因茲國本詔書》,宣布剝奪羅馬教廷部分權力,並將神聖羅馬帝國教會置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各諸侯之控制下。
1440:普魯士Prussia地區的貴族和市鎮組成普魯士聯盟。
1440.3.8: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Wladislaw III兼稱匈牙利國王(稱烏拉茲洛一世Ulaszlo I),建立匈牙利(雅蓋隆Jagiellon王朝)。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開始長期居於匈牙利,由波蘭大貴族主理波蘭政事。其後波蘭乃形成由貴族專權的等級君主制。
約1440:阿賈人Aja首領阿霍魯霍.阿賈Aholuho Adja在今貝南Benin南部建立阿拉達Allada王國。
1441:葡萄牙殖民者開始進行黑奴貿易,其後其他西方殖民國家亦進行黑奴貿易。16世紀起大批黑奴被送往美洲,這些黑奴成為北美洲黑人和拉丁美洲黑人(亦稱非洲裔北美洲人和非洲裔拉丁美洲人)的祖先。
約1441:烏斯馬爾聯合馬雅人諸城邦攻滅馬雅潘。自此馬雅人諸城邦陷入混戰,馬雅人勢衰。
1442.6.2:那不勒斯(安茹)結束。阿拉岡-卡塔羅尼亞國王(兼西西里國王)阿方索五世Alfonso V兼任那不勒斯國王(阿方索一世Alfonso I),建立那不勒斯(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特拉斯塔馬拉家族遂同時統治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奠定日後兩國統一的基礎。
1443:羅馬教廷發動東歐多國組織反奧斯曼十字軍,由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兼匈牙利國王烏拉茲洛一世統率,進攻奧斯曼。次年6月12日十字軍與奧斯曼訂立《阿得里雅堡停戰協定》,規定塞爾維亞得以收復失土。
1444.3.2:阿爾巴尼亞人首領斯坎德貝格Scanderbeg聯合各地方王公,組成阿爾巴尼亞王公聯盟(又稱萊什Lezhe聯盟),反抗奧斯曼。
1444.9:波蘭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兼匈牙利國王烏拉茲洛一世違約進攻奧斯曼,於11月10日在瓦爾納Varna戰役中為奧斯曼軍擊斃,波蘭內亂,匈牙利(雅蓋隆王朝)亡。同年奧地利大公拉迪斯拉斯Ladislaus兼任匈牙利國王(稱拉茲洛五世Laszlo V)。匈雅提Hunyadi任攝政。
1447:米蘭僱傭兵都督弗朗切斯科.斯福爾察Francesco Sforza奪取政權,建立米蘭(斯福爾察Sforza王朝)。
約1447:兀魯.伯Ulugh Beg繼為帖木兒國王,在位期間國勢強盛。
1448:波斯尼亞轄下之胡姆Hum地區統治者武克契奇Vukcic割據胡姆,自立為公爵,建立胡姆公國(俗稱黑塞哥維那Hercegovina公國,黑塞哥維那一名即由公爵Herceg一詞而來)。;聖杯派首領波迪布臘迪Podiebrad奪取波希米亞政權。1452年波迪布臘迪攻陷塔博爾城,徹底鎮壓塔博爾派。1458年波迪布臘迪繼為波希米亞國王。;葡萄牙開始在撒哈拉Sahara沙漠以南的非洲建立殖民地。1503年開始在亞洲建立殖民地。
1448.1.5:丹麥國王克里斯托弗三世Christoffer III卒,丹麥(沃爾德馬王朝)結束。奧爾登堡伯爵克里斯蒂恩Christian兼任丹麥國王(稱克里斯蒂恩一世Christian I),建立丹麥(奧爾登堡王朝)。
1449:帖木兒國王兀魯.伯卒,自此帖木兒分裂為河中和呼羅珊兩部分。
1449.7:蒙古侵明,明皇帝朱祁鎮率軍親征。同年八月朱祁鎮在土木堡為蒙古軍所俘,史稱土木之變。九月朱祁鈺(明代宗)繼位。1450年八月朱祁鎮被釋放返國。
15世紀中葉印加帝國征服艾馬拉人諸國。
1450:英格蘭農民凱德Cade領導肯特和蘇塞克斯農民起事,攻入倫敦,要求改革,旋為政府鎮壓。
約1450:斯里.盧邁Sri Lumay在菲律賓中部之宿務Cebu島建立宿務王國。沙里夫-哈希姆Sharif-ul-Hashim在菲律賓西南部之蘇祿Sulu群島建立蘇祿王國。;伊辛戈馬.姆普加.魯基迪Isingoma Mpuga Rukidi在今烏干達西部建立布尼奧羅Bunyoro王國。;安科累王子魯欣達一世Ruhinda I割據今坦尚尼亞之卡拉圭Karagwe地區,建立卡拉圭王國。
15世紀後期: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相繼成為奧斯曼之附庸國。
1451.2.3:奧斯曼國王穆拉德二世卒,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繼位。在位期間征服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多個基督教政權。
1451.8.3:盧森堡公爵伊利沙伯Elizabeth卒,林堡-盧森堡家族絕嗣,盧森堡被並歸[西]勃艮第(其後成為尼德蘭地區的一部分)。
約1451:德里之拉合爾和錫爾欣德Sirhind總督巴魯勒.洛迪Bahlul Lodi起兵推翻賽義德王朝。1452年1月18日建立德里(洛迪Lodi王朝)。;北美洲五個土著部落(莫霍克Mohawk、奧農達加Onondaga、辛尼卡Seneca、奧內達Oneida和卡尤加Cayuga)在今美國聯合組成易洛魁Iroquois部落聯盟。
1452.5.18:神聖羅馬帝國封斐拉拉君主博爾索Borso為摩德納和勒佐Modena and Reggio公爵,在義大利北部建立摩德納和勒佐公國。
1453.5.29:奧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此後君士坦丁堡俗稱伊斯坦堡Istanbul(Kostantiniyye)。奧斯曼開始向安納托利亞以外擴張領土,其後形成洲際帝國。希臘正教會再度與羅馬公教會分離,佛羅倫薩聯合瓦解。
1454:蒙古國王也先為部下所殺。此後瓦剌部勢衰,蒙古復由韃靼部掌政。;查菲爾.薩拉赫-丁.埃米爾一世az-Zafir Salah-ud-Din Amir I在葉門之扎比德建立塔希爾Tahir政權。;波蘭頒布《涅沙瓦Nieszawa法規》,規定宣戰、媾和及法律之通過皆須地方鄉紳的同意,大貴族之權力遂被削弱。;普魯士聯盟起事反抗條頓騎士團。波蘭支持普魯士聯盟,向條頓騎士團宣戰,十三年戰爭爆發。1466年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簽訂《第二次托倫和約》,將普魯士分為兩部分,波蘭取得西普魯士West Prussia,條頓騎士團保有東普魯士East Prussia。自此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之附庸。
1454.4:米蘭、佛羅倫薩和那不勒斯組成三國同盟,共同反對威尼斯和羅馬教廷。1455年米蘭與其餘兩國決裂,該同盟瓦解。
1455:奧斯曼侵略塞爾維亞,佔領科索沃。;英格蘭之約克公爵理查德Richard(約克家族配戴白玫瑰)聯合沃爾維克Warwick伯爵理查德二世Richard II等反叛國王亨利六世(屬蘭卡斯特家族,配戴紅玫瑰),玫瑰戰爭爆發。;1456東歐多國組成反奧斯曼十字軍,由匈牙利攝政匈雅提統率,擊敗奧斯曼軍。同年8月匈雅提卒。
1457.1:明前皇帝朱祁鎮聯合大臣發動政變,迫皇帝朱祁鈺退位。朱祁鎮複位,史稱奪門之變。
1458.1.24:匈雅提之子馬蒂亞斯一世Matyas I繼為匈牙利國王,在位期間推行改革,振興國勢,稱霸中歐地區。
1459:丹麥國王克里斯蒂恩一世兼任荷爾斯泰因伯爵。至此奧爾登堡家族成為德意志西北部和北歐西半部廣大地區的統治家族。但此後奧爾登堡家族分裂,其統治區域陷入分崩離析的狀態。
1459.6.20:奧斯曼滅塞爾維亞。
約1460:奧斯曼滅雅典,其後征服希臘。
1461.3.4:約克家族首領愛德華Edward攻入倫敦,廢黜亨利六世,推翻蘭卡斯特王朝。愛德華自立為國王(稱愛德華四世Edward IV),建立英格蘭(約克王朝)。
1461.7.22: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卒,路易十一世Louis XI繼位。在位期間致力統一法蘭西。路易十一世廢除《布魯日國本詔書》以與羅馬教廷修好,但保持對法蘭西教會的控制。
1462.3.27:伊凡三世Ivan III繼為莫斯科公爵,在位期間統一俄羅斯大部分諸侯國。
1463:奧斯曼與威尼斯爆發第一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
1463.6:奧斯曼滅波斯尼亞。
1464:阿里Ali繼為桑海皇帝。在位期間擊敗馬里,稱霸西非。
1465: [西]勃艮第與法蘭西各地方諸侯組成公益聯盟,反對路易十一世之統一政策,公益聯盟戰爭爆發。
約1465:哈薩克Kazakh人首領克烈Girai和賈尼別克Janibeg反叛烏茲別克,在中亞北部建立哈薩克王國。
1466:格奧爾基一世Giorgi I割據喬治亞之卡赫蒂,建立卡赫蒂王國。;金帳王子卡西姆一世Kasim I割據今俄羅斯西南部之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建立阿斯特拉罕。
1467.3:日本軍官山名持豐與細川勝元介入大將軍繼承權爭端,爆發內戰,史稱應仁之亂,日本之戰國時代開始。1477年應仁之亂結束,但足利氏勢力衰落,此後日本分裂為各封建領地(藩國)。
1470:馬六甲王子穆罕默德Muhammad割據馬來半島中部之彭亨Pahang,建立彭亨政權。;斯滕.斯圖爾一世Sten Sture I任瑞典攝政。自此斯圖爾Sture家族長期任瑞典攝政,瑞典形同獨立。
1470.10.2:沃爾維克伯爵理查德二世與蘭卡斯特家族和解,聯合進攻倫敦,驅逐國王愛德華四世。前國王亨利六世複位,復辟蘭卡斯特王朝。次年4月11日愛德華四世重返倫敦,推翻亨利六世,蘭卡斯特王朝亡。
約1470:茨瓦納Tswana人開始在今波札那Botswana建立土著政權。
1471.3:大越滅占婆,其北部被並歸大越,南部則被分為三個藩屬國。占婆國王盤羅.茶全Panlo Tutsuan逃奔山中,企圖復辟,旋為大越所俘。
1471.5.27:波蘭王子弗拉迪斯拉夫Wladyslaw繼任波希米亞國王(稱弗拉迪斯拉夫二世Vladislav II),建立波希米亞(雅蓋隆王朝)。
1472:莫斯科公爵伊凡三世娶前[東]羅馬公主佐伊.佩利奧洛格斯Zoe Paleologus。伊凡三世以此自稱繼承[東]羅馬帝統,並稱莫斯科為第三個羅馬。
約1472:馬林權臣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推翻馬林,自立為國王,建立瓦塔西政權。
1474:在錫蘭島中部之康提興起烏達拉塔Udarata王國。;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世組成君士坦茨聯盟,對抗[西]勃艮第。
1474.12:伊沙貝一世Isabel I及其夫費爾南多五世Fernando V同時繼為卡斯提-萊昂國王。
1475:馬來半島伊斯蘭教傳教團首領謝里夫.穆罕默德.卡本斯旺Sharif Muhammad Kabungsuan在菲律賓南部之棉蘭老Mindanao島建立馬京達努Maguindanao王國。
1477.1.5:法蘭西擊敗[西]勃艮第,擊殺[西]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并吞[西]勃艮第本土和[東]勃艮第。同年[西]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之女瑪麗Marie繼為[西]勃艮第公爵,僅統治尼德蘭地區(俗稱「勃艮第遺產」)。瑪麗與奧地利儲君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結婚,共治尼德蘭地區。
1479:巴圖蒙克(達延汗)任蒙古國王,在位期間一度統一蒙古各部。;奧斯曼擊滅阿爾巴尼亞王公聯盟。
1479.1.19:卡斯提-萊昂國王費爾南多五世兼任阿拉岡-卡塔羅尼亞國王(稱費爾南多二世Fernando II)。至是卡斯提-萊昂與阿拉岡-卡塔羅尼亞遂形成君合國,部分史家以是年為西班牙王國建國之年。
1479.1.25:奧斯曼與威尼斯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結束第一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威尼斯放棄在東南歐之根據地。威尼斯開始轉向東北方擴展勢力,其後形成威尼西亞Venetia地區。
1480:金帳聯合立陶宛進攻莫斯科,立陶宛背約。莫斯科聯合克里米亞擊敗金帳。莫斯科遂最終擺脫金帳之控制。
約1480:阿坎Akan人首領阿格延.科科波Agyen Kokobo在迦納南部建立特韋科-赫曼Twifo-Heman王國。此後阿坎人在幾內亞灣地區建立多個政權。;昌加Changa人首領昌加米爾一世Changamire I反叛莫諾莫塔帕,在今辛巴威建立羅茲韋Rozwi王國。
1481:後藏地區仁蚌Rimpung家族首領措吉多傑Don-yo Dorje奪取柏木竹巴政權。自此仁蚌家族控制柏木竹巴朝政。
1482.1.21:葡萄牙入侵今迦納,將其地稱為黃金海岸,建立葡屬黃金海岸Portuguese Gold Coast殖民地。
1482.3.27: [西]勃艮第公爵瑪麗卒,尼德蘭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
1482.3:巴曼之巴里德Barid家族掌握巴曼朝政。
約1482:尼泊爾分裂為加德滿都Katmandu政權和巴特岡Bhatgaon政權兩部分。
1484:喬治亞王子阿歷山大一世Aleksandre I割據伊梅列季亞,建立伊梅列季亞王國。
1485:毗闍耶那伽薩魯瓦Saluva氏族首領薩魯瓦.那羅僧訶Saluva Narasimha推翻亞達瓦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毗闍耶那伽(薩魯瓦王朝),史稱「毗闍耶那伽第一次篡位」。;英格蘭里士滿Richmond伯爵亨利Henry起事,於同年8月22日推翻約克王朝,玫瑰戰爭結束。亨利自立為國王(稱亨利七世Henry VII),建立英格蘭(都鐸Tudor王朝)。亨利七世在位時形成君主專制政體。
1485.8.26:薩克遜-維滕堡分裂為[西]薩克遜-維滕堡[Western] Saxe-Wittenberg和[東]薩克遜-維滕堡[Eastern] Saxe-Wittenberg兩部分,分別由恩斯特Ernst(稱選侯)和阿爾布萊希特五世Albrecht V(稱公爵)統治,薩克遜之韋廷家族乃分裂為恩斯特支系和阿爾伯特支系。
1486:緬甸中南部之東吁Toungoo地方統治者明吉瑜Minkyinyo建立東吁王國。;奧地利儲君馬克西米連一世獲選為羅馬人之王,自此「羅馬人之王」成為未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尊號。
1487:日本加賀佛教教派一向一揆宗教團發動起事,割據加賀等地,建立一向Ikko宗起事政權。
1488: 22個斯韋比亞城市和部分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國、教區組成第三次斯韋比亞聯盟。
1488.2:葡萄牙探險者迪亞斯Dias發現南非之好望角,開闢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之新航路。
約1488:烏茲別克人首領昔班尼Shaibani在中亞復辟烏茲別克汗國。
1489.2.26:威尼斯滅塞普勒斯。
1490:印加帝國企圖入侵今智利的阿勞坎尼亞Araucania地區,馬普切Mapuche人頑強抵抗,在馬烏萊Maule戰役擊退印加軍,阻止印加勢力進一步向南擴張。
1490:巴曼轄下之艾哈邁德納伽爾Ahmadnagar統治者艾哈邁德.尼扎姆.沙赫一世Ahmad Nizam Shah I、貝拉爾Berar統治者伊馬德-穆勒克Imad-ul-Mulk和比賈普爾Bijapur統治者優素福.阿迪勒.沙赫Yusuf Adil Shah反叛巴曼,在德干各據一方,分別建立艾哈邁德納伽爾王國、貝拉爾王國和比賈普爾王國。;喬治亞國王科斯坦丁二世Kostantine II改稱卡特利國王,改國名為卡特利王國。至此喬治亞乃分裂為西部之伊梅列季亞、中部之卡特利和東部之卡赫蒂。
1490.7.15:波希米亞國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兼稱匈牙利國王(稱烏拉茲洛二世Ulaszlo II),重建匈牙利(雅蓋隆王朝)。至此立陶宛的約蓋拉家族(在波蘭稱雅蓋羅家族;在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稱雅蓋隆家族)統治立陶宛、波蘭、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四國,成為東北歐之強大王朝。
約1490:希盧克Shilluk人首領尼康Nyikang在今南蘇丹建立希盧克王國。
1491:伊梅列季亞轄下之古里亞Guria統治者格奧爾基一世Giorgi I和明格列里亞Mingrelia統治者利帕里特一世Liparit I獨立,在喬治亞西部分別建立古里亞親王國和明格列里亞親王國。
1492.10.12:熱那亞探險者哥倫布Colombo率領卡斯提-萊昂船隊到達美洲加勒比Caribbean海,被後世譽為發現「新大陸」(指美洲America)。由於哥倫比誤以為到達印度,後人遂將加勒比海上諸島嶼稱為西印度West Indies群島,把美洲土著人稱為印第安Indian人(原意為印度人)。
約1492:卡斯提-萊昂和阿拉岡-卡塔羅尼亞聯合擊滅格拉納達,至此伊比里亞之塔伊法斯政權被完全消滅,基督教國家之收復失地運動結束。
1493:神聖羅馬帝國轄下阿爾薩斯Alsace地區農民組織鞋會,謀發動起事,事泄被鎮壓。;謝列爾Serer人在今塞內加爾建立薩盧姆Saalum王國。此後謝列爾人在塞內甘比亞建立多個政權。
1493.4.12:桑海軍官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推翻其皇帝巴魯.博卡爾.達奧Baru Bokar Dao,自立為皇帝,建立桑海(阿斯基亞Askiya王朝)。巴魯.博卡爾.達奧逃奔今尼日境內之阿約魯Ayorou,建立阿約魯王國。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期間,桑海成為西非之霸權帝國。
1493.5.4:卡斯提-萊昂與葡萄牙協議劃定兩國在西半球勢力範圍的分界線。次年6月7日簽訂《托爾德西拉斯Tordesillas條約》,將兩國勢力範圍分界線向西移,是為托爾德西拉斯線,又稱「教皇子午線」。
1493.8.19:馬克西米連一世繼任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96年馬克西米連一世重新統一哈布斯堡家族。
1494:法蘭西聯結米蘭,入侵義大利,第一次義大利戰爭爆發。此後義大利諸邦與中西歐各強國曾進行多場戰爭,統稱為義大利諸戰爭。次年法蘭西進攻那不勒斯,羅馬教廷與奧地利、阿拉岡-卡塔羅尼亞、威尼斯和米蘭組成第一次神聖聯盟,將法蘭西軍逐出義大利。;法蘭西入侵佛羅倫薩,修士薩伏那羅拉Savonarola起事推翻梅迪奇家族統治,實行神權統治。1498年5月23日佛羅倫薩貴族推翻執政官薩伏那羅拉。
約1494:馬尼卡Manyika人脫離莫諾莫塔帕,在今莫三比克建立馬尼卡王國。
1496.8.4:卡斯提-萊昂在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東部建立聖托.多明各Santo Domingo城(今屬多明尼加)以作為殖民據點。卡斯提-萊昂(以及其後的西班牙)開始在加勒比海諸島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今古巴、多明尼加(舊稱聖托.多明各Santo Domingo)、波多黎各等。歐洲多國白人開始遷移至美洲大陸,其與美洲原住民後裔成為今美洲的主體民族。
約1496:阿里.穆哈耶特Ali Mughayat在蘇門答臘島北部建立亞齊Aceh王國。
1497.5.2:威尼斯探險者卡伯特Cabot嘗試為英格蘭開闢通向東亞的「西北信道」,結果在同年6月24日發現北美洲的紐芬蘭Newfoundland島。
1497.9.17:卡斯提-萊昂佔領摩洛哥的梅利利亞Melilla。
1498.4.7:法蘭西(瓦羅亞王朝)結束。奧爾良公爵路易二世Louis II改任法蘭西國王(稱路易十二世Louis XII),建立法蘭西(瓦羅亞-奧爾良Valois-Orleans王朝),並將奧爾良並歸法蘭西。
1498.5.22:葡萄牙探險者伽馬da Gama航行到達印度,至是開闢了由西歐通往東亞的新航路。
1499:奧斯曼征服蒙特尼格羅。至此奧斯曼征服巴爾幹半島。;威尼斯與奧斯曼爆發第二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1502年兩國停戰。
1499.9.22:瑞士永久聯盟各州(包括施維茨、下瓦爾登、烏里、伯爾尼Bern、盧塞恩Lucerne、上瓦爾登Obwalden、蘇黎世Zurich、楚格Zug、格拉魯斯Glarus、弗里堡Fribourg、索洛圖恩Solothurn)迫使奧地利簽訂《巴塞爾條約》,正式承認各州獨立。各州聯合成立瑞士邦聯,實行邦聯制,各州保留獨立地位。
1500:法蘭西與阿拉岡-卡塔羅尼亞聯合進攻那不勒斯,第二次義大利戰爭爆發。1502年兩國控制那不勒斯,但因在瓜分領土方面發生爭執,兩國爆發衝突。1503年法蘭西被擊敗,阿拉岡-卡塔羅尼亞獨佔那不勒斯。
1500.4.10:法蘭西征服米蘭,推翻斯福爾察家族的統治。
1500.4.22:葡萄牙探險者卡布拉爾Cabral發現南美洲之巴西Brazil。
約1500:滿者伯夷王子拉登.帕塔赫Raden Patah反叛滿者伯夷,在爪哇島中部建立淡目Demak王國。;科伊爾一世Koi1 I在南印度喀拉拉地區建立科欽Cochin王國。;蘇克達Sukda在今喀麥隆北部建立曼達拉Mandara王國。;孔敦-克倫庫Kuntun-krunku在今迦納南部建立阿基姆Akim王國。;隆達Lunda人首領姆瓦卡Mwaaka在今剛果Congo地區建立隆達王國。;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在葛摩Comoros群島之昂儒昂Anjouan島建立昂儒昂王國。;北美洲東部的密西西比文化衰落,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時期結束。
約15世紀末:英格蘭貴族開始大規模圈佔農村公社的公地和農民的耕地,將之改為牧場,以發展養羊業,史稱圈地運動,為日後發展資本主義農業奠定基礎。;謝列爾人在今塞內加爾建立錫內Sine王國。
約16世紀:庫巴Kuba人在今[東]剛果建立庫巴王國。;特克Teke人在今[西]剛果建立安齊庫Andjiko王國。
16世紀前期:西歐各國從美洲運入大量金銀,引致長達一個半世紀的長期通貨膨脹,史稱價格革命。同時各國的商業貿易活動亦大幅增長,史稱商業革命。各國成立特許公司以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並推行強調國家干預的重商主義政策。
16世紀初:印度宗教家那奈克Nanak在旁遮普地區創立錫克Sikh教,為第一任古魯上師Guru。
1501: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今莫三比克。1569年建立莫三比克Mozambique殖民地(亦稱葡屬東非Portuguese East Africa)。其後此殖民地逐漸擴展至今莫三比克全部。
1502:今肯亞東南岸的蒙巴薩Mombasa脫離基爾瓦獨立,建立蒙巴薩王國。
1502.9:佛羅倫薩探險者阿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為葡萄牙完成在巴西的航行,最終確定哥倫布所到達之「印度」其實為一個「新大陸」。後世遂以阿美利哥之名把新大陸命名為阿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約1502.5.11:波斯人基齊爾巴什Qizilbash派(什葉派之一支)首領伊斯梅爾一世Ismail I建立波斯王國(沙法維Safavi王朝)。
約1504:芬吉Fung人首領阿馬拉一世Amara I在東蘇丹東部建立散納爾Sennar王國。
1505:毗闍耶那伽大臣維拉.那羅僧訶Vira Narasimha推翻薩魯瓦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毗闍耶那伽(圖魯瓦Tuluva王朝),史稱「毗闍耶那伽第二次篡位」。;莫斯科滅大彼爾姆,此後莫斯科(及其後的俄羅斯)相繼征服伏爾加.芬蘭Volga Finn各族(包括科米人、烏德穆爾特Udmurt人、瑪里Mari人、莫爾多瓦Mordvin人等)。
1508: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得羅馬教廷同意,自號「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此後神聖羅馬皇帝不再到羅馬接受嘉冕為皇帝,在登位後自動取得皇帝尊號。;卡斯提-萊昂開始大規模在加勒比地區殖民,並與土著民族(包括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人)發生衝突,導致土著民族大量死亡。
1508.12.10:羅馬教廷與奧地利、法蘭西和阿拉岡-卡塔羅尼亞組成康布雷Cambrai聯盟,聯合進攻威尼斯,康布雷聯盟戰爭(為義大利諸戰爭的一部分)爆發。1510年羅馬教廷轉而與威尼斯結盟,共同對抗法蘭西。
1509.2.2:葡萄牙海軍在第烏Diu擊敗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之聯合艦隊。自此葡萄牙取得印度洋上之霸權。1510年11月25日佔領果阿Goa,其後發展為葡屬印度Portuguese India殖民地。
1509.4.22: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卒,亨利八世Henry VIII繼位。
1510:卡斯提-萊昂殖民者開始在今巴拿馬建立殖民地,其後征服整個巴拿馬。
1511:摩洛哥之薩阿德Sad人首領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建立薩阿德政權(俗稱謝里夫Sharif第一王朝)。
1511.6:羅馬教廷與威尼斯、阿拉岡-卡塔羅尼亞Aragon-Catalonia、奧地利和英格蘭組成第二次神聖聯盟,共同對抗法蘭西。1513年第二次神聖聯盟分裂,威尼斯與法蘭西結盟,於1515年擊敗第二次神聖聯盟。1516年各國簽訂《努瓦榮Noyon條約》和《布魯塞爾Brussels條約》,法蘭西和威尼斯取得在北義大利的控制權。
1511.8.10:萄牙攻滅馬六甲,同月24日馬六甲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遂控制馬六甲海峽。同年前馬六甲國王馬哈茂德一世Mahmud Shah I逃奔馬來半島南部之柔佛Johore,改稱柔佛國王,建立柔佛王國(馬六甲王朝)。
1512:前科雍魯王族庫利.庫特布.沙赫Quli Qutb Shah割據德干之高康達Golconda,建立高康達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各邦國舉行科隆議會,將240個邦國(不包括波希米亞和普魯士)歸屬十個區域:奧地利、巴伐利亞、斯韋比亞、法蘭科尼亞、上萊因Upper Rhine、下萊因Lower Rhine、勃艮第、威斯特法里亞Westphalia、上薩克遜Upper Saxony和下薩克遜Lower Saxony。各區域設有自己的議會。;阿拉岡-卡塔羅尼亞并吞那瓦爾大部分領土,那瓦爾統治集團退守北部地區,稱[下]那瓦爾[Lower] Navarre。
1512.4.24:塞利姆一世Selim I繼為奧斯曼帝國蘇丹。
1512.9:梅迪奇家族之喬范尼二世Giovanni II奪取佛羅倫薩政權,復辟梅迪奇「王朝」。
1513:登尼安基.富拉尼Denyanke Fulani人首領科利一世Koli I奪取富塔.托羅政權,建立富塔.托羅(登尼安基王朝)。
1514:奧斯曼入侵波斯,伊土戰爭爆發。此後兩國為爭奪南高加索、庫爾德斯坦Kurdistan和伊拉克進行長期戰爭。
1514.4:羅馬教廷在匈牙利組織反奧斯曼十字軍,同年5月多沙Dozsa發動十字軍士進行起事,史稱十字軍士起事,建立匈牙利共和國。7月匈牙利政府敉平起事。匈牙利召開議會,通過法令,剝奪農民的人身自由和土地權,史稱為「野蠻議會」。
1514.9.3: [東]察合台王子薩亦德Sayyid割據今新疆之葉爾羌Yarkand,建立葉爾羌汗國。
1515.1.1:法蘭西(瓦羅亞-奧爾良王朝)亡,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繼位,建立法蘭西(昂古列姆Angouleme王朝)。
約1515:花剌子模人起事反抗波斯,擁立烏茲別克人首領伊爾巴斯一世Ilbars I為國王,建立花剌子模王國。;桑海轄下之克比Kebbi總督穆罕默德.金圖Muhammad Kantu割據今奈及利亞西北部之克比,建立克比王國。穆罕默德.金圖在位期間擊退入侵豪薩諸邦的桑海,威震豪薩諸邦。;哈桑一世Hassan I在葛摩群島之馬約特Mayotte島建立馬約特王國。
1516:蒙特尼格羅廢除親王世襲制,改由選舉產生之親王-主教統治。
1516.1.23:卡斯提-萊昂攝政費爾南多五世Fernando V兼阿拉岡-卡塔羅尼亞國王費爾南多二世Fernando II卒,[西]勃艮第公爵查理二世Charles II繼領卡斯提-萊昂和阿拉岡-卡塔羅尼亞,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正式將兩國合併,建立西班牙王國(哈布斯堡王朝),併兼領西西里和那不勒斯。1519年卡洛斯一世兼稱奧地利大公卡爾一世Karl I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Karl V。至此卡洛斯一世兼領西班牙、尼德蘭、奧地利、西西里、那不勒斯和海外各殖民地,形成西班牙殖民帝國(俗稱卡爾五世帝國或第一日不落帝國)。
1516.8.23:奧斯曼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同年奧斯曼容許伊斯蘭教德魯茲Druze派的馬尼Mani氏族首領法赫爾-丁一世Fakhr-ud-Din I統治黎巴嫩,建立黎巴嫩政權,為奧斯曼之附庸國。
1517.1.22:奧斯曼軍攻陷開羅,滅馬木盧克,征服埃及。
1517.1.23:奧斯曼國王塞利姆一世廢黜開羅教主穆塔瓦基勒三世al-Mutawakkil III,兼稱教主。自此奧斯曼國王兼稱教主,成為全世界遜尼派之首領。
1517.8:奧斯曼征服阿拉伯半島西部的希賈茲Hejaz地區,麥加成為奧斯曼之附庸國。
1517.10.31:神聖羅馬帝國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指責羅馬教廷之腐敗,宗教改革運動開始。
1519:大越大臣莫登庸控制後黎王朝朝政。;瑞士神甫慈溫利Zwingli在蘇黎世推行宗教改革運動,組織新教會,並且與公教貴族爆發內戰。自此瑞士諸州遂分裂為新教州和公教州。;西班牙探險者麥哲倫Magellan開始環繞地球之航行。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菲律賓群島為土著所殺,其部屬卡諾del Cano繼續率領船隊航行,於1522年返國,完成環繞地球一周之航行。此次航行證實地球為球形,並開始了西方人探尋太平洋諸島的歷史。1565年西班牙開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之阿茲特克,囚禁其國王蒙特祖馬二世Montezuma II。1521年8月西班牙滅阿茲特克。
1510年代末:東印度比哈爾Bihar地區之洛哈尼.阿富汗Lohani Afghan人首領達里亞.汗.洛哈尼Dariya Khan Lohani反叛德里,建立比哈爾政權。
1520:天花病經西班牙殖民者傳播至阿茲特克人。其後天花病在美洲散播,造成大量美洲人死亡。
1520.6:西班牙爆發卡斯提城市公社起事。同年7月29日各城市公社組成神聖會議,以阿維拉Avila城為中心,推巴狄利亞de Padilla為起事軍總指揮。次年巴狄利亞被俘,其妻帕切科Pacheco繼起領導起事軍。10月25日西班牙政府敉平起事。自此西班牙城市喪失自治權,君主專制政體確立。
1520.9.22: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卒,蘇萊曼二世Suleyman II繼位。在位期間國勢達於極盛。
1520.11.4:丹麥國王克里斯蒂恩二世Christian II入侵瑞典,擊敗斯圖爾家族,兼任瑞典國王。同月8日在斯德哥爾摩大殺瑞典民族運動領導人,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丹麥恢復對瑞典之統治。
約1520:在印度尼西亞之馬都拉Madura島興起馬都拉王國。
1521:科提王子摩耶杜恩Mayadunne割據悉達伐迦Sitawake,建立悉達伐迦王國。同年亦從科提分裂出羅依伽摩王國。;瑞典貴族瓦薩Vasa起事反抗丹麥,瑞典解放戰爭爆發。;奧斯曼征服利比亞東部之昔蘭尼加Cyrenaica,其後又征服西北部之的黎波里塔尼亞Tripolitania和西南部之費贊Fezzan。
1521.5:神聖羅馬帝國召開沃爾姆斯宗教會議,頒布《沃爾姆斯敕令》,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薩克遜庇護馬丁.路德。其後在神聖羅馬帝國部分邦國形成新信仰路德派Lutheranism(又稱信義會),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分裂為公教派和路德派兩派。
1521.8.31:西班牙在墨西哥設立新西班牙New Spain殖民地,其後此殖民地的統轄範圍擴展至今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分為科馬亞瓜Comayagua和特古西加爾巴Tegucigalpa兩省)、薩爾瓦多(舊稱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尼加拉瓜(分為萊昂和格拉納達兩省)、哥斯達.黎加、古巴、多明尼加(舊稱聖托.多明各)、波多黎各、美國南部等地。1535年5月11日新西班牙成為總督區。
約1521.4.21: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兼奧地利大公卡爾一世把奧地利君位讓予腓迪南一世Ferdinand I。哈布斯堡家族遂分為西班牙哈布斯堡支系和奧地利哈布斯堡支系。
1522:法蘭西入侵義大利,第一次哈布斯堡-瓦羅亞戰爭(為義大利諸戰爭的一部分)爆發。1525年2月24日西班牙在帕維亞戰役擊敗法蘭西軍,俘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1526年1月14日法蘭西簽訂《馬德里條約》,承諾放棄佛蘭德爾、阿圖瓦和勃艮第。弗朗索瓦一世被釋返國。;神聖羅馬帝國騎士西肯根Sickingen和胡頓Hutten發動起事,史稱騎士戰爭。次年起事失敗。;肯加Kenga人首領比爾尼.貝西Birni Besse在今查德Chad西部建立巴吉爾米Bagirmi王國。;西班牙征服今尼加拉瓜。
1522.12.24:奧斯曼將醫院騎士團逐出羅德斯島。
1523.4.20:丹麥貴族發動政變,推翻國王克里斯蒂恩二世Christian II,立腓特烈一世Frederik I為國王。1531年克里斯蒂恩二世企圖重奪王位,失敗被俘。
1523.6.7:瑞典起事領袖瓦薩攻陷斯德哥爾摩,宣布瑞典脫離丹麥獨立。瓦薩自立為瑞典國王(稱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I),建立瑞典(瓦薩王朝)。
1524:神聖羅馬帝國之斯韋比亞、法蘭科尼亞地區農民起事,德意志農民戰爭爆發。次年3月斯韋比亞起事農民提出《十二條款》。法蘭科尼亞起事農民則於5月提出《海爾布隆Heilbronn綱領》。;西班牙征服今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
1525:阿達勒教長艾哈邁德.格蘭Ahmad Gran反叛阿達勒,在衣索比亞東部建立哈拉爾Harar王國。
1525.2:薩克遜和圖林根之再浸禮教派Anabaptism領袖閔採爾Munzer發動起事。同年3月17日繆爾豪森Muhlhausen爆發起事,成立永久議會,推閔採爾為主席。5月神聖羅馬帝國諸侯聯軍俘殺閔採爾,攻陷繆爾豪森,鎮壓起事。德意志農民戰爭結束。
1525.4.8:條頓騎士團親王-總團長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改信路德派,改稱普魯士公爵,建立普魯士政權。
1526:淡目將軍蘇南.古農-查蒂Sunan Gunung-Jati在爪哇島西部建立萬丹Bantam王國。;前帖木兒王子巴布爾Babur入侵北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Panipat戰役中擊敗德里。同年4月21日滅德里,5月27日稱皇帝,建立莫卧兒Moghul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路德派諸侯和城市組成托爾高Torgau聯盟。1531年2月6日又改組為施馬爾卡爾登Schmalkalden聯盟。
1526.5.22:法蘭西與羅馬教廷、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組成科涅克Cognac聯盟,共同對抗西班牙。同年7月24日西班牙入侵義大利,第二次哈布斯堡-瓦羅亞戰爭(又稱科涅克聯盟戰爭,為義大利諸戰爭的一部分)爆發。1529年8月3日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康布雷條約》(俗稱《夫人和約》),法蘭西和威尼斯放棄在義大利的部分領地。同年12月斯福爾察家族恢在米蘭的統治。
1526.8.29:奧斯曼在第一次摩哈赤Mohacs戰役中擊殺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Lajos II兼波希米亞國王路德維克Ludvik。
1526.10.23:奧地利大公腓迪南一世兼任波希米亞國王,自此奧地利長期兼領波希米亞。
1527:巴曼權臣埃米爾.巴里德.沙赫Amir Barid Shah推翻巴曼,自立為國王,建立比達爾Bidar王國。至此在中印度德乾地區形成德干五素丹國(包括:比達爾、貝拉爾、艾哈邁德納伽爾、比賈普爾、高康達)。
1527.5.17:佛羅倫薩爆發起事,梅迪奇「王朝」被推翻。起事者成立起事政府,於1529年選舉卡爾杜奇Karduchi為正義旗手。約1531年西班牙攻陷佛羅倫薩,佛羅倫薩前統治者阿歷山德羅Alessandro復辟梅迪奇「王朝」。
1527.6:大越權臣莫登庸推翻後黎王朝,自立為皇帝,建立大越(莫Mac王朝)。;西班牙征服今委內瑞拉。
約1527.9.2:匈牙利東部之貴族推舉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總督亞洛什.扎波里亞Janos Zapolya為國王,在匈牙利東部建立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政府),為奧斯曼之附庸。
約1527.10.28:匈牙利西部貴族選舉奧地利大公腓迪南一世兼任匈牙利國王,統治西部。匈牙利遂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528:柔佛王子穆扎法爾一世Muzaffar I割據馬來半島西北部之霹靂Perak,建立霹靂王國。
1529:東印度之蘇里.阿富汗Suri Afghan人首領舍爾.沙赫Shir Shah奪取比哈爾政權。1534年自立為比哈爾國王。;神聖羅馬帝國召開斯佩耶爾Speyer議會,重申對路德派之禁令。路德派諸侯提出抗議,自是遂有「抗議宗」(亦譯作「新教」)Protestantism之稱號。;瑞士諸公教州與蘇黎世爆發第一次卡佩爾Kappel戰爭(又稱第一次瑞士宗教戰爭)。;西班牙與葡萄牙籤訂《薩拉戈薩條約》,劃定兩國在亞洲之勢力範圍分界線。至此西班牙與葡萄牙乃達成劃分全世界勢力範圍之協議。
1530:西班牙將馬爾他群島封予醫院騎士團,同年10月26日醫院騎士團佔領馬爾他群島,重建政權(自此該騎士團又稱馬爾他獨立軍事騎士團)。;葡萄牙建立巴西Brazil殖民地。
1530.12.28:莫卧兒皇帝巴布爾卒,胡馬雍Humayun繼位。
1531:東吁國王明吉瑜卒,莽瑞體Tabinshwehti繼位。在位期間開始對外擴張。;蘇黎世與各公教州爆發第二次卡佩爾戰爭(又稱第二次瑞士宗教戰爭)。同年10月11日蘇黎世新教首領慈溫利在卡佩爾戰役中陣亡。
約1531:伊加拉Igala人首領曹厄德Tsoede在奈及利亞中部建立努佩Nupe王國。
1532:西班牙征服今厄瓜多(當時稱基多)。
1533: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坎特伯雷Canterbury大主教克朗默爾Cranmer發生衝突,被羅馬教廷革出教門。次年英格蘭通過《最高法案》,授予亨利八世以英格蘭教會最高元首之稱號。自此英格蘭教會脫離羅馬公教會,改而隸屬於國王,形成英格蘭教會Anglicanism(亦稱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印加大部分地區。1535年1月18日西班牙在秘魯建立新卡斯提New Castile殖民地。
1533.1:大越大臣阮淦、鄭檢立前後黎王朝皇族黎寧(黎庄宗)為皇帝,復辟後黎王朝,統治越南南部,阮淦掌權。自此大越分裂為北部之莫王朝(俗稱北朝)和南部之後黎王朝(俗稱南朝),越南之南北朝時代開始。
1533.4.10:丹麥國王腓特烈一世卒,丹麥爆發王位繼承戰爭,史稱伯爵戰爭。約1536年4月克里斯蒂恩三世Christian III平定局勢,繼任國王。
1533.12.3:伊凡四世Ivan IV繼為莫斯科公爵。在位初期由太后葉林那Yelena掌權。
1534:西班牙貴族羅耀拉Loyola創立耶穌Jesuit會,以推行反宗教改革活動。
1534.2:神聖羅馬帝國明斯特Munster再浸禮派領袖博克爾松Bockelsohn發動起事,奪取政權,成立明斯特公社,實行平均主義制度。次年6月25日明斯特主教敉平起事。
1535:西班牙征服今巴拉圭。
1535.10.24: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馬利亞Francesco Maria卒,遺命將米蘭讓予西班牙。此後米蘭公爵由西班牙國王兼任。
1536:印加印卡曼科二世Manqo II起事反抗西班牙,失敗,自此印加政府退守比爾卡班巴Vilcabamba山區,繼續抵抗西班牙。
1536.4:法蘭西再次入侵義大利,第三次哈布斯堡-瓦羅亞戰爭(為義大利諸戰爭的一部分)爆發。1538年6月18日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尼斯Nice停戰協定》,協議停戰十年。
1538:莫斯科波雅爾Boyar(=貴族)叔伊斯基家族發動政變,史稱波雅爾政變,奪取政權。自此莫斯科由三大貴族家族(叔伊斯基、別爾斯基Belsky和格林斯基Glinsky家族)輪流掌政。;威尼斯與奧斯曼爆發第三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羅馬教廷與威尼斯和西班牙組成第三次神聖聯盟,共同對抗奧斯曼。其後西班牙與威尼斯不和,威尼斯於1540年退出聯盟,戰爭遂告結束。
1539:東吁滅[中]勃固。1546年東吁國王莽瑞體改國名為緬甸王國(東吁王朝),定都勃固。;比哈爾國王舍爾.沙赫征服孟加拉國,改稱孟加拉國國王,並將比哈爾並歸孟加拉國。
1540年代:台灣島的南島語言各族組成大肚Middag部落聯盟。
1540:柔佛與亞齊爭奪馬來半島之霸權,爆發戰爭,其後葡屬馬六甲Portuguese Malacca亦捲入戰爭,史稱三角戰爭。;西班牙征服今哥斯大黎加。
1540.5.17:孟加拉國王舍爾.沙赫攻滅莫卧兒。同年舍爾.沙赫改稱德里國王,復辟德里王國。
約1540:雅德加Yadega繼領贊達納,改國名為雅滕加Yatenga王國。
1541:奧斯曼入侵匈牙利,并吞匈牙利中部地區,並立匈牙利國王伊昂.西吉斯蒙德.扎波里耶Ioan Sigismund Zapolyai兼為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建立特蘭西瓦尼亞親王國,統治匈牙利東部。至此匈牙利被分割為三部分:東部為特蘭西瓦尼亞,西部為奧地利統治,中部並歸奧斯曼。1547年奧斯曼與匈牙利訂《五年休戰條約》,奧斯曼佔領匈牙利大部分領土,匈牙利僅保有小部分領土,並須向奧斯曼納貢。;瑞士宗教改革領袖卡爾文Calvin奪取日內瓦之政權,在日內瓦推行宗教改革,實行神權統治,形成卡爾文派Calvinism(又稱歸正會Reformed Churches)。形成新教三大宗派(路德派、英格蘭教會和卡爾文派)。其後又繼續出現其他新教宗派,其中較重要者包括:公理派Congregationalism、浸禮派Baptist Churches、衛斯理派Wesleyanism(又稱循道派Methodism)、貴格派Quakerism、五旬節派Pentecostalism、虔誠派Pietism和復興派Restorationism。
1541.6: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兼稱愛爾蘭國王,建立愛爾蘭王國。
1542:法蘭西與西班牙爆發第四次哈布斯堡-瓦羅亞戰爭,以尼德蘭作為主戰場。1544年9月18日兩國簽訂《克雷西庇Crespy條約》,各自放棄部分屬地。
1542.11.20:西班牙將其殖民地新卡斯提改組為秘魯Peru總督區。此殖民地的統轄範圍其後擴展至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舊稱基多Quito)、玻利維亞(舊稱上秘魯Upper Peru)、巴拉圭、阿根廷和智利。
約1542:阿拉維杜Aravidu家族控制毗闍耶那伽朝政。
1543:蒙古汗王巴圖蒙克卒。此後蒙古逐漸分裂為漠南蒙古(稱內蒙古Inner Mongolia)、漠北蒙古(又稱外蒙古Outer Mongolia)和漠西蒙古(又稱衛拉特蒙古Oirat Mongolia或厄魯特蒙古Olot Mongolia)。其中漠西蒙古又分為準噶爾Zungaria、和碩特Qosot、土爾扈特Torghut和杜爾伯特Dorbod(其後為輝特Khoyid部取代)四部。;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Copernicus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太陽中心說。科學革命開始,中古西方世界的宗教蒙昧主義逐漸被科學精神取代。
1544:淡目人首領基.格丁.英.蘇拉Ki Geding Ing Sura在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建立巴鄰旁Palembang王國。;荷爾斯泰因分裂為荷爾斯泰因-塞格堡Holstein-Segeburg公國和荷爾斯泰因-戈托普Holstein-Gottorp公國兩部分。
1545:大越(後黎)大臣鄭檢奪取政權,自此後黎王朝由鄭Trinh氏專權。;羅馬教皇國從其領土中划出帕爾馬Parma和皮亞琴察Piacenza,成立帕爾馬和皮亞琴察公國(法爾內塞Farnese王朝)。;羅馬教廷召開特蘭托Trent宗教會議,決議改革教會,由耶穌會推行反宗教改革運動。
1546: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進攻路德派諸侯,第一次施馬爾卡爾登戰爭爆發。1547年4月24日卡爾五世擊敗路德派諸侯聯軍,戰爭結束。1548年公教與路德派諸侯訂立《奧格斯堡Augsburg臨時協定》,恢復公教的地位。
1547.1.16:莫斯科公爵兼弗拉基米爾大公伊凡四世改稱俄羅斯沙皇,建立俄羅斯帝國(留里克王朝)。同年6月26日伊凡四世親政。
1547.5.19:薩克遜-維滕堡重新統一,阿爾伯特支系取代恩斯特支系獲得選侯稱號。恩斯特支系原來之之領地其後分裂為多個封建政權,先後形成薩克遜-哥達Saxe-Gotha、薩克遜-魏瑪Saxe-Weimar、薩克遜-科堡Saxe-Coburg、薩克遜-愛森納赫Saxe-Eisenach等小國。
1548: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將尼德蘭地區17個省份(包括今尼德蘭、比利時、盧森堡全部以及法蘭西和德意志部分地區)劃歸神聖羅馬帝國轄下之勃艮第區域。
1549:英格蘭諾福克Norfolk農民凱特Kett發動起事,提出《二十九條綱領》。英格蘭政府敉平起事。;沃洛夫人首領德蒂.福-迪奧古Detye Fu-Ndiogu和阿馬里Amari叛離卓洛夫,在今塞內加爾西部建立卡約爾Kayor王國。;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今智利南部馬普切人地區(亦稱阿勞坎尼亞Araucania),阿勞坎戰爭爆發。
1549.7.17:今哥倫比亞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稱聖塔.菲.波哥大S anta Fe de Bogota。
1549.7:明人王直、徐海等聯結日本海盜(中國稱為倭寇)大舉侵襲中國沿海地區,史稱倭寇之亂。1564年明將戚繼光等平定倭寇。
16世紀中葉:卡爾文派傳入法蘭西,稱為胡格諾Huguenot派,在法蘭西掀起宗教改革運動。法蘭西貴族分裂為公教派(以吉斯Guise家族為首)和胡格諾派(以波旁家族為首)。;馬拉維Maravi人首領卡龍加Karonga在今馬拉維Malawi建立馬拉維王國。
1550年代:英格蘭出現近代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
1550:緬甸國王莽瑞體被刺殺,緬甸大亂。斯彌.修都Smim Sawhtut反叛緬甸,復辟[中]勃固。次年斯彌.陶Smim Htaw殺斯彌.修都,自立為[中]勃固國王。莽應龍Bayin Naung繼為緬甸國王,擊殺斯彌.陶,復滅[中]勃固。
約1550:萬丹國王蘇南.古農.查蒂Sunan Gunung-Jati遷往井裡汶Cirebon,改稱井裡汶國王,建立井裡汶王國。;阿坎人首領阿耶克拉Ayekeraa和堯.阿維里Yao Awirri在今迦納南部建立阿戈納Agona王國。;謝列爾人首領尼奧科爾Niokhor在今塞內加爾西部建立巴奧爾Baol王國。;巴羅策Barotse人(隆達人之一支)首領姆布尤Mbuyu在今尚比亞Zambia建立巴羅策王國。
1552:神聖羅馬帝國路德派諸侯聯合部分公教諸侯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史稱第二次施馬爾卡爾登戰爭。1555年9月25日卡爾五世與諸侯訂立《奧格斯堡宗教和約》,確認諸侯有宗教自由。
1552.10.2:俄羅斯滅喀山。1556年又滅阿斯特拉罕。自此俄羅斯大舉擴張領土,其後形成洲際帝國。
1553:英格蘭探險者威洛比Willoughby和錢塞勒Chancellor嘗試開闢通往東亞的「東北信道」,結果失敗。
1553.7.19:瑪麗一世Mary I繼為英格蘭國王。同年瑪麗一世與西班牙王子腓力Felipe結婚,改信羅馬公教。1555年瑪麗一世開始迫害新教徒,人稱「血腥瑪麗」。
約1554:奧斯曼滅阿卜德.瓦迪德,征服阿爾及利亞。
1555:緬甸滅阿瓦。至是緬甸大部分地區統一,緬甸之戰國時代結束。
1555.7.23:前莫卧兒皇帝胡馬雍攻滅德里,復辟莫卧兒帝國。
1556:法蘭西與羅馬教廷結盟,入侵義大利,第五次哈布斯堡-瓦羅亞戰爭爆發。1557年法蘭西軍被擊敗。1559年4月3日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卡托-康布雷西Cateau-Cambresis和約》,法蘭西放棄在義大利所佔領土,義大利諸戰爭最終結束。
1556.1.16: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放棄其西班牙君位,其子腓力繼為西班牙國王(稱腓力二世Felipe II),在位期間不斷進行對外戰爭。
1556.2.14:莫卧兒皇帝胡馬雍卒,阿克巴一世Akbar I繼位。同年11月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敗阿富汗人,征服北印度。此後進行領土擴張,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1556.9.1: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放棄其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奧地利大公腓迪南一世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領地被分別劃歸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前者統治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等地;後者統治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勃艮第區域(即尼德蘭地區)以及美洲諸殖民地。
1557:葡萄牙侵佔中國南方之澳門,稱之為馬交Macau。;緬甸征服撣人諸邦。波蘭、俄羅斯、瑞典、丹麥為爭奪立窩尼亞,爆發立窩尼亞戰爭。俄羅斯攻入立窩尼亞。
1558.11.17:英格蘭國王瑪麗一世卒,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繼位。在位期間國勢漸強。
1559:廓爾喀Gurkha人首領德拉夫亞Dravya在尼泊爾建立廓爾喀王國。
1559.9.18:今玻利維亞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稱查爾卡斯Charcas(俗稱上秘魯Upper Peru)。
1560年代:卡爾文派傳入英格蘭,形成清教派Puritanism。其後清教派發起清教運動,反對英格蘭教會和專制王權。
約1560:烏茲別克王子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奪權,立伊斯坎達爾Iskandar為國王,改國名為布哈拉汗國(昔班尼王朝)。;奧通科.阿薩雷Otumfo Asare繼領特韋科-赫曼,改國名為阿誇穆Akwamu王國。
1561.11.28:俄羅斯擊滅立窩尼亞條頓騎士團政權,其領土被分割,北部地區並歸瑞典和立陶宛;南部則由波蘭控制,波蘭封總團長凱特勒Kettler為庫爾蘭Kurland公爵,建立庫爾蘭公國,統治南部地區。次年3月5日立陶宛大公兼稱立窩尼亞親王,成立立窩尼亞政權。但立窩尼亞戰爭持續進行。
1562:法蘭西之胡格諾派發動起事,宗教戰爭(又稱胡格諾戰爭)爆發。
1563:丹麥和瑞典為爭奪北歐霸權,爆發北方七年戰爭。1570年兩國簽訂《斯德丁Stettin條約》,結束戰爭。
1563.12:緬甸要求暹羅貢納白象不遂,乃進攻暹羅,史稱白象戰爭。緬甸攻陷阿瑜陀耶,暹羅成為緬甸之附庸國。
1564.7.25:奧地利大公腓迪南一世卒,三子分立,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遂分裂為奧地利系、提羅爾系和斯提里亞系。
1565:後藏之辛廈家族推翻仁蚌家族,取代仁蛙家族控制柏木竹巴朝政。;西班牙入侵菲律賓群島,滅宿務。
1565.4.27:西班牙建立菲律賓群島殖民地(俗稱西屬東印度群島Spanish East Indies)。其後此殖民地的範圍擴展至整個菲律賓群島、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卡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等。
1566:尼德蘭新教貴族組成貴族聯盟(俗稱乞丐黨),反抗西班牙之壓迫。同年8月11日乞丐黨發動反西班牙之尼德蘭破壞聖像運動。次年被西班牙鎮壓。
1567:蘇格蘭確立長老派Presbyterianism(即傳入蘇格蘭之卡爾文派)為國教。
1567.3.31:黑森分裂為黑森-卡塞爾Hesse-Kassel和黑森-達姆施塔特Hesse-Darmstadt兩國。
1568:淡目轄下之帕章Pajang地區統治者阿迪.韋查耶Adi Wijaya反叛淡目,建立帕章王國。;拿騷-奧蘭治Nassau-Orange伯爵威廉一世Willem I發動反西班牙革命,尼德蘭革命(又稱八十年戰爭)正式爆發。其後引起尼德蘭北方各省之革命運動。
1568.9:日本大名織田信長奪取幕府權力。自此征夷大將軍成一虛銜。
1569:西班牙發動摩洛Moro戰爭(又稱穆斯林戰爭)侵略菲律賓南部(西班牙稱菲律賓之穆斯林為摩洛人)。
1569.7.1:波蘭和立陶宛貴族在盧布林Lublin議會上訂立《盧布林聯合令》,兩國組成政合國-波蘭-立陶宛Poland-Lithuania王國,成立共同議會。波蘭遂控制立陶宛、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成為東歐強國。
1569.8.21:羅馬教廷封佛羅倫薩公爵科西莫一世Cosimo I為托斯坎尼大公,建立托斯坎尼大公國(梅迪奇王朝)。
1570:奧斯曼要求威尼斯割讓塞普勒斯島,遭拒絕,乃向威尼斯宣戰,第四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爆發。;瑞典參加立窩尼亞戰爭,對俄羅斯作戰,史稱俄羅斯二十五年戰爭。
1570.5.1:西班牙設立瓜地馬拉都督區,統轄今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等地。
約1570:毗闍耶那伽權臣蒂魯馬拉Tirumala推翻圖魯瓦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毗闍耶那伽(阿拉維杜王朝)。;阿散蒂Ashanti人(阿坎人之一部)首領特烏姆Twum在今迦納中部建立庫馬西Kumasi王國。
1571:西班牙滅呂宋,其後征服菲律賓北部和中部。
1571.8.15:奧斯曼征服塞普勒斯島。此後大批土耳其人遷入塞普勒斯島,在該島形成土耳其人社區。同年羅馬教廷組織第四次神聖聯盟以對抗奧斯曼。10月7日第四次神聖聯盟在勒潘多Lepanto戰役大破奧斯曼海軍。
1572:張居正任明宰相,執政期間推行改革,企圖重振國勢,失敗。;印加印卡圖帕.阿馬魯一世Thupa Amaru I起事反抗西班牙,失敗,印加亡。
1572.8.14: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二世Sigismund II卒,波蘭爆發王位爭奪戰。次年5月16日法蘭西王子亨利Henri當選波蘭國王(稱亨里克Henryk)。
1572.8.24:法蘭西胡格諾派教徒在聖.巴塞羅繆Saint Bartholomew節齊集巴黎參觀[下]那瓦爾國王亨利三世Henri III與法蘭西公主馬格里特Margaret之婚禮。公教貴族首領吉斯公爵亨利一世Henri I乘機屠殺胡格諾派教徒,史稱聖.巴塞羅繆之夜。
1573.3:威尼斯與奧斯曼議和,放棄塞普勒斯島。
1573.7:日本大名織田信長推翻室町幕府,日本之戰國時代結束。織田信長以安土為其統治中心,安土桃山Azuchi-Momoyama時代開始。
1574:波蘭國王亨里克頒布《議會盟約》(又稱《亨里克條例》),承認貴族之特權。自此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由貴族選舉及掌權,波蘭之貴族「共和國」時期開始。
1574.5.30:波蘭國王亨里克兼任法蘭西國王(稱亨利三世Henri III)。
約1574:奧斯曼滅哈夫斯,征服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之奧斯曼軍推翻薩阿德國王穆罕默德三世,穆罕默德三世逃奔葡萄牙。約1575年阿卜德.馬立克一世Abd al-Malik I繼位。
1575: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今安哥拉。1589年建立葡屬西非Portuguese West Africa殖民地。其後此殖民地逐漸擴展至今安哥拉全部。
約1575:胡格諾派在法蘭西南部成立米勞德Milhaud教區聯盟(俗稱胡格諾教區聯盟),形同獨立。
1576:尼德蘭17省在根特開會,訂立《根特協定》,誓言爭取獨立,組成同盟。;法蘭西內戰各方簽訂《沙特諾瓦Chastenoy和約》,給予胡格諾派優厚條件。吉斯公爵亨利一世不滿,組成公教聯盟(俗稱神聖聯盟)以對抗胡格諾派,以國王亨利三世為首領。亨利三世下令在全國禁止新教。;英格蘭探險者弗羅比舍Frobisher開始到今加拿大北海岸和北極群島探險。弗羅比舍的探險活動成為日後英格蘭對這些地區的領土要求的依據。
1578: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帶同薩阿德前國王穆罕默德三世入侵薩阿德,於8月4日與薩阿德國王阿卜德.馬立克一世爆發三王之戰,三王皆戰死。葡萄牙軍被逐出摩洛哥。
1578.1.3:法蘭西在今加拿大建立新法蘭西New France殖民地。此後法蘭西在北美洲北部陸續建立多個殖民地,包括魁北克Quebec、蒙特利爾Montreal、阿卡地亞Arcadia、路易斯安那Louisiana、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Saint-Pierre and Miquelon Islands等。
約1578:扎若遷都於今奈及利亞北部之扎里亞Zaria,改國名為扎里亞王國(豪薩王朝)。
1579.1.6:尼德蘭西南部諸省退出革命,並組成阿拉斯Arras聯盟,企圖聯合西班牙以對抗北方各省。
1579.1.23:尼德蘭北方各省(荷蘭、西蘭、烏得勒支Utrecht、格爾德蘭Gelderland、格羅寧根Groningen、弗里斯蘭Friesland、上艾瑟爾Overyssel、佛蘭德爾和布拉邦特)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組成烏得勒支聯盟。威廉一世任荷蘭省執政官。其後佛蘭德爾和布拉邦特為西班牙擊敗,被迫退出聯盟。
1580:日本政府敉平一向宗起事。
1580.1.31:葡萄牙國王亨利Henri卒,無嗣。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稱葡萄牙國王,控制葡萄牙。自此葡萄牙國勢衰落。
約1580:阿拉達流民首領哈荷洛Haholo在今貝南南部建立維達Whydah王國。
1581:瑞典國王約翰三世Johan III兼稱芬蘭Finland大公,建立芬蘭政權。
1581.7.26:烏得勒支聯盟各省合併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北]尼德蘭[Northern] Netherlands,俗稱尼德蘭共和國)。本政權具有邦聯性質,各省保留獨立地位。荷蘭執政官威廉一世任尼德蘭執政官,自此奧蘭治Orange家族世襲統治尼德蘭,形成尼德蘭(奧蘭治「王朝」)。尼德蘭南方各省繼續處於西班牙統治下,稱為西屬尼德蘭Spanish Netherlands。
1582:織田信長之部將明智光秀在本能寺擊殺織田信長,史稱本能寺之變。軍閥羽柴秀吉攻殺明智光秀,並與織田氏爭奪政權。1585年七月羽柴秀吉奪取政權。1586年十一月羽柴秀吉獲賜名為豐臣秀吉。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帕章轄下之哥拉.格德Kota Gede地區統治者施諾巴迪Senapati反叛帕章,建立馬打蘭王國([後]馬打蘭[Later] Mataram)。;利比亞西南部之費贊脫離奧斯曼獨立,建立費贊王國。
1582.1:俄羅斯與波蘭簽訂停戰協定。次年8月又與瑞典簽訂停戰協定,放棄所侵佔之立窩尼亞領土,立窩尼亞戰爭結束。
1582.3.1:羅馬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Gregory XIII頒布新曆法(稱為格雷戈里歷),由是年10月15日起實施。此後格雷戈里歷(俗稱「新曆」)逐漸取及朱里厄斯歷(俗稱「舊曆」),並成為全世界的公用曆法。
1583.8.5:英格蘭在今加拿大建立紐芬蘭Newfoundland殖民地。英格蘭開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開始形成英格蘭殖民帝國,史稱「第一帝國時期」。
1585:宗教戰爭復起,因戰事發生於法蘭西國王亨利三世、[下]那瓦爾國王亨利三世和吉斯公爵亨利一世之間,故稱三亨利戰爭。巴黎公教徒組成新的公教聯盟(俗稱巴黎聯盟)。;盧巴Luba人首領孔戈洛Kongolo在今[東]剛果建立盧巴王國。
1587:俄羅斯大臣戈都諾夫Godunov掌握俄羅斯朝政。;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 Islands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其後此殖民地的統轄範圍亦包括今幾內亞-比紹。
約1587.12.2:阿巴斯一世Abbas I繼為波斯國王,在位期間波斯成為西亞強國。
1588.5:法蘭西公教聯盟發動起事,驅逐國王亨利三世,組成十六人委員會(以亨利一世為首),統治巴黎。同年12月23日亨利三世使人刺殺亨利一世。
1588.7.31:英格蘭在阿爾馬達海戰役中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自此西班牙逐漸喪失海上霸權。
1589:法蘭西公教徒另選馬延Mayenne公爵查理Charles為首領,背棄亨利三世,亨利三世投奔胡格諾派。
1589.8.2:法蘭西國王亨利三世被刺殺,法蘭西(瓦羅亞-昂古列姆王朝)亡。胡格諾派推舉[下]那瓦爾國王兼富瓦伯爵亨利三世繼任法蘭西國王(稱亨利四世Henri IV),建立法蘭西(波旁王朝)。公教徒拒絕承認亨利四世。[下]那瓦爾和富瓦被並歸法蘭西。安道爾世俗親王之位轉歸法蘭西國家元首。
1590:納黎萱Naresuen繼為暹羅國王,在位期間暹羅恢復獨立。;俄羅斯與瑞典重新爆發戰爭。1595年兩國簽訂《特於辛那Teusina條約》,結束俄羅斯二十五年戰爭。
1592:法蘭西爆發農民起事,因起事者稱貴族、官吏為克羅堪Croquant(=鼠類),史稱克羅堪起事。1598年被鎮壓。
1592.1:大越(後黎王朝)軍攻陷東京,收復大部分失土。自此莫王朝僅保有高平一地,越南之南北朝時代結束。
1592.4:日本攻朝鮮,朝鮮壬辰戰爭爆發。朝鮮向明求援,同年十月明派軍至朝鮮對抗日本,史稱壬辰戰爭。
約1592:扎伊德派首領卡西姆一世al-Qasim I反叛奧斯曼,在薩那建立卡西姆Qasim政權。
1593:葡萄牙滅蒙巴薩,蒙巴薩其後轉歸阿曼統治。
1593.9:米哈伊二世Mihai I繼為瓦拉幾亞親王,在位期間發動對外擴張,一度統一羅馬尼亞。
1594.3: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獲全國承認,法蘭西全國統一,宗教戰爭結束。
1595.9.21: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北美洲西部的普埃布羅各族地區,建立新墨西哥New Mexico殖民地。
1596:芬蘭農民發動反瑞典起事,史稱棍棒戰爭,於次年被鎮壓。
1598:前花剌子模國王哈吉.穆罕默德一世Hajji Muhammad I稱希瓦Khiva國王,建立希瓦王國(阿拉伯-沙赫Arab-Shah王朝)。烏茲別克爆發內亂,前阿斯特拉罕王族巴基.穆罕默德Baqi Muhammad推翻昔班尼王朝,建立烏茲別克(賈尼Jani王朝)。;尼德蘭殖民者在今迦納建立荷屬黃金海岸Dutch Gold Coast殖民地。尼德蘭開始建立殖民地,開始形成尼德蘭殖民帝國。;阿勞坎尼亞和巴塔哥尼亞的馬普切人和特維爾切人擊退西班牙殖民者,使這兩地區的馬普切人和特維爾切人得以長期保持獨立,阿勞坎戰爭結束。
1598.1.7:俄羅斯(留里克王朝)亡。權臣戈都諾夫自立為皇帝,建立俄羅斯(戈都諾夫王朝)。
1598.4.13:法蘭西頒布《南特Nantes敕令》,規定羅馬公教為法蘭西佔統治地位的宗教,並給予胡格諾派與公教徒同等之政治權利。
1598.8:日本權臣豐臣秀吉卒,大名英格蘭德川家康掌權,從朝鮮撤軍,中日朝鮮之役結束。
1598.9.2:俄羅斯滅西伯利亞王國,開始征服西伯利亞。
約1598:科提國王達摩波羅Dharmapala卒,遺命將其國贈予葡萄牙。錫蘭島沿海地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但烏達拉塔繼續抵抗葡萄牙。
1600:波蘭與瑞典爆髮長期戰爭,史稱波蘭戰爭。
1600.11:大越轄下之廣南、順化守將阮潢反叛大越,在今越南中部建廣南國。
17世紀前期:漢人開始大批遷入台灣島。;俄羅斯征服尤戈拉人諸小國和涅涅茨人地區。;西歐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報紙。;安泰莫羅Antemoro人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建立安泰莫羅王國。薩卡拉瓦Sakalava人首領安德里安達希福戚Andriandahifotsy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建立默納伯Menabe王國。
17世紀初:約魯巴人首領阿希帕Ashipa在今奈及利亞西南部建立拉各斯Lagos王國。
1602:尼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股票交易市場,為世界上第一個證券市場。
1603.2:日本大名德川家康被任為征夷大將軍,建立江戶Edo幕府。日本之安土桃山時代結束。
1603.3.24:英格蘭國王伊麗莎白一世卒,一生未婚無嗣,都鐸王朝亡。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James VI兼任英格倫國王(稱詹姆斯一世James I),建立英格蘭(斯圖亞特Stuart王朝)。
1603.7.10:安哈爾特分裂為安哈爾特-伯恩堡Anhalt-Bernburg、安哈爾特-德騷Anhalt-Dessau、安哈爾特-科滕Anhalt-Kothen和安哈爾特-策爾普斯特Anhalt-Zerbst四國。
1604:波蘭使奧特雷皮夫Otrepiev偽稱為俄羅斯皇子德米特里Dmitri(史稱第一偽德米特里First False Dmitri),入侵俄羅斯。
1605.6.10:俄羅斯貴族推翻戈都諾夫王朝。奧特雷皮夫入莫斯科,自立為俄羅斯沙皇,俄羅斯之混亂時期開始。
1605.11.5:英格倫蘭教徒領袖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卡特斯比Catesby等密謀炸毀議會大樓,事敗,蓋伊.福克斯等被捕殺,史稱炸藥密謀。
1606:在亞塞拜然西部興起卡拉巴赫Qarabagh王國。由是年起,在亞塞拜然興起一系列小國。;奧斯曼與奧地利簽訂《西特瓦-托羅克Zsitva-Torok和約》,奧地利放棄特蘭西瓦尼亞。奧地利則無須再為匈牙利向奧斯曼納貢。
1606.5.17:俄羅斯大貴族叔伊斯基Shuisky起事反對波蘭,將波蘭軍驅逐,奧特雷皮夫被殺。叔伊斯基自立為俄羅斯沙皇(稱瓦西里四世Vasily IV)。同年俄羅斯農民保洛特尼科夫Bolotnikov發動農民起事。次年俄羅斯政府敉平起事。
1607.5.24:英格蘭殖民者在北美洲東岸建立弗吉尼亞殖民地,其後與包華塔部落聯盟發生衝突。
1607.8:波蘭在土希諾Tushino另立一人(史稱第二偽德米特里Second False Dmitri)為俄羅斯沙皇。1609年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Sigismund III率軍入侵俄羅斯。
1608:神聖羅馬帝國新教諸侯組成新教聯盟,以萊因王權選侯弗里德里希四世Friedrich IV為首領。次年7月10日公教諸侯組成公教聯盟,以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為首領。;耶穌會在巴拉圭Paraguay建立七個土著瓜拉尼Guarani人歸化區,不受西班牙殖民政府管轄,形成巴拉圭耶穌會政權。
1609:西班牙與尼德蘭訂立《十二年休戰條約》,承認尼德蘭獨立。
1609.9.8:西班牙在今智利的聖地亞哥Santiago建立殖民地。
1610:明士大夫顧憲成開設東林書院,批評時政,形成東林黨。朝廷官員則形成多個黨派(統稱為「非東林黨」),與東林黨對峙。其後形成黨爭。;普利卡特Pulicat成為尼德蘭在印度的第一個屬地,其後發展為荷屬印度Dutch India。此後西方多個國家相繼入侵印度,葡萄牙喪失在印度洋上的霸權。;奧斯曼近衛軍軍官蘇萊曼Suleiman割據利比亞西北部之的黎波里塔尼亞,自立為藩王(德伊Dey),建立的黎波里Tripoli政權,由近衛軍和海盜集團聯合掌政。
1610.7.17:俄羅斯大貴族發動政變,迫使瓦西里四世退位。同年大貴族姆斯提斯拉夫斯基Mstislavsky等組成七大貴族政府。瑞典乘機入侵俄羅斯,史稱英格里亞Ingria戰爭。
1610.8.9:弗吉尼亞殖民地與包華塔部落聯盟爆發衝突,此後斷斷續續進行多次武裝衝突,史稱英格倫-包華塔戰爭。自此西方各國殖民者(以及其後的美國)與今美國境內之土著人爆發多場戰爭,統稱為美國印第安戰爭。
1610.12.19:尼德蘭在印度尼西亞建立荷屬東印度群島Dutch East Indies殖民地。
約1610:塞古王子尼亞.恩戈洛Nya Ngolo割據馬里中部的卡爾塔Kaarta,建立卡爾塔王國。;茨瓦納人首領恩戈瓦托Ngwato在今波札那建立恩戈瓦托王國。
1611:俄羅斯人波堯爾斯基Pozharsky組織義勇軍,抵抗波蘭和瑞典軍。次年10月26日義勇軍收復莫斯科。;瑞典與丹麥為爭奪拉普蘭Lappland爆發卡爾馬戰爭。1613年兩國簽訂《克那洛德Knared條約》,瑞典把拉普蘭割予丹麥(隸屬挪威)。
1611.10.30:古斯塔夫二世Gustav II繼為瑞典國王,在位期間國勢達於極盛。
1612.7:百慕大Bermuda群島成為英格倫殖民地。
約1612:法蘭西開始在加勒比海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聖-多明各Saint-Domingue、瓜德羅普Guadeloupe島、聖.巴特勒米Saint Barthelemy島、法屬聖-馬丁French Saint-Martin、馬提尼克Martinique島、法屬聖-克里斯托弗French Saint-Christophe等。
1613.2.21:俄羅斯義勇軍選舉米哈伊爾Mikhail為皇帝,建立俄羅斯(羅曼諾夫Romanov王朝),混亂時期結束。
約1615:尼德蘭開始在加勒比海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荷屬聖.馬丁Dutch Sint Maarten、薩巴Saba島、聖.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島、博內爾Bonaire島、庫臘索Curacao島、阿魯巴Aruba島等。
1616: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僧人阿旺.納姆伽爾Ngawang Namgyal統一不丹Bhutan地區,建立不丹王國,實行由法王(竺巴噶舉派的宗教領袖)和天王(世俗統治者)共治之制度,是為不丹之教俗並治時期。;尼德蘭在蓋亞那地區西部的埃塞奎博Essequibo建立殖民地,其後又在伯比斯Berbice、德梅拉拉Demerara等地建立殖民地。
1616.1:建州女真人首領努爾哈赤(清太祖)統一女真人(其後改稱滿洲Manchuria人)各部,建立金帝國([後]金[Later] Jin)。
約1616:因班加拉Imbangala人首領卡桑熱Kasanzi在今安哥拉中部建立卡桑熱王國。
1617:俄羅斯與瑞典簽訂《斯托爾波沃Stolbovo條約》,俄羅斯喪失波羅的海出海口。英格里亞戰爭結束。
1617.12.16:西班牙在今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建立殖民地。
1618:柏木竹巴權臣彭錯南傑Phuntso Namgye推翻柏木竹巴,佔領前藏,自立為國王(汗),建立藏巴Tsang政權。
1618.4: [後]金髮動侵明戰爭,遼東戰事爆發。
1618.5.23:波希米亞爆發反奧地利起事,起事者攻入布拉格王宮,將親奧地利參議官擲出窗外,史稱「擲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戰爭爆發。同年起事者推翻奧地利之統治,成立起事政府,選舉30名督政官,以圖倫伯爵馬蒂亞斯Matthias為首席督政官。奧地利進攻波希米亞,三十年戰爭之波希米亞-普法爾茨階段開始。
1619.8.26:波希米亞起事政府選舉萊因王權選侯弗里德里希五世Friedrich V兼任波希米亞國王(稱貝德里希二世Bedrich II)。次年11月8日奧地利在白山戰役擊敗波希米亞和萊因軍,貝德里希二世逃奔尼德蘭,遂得「冬王」之稱號。同年奧地利恢復在波希米亞之統治,實行高壓政策,史稱黑暗年代。
1620:奧地利將上奧地利Upper Austria割予巴伐利亞。1626年5月上奧地利農民起事反抗巴伐利亞。7月奧地利誘使起事者與巴伐利亞簽訂和約,平息起事。巴伐利亞派軍攻入上奧地利。12月敉平起事。;阿戈納改國名為登基拉Denkera王國。
1620.12.21:一群英格蘭清教徒(自稱「朝聖者祖宗」)從尼德蘭到達北美洲。同月25日清教徒建立普利茅斯Plymouth殖民地,通過《五月花協定》,設立政府,為日後英屬北美自治殖民地之雛型。
約1620:加德滿都王子希迪納拉辛哈馬拉Siddhinarasimhamalla割據帕坦Patan,在尼泊爾建立帕坦政權。;薩爾薩.克雷斯托斯Sarsa Krestos在衣索比亞西部建立戈賈姆Gojjam王國。
1622.5.19:奧斯曼禁衛軍發動政變,殺國王奧斯曼二世Osman II,立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 I為國王。次年9月10日禁衛軍廢黜穆斯塔法一世,另立穆拉德四世Murad IV為國王。自此禁衛軍經常威脅王權,奧斯曼陷入內亂。
1623:尼德蘭殖民者從美洲土著人購得今美國之曼哈頓Manhattan島,建立新尼德蘭New Netherland殖民地。1653年改稱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英格蘭(以及其後的不列顛)開始在加勒比海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巴哈馬群島Bahamas、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牙買加Jamaica島、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安圭拉Anguilla島、英基茨Saint Kitts島、尼維斯Nevis島、安提瓜Antigua島、巴布達Barbuda島、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島、英屬多明尼加British Dominica島、聖露西亞Saint Lucia島、巴貝多Barbados島、聖文森特Saint Vincent島、格瑞那達Grenada島、特立尼達Trinidad島、多巴哥Tobago島等。
1623.2.23:西班牙侵佔萊因,將萊因並歸巴伐利亞。
1624:尼德蘭殖民者入侵明轄下之台灣島,將之命名為福摩薩Formosa島。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灣島。1642年尼德蘭驅逐西班牙殖民者,台灣島遂成為尼德蘭殖民地。;阿曼雅魯布Yarub部族首領納西爾Nasir建立阿曼教長國。;恩戈拉.恩津加.姆班迪Ngola Nzinga Mbandi繼為恩東戈國王,在位期間奮起抵抗葡萄牙入侵。1626年葡萄牙推翻恩戈拉.恩津加.姆班迪,恩戈拉.恩津加.姆班迪逃奔馬坦巴Matamba,建立馬坦巴王國,繼續抵抗葡萄牙。
1624.4.29:黎塞留Richelieu任法蘭西宰相,掌權。掌政期間加強中央集權。
1625:丹麥國王克里斯蒂恩四世Christian IV介入三十年戰爭,成為德意志新教邦國的首領,三十年戰爭之丹麥階段開始。
1625.3.27: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卒,查理一世Charles I繼位。在位期間實行專制統治。
1626.8: [後]金皇帝努爾哈赤卒,皇太極(清太宗)繼位。在位期間征服蒙古地區。
1627.5.13:英格蘭和法蘭西瓜分聖.基茨島(又稱聖.克里斯托弗Saint Christopher島),該島中部屬英格倫,稱英屬聖.基茨English St. Kitts;東西兩端屬法蘭西,稱法屬聖-克里斯托弗French Saint-Christophe。
1627.12.25:曼圖亞公爵文森佐二世Vincenzo II卒,卡洛一世Carlo I繼位,西班牙和奧地利拒絕承認。1628年西班牙和奧地利與法蘭西爆發曼圖亞繼承戰爭,為三十年戰爭的一部分。1631年雙方停戰,西班牙和奧地利承認卡洛一世。
1628:法蘭西將其在加勒比海的部分殖民地組成法屬安的列斯French Antilles,此超級殖民地其後包括法屬聖-馬丁、法屬聖-克里斯托弗、馬提尼克島、瓜德羅普島、聖.巴特勒米島。
1628.11:明陝西農民高迎祥等發動起事。明末農民戰爭爆發。1636年七月高迎祥被擒殺,李自成繼領其眾。
1628.12:暹羅大臣巴賽.通Prasat Tong掌權。1630年巴賽.通推翻烏通王系,自立為國王,建立暹羅(巴賽.通王系)。
約1628:近衛軍軍官穆拉德一世Murad I任奧斯曼轄下之突尼西亞藩王(貝伊Bey),割據突尼西亞,建立突尼西亞政權(穆拉德王朝)。
1629:波蘭與瑞典簽訂《阿爾特馬克Altmark停戰協定》,波蘭割讓部分立窩尼亞予瑞典,波蘭戰爭結束。
1630.2.16:尼德蘭在今巴西東北部建立新荷蘭New Holland殖民地。
1630.6:明陝西農民張獻忠起事反明。
1630.7:瑞典介入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之瑞典階段開始。
1631:摩洛哥菲拉里Filali氏族首領穆罕默德.謝里夫Muhammad ash-Sharif建立阿拉維Alawi政權(俗稱謝里夫第二王朝)。
1631.11.22:英格倫開始入侵今迦納,建立英屬黃金海岸English Gold Coast殖民地。
1632:俄羅斯在西伯利亞中部建立雅庫茨克Yakutsk城,作為在遠東擴張的中心。其後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中部之雅庫特人、埃文基Evenki人等。
1633.4.23:神聖羅馬帝國之斯韋比亞、法蘭科尼亞、上萊因和下萊因區域組成希爾布隆聯盟。1635年5月30日奧地利與新教邦國簽訂《布拉格條約》,結束三十年戰爭之瑞典階段。
1634:厄魯特蒙古人土爾扈特Torghut部首領和鄂爾勒克Qo Orloq率部由準噶爾盆地遷往伏爾加Volga河下游,擊敗諾蓋人,諾蓋部落聯盟瓦解。
約1634:厄魯特蒙古人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Batur在今新疆和中亞東部建立準噶爾王國。
1635: [後]金滅蒙古,并吞內蒙古地區。
約1635:馬巴Maba人首領阿卜杜勒.卡里姆Abdul-Karim反叛頓哲爾,在今查德東部建立瓦達伊Wadai王國。
1636:亞齊國王伊斯坎達爾Iskandar卒,亞齊停止對外擴張,三角戰爭結束。;法蘭西與瑞典結盟,共同對抗西班牙和奧地利,三十年戰爭之瑞典-法蘭西階段開始。法蘭西與西班牙爆發法西戰爭。;尼德蘭出現各國投機者炒賣鬱金香的狂潮,導致鬱金香價格狂升。1637年2月鬱金香價格暴跌,成為近代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史稱鬱金香狂熱。
1636.4: [後]金改國號為清Qing帝國。
1637:日本島原之本地基督徒反對地方封建領主的壓迫,發動島原起事。次年二月幕府鎮壓起事。;英格蘭教會頒布法規與祈禱書,令蘇格蘭教會奉行之。蘇格蘭長老派起而反抗。
1638.2.28:蘇格蘭長老派結成聯盟。同年11月宣布廢除英格蘭教會在蘇格蘭的統治。
1638.3.29:瑞典殖民者在今美國德拉瓦Delaware州建立新瑞典New Sweden殖民地。
1639:蘇格蘭長老派與英格蘭爆發第一次主教戰爭,同年雙方達成和議。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開台爆發多場戰爭,合稱英倫三王國戰爭。
1639.5.17:波斯與奧斯曼簽訂《席林堡Kasr-i Shirim條約》,劃分兩國在西亞的疆界,結束伊土戰爭。庫爾德斯坦Kurdistan地區被兩國瓜分。伊拉克被劃歸奧斯曼。亞美尼亞被瓜分,東亞美尼亞屬波斯,西亞美尼亞屬奧斯曼。
1639.7:日本頒布《鎖國令》,規定除明、朝鮮和尼德蘭外,禁止人民與外國通商。
1640:卡塔羅尼亞起事爆發,反對西班牙政府。起事者攻陷巴塞羅那,成立獨立政府。1652年10月為西班牙政府軍鎮壓。
1640.3.1:馬德拉斯Madras成為英格倫在印度的第一個屬地。此後英格倫在印度陸續取得多塊屬地,這些屬地統稱英屬印度English India。
1640.5.5: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解散議會。清教派(分裂為長老派和獨立派)發動起事,英格蘭清教革命爆發。同年蘇格蘭長老派與英格蘭爆發第二次主教戰爭,查理一世戰敗。10月26日查理一世與蘇格蘭長老派簽訂《里彭Ripon條約》。11月3日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史稱長期議會。
1640.12.1:葡萄牙爆發光復革命,推翻西班牙統治。葡萄牙起事者推舉布拉干薩Braganza公爵約昂四世Joao IV為葡萄牙國王,建立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原屬葡萄牙的休達等屬地轉歸西班牙統治。此後西班牙在摩洛哥陸續取得其他屬地。
約1640:俄羅斯開始入侵西伯利亞東北角,在約1650年征服馬加丹Magadan地區。;東非之凱伊拉Kayra氏族首領蘇萊曼.索朗Sulayman Solong推翻頓哲爾,建立達爾富爾Darfur王國。
1641.1.14:尼德蘭攻陷馬六甲。尼德蘭遂取代葡萄牙控制馬六甲海峽。
1641.12.1:英格倫議會向查理一世呈遞《大抗議書》,曆數其罪行。
1642:藏傳佛教格魯派引青海之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攻入烏思藏,滅藏巴。同年三月和碩特部首領圖魯拜琥(固始汗)征服烏思藏,建立和碩特王國,統治青海和烏思藏(此後稱西藏)。;西藏貴族蓬楚格.納姆加爾Phuntsog Namgyal在喜瑪拉雅山Himalaya地區建立錫金Sikkim王國。;易洛魁部落聯盟進攻獲法蘭西殖民者支持的美洲土著部落,爆發易洛魁-法蘭西戰爭,大大擴張勢力。其後戰爭演變為英格倫和尼德蘭殖民者支持易洛魁部落聯盟抗擊法蘭西殖民者的鬥爭。
1642.1.9:葡萄牙將葡屬黃金海岸讓予尼德蘭,葡屬黃金海岸被並歸荷屬黃金海岸。
1642.8.22: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起兵討伐議會,保王派(又稱騎士黨)與革命派(又稱圓顱黨)爆發內戰,史稱第一次英格蘭內戰。
1642.12.4:法蘭西宰相黎塞留卒,馬扎然Mazarin繼任宰相,掌權。
1643:丹麥與瑞典爆發托爾斯滕森Torstenson戰爭。1645年兩國簽訂《布勒姆塞布羅Bromsebro條約》,瑞典取得部分果特蘭Gotland、耶姆特蘭Jamtland等地。
1643.3:明起事軍領袖李自成自稱新順王,建立順Shun政權。同年五月另一起事軍領袖張獻忠自稱西王,建立西Xi王國。
1643.5.14:路易十四世Louis XIV繼為法蘭西國王。
1643.9:愛爾蘭宣布脫離英格蘭獨立。此後愛爾蘭由公教聯盟統治。
1644.3:李自成攻陷北京。同年四月明將軍吳三桂降清,並引清軍入侵,擊敗李自成。五月清軍攻入北京,遼東戰事結束。此後清大舉入侵中國。明大臣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朱由崧為明皇帝,史稱[南]明[Southern] Ming。
約1644:英格蘭西部和西南部農民起事,因起事者手持棍棒,史稱棒民運動。其後議會軍鎮壓棒民運動。
1645:威尼斯與奧斯曼為爭奪克里特島爆發第五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又稱克里特戰爭)。1669年9月27日威尼斯將克里特島割予奧斯曼。
1645.6:李自成敗亡。
1646:德意志北部之不來梅Bremen市脫離不來梅主教區,成立不來梅政權。;弗吉尼亞殖民地擊敗包華塔部落聯盟,包華塔部落聯盟解體。同年10月殖民者與各部落達成和議,各部落成為英格蘭的附庸,英格倫-包華塔戰爭結束。
1646.5.5:英格蘭國王兼蘇格蘭國王查理一世逃奔蘇格蘭,被擒,英格倫(斯圖亞特王朝)和蘇格蘭(斯圖瓦特王朝)亡。英格倫和蘇格蘭此後由議會統治,英格倫議會由長老派掌權。1647年1月30日蘇格蘭將查理一世交予英格倫議會,第一次英格倫內戰結束。
1646.12:清擊殺張獻忠。[南]明軍官鄭成功起兵抗清。
1647.7:阿列齊Alezi在西西里島西部之巴勒莫Palermo發動反西班牙起事,建立巴勒莫共和國。同月阿尼埃諾Aniello(世稱馬薩尼埃諾Masaniello)在那不勒斯發動反西班牙起事,16日阿尼埃諾旋被刺殺。10月那不勒斯起事者成立起事政府。1648年西班牙軍敉平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起事。
1648:烏克蘭哥薩克Cossack人首領博格丹.克米爾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起事反抗波蘭。次年與波蘭達成和議,建立烏克蘭哥薩克共和國。;法蘭西巴黎高等法院提出限制專制王權的政治改革,史稱高等法院福隆德Fronde(=投石黨)運動。同年8月巴黎市民起事,支持高等法院。次年3月王朝政府鎮壓運動,高等法院被迫作出妥協。;英格蘭保王派在各地起事,第二次英格倫內戰爆發。未幾革命派擊敗保王派。
1648.3.23:法蘭西和尼德蘭瓜分聖.馬丁島,南部屬尼德蘭,稱荷屬聖.馬丁Dutch Sint Maarten;北部屬法蘭西,稱法屬聖-馬丁French Saint-Martin。
1648.8.8:奧斯曼禁衛軍發動政變,推翻國王易卜拉欣Ibrahim,立穆罕默德四世Mehmed IV為國王。1656年穆罕默德.喬普里利Mehmed Kiuprili任大宰相,執政期間壓抑禁衛軍勢力。
1648.10.24:三十年戰爭參戰各國簽訂《威斯特法里亞Westphalia條約》,規定神聖羅馬帝國各邦擁有領土主權,形同獨立國。確定上萊因Upper Rhine並歸巴伐利亞,下萊因Lower Rhine則重獲獨立,重建萊因王權選侯國,統治下萊因。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年戰爭結束,但法西戰爭繼續進行。勃蘭登堡與瑞典瓜分波美拉尼亞,東波美拉尼亞Eastern Pomerania屬勃蘭登堡,西波美拉尼亞Western Pomerania屬瑞典。各國最終確認尼德蘭之獨立,尼德蘭之八十年戰爭結束。瑞士的獨立亦獲確認。《威斯特法里亞Westphalia條約》確定以主權國家作為國際事務的主體,並確立了若干國際準則,史稱威斯特法里亞體系。
1648.12.6:英格蘭軍官普萊德Pride率軍包圍議會,驅逐長老派議員,史稱普萊德清洗。議會僅余獨立派議員,史稱殘闕議會。
1649: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東端建立安納迪爾斯克Anadyrsk要塞,作為侵略楚科奇Chukchi半島和堪察加Kamchatka半島的據點。此後俄羅斯殖民者與當地之楚科奇人、科里亞克Koryak人和伊捷爾緬Itelmen人不斷發生衝突。
1649.1.30:查理一世被處決。英格倫廢除君主制和議會貴族院(即上議院),由議會平民院(即下議院)和國務會議統治。
1649.4:英格蘭一批貧農自稱「掘地者」,在塞雷Surrey郡的聖.喬治Saint George山上開墾荒地,企圖建立平均主義農村,史稱掘地派運動。1650年被政府鎮壓。
1649.5.19:英格蘭宣布與蘇格蘭、愛爾蘭合併,成立英格倫、蘇格蘭和愛爾蘭聯合體,建立共和政體。蘇格蘭和愛爾蘭拒絕承認。
1649.9:英格倫平等派起事,旋被政府鎮壓。
17世紀中葉:本巴Bemba人(盧巴人之分支)首領奇蒂穆庫盧Citimukulu在今尚比亞建立本巴王國。
1650:法蘭西孔代Conde親王路易二世Louis II領導貴族起兵反對專制王權,並與西班牙結盟,史稱親王福隆德運動。1653年被敉平。;巴西逃奴領袖贊巴Zamba聯合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原始棕櫚林(葡萄牙語為「帕爾馬雷斯Palmares」)區多個逃奴堡,共同反抗葡萄牙,建立帕爾馬雷斯共和國。1695年葡萄牙敉平起事。
1650.6.24:蘇格蘭前王子查理二世Charles II返蘇格蘭,被議會立為蘇格蘭國王。次年9月英格蘭擊敗蘇格蘭,查理二世逃奔法蘭西。英格倫遂正式合併蘇格蘭。
1650.7:因葡萄牙支持斯圖亞特王朝成員,英格倫向葡萄牙發動英葡戰爭。葡萄牙戰敗,於1654.7.10與英格倫簽訂《溫莎Windsor條約》,葡萄牙成為英格蘭之附庸國。
1650.11.6:尼德蘭等級會議廢除奧蘭治家族之世襲統治權,廢除執政官一職,由揚.維特Jan de Witt任最高國務卿,掌政,史稱第一次無執政官時期。
約1650:圖西Tutsi人首領恩塔雷一世Ntare I在今蒲隆地Burundi建立烏隆迪Urundi王國(圖西王朝)。
約17世紀後期:阿法爾Afar人在今吉布地Djibouti建立塔朱臘Tadjoura王國。;桑海人在西非建立多個小邦。
1651.9:英格蘭通過《航海條例》,規定任何入口貨物須用英格蘭船隻或原產地船隻載運,違者沒收。次年7月8日尼德蘭反對《航海條例》,與英格蘭爆發第一次英荷戰爭。1654年4月5日兩國簽訂《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條約》,尼德蘭承認《航海條例》。
1652.4.7:尼德蘭開始侵佔今南非South Africa開普敦Capetown附近地區,建立開普Cape殖民地。自此大批尼德蘭人移入,其後裔稱為布爾Boer人。
1652.5:英格蘭正式合併愛爾蘭。英倫三王國戰爭結束。
1653.4.20:英格蘭軍官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奪權,同年12月16日廢除共和政體,自立為護國主,建立獨裁政體,史稱護國公政體。
1654:俄羅斯與烏克蘭簽訂《佩雷雅斯拉夫Pereyaslavl條約》,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附庸國。俄波戰爭爆發。
1654.1.28:葡萄牙重新奪回尼德蘭所侵佔之巴西東北部領土,新荷蘭被並歸巴西。
1655:瑞典入侵波蘭,波瑞戰爭爆發。1656年5月17日俄羅斯加入對瑞典作戰,第一次俄瑞戰爭爆發。同年10月波蘭、俄羅斯、丹麥等國組成第一次反瑞典同盟。1657丹麥亦加入對瑞典作戰,戰爭遂擴大為第一次北方戰爭。1658年瑞典與俄羅斯停戰議和。1660年瑞典又與波蘭和丹麥停戰議和,瑞典取得大片領土。
1655.9.25:瑞典將新瑞典讓予尼德蘭,新瑞典被併入新阿姆斯特丹。
1655.10.25:英格蘭與西班牙為爭奪在美洲之殖民地,爆發第一次英西戰爭。至1658年西班牙戰敗。
1655.12:和碩特國王圖魯拜琥卒,和碩特分裂為和碩特(青海政權)和和碩特(西藏政權)兩部分。
1656:瑞士兩個新教州蘇黎世和伯爾尼結盟,與各公教州爆發第一次菲爾默根Villmergen戰爭。蘇黎世和伯爾尼戰敗。其後雙方簽訂《巴登條約》,規定每州有權維護自己的宗教。
1657:莫卧兒皇帝沙赫.賈漢一世Shah Jahan I病重,四子達拉.舒科Dara Shukoh、沙赫.舒賈Shah Shuja、奧朗則布Aurangzeb和穆拉德.巴赫什Murad Bakhsh爭立,爆發矇兀兒四皇子內戰。次年6月8日奧朗則布推翻沙赫.賈漢一世,7月31日奧朗則布自立為皇帝,並於1659年平定全國。奧朗則布在位期間不斷進行征戰,導致國力損耗。
1658.1: [南]明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在華南建立延平Yanping政權。1661年十二月鄭成功擊敗台灣島上之尼德蘭殖民者,自此以台灣島為其根據地。
1658.6.22:尼德蘭將葡萄牙殖民者完全逐出錫蘭島,錫蘭島沿海地區成為尼德蘭殖民地。
1658.9.3:英格蘭護國主奧.克倫威爾卒,理查德.克倫威爾Richard Cromwell繼任護國主。次年5月7日高級軍官集團迫理.克倫威爾辭職。
1659:清軍閥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分別割據云南、福建、廣東,合稱清初三藩。;南部非洲之科伊桑Khoisan人(歐洲人稱為霍屯督Hottentot人或布須曼Bushmen人)反對尼德蘭殖民者入侵,第一次科伊桑戰爭爆發。1660年科伊桑人戰敗。
1659.11.7: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比利牛斯Pyrenees條約》,西班牙將魯西榮Roussillon、阿圖瓦和盧森堡南部割讓給法蘭西,史稱第一次瓜分盧森堡。法西戰爭結束,西班牙在西歐之霸權自此逐漸由法蘭西取代。第一次英西戰爭結束。
1660:西非廷巴克圖Timbuktu之阿爾馬Arma人(即留居廷巴克圖之薩阿德人後裔)脫離薩阿德獨立,建立廷巴克圖政權。
約1660:納韋傑一世Naweej I繼為隆達國王,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取號姆瓦塔.雅姆沃Mwata Yamvo。自此隆達又稱姆瓦塔.雅姆沃帝國。
1661:英格蘭扶植尼加拉瓜東部莫斯基托Mosquito海岸之莫斯基託人首領奧德曼一世Oldman I為國王,成立莫斯基托王國,為英格倫之保護領。
1661.1:玄燁(清聖祖.康熙皇帝)繼為清皇帝,在位期間國勢強盛,稱霸東亞。
1661.3.9:法蘭西宰相馬扎然卒,國王路易十四世親政,掌政期間確立君主專制。
1661.8.6:葡萄牙與尼德蘭瓜分馬來地區的帝汶Timor島,東部屬葡萄牙,稱葡屬帝汶Portuguese Timor,其後成為單獨之葡屬殖民地;西部屬尼德蘭,稱荷屬帝汶Dutch Timor,其後成為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
1662:科爾伯特Colbert任法蘭西財政總監,任內推行完整的重商主義政策,史稱科爾伯特主義。;英格蘭給予其在北美洲之殖民地康涅狄格Connecticut以內部自治權,成為英格倫最早之自治殖民地。此後英格倫在北美洲之其他殖民地亦陸續實行內部自治。
1663:烏克蘭以第涅伯Dnieper河為界分裂為烏克蘭(右岸政府)和烏克蘭(左岸政府)兩部分。
1664.5.15:蓋亞那地區東部成為法蘭西殖民地,稱法屬蓋亞那French Guiana。
1664.9.8:英格倫奪取尼德蘭之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將之更名為紐約New York,兩國矛盾激化。
1665:提羅爾並歸奧地利。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至是重歸統一。;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1667年兩國簽訂《布雷達Breda條約》,確認兩國所奪得之殖民地。
1666:尼德蘭聯合坡尼發動望加錫戰爭,入侵戈阿。1669年尼德蘭和坡尼聯軍擊潰戈阿,戈阿喪失大部分領土。
1667:俄羅斯頓Don河哥薩克人斯捷潘.拉辛Stepan Razin發動農民起事。1671年4月斯捷潘.拉辛被擒殺,起事失敗。;法蘭西為爭奪西屬尼德蘭,與西班牙爆發遺產繼承戰爭(又稱分離戰爭)。
1667.1.20:波蘭與俄羅斯簽訂《安德魯索沃Andrussovo條約》,規定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東烏克蘭、東白俄羅斯分別由烏克蘭之右岸政府和左岸政府統治,並分別隸屬波蘭和俄羅斯。俄波戰爭結束,自此波蘭勢衰。
1667.2.27:蓋亞那地區中部成為尼德蘭殖民地,稱荷屬蓋亞那Dutch Guiana。
1667.11.23:葡萄牙王子佩德羅Pedro發動政變,幽禁國王阿方索六世Afonso VI,自任攝政,掌握最高權力。1683年9月12日阿方索六世卒,佩德羅繼位(稱佩德羅二世Pedro II)。
1668.1.23:英格蘭、尼德蘭和瑞典組成三國同盟,以阻止法蘭西侵吞西屬尼德蘭。同年5月2日法蘭西被迫與西班牙籤訂《亞琛Aix-la-Chapelle條約》,西班牙割西屬尼德蘭邊境12個城鎮予法蘭西,但法蘭西須歸還部分侵佔土地。遺產繼承戰爭結束。
1668.2.13:西班牙與葡萄牙訂立和約,西班牙承認葡萄牙獨立。
1668.9.17:瑞典成立國家永久銀行(1866年改稱瑞典國家銀行),為世界上最早之中央銀行。
1669:日本蝦夷Ezo島(即今北海道Hokkaido)阿伊努Ainu人首領相庫相郢Shakushain與德川幕府松前Matsumae藩爆發衝突,史稱相庫相郢之戰。1672年阿伊努人被擊敗。此後阿伊努人逐漸向北海道中北部、千島群島Kuril Islands、庫頁島(俄羅斯稱為薩哈林島Sakhalin、日本稱為樺太島Karafuto)遷徙。
1670年代:位於今茅利塔尼亞和撒哈拉的本尼.哈桑部落擊敗桑哈賈.柏柏爾人,其後本尼.哈桑部落與柏柏爾人融合,形成摩爾Moor人。
1670:土爾扈特人首領阿玉奇Ayuka稱國王,在俄羅斯草原建立土爾扈特王國,為俄羅斯之附庸國。;匈牙利農民起事反抗奧地利,史稱第一次庫魯茨Cruciati起事。1678年起事領袖伊姆雷.托科里Imre Thokoly建立庫魯茨起事政權。;南部非洲的科伊桑人反對尼德蘭殖民者,第二次科伊桑戰爭爆發。1677年科伊桑人被征服。
1671:阿爾及利亞海盜集團選立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為阿爾及利亞藩王(Dey),建立阿爾及利亞政權。
1671.1:英格蘭將安提瓜島、聖.基茨島、尼維斯島、安圭拉島、蒙特塞拉特島和英屬多明尼加島聯合組成英屬背風群島English Leeward Islands。
1672:奧斯曼與波蘭爆發戰爭。此後奧斯曼先後與波蘭、俄羅斯、奧地利、威尼斯等國爆發多場戰爭,合稱土耳其大戰。;尼德蘭發生政變,最高國務卿揚.維特被推翻。同年7月約2日威廉三世Willem III繼任執政官,恢復奧蘭治「王朝」之統治。
1672.3:尼德蘭為與法蘭西和英格蘭爭奪海上霸權,分別與兩國爆發尼德蘭戰爭和第三次英荷戰爭。
1673.11:清雲南軍閥吳三桂起兵反清。1674年正月稱周王,建立周政權。三月福建軍閥耿精忠起兵響應吳三桂,並與延平結盟。1676年二月廣東軍閥尚之信亦起兵響應吳三桂。史稱三藩之亂。其後耿精忠、尚之信相繼投降。清亦於1681年十月征服雲南,敉平三藩之亂。
1674:馬都拉王子杜魯諾佐約Trunojoyo和卡列宋Kraeng Galesung發動起事,反抗[後]馬打蘭和尼德蘭,史稱杜魯諾佐約戰爭。1679年為尼德蘭擊敗,自此馬都拉成為尼德蘭保護領。;法蘭西佔領印度的本地治里Pondicherry,其後發展為法屬印度French India殖民地。
1674.2.9:英格蘭與尼德蘭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結束第三次英荷戰爭。
1674.6.16:馬拉特Maratha人首領希瓦吉一世Shivaji I在中印度馬哈拉施特拉之薩塔拉Satara建立薩塔拉政權。其後馬拉特人在印度各地建立多個政權。
1675:丹麥為與瑞典爭奪斯堪尼亞,與瑞典爆發斯堪尼亞戰爭。1679年丹麥戰敗,斯堪尼亞仍歸瑞典。
1675.6:北美土著旺帕諾阿格Wampanoag部落酋長梅塔孔Metacom(殖民者稱為腓力Philip國王)聯合奈普蒙克斯Nipmucks、納拉干塞特Narragansett等部落,起而反抗英格倫殖民者,史稱腓力國王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次年8月腓力陣亡,反抗失敗。
1678.8.10:尼德蘭戰爭交戰各方開始簽訂一系列《尼曼根Nijmwegen條約》,法蘭西歸還所侵佔尼德蘭之領土,但取得法蘭什.孔泰等地。
1679:藏人桑結嘉措任西藏第巴(行政長官),與和碩特蒙古貴族發生權力鬥爭。
1679.5:英格蘭通過《人身保護法》,保障被捕人之權利,此法成為保障人權之重要法律依據。
約1680年代:富拉尼人首領馬立克.杜達Maalik Dawda發動聖戰,在今塞內加爾東部建立邦杜Bundu王國。
1680:海珊一世Husayn Khan I在亞塞拜然北部建立庫賓Quban王國。;波佩Pope領導普埃布羅各族發動普埃布羅起事,反抗西班牙殖民者,西班牙被迫放棄新墨西哥殖民地,至1692年西班牙殖民者始重建新墨西哥殖民地,並對普埃布羅各族作出重大讓步,普埃布羅各族遂得以保存其土地及文化。
1682:奧斯曼出兵支持庫魯茨起事政權反對奧地利,第一次奧土戰爭爆發,為土耳其大戰的一部分。
1682.4.27:彼得一世Pyotr I繼為俄羅斯沙皇,由其姊索非亞Sofia掌權。1689年彼得一世幽禁索非亞,始親政。
1683.8:清軍攻台灣島,滅延平,至是乃統一中國。
1684:羅馬教廷組織第五次神聖聯盟,共同對抗奧斯曼,威尼斯亦加入聯盟,是為第六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為土耳其大戰的一部分。1687年8月12日聯盟在第二次摩哈赤戰役大破奧斯曼軍。
1685:柔佛開始由宰相(盤陀訶羅Bendahara)掌權。;荷屬東印度群島軍人蘇拉巴迪Surapati在爪哇島發動反尼德蘭起事,史稱蘇拉巴迪戰爭。次年割據爪哇島東部,建立帕蘇魯安Pasuruan政權。;奧地利攻滅庫魯茨起事政權,庫魯茨統治者伊姆雷.托科里其後逃奔特蘭西瓦尼亞,繼續反抗奧地利。;法蘭西撤消《南特敕令》,禁止信仰新教。大批胡格諾派教徒被迫遷居他國,引起歐洲新教各國不滿。
1686:詹貝一世Jambe I在今印度尼西亞之巴利Bali島建立克隆貢Klungkung王國,為巴厘島諸邦的盟主。;奧地利與萊因等國組織奧格斯堡聯盟,反對法蘭西。
1686.5.17:英格倫將其在北美洲之殖民地馬薩諸塞灣Massachusetts Bay、新罕布希爾New Hampshire和普利茅斯Plymouth聯合而為新英格蘭New England領地(其後又加入羅得島Rhode Island、康涅狄格、紐約、東澤西East Jersey、西澤西West Jersey等)。
1688:阿拉達王子泰.阿格班林Te-Agbanlin遷往今貝南南部之阿賈奇Ajache,建立阿賈奇.伊波Ajache Ipo王國。
1688.6:暹羅將軍拉梅萱二世Ramesuen II不滿國王那萊Narai以西方人范爾康Phaulkon為宰相,組成排外黨。那萊病重,以拉梅萱二世為攝政。拉梅萱二世發動政變,殺范爾康。那萊旋卒,拉梅萱二世繼位,建立暹羅(曼蒲鑾Ban Plu Luang王系),大殺公教徒,驅逐西方人。
1688.10:法蘭西入侵萊因,奧格斯堡聯盟戰爭(亦稱九年戰爭、大同盟戰爭或巴拉丁繼承戰爭)爆發。由是年起,英格倫與法蘭西在歐洲和海外殖民地爭奪霸權,參加多場互相對敵的國際戰爭(包括奧格斯堡聯盟戰爭、西班牙繼承戰爭、奧地利繼承戰爭、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反法蘭西聯盟戰爭),史稱第二次百年戰爭。
1688.11:英格倫各地爆發起事,反對國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同年12月11日詹姆斯二世逃亡法蘭西。次年2月13日代表會議立尼德蘭執政官威廉三世及其妻馬里二世Mary II為英格倫國王兼蘇格蘭國王,史稱光榮革命。英格倫確立君主立憲制,自此國王逐漸成為虛位君主,由首席財政大臣組成之內閣掌權。此後在議會內形成輝格Whig黨(自由黨之前身)和托利Tory黨(保守黨之前身),並由兩黨輪流組閣執政,是為現代政黨制度和「兩黨制」之始。
1689:清帝國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Nerchinsk條約》,劃定兩國的東段邊界。;英格蘭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北美洲之殖民地,爆發威廉國王戰爭,為奧格斯堡聯盟戰爭之一部分。
1689.4.18:英格蘭撤消新英格蘭領地。
1689.5.12:英格蘭、尼德蘭與奧格斯堡聯盟組成第一次大同盟。
1689.12.16:英格蘭通過《權利法案》。
1690年代:烏茲別克人首領沙赫.魯克一世Shah Rukh I在中亞建立費爾干納汗國。
約1690:莫卧兒轄下之阿爾科特Arcot藩王(納瓦布Nawab)佐勒菲卡爾.阿里.汗Zulfiqar Ali Khan割據印度東南部之卡爾納提克Carnatic地區,建立阿爾科特政權。自此在印度各地相繼出現多個藩王割據政權。;默納伯王子戚馬拉東那Tsimanatona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建立博伊納Boina王國。
1691:外蒙古各部歸附清帝國,外蒙古遂被併入清版圖。
1692.12.19:不倫瑞克-呂內堡改國名為漢諾威Hanover政權。
1695:俄羅斯與奧斯曼為爭奪東南歐之霸權,爆發第一次俄土戰爭,為土耳其大戰的一部分。次年戰爭結束,俄羅斯取得阿速夫Azov。
1696.7:彼特羅維奇-涅戈什Petrovic-Njegos家族的丹尼洛一世Danilo I繼為蒙特尼格羅親王-主教,結束蒙特尼格羅的親王-主教選舉制,自此親王-主教由彼特羅維奇-涅戈什家族世襲。
1697:俄羅斯派遣列福爾特Lefort率領大使團訪問西歐各國,考察各國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皇帝彼得一世化名參加該大使團,實際為大使團之首領,史稱彼得大使團。次年彼得一世返國,開始推行改革,使俄羅斯成為東歐強國。
1697.9.20:西班牙與法蘭西瓜分伊斯帕尼奧拉島,該島東部屬西班牙,稱聖托.多明各Santo Domingo。該島西部屬法蘭西,稱聖-多明各Saint-Domingue。
1697.9.30:奧格斯堡聯盟戰爭各參戰國簽訂《里斯維克Ryswick條約》,法蘭西放棄所奪取之領土。
1698:清封前和碩特(青海)王子達什巴圖爾為親王,建立青海Qinghai政權,為清之藩屬國。;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Carlos II體弱多病,又無子嗣,西班牙出現王位繼承危機。同年10月11日歐洲各強國訂立《第一次瓜分西班牙條約》,協議瓜分西班牙之領地。1700年3月13日各強國又訂立《第二次瓜分西班牙條約》,重新分配各領地,並防止由波旁家族成員繼承西班牙王位。
1699:柔佛宰相阿卜杜勒-賈利勒Abdul-Jalil推翻柔佛(馬六甲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柔佛(盤陀訶羅王朝)。;俄羅斯、波蘭和丹麥組成第二次反瑞典同盟(又稱北方同盟),反對瑞典之霸權。次年第二次反瑞典同盟向瑞典宣戰,第二次北方戰爭(又稱北方大戰)爆發。
1699.1.26:奧斯曼與奧地利、波蘭、威尼斯簽訂《卡洛維茨Karlowitz條約》,第一次奧土戰爭、第六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和土耳其大戰結束。奧地利取得匈牙利全部(連同克羅埃西亞和斯洛伐克)。威尼斯取得巴爾幹半島上部份地區。
1699.12.8:法蘭西在今美國建立路易斯安那Louisiana殖民地,隸屬新法蘭西。
1700.11.1: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卒,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亡。同月16日法蘭西王子腓力五世Felipe V繼為西班牙國王,建立西班牙(波旁王朝)。至此波旁家族統治法蘭西和西班牙兩國,為歐洲各國反對。
約1700:賈隆Diallon人首領穆罕默德.賽迪Muhammad Saidi在今塞內加爾東南部建立富塔.賈隆Futa Diallon王國。
17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亞馬遜地區。
18世紀:西歐興起啟蒙運動,出現自由主義思想。;圖阿雷格Tuareg人在今阿爾及利亞、尼日和馬里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建立多個部落聯盟。;姆貝加Mbegha在今坦尚尼亞建立香巴拉Shambalai王國。
18世紀早期:俄羅斯擴張至蒙古邊境,征服當地之哈卡斯Khakas人和布里亞特Buryat人。
1701:英格蘭發明第一部播種機。此後英格倫不斷改善農業技術,令農作物產量大幅增長,史稱農業革命。其後西歐各國亦相繼經歷農業革命。;庫馬西國王圖圖一世Tutu I統一阿散蒂各部,改國名為阿散蒂王國。
1701.1.18:勃蘭登堡選侯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改稱普魯士國王(稱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將勃蘭登堡並歸普魯士,成為德意志北部強大邦國,史稱勃蘭登堡-普魯士Brandenburg-Prussia。
1701.3.8:梅克倫堡分裂為梅克倫堡-什未林Mecklenburg-Schwerin和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Mecklenburg-Strelitz兩國。
1701.6.12:英格蘭通過《君位繼承法》,規定國王必須為新教徒;大臣須為國王之行為負責;法官終身任職等。此法成為英格倫憲法性法律之一。
1701.8.4:易洛魁部落聯盟與法蘭西殖民者及其他美洲土著部落簽訂《蒙特利爾大和約》,結束易洛魁-法蘭西戰爭。
1701.9.7:英格蘭、尼德蘭、奧地利等國組成第二次大同盟。同年爆發西班牙繼承戰爭。
1702:曼格特Mangyt部控制布哈拉朝政。;英格蘭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北美洲之殖民地,爆發安尼Anne女王戰爭,為西班牙繼承戰爭之一部分。;突尼西亞近衛軍長官謝里夫ash-Sharif推翻穆拉德王朝。
1702.7.16:英格蘭并吞法屬聖克里斯托弗,佔領聖基茨全島。
1702.12.24:蒙特尼格羅親王-主教丹尼洛一世屠殺國內的穆斯林,史稱「蒙特尼格羅的晚禱」。
1703:莫卧兒轄下之孟加拉國藩王(納瓦布)穆爾希德.庫利.賈法爾Murshid Quli Jafar割據孟加拉國,建立孟加拉國政權。;特蘭西瓦尼亞貴族費倫茨.拉科西Ferenc Rakoczy發動反奧地利起事,史稱第二次庫魯茨起事。1704年7月8日推翻奧地利在特蘭西瓦尼亞之統治,自立為親王(稱費倫茨二世Ferenc II),建立特蘭西瓦尼亞(庫魯茨政府)。1705年9月18日費倫茨二世奪取匈牙利大部分地區,兼稱匈牙利元首,建立匈牙利(庫魯茨政府)。
1704:衣索比亞皇族塞巴斯蒂亞諾斯.內加西.克雷斯托斯Sebestyanos Negasi Krestos割據衣索比亞中部之紹阿,建立紹阿王國。
1705:西藏第巴桑結嘉措企圖殺害和碩特國王拉藏汗,拉藏汗攻殺桑結嘉措,獨掌西藏統治權。;尼德蘭支持[後]馬打蘭王族蘇南.蒲格爾Sunan Puger推翻國王阿莽古拉特三世Amangkurat III,蘇南.蒲格爾自立為國王,稱巴庫布沃諾一世Pakubuwono I。阿莽古拉特三世逃奔帕蘇魯安,與帕蘇魯安聯合反抗尼德蘭,史稱第一次爪哇繼承戰爭。
1706:加勒比海盜佔領巴哈馬群島的拿騷Nassau,建立巴哈馬海盜政權(俗稱「海盜共和國」)。
1706.10:尼德蘭擊敗帕蘇魯安統治者蘇拉巴迪,蘇拉巴迪受傷死,蘇拉巴迪戰爭結束,但阿莽古拉特三世及其後繼者繼續反抗尼德蘭。
1707:瀾滄王子京吉拉Kingkitsarad反叛瀾滄,在寮國北部建立琅.勃拉邦瀾滄Luang Prabang Lanchang王國。瀾滄國王塞翁.順化Say Ong Hue改國名為萬象瀾滄Vientiane Lanchang王國。
1707.5.1:英格倫與蘇格蘭合併為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聯合王國。
1707.6.13:匈牙利議會宣布廢黜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一世Jozsef I之匈牙利王位,推翻奧地利之統治,庫魯茨政府統治匈牙利全國。1711年匈牙利起事者與奧地利妥協,奧地利先後恢復對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之統治,並將特蘭西瓦尼亞劃歸匈牙利,自此由匈牙利國王兼任特蘭西瓦尼亞親王。
1707.7.7:奧地利從西班牙奪取那不勒斯。
1708:尼德蘭擒[後]馬打蘭國王阿莽古拉特三世,第一次爪哇繼承戰爭結束。
1708.10.7:錫克上師哥賓德.辛格Gobind Singh卒,錫克教自此取消上師稱號,此後錫克教分裂為12個教團。同年錫克教首領班達Banda在旁遮普建立錫克政權。
1709:吉爾扎.阿富汗Ghilzai Afghan人首領米爾.瓦伊斯Mir Veys起事反抗波斯,在今阿富汗南部之坎大哈Qandahar建立吉爾扎.阿富汗政權。
1709.7.8:俄羅斯在波爾塔瓦Poltava戰役中大破瑞典軍,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Karl XII逃奔奧斯曼。1714年卡爾十二世重返瑞典,繼續發動戰爭。
1710:奧斯曼進攻俄羅斯,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7月21日兩國簽訂《普魯特Pruth條約》,俄羅斯將阿速夫交還奧斯曼。
約1710:巴烏萊Baule人首領阿塞.波庫Asae Pokou在今象牙海岸Ivory Coast中部建立巴烏萊王國。迪烏拉Dyula人首領謝胡.奧馬爾.瓦塔拉Shehu Umar Watara佔領今象牙海岸東北部之孔格Kong,建立孔格王國。;隆達將軍卡曾貝一世Kazembe I割據今尚比亞北部,建立卡曾貝Kazembe王國。
1712:蘇黎世和伯爾尼與瑞士各公教州爆發第二次菲爾默根戰爭,公教州戰敗。
1713.4.11:西班牙繼承戰爭各參戰國訂立《烏得勒支Utrecht條約》:規定法蘭西與西班牙永遠不得合併。西班牙將西西里割予薩伏依。西班牙將將米蘭、那不勒斯和撒丁島割予奧地利。西班牙將直布羅陀Gibralta割予不列顛。
1713.11.16:巴拉吉.維斯瓦納特.巴特Balaji Vishwanath Bhat任薩塔拉宰相(佩什瓦Peshwa),自此其家族控制薩塔拉朝廷,並割據浦那Poona地區,形成佩什瓦政權。
1714:萬象瀾滄轄下之占巴塞Champassak統治者諾嘎薩Nokasat獨立,在寮國南部建立占巴塞王國。;第七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爆發。;孔格王子法馬岡.瓦塔拉Famaghan Wattara割據今布基納.法索西部之吉里科Gwiriko,建立吉里科王國。
1714.3:法蘭西與奧地利訂立《拉施塔特Rastatt條約》,西班牙繼承戰爭結束。奧地利自西班牙取得西屬尼德蘭,西屬尼德蘭遂改稱奧屬尼德蘭Austrian Netherlands。
1714.8.1:不列顛國王安尼卒,斯圖亞特王朝結束。漢諾威選侯格奧爾吉一世Georg I兼任不列顛國王(稱喬治一世George I),建立不列顛(漢諾威王朝)。
約1714:拉齊米拉霍Lazimilaho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建立貝齊米薩拉卡Betsimisaraka王國。
1715.9:雅各布黨Jacobite(即支持前英格倫國王詹姆斯二世的保王派)在蘇格蘭起事(史稱第一次雅各布黨起事),同年12月立前斯圖瓦特王族詹姆斯八世James VIII為蘇格蘭國王,復辟蘇格蘭王國。次年2月5日不列顛敉平起事,詹姆斯八世逃返法蘭西。
1716:奧地利攻奧斯曼,第二次奧土戰爭爆發。
1717: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謀奪法蘭西王位,法蘭西、不列顛和尼德蘭組成三國同盟。1718年奧地利亦加入同盟,組成四國同盟,並與西班牙爆發四國同盟戰爭。
1717.5.27:西班牙設立新格拉納達New Granada總督區作為單獨殖民地。此殖民地的統轄範圍後來包括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厄瓜多。1724年5月11日西班牙撤消此總督區。
1717.11:準噶爾滅和碩特,征服西藏。
1718:哈薩克分裂為大玉茲Elder Zhuz(統治東部及南部)、中玉茲Middle Zhuz(統治中部和北部)和小玉茲Younger Zhuz(統治西部)三部分。;奧地利頒布《國本詔書》,規定哈布斯堡家族之領地不可分割;大公卡爾三世Karl III死後如無男嗣則由其女馬利亞.特里薩Maria Theresa繼承。
1718.7.21:奧斯曼與威尼斯和奧地利簽訂《帕薩洛維茨Passarowitz條約》:威尼斯割希臘部分地區予奧斯曼;奧斯曼則割巴爾幹半島部分地區予奧地利。第七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和第二次奧土戰爭結束。威尼斯喪失在東地中海的霸權地位。
1718.7.26:不列顛攻滅巴哈馬群島海盜政權,巴哈馬群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719:阿莽古拉特四世Amangkurat IV繼為[後]馬打蘭國王。[後]馬打蘭王族紛紛起兵反對阿莽古拉特四世。尼德蘭東印度公司出兵支持阿莽古拉特四世,第二次爪哇繼承戰爭爆發。1723年尼德蘭東印度公司助阿莽古拉特四世敉平各王族起事。
1719.1.23:德意志封安東.弗洛里恩Anton Florian為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親王,統治德意志南部之瓦杜茲Vaduz和施倫堡Schellenburg兩地,建立列支敦斯登親王國。
1720年代初:達爾格.庫利Dargah Quli Khan在亞塞拜然東部建立巴庫Baku王國。
1720:清征服西藏,在西藏設置五名噶倫,共同統治西藏。;巴吉.拉奧一世Baji Rao I任佩什瓦藩王,在位期間征服各地,稱霸中印度。但其後馬拉特人軍閥各據一方,馬拉特人分裂為多個政權,形成馬拉特部族聯盟。;瑞典與普魯士、丹麥等國簽訂《斯德哥爾摩條約》,喪失部分領土。同年瑞典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瑞典之自由時代開始。
1720.2.17:西班牙與四國同盟簽訂《海牙Hague條約》,四國同盟戰爭結束。薩伏依將西西里割予奧地利;奧地利則將撒丁島割予薩伏依。薩伏依改國名為撒丁王國。
約1720:沙特al-Saud氏族首領沙特一世Saud I在阿拉伯半島東部建立內志Najd王國(俗稱沙特第一王國)。其後沙特一世皈依瓦哈布Wahhab創立之瓦哈布派,納季德成為瓦哈布派之基地。
1721:柔佛國王阿卜杜勒.賈利勒.拉赫馬特Abdul-Jalil Rahmat兼稱西阿克Siak國王,在蘇門答臘島東部建立西阿克王國。;巴拉圭人安特基拉.卡斯特羅de Antequera y Castro在巴拉圭省府亞松森Asuncion發動第一次巴拉圭土生白人起事,反對西班牙殖民政府和耶穌會政權。1731年被鎮壓。
1721.4.4:沃爾波Walpole任不列顛首席財政大臣(1730年5月15日改稱首相),任內確立內閣負責制度,形成議會內閣制,此後由輝格黨和托利黨輪流組閣執政。不列顛國王逐漸成為虛位君主。
1721.8.30:瑞典與俄羅斯簽訂《尼斯塔特Nystad條約》,瑞典割讓立窩尼亞、愛沙尼亞Estonia、卡累利亞Karelia等地予俄羅斯。俄羅斯遂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故俄羅斯史家稱第二次北方戰爭為「窗戶戰爭」。第二次北方戰爭結束,瑞典在東北歐之霸權為俄羅斯取代。
1722:布吉斯人奪取柔佛政權,立蘇萊曼.巴德爾-阿拉姆一世Sulayman Badr-ul-Alam Shah I,將首都遷往廖內-林加Riau-Lingga群島,改國名為廖內-林加王國,統轄廖內-林加群島、柔佛、彭亨和新加坡,由布吉斯人掌政,稱霸馬來半島。;吉爾扎.阿富汗國王馬哈茂德Mahmud入侵波斯,同年10月23日改稱波斯國王,建立波斯(吉爾扎.阿富汗王朝)。11月10日塔赫馬斯普二世Tahmasp II逃奔裏海Caspian Sea南岸,自立為國王,號召全國起而反抗吉爾扎.阿富汗王朝。
1723: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反清,次年三月為清所滅。
1724:莫卧兒轄下之海得拉巴Hyderabad藩王(尼扎姆Nizam)阿薩夫.賈赫一世Asaf Jah I割據德干東部之海得拉巴,建立海得拉巴政權。
1725:廖內-林加王子扎因-阿比丁一世Zain-ul-Abidin I割據馬來亞東北部之丁加奴Trengganu,建立丁加奴王國。;牙買加島之不列顛殖民政府進攻島上黑人逃奴(馬隆Maroon人)建立之逃奴堡,史稱第一次馬隆戰爭。1739年殖民政府與黑人逃奴訂立協議,給予逃奴堡有限度自治。
1726.12.24:西班牙在今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建立殖民地。
1727:西藏諸噶倫爆發內戰,史稱衛藏戰爭。次年清平息內戰,任命頗羅鼐Pholhanas成為西藏最高行政長官。
約1727:在阿拉伯半島的海灣地區北部開始出現一些小國。
1728.9:為俄羅斯服務的丹麥探險者白令Bering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
1729.11.13:波斯(沙法維王朝)擊滅吉爾扎.阿富汗王朝。
1730:奧斯曼人巴特羅訥.哈利勒Patrona Halil在君士坦丁堡發動起事。同年10月1日迫使國王艾哈邁德三世Ahmed III退位。2日馬哈茂德一世Mahmud I繼位。11月馬哈茂德一世殺巴特羅訥.哈利勒,鎮壓起事。;阿波美改國名為達荷美Dahomey王國。
1731:堪察加Kamchatka半島爆發反對俄羅斯侵略的堪察加起事。1732年俄羅斯敉平起事,征服堪察加半島。約1800年俄羅斯最終征服楚科奇Chuckchi半島。;馬拉特人將領拉諾吉.拉奧Ranoji Rao割據北印度之瓜廖爾Gwalior,建立瓜廖爾王國。另一馬拉特人將領馬拉爾.拉奧一世Malhar Rao I割據中印度馬爾瓦之印多爾Indore,建立印多爾王國。;馬拉姆.優努斯Mallam Yunus在今尼日南部建立達馬加臘姆Damagaram王國。;巴拉圭人蒙波de Mompox發動第二次巴拉圭土生白人起事,成立亞松森自治公社。1734年西班牙殖民政府敉平起事。
1731.1.20:帕爾馬公爵安東尼奧.弗朗切斯科Antonio Francesco卒,無嗣,帕爾馬(法爾內塞王朝)亡。西班牙王子卡洛斯Carlos繼任帕爾馬公爵(稱卡洛一世Carlo I),建立帕爾馬(波旁王朝)。
1731.4:馬拉特人將領皮拉吉.拉奧Pilaji Rao割據西印度古吉拉特之巴羅達Baroda,建立巴羅達王國。
1732:清滅台灣島之大肚部落聯盟。;莫卧兒轄下之阿瓦德Avadh藩王(納瓦布)薩達特.阿里.汗一世Saadat Ali Khan I割據北印度之阿瓦德(又稱奧德Oudh),建立阿瓦德政權。;費爾干納遷都浩罕Khokand,改國名為浩罕王國。
1732.9.3:波斯土庫曼人阿夫沙爾Afshar部落首領納迪爾Nadir控制波斯朝政。
1733.2.1: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Augustus II卒,列強幹涉波蘭之王位繼承,法蘭西支持前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Stanislaw I複位。奧地利和俄羅斯則支持薩克遜-維滕堡選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Friedrich August II兼任波蘭國王。同年9月12日前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Stanislaw I複位。俄羅斯進攻波蘭,波蘭繼承戰爭爆發。1734年1月17日俄羅斯扶植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為波蘭國王(稱奧古斯特三世Augustus III)。
1733.11: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第一次波旁家族盟約》,建立在波蘭繼承戰爭中的盟國關係。
1734:帕爾馬佔領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同年6月2日帕爾馬公爵卡洛一世兼任兩國君主。
1735:俄羅斯與奧斯曼爆發第三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奪取阿速夫。1737年奧地利參加戰爭,支持俄羅斯,是為第三次奧土戰爭。1739年9月18日三國簽訂《貝爾格萊德Belgrade條約》,俄羅斯取得阿速夫;奧地利則放棄塞爾維亞北部。
1735.8: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繼為清皇帝,在位期間國勢達於極盛。
1735.10.3:波蘭繼承戰爭各參戰國簽訂和約草案。帕爾馬公爵卡洛一世將帕爾馬讓予奧地利;奧地利則承認卡洛一世統治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波蘭前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放棄對波蘭王位的要求權,但取得[上]洛林。[上]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Francois III獲得托斯坎尼。
1736: [上]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與奧地利公主馬利亞.特里薩結婚,形成哈布斯堡-洛林Habsburg-Lorraine家族。同年弗朗索瓦三世退位,斯坦尼斯拉夫一世繼為[上]洛林公爵。
1736.3.8:波斯權臣納迪爾推翻沙法維王朝,自立為國王,建立波斯(阿夫沙爾王朝)。納迪爾在位期間征服北印度、中亞等地區。
1737.7.9:托斯坎尼大公吉安.加斯托內Gian Gastone卒,托斯坎尼(梅迪奇王朝)亡。弗朗索瓦三世繼任托斯坎尼大公(稱弗朗切斯科二世Francesco II),建立托斯坎尼(洛林-哈布斯堡Lorraine-Habsburg王朝)。
1738:馬拉特人將領拉古吉一世Raghuji I割據中印度德干之那格浦爾Nagpur,建立那格浦爾王國。
1738.11.18:波蘭繼承戰爭各參戰國批准和約草案,最終簽訂《維也納條約》,波蘭繼承戰爭正式結束。
1739:不列顛與西班牙因殖民地和貿易糾紛爆發第二次英西戰爭(俗稱詹金斯Jenkins割耳之戰),其後成為奧地利繼承戰爭之一部分。
1739.8.20:西班牙重新設立新格拉納達New Granada總督區,統轄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和厄瓜多。
1740.1.11:清封頗羅鼐為西藏郡王,建立西藏政權,為清之藩屬國。
1740.5.31: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繼為普魯士國王,在位期間推行「開明專制」政策,振興國勢。
1740.10.9:荷屬東印度殖民政府借口爪哇島之華人私藏武器,屠殺華人,鮮血染滿溪水,史稱紅溪?案。爪哇島上之華人和爪哇人聯合發動起事,史稱全面戰爭(又稱爪哇人-華人-尼德蘭人戰爭)。1743年[後]馬打蘭聯合尼德蘭敉平起事,並將一半國土割予尼德蘭。
1740.10.20:奧地利大公卡爾三世卒,馬利亞.特里薩繼位。歐洲列強幹涉奧地利之君位繼承,引發奧地利繼承戰爭。普魯士企圖奪取西里西亞,進攻奧地利,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爆發。
1740.12:緬甸孟人首領頻耶.達拉Binnya Dala發動緬甸孟人大起事,立斯彌.陶.佛陀吉帝Smim Htaw Buddhaketi為勃固國王,建立勃固王國([後]勃固[Later] Pegu)。
1741:瑞典為重奪東北歐霸權,與俄羅斯爆發第二次俄瑞戰爭,瑞典戰敗。1743年兩國簽訂《圖爾庫Turku條約》,瑞典割西卡累利亞Western Karelia予俄羅斯。
1742.7.28: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柏林條約》,西里西亞大部分被劃歸普魯士,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結束。
1743: [後]馬打蘭王子馬斯.扎伊爾德Mas Said起事反抗尼德蘭,史稱莽庫尼卡蘭Mangkunegaran戰爭。1746年另一王子莽庫布米Mangkubumi亦起事,史稱莽庫布米戰爭。莽庫尼卡蘭戰爭和莽庫布米戰爭合稱第三次爪哇繼承戰爭。;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第二次波旁家族盟約》,建立在奧地利繼承戰爭中的盟國關係。
1744:奧地利與普魯士爆發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次年12月25日兩國簽訂《德累斯頓Dresden條約》,幾乎全部西里西亞被劃歸普魯士,奧地利僅余小部分,稱為奧屬西里西亞Austrian Silesia。;不列顛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北美洲之殖民地,爆發喬治國王戰爭,為奧地利繼承戰爭之一部分。
1745.7.13:不列顛雅各布黨首領查理三世Charles III在蘇格蘭起事(史稱第二次雅各布黨起事),再次復辟蘇格蘭王國。次年4月25日不列顛敉平起事。
1746:不列顛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南印度之霸權,在卡爾納提克Carnatic爆發第一次卡爾納提克戰爭,為奧地利繼承戰爭之一部分。;阿曼轄下之蒙巴薩總督阿里Ali獨立,在東非大湖地區建立蒙巴薩王國。
1747:波斯國王納迪爾被刺殺,波斯陷入內亂。;沙赫.瓦爾迪Shah Wardi Khan在亞塞拜然西北部建立甘賈Ganja王國。坎加爾里Kangarly部落首領海達羅格魯Heydaroglu在亞塞拜然西部建立納希切萬Nakhichevan王國。
1747.7:波斯轄下之赫拉特Herat總督、阿卜達里.阿富汗Abdali Afghan人首領艾哈邁德.沙赫.杜蘭尼Ahmad Shah Durrani反叛波斯,建立阿富汗政權(杜蘭尼Durrani王朝)。艾哈邁德.沙赫.杜蘭尼在位期間,稱霸中亞,併入侵北印度。
1748.10:奧地利繼承戰爭各參戰國簽訂《亞琛條約》:各國承認馬利亞.特里薩之繼承權。此後馬利亞.特里薩推行「開明專制」政策,企圖重振國勢。奧地利將帕爾馬割予西班牙。同月18日西班牙王子腓力Felipe繼任帕爾馬公爵(稱菲利普Filippo)。
1749:不列顛與法蘭西干涉海得拉巴和阿爾科特之王位繼承,爆發第二次卡爾納提克戰爭。1754年法蘭西戰敗,法蘭西在印度之勢力被削弱。
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在此時期紡織業蓬勃發展,蒸汽成為主要動力來源。
1750:庫爾德人贊德Zand部落首領卡里姆Karim在波斯南部自立為國王,建立波斯(贊德王朝)。;蘇萊曼一世Suleyman I任奧斯曼轄下之伊拉克藩王(貝伊Bey),割據伊拉克,建立伊拉克政權(馬木盧克王朝)。
1750.11.11:西藏郡王朱爾默特.那木扎勒Gyurmed Namrgyal謀叛清,為清所殺。此後清撤消西藏王號,直接統治西藏,確立達賴喇嘛Dalai Lama為西藏地區最高宗教領袖和地方政府(噶廈)首長。
約1750:約魯巴人首領馬耶Maye在今奈及利亞西南部建立伊巴丹Ibadan王國。
1752:薩巴赫Sabah氏族首領薩巴赫一世Sabah I在阿拉伯半島海灣地區北部建立科威特Kuwait政權。
1752.3: [後]勃固滅緬甸(東吁王朝)。同年4月雍借牙Aung Zeya起事反抗[後]勃固,建立緬甸(雍借牙王朝)。1757年雍借牙滅[後]勃固。
1753: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群島Sao Tome and Principe Islands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巴拉圭耶穌會政權反對西班牙將其領地割予葡萄牙,發動轄下的土著瓜拉尼人起事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史稱瓜拉尼人戰爭(又稱七居留地戰爭)。175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聯軍敉平起事。1767年西班牙滅巴拉圭耶穌會政權。
1753.2:熱那亞屬島科西嘉Corsica宣布獨立,成立科西嘉國。
1755: [後]馬打蘭王子莽庫布米與尼德蘭簽訂《基安地Gianti條約》,將[後]馬打蘭分為蘇拉卡爾塔Surakarta王國(由原[後]馬打蘭國王巴庫布沃諾三世Pakubuwono III統治)和日惹卡爾塔Jogjakarta王國(由莽庫布米(改稱阿孟庫布沃諾一世Amangkubuwono I)統治)兩部分。;弘吉刺Kungrate部開始控制希瓦朝政。;法蘭西哲學家、法學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卒(1689-1755)。生前提出權力分立和制衡學說,奠定現代西方民主分權制度的理論基礎,著有《論法的精神》等。
約1755:海達爾.阿里.汗Haidar Ali Khan控制邁索爾朝政。
1756.8:普魯士與奧地利爆發七年戰爭(又稱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其後歐洲各大國亦被捲入戰爭。同年不列顛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印度之殖民地進行第三次卡爾納提克戰爭,為七年戰爭的一部分。不列顛與法蘭西為爭奪在北美洲之殖民地,在北美洲爆發戰爭,多個美洲土著部落亦被捲入戰爭,史稱法蘭西和印第安人戰爭,七年戰爭和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
1757:清滅準噶爾。維吾爾人(又稱回部)首領布那敦Poluonidu和霍集佔Huojishan反清,割據新疆,建立巴圖爾Batu王國。1759年九月清滅巴圖爾,征服新疆。;奧斯曼轄下之斯庫台藩王穆罕默德.貝伊Mehmet Bey割據今阿爾巴尼亞之斯庫台,建立斯庫台政權。
1757.3.17:[後]馬打蘭王子馬斯.扎伊爾德與尼德蘭簽訂《沙拉笛加Salatiga條約》,馬斯.扎伊爾德獲得蘇拉卡爾塔部分領土,建立莽庫尼卡蘭王國。
1757.6.23:不列顛殖民者在普拉西Plassey戰役擊敗孟加拉國藩王西拉傑-杜拉Siraj-ud-Dawlah。同年孟加拉國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759:緬甸入侵暹羅,1767年4月7日滅暹羅(阿瑜陀耶王朝)。此後暹羅各地爆發反緬甸起事,暹羅陷入分裂。
1761:法蘭西、西班牙、帕爾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簽訂《第三次波旁家族盟約》,建立在七年戰爭中的盟國關係。
1761.1.14:阿富汗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大破馬拉特部族聯盟,馬拉特部族聯盟自此勢衰。
1762.1.15: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結束,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公爵卡爾.彼得.烏爾里希Karl Peter Ulrich兼任俄羅斯皇帝(稱彼得三世Pyotr III),建立俄羅斯(羅曼諾夫-荷爾斯泰因-戈托普Romanov-Holstein-Gottorp王朝)。同年7月10日(俄羅斯歷為6月28日)葉卡德林那二世Ekaterina II發動「六.二八政變」,推翻彼得三世。葉卡德林那二世繼位,在位期間推行「開明專制」政策,振興國勢,並且發動對外擴張,使俄羅斯成為歐亞大陸之強國。
1762.1.19:卡赫蒂國王伊拉基里二世Irakli II兼領卡特利,將兩國重新合併為喬治亞王國。
1763.2.10:不列顛、法蘭西、西班牙籤訂《巴黎條約》,重新劃分三國在美洲、印度和歐洲的屬地。不列顛獲得在北美洲和印度的優勢,確立其海上霸權地位。不列顛取得法蘭西在北美洲之屬地新法蘭西New France(即魁北克Quebec),形成今加拿大Canada之基礎。
1763.2.15: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胡貝圖斯堡Hubertusburg條約》,維持兩國領土現狀。普魯士崛起成為中歐強國。七年戰爭結束。
1763.5:渥太華Ottawa人首領蓬提阿克Pontiac鼓動多個美洲土著部族反抗不列顛殖民者,蓬提阿克戰爭Pontiacs War爆發,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1766年7月25日蓬提阿克與不列顛殖民者達成和議,結束戰爭。
1764:印度洋西部之留尼汪Reunion島(初期稱波旁島Ile Bourbon)成為法蘭西殖民地。其後模里西斯Mauritius島(初期稱法蘭西島Ile de France)、塞席爾群島Seychelles和馬約特Mayotte島亦成為法蘭西殖民地。;不列顛向北美洲各殖民地徵稅,引起殖民地人民不滿。1765年北美洲各殖民地興起反抗不列顛的運動,美國革命開始。;西班牙設立古巴都督區。
1765:海珊Husayn Khan在亞塞拜然北部建立謝基Sheki王國。
1765.5.25:今塞內加爾和甘比亞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塞內甘比亞Senegambia。
1766:廖內-林加之布吉斯人貴族薩拉赫-丁Salah-ud-Din征服馬來半島西部之雪蘭莪Selangor,建立雪蘭莪王國。;法蘭西并吞[上]洛林。
1767:暹羅將軍披耶.達信Pya Taksin起事反抗緬甸,同年12月28日在吞武里Thonburi建立暹羅(吞武里王朝)。;不列顛發動第一次邁索爾戰爭,入侵邁索爾。1769年為邁索爾擊退。
1768:波蘭人起事反抗俄羅斯,遭俄羅斯鎮壓。奧斯曼向俄羅斯宣戰,第四次俄土戰爭爆發。1774年7月21日兩國簽訂《庫楚克-凱納吉Kuchuk-Kainarji條約》,俄羅斯獲得黑海出海口。;不列顛布萊克伯恩Blackburn一批工人搗毀工場內的機器,是為工人運動之雛型。;埃及馬木盧克軍閥阿里Ali割據埃及,建立埃及政權。;不列顛探險者布魯斯Bruce進入衣索比亞探尋青尼羅河的源頭。此後西方探險者大規模進入非洲內陸探險。
1768.5.15:法蘭西迫熱那亞把科西嘉島割讓給法蘭西。1769年6月13日法蘭西征服科西嘉。
1768.9.25: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Prithivi滅加德滿都,改國名為尼泊爾王國。同年10月滅帕坦。1769年11月13日滅巴特岡,統一尼泊爾。
1769:英格蘭出現世界歷史上第一間工廠。;衣索比亞皇權衰落,各諸侯紛紛獨立,史稱王侯紛爭時代。提格雷Tigre總督邁克爾.塞胡爾Michael Sehul割據提格雷,建立提格雷王國。阿姆哈拉Amhara亦脫離衣索比亞,建立阿姆哈拉王國。
1770:阿卜杜勒.馬吉德Abdul Majid成為柔佛轄下之彭亨藩王(本達聊天),割據彭亨,復辟彭亨政權。;為逃避俄羅斯之侵略,土爾扈特國王渥巴錫Ubashi率土爾扈特人大部分從俄羅斯草原東返。留居俄羅斯草原的土爾扈特人成為俄羅斯屬民,被稱為卡爾梅克Kalmyk人。;不列顛滅孟加拉國,孟加拉國成為英屬印度之一部分。
1770.5.6:不列顛般海家庫克Cook到達澳大利亞。1788年1月26日不列顛在澳大利亞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此後不列顛殖民者在澳大利亞建立其他殖民地,並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爆發多次衝突,史稱「澳大利亞前線戰爭」。
1770.9.13:因丹麥國王克里斯蒂恩七世Christian VII患精神病,由大臣斯特魯恩西Struensee掌權。
1771:廣南人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侶在越南中部發動西山Tay Son起事,反抗廣南。1776年阮文岳稱王,在歸仁建立西山起事政權,史稱新阮New Nguyen王朝。
1771.1.4:大部分土爾扈特人返回準噶爾盆地,成為清之屬民。
1772:芬蘭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發動政變,廢除憲法,恢復君主專制,自由時代結束。
1772.1.17:丹麥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掌權者斯特魯恩西。同月保守派領袖霍格-古德堡Hoegh-Guldberg繼起掌權。
1772.8.5: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瓜分波蘭和立陶宛部分領土,史稱第一次瓜分波蘭。西普魯士被並歸普魯士。
1773:馬來半島九個米南加保土邦(英納斯Inas、傑萊布Jelebu、詹波爾Jempol、佐霍爾Johol、烏魯.穆亞爾Ulu Muar、林茂Rembau、古農.帕西爾Gunung Pasir、雙溪.烏戎Sungai Ujong和特臘奇Teraci,其後再加上唐賓Tampin)推舉米南加保王子梅拉瓦Melawar為最高統治者,建立森美蘭Negri Sembilan(九邦)王國。;西班牙承認阿勞坎人獨立,其地被稱為阿勞坎尼亞Araucania。
1773.7.1: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公爵保羅Paul將其國讓予荷爾斯泰因-塞格堡。丹麥將荷爾斯泰因-塞格堡和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合併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並將奧爾登堡讓予保羅,保羅改稱荷爾斯泰因-奧爾登堡伯爵,建立荷爾斯泰因-奧爾登堡Holstein-Oldenburg政權。
1773.9:俄羅斯農民普加喬夫Pugachev發動農民起事,稱皇帝,建立起事政府。次年9月俄羅斯政府敉平起事。
1774:杜爾哥Turgot任法蘭西財政大臣,任內採納重農主義經濟理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此後重農主義逐漸取代重商主義成為西歐最流行的經濟理論。;塞索巴基王子巴扎扎Bazaza割據今尼日南部之米里亞Mirria,建立米里亞王國(俗稱塞索巴基第二王國)。
1775:不列顛發動第一次馬拉特戰爭,進攻馬拉特部族聯盟。1782年不列顛擊敗馬拉特部族聯盟。;富塔.托羅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蘇萊曼.保爾Shaykh Sulayman Bal發動富塔聖戰。次年其信徒阿卜杜勒卡迪爾Abdalkadir推翻富塔.托羅(登尼安基王朝),建立神權統治。
1775.4.19:英屬北美British North America之不列顛軍企圖奪取殖民地革命分子(稱愛國黨)之軍需庫,在列剋星敦Lexington戰役中被革命軍擊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同年英屬北美各殖民地(包括:弗吉尼亞Virginia、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New Jersey、新罕布希爾、德拉瓦Delaware、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馬薩諸塞Massachusetts、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馬利蘭Maryland、喬治亞Georgia、南卡羅來納South Carolina、羅得島)召開大陸會議,組成北美聯合殖民地(俗稱十三殖民地)。
1776:不列顛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將重農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發展為古典經濟學,奠定現代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
1776.7.4:北美聯合殖民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脫離不列顛獨立,聯合組成美利堅America合眾國(簡稱美國),實行邦聯制,各州保留獨立地位。
1776.8.8:西班牙設立普拉塔河Rio de la Plata總督區作為單獨殖民地。此殖民地的統轄範圍後來包括今阿根廷和烏拉圭(舊稱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
1777:大越任命西山王阮文岳為廣南鎮守,使其進攻廣南。西山軍攻滅廣南。廣南王族阮福映攻佔柴棍,反抗西山。1780年阮福映自稱大越國主,在越南南部建立大越(舊阮王朝)。;西婆羅洲華僑首領羅芳伯把各華僑金礦公司合併為蘭芳公司,自任「大唐總長」,實際為統治當地華僑的共和政府,形成蘭芳公司政權。
1777.9.8:西班牙設立委內瑞拉都督區。
1777.12.30:萊因王權選侯卡爾.西奧多Karl Theodor改任巴伐利亞選侯,將萊因並歸巴伐利亞,遭奧地利和普魯士干涉。177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爆發巴伐利亞繼承戰爭。1779年5月13日兩國簽訂《特申Teschen條約》,承認萊因並歸巴伐利亞。
1778:美國與法蘭西等國結盟,共同對抗不列顛,於1781年擊敗不列顛。;西班牙設立智利都督區。
1779:法蘭西從不列顛奪取塞內甘比亞。;南部非洲的科薩Xhosa人(又稱南恩戈尼Southern Ngoni人,歐洲人稱為卡弗爾Kaffir人)反抗尼德蘭殖民者,第一次卡弗爾戰爭(又稱開普-恩戈尼戰爭)爆發。1781年科薩人戰敗。;美國擊敗易洛魁部落聯盟,易洛魁部落聯盟解體。
1780年代:美國西北方多個土著部族聯合組成西部部落聯盟,以抵抗美國殖民者的入侵。
1780:不列顛發動第二次邁索爾戰爭,入侵邁索爾。1784年為邁索爾擊退。;不列顛與尼德蘭因爭奪海洋霸權爆發第四次英荷戰爭。1784年尼德蘭戰敗,自此國勢衰落。;前印加王族後裔孔德雷坎基Condorcanqui發動反西班牙起事。次年3月改名為圖帕.阿馬魯二世Thupa Amaru II,復辟印加王國。10月6日西班牙敉平起事。
1780.3.8:俄羅斯宣布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實行「武裝中立」,並與丹麥和瑞典組成第一次武裝中立聯盟。其後其他歐洲國家亦相繼加入聯盟。
1780.11.29:奧地利大公馬利亞.特里薩卒,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結束。約瑟夫二世Josef II繼位,建立奧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約1781:俾路支人塔爾普爾Talpur氏族在西印度信德地區建立信德王國。
1782:暹羅阿瑜陀耶地區爆發起事,同年4月6日將軍育華.朱拉洛Yot Fa Chulalok敉平起事,推翻國王披耶.達信。育華.朱拉洛自立為國王,遷都曼谷Bangkok,建立暹羅(曼谷王朝)。
1783:哈里法al-Kalifah氏族首領艾哈邁德Ahmad割據卡達和巴林島,建立巴林政權。1797年將統治中心移往巴林島。;法蘭西解散法屬安的列斯。
1783.7.24:喬治亞與俄羅斯簽訂《格奧爾吉耶夫斯克Georgievsk條約》,喬治亞成為俄羅斯之保護領。
1783.9.3:不列顛、法蘭西、西班牙籤訂《凡爾賽Versailles條約》,劃分三國在北美洲的勢力範圍。不列顛與法蘭西瓜分塞內甘比亞:塞內加爾屬法蘭西,甘比亞屬不列顛。;不列顛與美國簽訂《巴黎和約》,不列顛承認美國獨立,並將位於美國以西的大片領土讓予美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不列顛殖民帝國進入第二帝國時期。
1784:哈馬德Hamad奪取阿曼政權,自立為國王,自此阿曼廢除教長制,改由世襲君主統治,改國名為馬斯喀特Muscat王國。;丹麥改革派支持太子腓特烈Frederik發動政變,推翻保守派掌權者霍格-古德堡。腓特烈繼起掌權。
1785:布哈拉(賈尼王朝)結束,曼格特Mangyt部首領沙赫.穆拉德Shah Murad建立布哈拉(海達爾Haidar王朝)。;奧地利計劃與巴伐利亞公爵卡爾.西奧多Karl Theodor互相交換奧屬尼德蘭和巴伐利亞。同年7月23日普魯士與其他德意志王公組成德意志王公聯盟,反對奧地利。奧地利遂放棄該計劃。;尼德蘭愛國黨在海牙發動起事,驅逐執政官威廉五世,在海牙建立尼德蘭(愛國黨政府)。1787年普魯士出兵推翻愛國黨政府。;美國採納銀本位製作為其貨幣制度。
1785.2:緬甸滅阿拉干,統一緬甸。
1786:邁索爾權臣提普.素丹Tipu Sultan推翻邁索爾,自立為國王,建立庫達-達德Khuda-Dad王國。;美國退伍軍官謝司Shay在馬薩諸塞發動起事。次年1月被美國政府鎮壓。
1786.6:西山軍推翻大越鄭氏之統治。1788年大越(後黎王朝)聯合清帝國對抗西山。
1787.8.21:奧斯曼與俄羅斯為爭奪喬治亞和羅馬尼亞控制權爆發第五次俄土戰爭。1788年2月奧地利向奧斯曼宣戰,第四次奧土戰爭爆發。1790年7月奧地利退出戰爭。1792年1月9日奧斯曼與俄羅斯簽訂《雅西Jassy條約》,規定兩國以德涅斯特Dniester河為界。
1787.9.17:美國制憲議會制定《美國憲法》,確立總統制和聯邦制。1789年3月4日憲法生效,美國實行聯邦制,各州成為美國聯邦之成員。
1788:西山將領阮文惠反叛阮文岳,在富春稱皇帝。西山遂分裂為西山(歸仁Qui Nhon政府)(由阮文岳領導)和西山(富春Phu Xuan政府)(由阮文惠領導)兩政府。次年正月西山(富春政府)擊敗清軍,滅後黎王朝。前大越國主阮福映聯合法蘭西對抗西山。;瑞典為奪回失土,與俄羅斯爆發第三次俄瑞戰爭,失敗。1790年兩國停戰。
1789:奧屬尼德蘭爆發革命,1790年1月11日脫離奧地利,成立比利時政權,由佛蘭德爾、西佛蘭德爾West-Flanders、布拉邦特、圖爾內-圖爾內西Tournai-Tournesis、馬林Malines、那慕爾、上格爾德Upper-Gelder和林堡等邦組成。12月7日奧地利鎮壓革命,滅比利時。;南部非洲的科薩人再次反抗尼德蘭殖民者,第二次卡弗爾戰爭爆發。1793年科薩人戰敗。
1789.4.7:塞利姆三世Selim III繼為奧斯曼國王,在位期間推行改革。
1789.4.30:華盛頓Washington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1789.5.5:法蘭西召開等級會議,第三等級與第一、第二等級發生爭執。6月17日第三等級自行宣布成立國民議會。20日國王路易十六世Louis XVI下令解散國民議會,國民議會代表發表《網球場誓言》,表示決不解散。7月9日國民議會改稱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事,攻陷巴士底Bastille監獄,釋放政治犯,法蘭西大革命爆發。7月25日成立巴黎公社,作為市政府。8月27日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1790:不列顛聯合馬拉特部族聯盟和海得拉巴進攻庫達-達德,史稱第三次邁索爾戰爭。1792年庫達-達德被割佔一半領土。;美國進攻西部部落聯盟,西北印第安戰爭爆發,為美國印第安戰爭之一部分。1794年8月西部部落聯盟被擊敗。1795年8月3日西部部落聯盟與美國簽訂《格林維爾Greenville條約》,割讓土地。其後西部部落聯盟瓦解。;法蘭西屬地聖-多明各爆發反法蘭西起事,史稱海地Haiti革命。此後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相繼爆發革命,合稱拉丁美洲獨立戰爭。1791年革命領袖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統一各支起事軍。1798年驅逐法蘭西勢力。
1791:大洋洲塔希提Tahiti島土著人首領波馬雷一世Pomare I和波馬雷二世Pomare II統一各部,建立塔希提王國。
1791.5.3:波蘭-立陶宛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791.8.27:奧地利和普魯士發表《匹爾尼茨Pillnitz宣言》,結盟支持法蘭西王室。1792年4月與法蘭西政府爆發戰爭,9月為法蘭西軍擊敗。
1791.9.14:法蘭西頒布《1791年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同年10月1日召開立法議會,斐揚Feuillant派掌權。
1792:丹麥禁止進行黑奴貿易。自此在西方各國興起廢奴運動,陸續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美因茲民主派首領福爾斯特Forster成立自由與平等之友社,進行革命運動。同年10月法蘭西軍攻陷美因茲。自由與平等之友社召開萊因-德意志國民大會,驅逐貴族,廢除封建特權。
1792.3.11:不列顛獅子山Sierra Leone公司在今獅子山自當地酋長購得一塊土地,以安置被釋放之黑人奴隸,取名為弗里敦Freetown。1808年1月1日形成塞拉.利昂殖民地。
1792.8.9:巴黎公社改組,以雅各賓Jacobin派左翼領袖蕭梅特Chaumette為首長。8月10日巴黎公社發動起事,推翻斐揚派,廢黜國王路易十六世,波旁王朝亡。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君主制,並於次日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由吉倫特Girodin派掌權。
1793.1.21: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世被處決。同年2月1日歐洲各國組成第一次反法蘭西聯盟,企圖干涉革命,反法蘭西聯盟戰爭(又稱法蘭西革命戰爭)爆發。法蘭西保王派在旺代Vendee發動起事,同年被鎮壓。
1793.1.23:俄羅斯和普魯士瓜分波蘭和立陶宛部分領土,史稱第二次瓜分波蘭。
1793.2.14:法蘭西并吞摩納哥。同年9月22日法蘭西將摩納哥更名為海克力堡Fort-Hercule。
1793.3.16:美因茲自由與平等之友社成立美因茲共和國。此後法蘭西在歐洲先後扶植成立一系列共和國作為其附庸國,史稱女兒共和國。同年7月23日普魯士攻滅自由與平等之友社政府。
1793.5.31:巴黎爆發反吉倫派起事。6月2日吉倫特派倒台,雅各賓山嶽派奪取政權。4月24日通過《1793年憲法》,規定立法議會由普選產生。7月約10日羅伯斯比爾Robespierre任公安委員會主席,開始實行革命專政,史稱「恐怖時代」。
1793.10.24:法蘭西革命曆法開始實施,以1792年9月22日為共和元年元旦。
1794:土庫曼人卡扎爾Qajar部落首領阿加.穆罕默德Agha Mohammad自任波斯攝政,建立波斯(卡扎爾王朝)。同年10月30日卡扎爾王朝推翻贊德王朝。
1794.7.27:羅伯斯比爾之反對派(熱月黨)發動「熱月政變」,逮捕羅伯斯比爾,推翻雅各賓派,奪取政權,巴黎公社瓦解,恐怖時代結束。
1795:法蘭西佔領尼德蘭,同年1月17日尼德蘭(奧蘭治「王朝」)亡。法蘭西扶植愛國黨成立革命政府,5月16日尼德蘭改國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政權。;法蘭西先後與普魯士和西班牙籤訂《巴塞爾條約》,使兩國退出反法蘭西聯盟。;牙買加島之不列顛殖民政府再次進攻各黑人逃奴堡,史稱第二次馬隆戰爭。1797年殖民政府擊敗黑人逃奴軍,將其遷往加拿大。;卡米哈米哈一世Kamehameha I統一夏威夷Hawaii群島,建立夏威夷王國。
1795.1.7: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波蘭和立陶宛其餘的領土,史稱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和立陶宛亡。俄羅斯取得立陶宛、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和整個白俄羅斯。
1795.2.6:荷屬開普Cape殖民地轄下赫拉夫-里內特Graaff-Reinet區之布爾人起事反對東印度公司,成立自治政府。同年6月18日開普轄下之斯韋倫丹Swellendam亦反叛東印度公司,成立自治政府。9月16日不列顛奪取開普殖民地。其後平定兩地起事,將兩地重新劃歸開普殖民地。
1795.8.22:熱月黨通過《1795年憲法》,規定行政權歸五人督政府,立法權歸兩院(參議院和五百人院)之立法團。同年11月4日成立督政府。
1796:美國政府推出「文化同化政策」,旨在使某些美洲土著人接受西方文明,並選擇土著切羅基Cherokee人進行試點計劃。其後計劃擴展至克里克Creek人、西密諾爾Seminole人、奇克索Chickasaw人和喬克托Choctaw人,美國把上述五個族群統稱為五文明部落。
1796.2.16:不列顛將尼德蘭殖民勢力逐出錫蘭島,錫蘭島沿海地區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796.4:法蘭西將軍拿破崙Napoleon開始與歐洲多國進行多場戰爭,合稱拿破崙戰爭。
1796.4:拿破崙率軍攻入義大利,推翻義大利多個封建政權。同年5月攻陷米蘭,將米蘭更名為倫巴底共和國。10月16日將波洛尼亞、斐拉拉、羅曼尼亞Romangna和曼圖亞合併為內帕達納Cispadanus共和國。11月15日又將倫巴底和布雷西亞Brescia合併為外帕達納Transpadanus共和國。
1796.5.10:法蘭西平等派首領巴貝夫Babeuf密謀發動起事,事泄被捕。
1797.5.16:法蘭西滅威尼斯。同年7月9日將外帕達納、內帕達納和摩德納合併為內阿爾卑斯Cisalps共和國。
1797.10.17:法蘭西與奧地利簽訂《坎波.福米奧Campo Formio條約》,第一次反法蘭西聯盟瓦解。奧地利將比利時(前稱奧屬尼德蘭)割予法蘭西。奧地利取得威尼斯原來所轄達爾馬提亞等地。
1798:瑞士之海爾維第Helvetia委員會發動革命,法蘭西出兵佔領瑞士,於同年4月12日解散瑞士邦聯,把各州合併為海爾維第共和國。
1798.1.1:法蘭西將熱那亞更名為利古里亞Liguria共和國。
1798.2:法蘭西攻陷羅馬,同月15日推翻羅馬教皇國,扶植成立羅馬共和國。
1798.6.22:法蘭西佔領馬爾他群島,將醫院騎士團逐出馬爾他群島,醫院騎士團政權亡。自此醫院騎士團成為一普通宗教組織,但部分國家仍承認其主權實體地位。
1798.7:法蘭西軍進攻埃及,企圖切斷不列顛與印度之聯繫,在金字塔戰役中大破埃及之馬木盧克軍團。埃及成為法蘭西屬地。
1798.12:法蘭西佔領那不勒斯和皮德蒙特,那不勒斯和撒丁國王分別逃往西西里島和撒丁島。;不列顛與俄羅斯組成第二次反法蘭西聯盟。
1799:不列顛發動第四次邁索爾戰爭,於同年6月30日滅庫達-達德,復辟邁索爾王國。;科薩人發動反尼德蘭起事,史稱第三次卡弗爾戰爭。1803年科薩人成功阻遏尼德蘭殖民者向東擴張的勢頭。
1799.1.23:法蘭西在那不勒斯成立帕爾瑟諾佩亞Parthenopea共和國。
1799.3.27:法蘭西滅托斯坎尼,在托斯坎尼成立伊達拉里亞共和國。
1799.4.28:奧地利和俄羅斯聯軍在卡薩諾Cassano戰役擊敗法蘭西軍。反法蘭西聯盟在義大利進行反攻,滅內阿爾卑斯。同年5月28日撒丁重新佔領皮德蒙特。6月23日西西里派遣「宗教軍」攻滅帕爾瑟諾佩亞,重新佔領那不勒斯。
1799.7:俄羅斯成立俄羅斯美洲公司,同月9日建立俄屬美洲Russian America殖民地,其後征服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和阿拉斯加Alaska。
1799.7.7:奧地利滅伊達拉里亞,復辟托斯坎尼大公國。
1799.9.30:那不勒斯佔領羅馬。次年6月23日恢復教皇統治。
1799.11.10: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推翻督政府,成立執政府。12月15日頒布《1799年憲法》,規定行政權由三人執政府行使,立法權由四院(參政院、評議院、立法院、參議院)組成的議會行使。12月25日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實行獨裁統治。
1800.4:法蘭西軍重新攻入義大利。同年4月29日復辟內阿爾卑斯。6月23日重新佔領皮德蒙特。10月15日重新佔領托斯坎尼。
1800.4.2:俄羅斯和奧斯曼在希臘西部之愛奧尼亞群島扶植成立塞普丁修拉Septinsular(=七島)共和國,名義上受奧斯曼保護,實際上受俄羅斯控制。
1800.9.8:不列顛從法蘭西奪取馬爾他群島。1813年10月5日馬爾他群島正式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00.12:俄羅斯與丹麥組成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宣布在反法蘭西聯盟戰爭中實行「武裝中立」。1801年4月不列顛擊敗丹麥,迫其放棄中立政策。武裝中立聯盟解體。
18世紀末:今中非開始出現一些土邦。至20世紀初這些土邦為法蘭西逐一征服。
1801:俄羅斯并吞高加索之奧塞梯人地區。
1801.1.1:不列顛通過《聯合法案》,不列顛與愛爾蘭正式合併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聯合王國(簡稱不列顛,仍俗稱英格倫)。
1801.2.9:法蘭西與奧地利訂立《呂內維爾Luneville條約》:確定法蘭西控制義大利北部,奧地利退出第二次反法蘭西聯盟。托斯坎尼被割予帕爾馬。
1801.3.23:俄羅斯貴族發動「三.一一政變」(是日為俄羅斯歷3月11日),推翻皇帝帕維爾Pavel。次日立阿歷山大一世Aleksandr I為皇帝。
1801.7.1:海地革命領袖杜桑.盧維杜爾征服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之西班牙屬地聖托.多明各Santo Domingo,統一全島,自立為終身總督,宣布實行自治。
1801.8.3:法蘭西立帕爾馬宗室盧多維科一世Lodovico I為伊達拉里亞國王,把托斯坎尼更名為伊達拉里亞王國。
1802.3.27:不列顛與法蘭西簽訂《亞眠Amiens條約》,不列顛將侵佔之殖民地歸還法蘭西,第二次反法蘭西聯盟瓦解。
1802.4.24:俄羅斯征服喬治亞東部地區,并吞喬治亞王國。其後又陸續征服喬治亞西部地區各小王國。
1802.5.31:前大越國主阮福映稱皇帝,建立越南Viet Nam帝國。同年滅西山,重新統一越南。
1802.6:法蘭西擒杜桑.盧維杜爾,敉平革命。但同年德沙林Dessalines等再次發動起事。
1802.6.26:內阿爾卑斯改國名為義大利共和國,拿破崙兼任義大利總統。
1802.8.2:法蘭西頒布《1802年憲法》,規定第一執政官為終身職,並得指定繼承人。
1802.11.1:法蘭西并吞帕爾馬。
1803:不列顛發動第二次馬拉特戰爭,進攻馬拉特諸邦。至1805年不列顛先後擊敗那格浦爾、印多爾和瓜廖爾,割佔大片領土。;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馬紹爾Marshall在《馬伯里Marbury訴麥迪遜Madison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機關法》某條文違憲,自此創立司法審查制度。
1803.2:神聖羅馬帝國頒布《帝國代表決議》,把神聖羅馬帝國大部分教會領地和利伯維爾撤消,歸併於各邦。
1803.2.11:前托斯坎尼大公腓迪南多三世Ferdinando III取得薩爾茨堡Salzburg大主教區,自稱薩爾茨堡公爵腓迪南Ferdinand,並該教區世俗化,成立薩爾茨堡政權。
1803.3.10:海爾維第各州恢復獨立,重建瑞士邦聯。
1803.4.30:美國自法蘭西購得路易斯安那Louisiana,令美國國土增加一倍。
1803.9.11:塔斯曼尼亞Tasmania島(當時稱迪門地Van Diemens Land)成為不列顛殖民地,隸屬新南威爾斯。1825年起成為單獨的殖民地。
1804:希瓦弘吉剌部首領伊勒塔扎.因奈克Iltazar Inaq推翻阿拉伯-沙赫王朝,建立希瓦(因奈克Inak王朝)。;俄羅斯開始入侵亞塞拜然,先後征服亞塞拜然各地方小王國。
1804.1.1:聖-多明各脫離法蘭西獨立,成立海地政權,德沙林任終身都督。
1804.2.14:卡拉喬治.彼特羅維奇Karadjordje Petrovic發動第一次塞爾維亞起事,反抗奧斯曼,建立塞爾維亞政權(卡拉喬治維奇Karadjordjevic王朝)。
1804.2.2:1富拉尼人首領伊馬姆.奧斯曼Imam Usuman在今奈及利亞西北部建立索科托Sokoto王國。伊馬姆.奧斯曼發動豪薩聖戰,征服豪薩人城邦扎里亞。1805年征服卡齊納、道臘、比拉姆、臘諾。1807年征服卡諾。1808年征服戈比爾,逐漸形成豪薩-富拉尼Hausa-Fulani人,索科托成為豪薩-富拉尼人諸邦之宗主。
1804.5.18:拿破崙廢除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自立為皇帝(稱拿破崙一世Napoleon I),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8.11:奧地利大公弗蘭茨一世Franz I改稱皇帝,建立奧地利帝國。
1804.9.22:海地終身都督德沙林自立為皇帝(稱雅克Jacques)。
1805:北印度錫克教徒首領蘭吉特.辛格Ranjit Singh在拉合爾Lahore建立旁遮普Punjab王國。;不列顛、奧地利、俄羅斯等組成第三次反法蘭西聯盟。同年12月2日拿破崙一世在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戰役大破俄羅斯(由皇帝阿歷山大一世Aleksandr I統率)、奧地利(由皇帝弗蘭茨一世統率)聯軍(史稱三帝戰役)。12月26日法蘭西與奧地利簽訂《普勒斯堡Pressburg條約》,奧地利被迫割讓領土,第三次反法蘭西聯盟瓦解。;不列顛支持阿散蒂屬部芳蒂Fante人反叛阿散蒂,第一次阿散蒂戰爭爆發。次年阿散蒂擊敗芳蒂人,迫使不列顛承認芳蒂地區屬阿散蒂。
1805.6.24:拿破崙一世把盧卡更名為盧卡和皮昂比諾Lucca and Piombino親王國,立其妹伊利沙Elisa和妹夫費利澤Felice為盧卡和皮昂比諾親王。自此拿破崙一世先後冊立若干名親屬為其附屬國君主。;埃及爆發反奧斯曼起事,軍官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奪取政權,割據埃及,建立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為奧斯曼之藩屬國。穆罕默德.阿里執政期間推行改革,消滅各地馬木盧克軍閥,統一埃及。
1805.12.27:法蘭西佔領那不勒斯,拿破崙一世立其兄約瑟夫Joseph為那不勒斯副君。次年3月30日約瑟夫改稱國王(稱朱塞佩二世Giuseppe II)。
1806:不列顛與西班牙爆發戰爭,侵佔里約.普拉塔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利尼埃斯de Liniers起事驅逐不列顛軍。里約.普拉塔人民罷黜原里約.普拉塔總督,擁立利尼埃斯為總督。
1806.6.5:拿破崙一世立其弟路易Louis為荷蘭國王(稱路德維克一世Lodewijk I),將巴達維亞更名為荷蘭王國。
1806.7.12:法蘭西使德意志諸邦組成萊因邦聯(包括薩克遜-維滕堡、安哈爾特-伯恩堡、安哈爾特-德騷、安哈爾特-科滕、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奧爾登堡、拿騷-魏爾堡、威斯特法里亞、維爾茨堡、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黑森-達姆施塔特、列支敦斯登),受法蘭西控制。拿破崙一世自任邦聯護國主。
1806.8.6:神聖羅馬帝國瓦解,自此再無神聖羅馬皇帝尊號。
1806.9:不列顛、俄羅斯、普魯士等組成第四次反法蘭西聯盟。同年10月法蘭西擊敗普魯士。11月21日法蘭西頒布《柏林敕令》(俗稱《大陸封鎖令》),禁止歐洲大陸各國與不列顛通商,以圖封鎖不列顛,組成大陸體系。
1806.10.17:海地皇帝雅克被刺殺,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繼立,廢除君主制。同年12月28日海地混血種人首領佩蒂翁Petion割據海地南部。海地分裂為[北]海地[Northern] Haiti(克里斯托弗統治)和[南]海地[ Southern] Haiti(佩蒂翁統治)兩部分。
1806.12:俄羅斯支持塞爾維亞起事,奧斯曼向俄羅斯宣戰,第六次俄土戰爭爆發。
1807:前卡齊納王子卡薩瓦Dan Kasawa在今尼日南部建立馬臘迪Maradi王國。;美國人富爾敦Fulton設計的世界上首個蒸汽客輪啟航。此後人類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技術不斷進步。
1807.5.29:奧斯曼禁衛軍之保守派反對國王塞利姆三世的改革,發動政變,推翻塞利姆三世。
1807.7.7:法蘭西與俄羅斯簽訂《提爾西特Tilsit條約》,俄羅斯將愛奧尼亞群島割予法蘭西。同年9月13日法蘭西并吞塞普丁修拉。
1807.7.9:法蘭西與普魯士簽訂《提爾西特條約》,普魯士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第四次反法蘭西聯盟瓦解。法蘭西自普魯士划出其所分得之波蘭領土,建立華沙大公國。
1807.8:法蘭西自普魯士西部划出部分國土,成立威斯特法里亞王國,拿破崙一世立其弟傑羅姆Jerome為威斯特法里亞國王(改稱海厄昂尼默斯Hieronymus)。
1807.10: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爾·馮·施泰因vom Stein任普魯士宰相,執政期間推行改革,重振國勢。
1807.10.22:法蘭西入侵萄葡牙,葡萄牙國王馬利亞一世Maria I逃奔巴西,各地掀起抗戰。1808年不列顛出兵葡萄牙,半島戰爭爆發。
1808:俄羅斯為奪取芬蘭,發動第四次俄瑞戰爭。同年2月20日俄羅斯佔領芬蘭。;富拉尼人首領馬拉姆.穆薩Malam Musa入侵扎里亞,扎里亞(豪薩王朝)遷往祖巴Zuba。同年富馬拉姆.穆薩在扎里亞建立扎里亞(富拉尼王朝)。扎里亞遂分裂為兩王朝。
1808.3.19:法蘭西干預西班牙王位繼承糾紛,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Carlos IV被迫讓位於費爾南多七世Fernando VII。同年5月6日法蘭西迫費爾南多七世退位,西班牙(波旁王朝)亡。6月6日法蘭西立那不勒斯國王朱塞佩二世為西班牙國王(稱約瑟夫Joseph)。西班牙各地掀起抗戰,史稱第一次西班牙革命,9月25日成立革命政府。
1808.5.24:法蘭西并吞伊達拉里亞。
1808.9.28:羅夫萊斯Robles在蒙得維的亞發動第一次蒙得維的亞獨立革命。次年被鎮壓。此後拉丁美洲各西屬殖民地相繼爆發革命,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開始。
1809:富拉尼人莫迪博.阿達馬Modibo Adama發動聖戰,在今奈及利亞東部建立阿達馬瓦Adamawa王國,為索科托之附屬國。
1809.1:奧地利和不列顛組成第五次反法蘭西聯盟。同年法蘭西擊敗奧地利。同年10月14日法蘭西與奧地利簽訂《舍恩布魯恩Schonbrunn條約》,奧地利被迫割地賠款,第五次反法蘭西聯盟瓦解。
1809.3:瑞典立憲派軍官發動政變奪權。同年5月10日廢黜國王古斯塔夫四世Gustav IV。6月6日卡爾十三世Karl XIII繼位,制定《政府法典》,恢復君主立憲制。
1809.3.3:法蘭西立盧卡親王伊利沙兼任托斯坎尼大公,復辟托斯坎尼大公國。
1809.3.29:俄羅斯皇帝兼稱芬蘭大公。同年9月5日瑞典與俄羅斯簽訂《弗里德里克斯哈姆Fredrikshamn條約》,瑞典割芬蘭和奧蘭Aland群島予俄羅斯,第四次俄瑞戰爭結束。
1809.5.17:法蘭西并吞羅馬教皇國。
1809.6.25:不列顛商船武裝人員首領約金森Jurgensen佔領冰島,宣布冰島脫離丹麥獨立,成立冰島政權。同年8月22日不列顛派軍敉平起事。
1809.7.12:穆里略Murillo在上秘魯轄下各省發動上秘魯獨立革命,割據上秘魯,遙立西班牙廢王費爾南多七世為國王,建立上秘魯王國。同年11月西班牙敉平革命。
1809.8.9:曼紐埃拉Manuela在基多起事反叛西班牙,宣布實行自治,是為第一次基多獨立革命。同年10月28日西班牙敉平起事。
1809.10.8:梅特涅Metternich任奧地利宰相,執政期間推行反動政策,力圖維護歐洲各國之君主專制政體和鎮壓革命運動。
1810.4.19:委內瑞拉爆發第一次委內瑞拉獨立革命,成立執政團,實行自治。1811年7月14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委內瑞拉政權,史稱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1812年西班牙進攻委內瑞拉,7月25日委內瑞拉與西班牙達成和議,同意恢復西班牙之殖民統治,第一共和國結束。
1810.5.17:不列顛從法蘭西奪取塞席爾群島。
1810.5.25:火花社在里約.普拉塔發動里約.普拉塔五月革命,宣布各省獨立,聯合成立里約.普拉塔聯省,實行邦聯制,由恩特雷.里奧斯Entre Rios、布宜諾斯.艾利斯、里奧哈la Rioja、門多薩Mendoza、薩爾塔Salta、聖塔.菲.維拉.克魯斯Santa Fe de la Vera Cruz、圖庫曼Tucuman、聖.胡安San Juan、聖.路易斯San Luis、科爾多瓦Cordoba、聖地亞哥.埃斯特羅Santiago del Estero、卡塔馬卡Catamarca、科連特斯Corrientes、胡胡伊Jujuy等省組成。
1810.6.22:阿布哈茲成為俄羅斯之保護領。
1810.7.20:托雷斯Torres在新格拉納達之聖塔.菲.波哥大S anta Fe de Bogota省起事反叛西班牙,宣布實行自治,是為新格拉納達獨立革命。次年4月4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昆迪納馬卡Cundinamarca政權,遙立西班牙廢王費爾南多七世為國王。此後新格拉納達轄下各省相繼脫離西班牙獨立。
1810.9:伊達爾戈Hidalgo在新西班牙之多洛雷斯Dolores發動革命,史稱「多洛雷斯呼聲」。次年伊達爾戈為西班牙擒殺,余部繼續進行革命。;蒙圖法爾de Montufar在基多發動第二次基多獨立革命。次年12月11日基多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基多政權。
1810.9.18:智利爆發革命,成立智利政權,是為第一次智利獨立革命。1814年10月2日西班牙敉平革命。
1810.10.2:新西班牙轄下西佛羅里達West Florida之美國移民起事反叛西班牙,建立西佛羅里達共和國。同年12月10日並歸美國。
1810.12.3:不列顛從法蘭西奪取法蘭西島,將其更名為模里西斯島。
1811:俄羅斯與波斯為爭奪南高加索地區爆發第一次俄伊戰爭。1813年10月12日兩國簽訂《古利斯坦Gulistan條約》,波斯將亞美尼亞北部之高加索地區割予俄羅斯。;不列顛與葡萄牙聯軍驅逐法蘭西軍,但葡萄牙國王繼續留居巴西,葡萄牙本土遂受不列顛控制。;不列顛支持芳蒂反叛阿散蒂,第二次阿散蒂戰爭爆發。阿散蒂擊敗不列顛和芳蒂聯軍。;美洲土著索尼Shawnee人首領泰卡姆塞Tecumseh起事反對美國殖民者,史稱泰卡姆塞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1813年泰卡姆塞陣亡,戰爭結束。
1811.5.15:巴拉圭爆發巴拉圭獨立革命,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為里約.普拉塔聯省一部分。
1811.12.10:阿蒂加斯Artigas發動第二次蒙得維的亞獨立革命。1813年成立普拉塔河東岸Oriental del Rio de la Plata省,並加入里約.普拉塔聯省。
1812:不列顛殖民者在南部非洲發動第四次卡弗爾戰爭,擊敗科薩人。
1812.2.15:基多遙立西班牙廢王費爾南多七世為國王。同年共和派與君主立憲派爆發內戰,12月9日西班牙攻滅基多,敉平起事。
1812.5.8:西班牙革命政府頒布《1812年憲法》,實行議會內閣制。
1812.5.28:俄羅斯與奧斯曼簽訂《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條約》,結束第六次俄土戰爭。俄羅斯取得摩爾達維亞東部地區(稱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屬今摩爾多瓦)。奧斯曼承認塞爾維亞自治。
1812.6:法蘭西東征俄羅斯。
1812.6.18:美國與不列顛爆發英美戰爭(又稱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1814年12月24日兩國簽訂《根特條約》,交還雙方所佔領土。
1812.6.22:不列顛入侵日惹卡爾塔,立日惹卡爾塔王子巴庫.阿蘭一世Paku Alam I為國王,建立巴庫.阿蘭Paku Alaman王國。
1812.7.1:法蘭西佔領立陶宛,成立臨時執政委員會,重建立陶宛政權。
1812.10.4:新格拉納達獨立各省(包括卡塔赫納.印第亞斯Cartagena de Indias、通哈Tunja等)合併成立新格拉納達聯省。昆迪納馬卡拒絕加入,並與新格拉納達爆發戰爭。至1814年12月12日昆迪納馬卡始被並歸新格拉納達。
1812.11:俄羅斯冬季來臨,法蘭西軍死傷慘重。俄羅斯進行反攻,擊敗法蘭西軍,法蘭西東征失敗。
1812.12.8:俄羅斯滅立陶宛。
1813:俄羅斯入侵北高加索地區,境內之車臣Chechen人、達吉斯坦Dagestan人奮起反抗,高加索戰爭爆發。;美國和不列顛先後對太平洋西北地區Pacific Northwest提出領土要求,引起兩國爭議。;里約.普拉塔各省分裂為集權派與聯邦派。1815年聯邦派組成聯邦聯盟,與集權派爆發內戰。1820年2月11日集權派戰敗,中央政府倒台。自此里約.普拉塔無中央政府,各省各自為政。
1813.2:美洲土著克里克Creek人(分裂為上克里克Upper Creek部和下克里克Lower Creek部)爆發內戰,史稱克里克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下克里克部與美國結盟反對上克里克部。1814年3月27日美國擊敗上克里克部。8月9日美國迫使克里克人簽訂條約,割讓土地給美國。
1813.3.14:俄羅斯滅華沙。
1813.8.8:新格拉納達將軍玻利瓦爾Bolivar發動第二次委內瑞拉獨立革命,攻陷委內瑞拉首府加拉加斯Caracas,再次宣布委內瑞拉獨立,成立委內瑞拉第二共和國。玻利瓦爾任委內瑞拉總司令。次年9月8日西班牙再次鎮壓革命。
1813.6.15:不列顛、俄羅斯、普魯士等組成第六次反法蘭西聯盟。同年10月16日在萊比錫Leipzig戰役(又稱民族之戰)中大破法蘭西軍。此後歐洲多個前封建政權相繼復辟。
1813.10.3:奧斯曼攻滅塞爾維亞。
1813.10.12:巴拉圭脫離里約.普拉塔聯省,成立巴拉圭共和國。
1813.11.6:新西班牙脫離西班牙獨立,建立墨西哥政權。1815年11月5日西班牙敉平革命。
1813.11.21:尼德蘭獨立起事爆發,威廉六世Willem VI宣布尼德蘭脫離法蘭西獨立,復辟尼德蘭政權和奧蘭治家族的統治。次年3月29日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13.12.11:西班牙革命軍推翻約瑟夫,驅逐法蘭西勢力。次年3月22日西班牙廢王費爾南多七世複位,復辟波旁王朝,隨即下令廢除《1812年憲法》,並鎮壓自由派份子和游擊隊領袖。
1814:不列顛發動尼泊爾戰爭,入侵尼泊爾。1816年3月15日尼泊爾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阿散蒂再攻芳蒂人,第三次阿散蒂戰爭爆發。1817年阿散蒂與不列顛議和,不列顛承認阿散蒂對黃金海岸沿海地區的主權。
1814.1.14:丹麥與不列顛和瑞典訂立《基爾Kiel條約》。丹麥將赫爾果蘭Heligoland島割予不列顛。瑞典將西波美拉尼亞割予丹麥。丹麥將挪威讓予瑞典。挪威屬地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正式成為丹麥屬地。
1814.2.16:丹麥國王腓特烈六世Frederik VI放棄挪威王位,挪威興起獨立運動。;撒丁收復皮德蒙特,重新以皮德蒙特作為政治中心。自此撒丁又稱皮德蒙特-撒丁Piedmont-Sardinia王國。
1814.3.24:前羅馬教皇派厄斯七世Pius VII復辟羅馬教皇國。
1814.4.11:拿破崙一世退位。同年5月2日反法蘭西聯盟立路易十八世Louis XVIII為法蘭西國王,復辟波旁王朝。反法蘭西聯盟各國與法蘭西訂立《第一次巴黎條約》,規定法蘭西回復1792年時的國界。;前法蘭西皇后馬里.路易斯Mary Louise稱帕爾馬公爵(稱馬利亞.路易加Maria Luigia),復辟帕爾馬,為奧地利之附庸國。
1814.4.27:托斯坎尼前大公腓迪南多三世複位,托斯坎尼成為奧地利之附庸國。
1814.5.19:挪威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並宣布獨立,選舉攝政克里斯蒂恩.腓特烈Christian Frederik為國王,建立獨立政府。
1814.5.30:法蘭西立霍諾爾四世Honore IV為摩納哥親王,復辟摩納哥。
1814.7:瑞典入侵挪威,同年11月4日挪威國會被迫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Karl XIII兼任挪威國王,挪威獨立運動失敗。
1814.8.13:尼德蘭將開普殖民地正式割予不列顛。
1814.9:反法蘭西聯盟各國舉行維也納會議(其後法蘭西亦獲邀參加會議),以處理拿破崙戰爭的善後問題。次年6月8日各國簽訂《維也納會議決議案》,重劃歐洲各國之邊界。
約1814:博爾努之庫布里Kuburi家族首領穆罕默德.阿明.加涅米Mohammad el Amin al-Kanemi奪取政權,自此庫布里家族控制博爾努朝政。穆罕默德.阿明.加涅米掌政期間推行改革,恢復國勢。
1815:維也納會議確定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1815.3.1:拿破崙一世重返法蘭西,史稱百日之變。同月23日路易十八世出逃。25日各國組成第七次反法蘭西聯盟。6月18日聯盟軍在滑鐵盧Waterloo戰役中擊敗拿破崙一世。6月22日拿破崙一世再次退位。7月8日波旁王朝重掌政權,法蘭西第一帝國亡。11月20日反法蘭西聯盟各國與法蘭西訂立《第二次巴黎條約》,規定法蘭西回復1790年時的國界,並須割地賠款。
1815.3.16:尼德蘭取得奧屬尼德蘭。;盧森堡西部地區成立盧森堡Luxembourg政權,由尼德蘭國王兼任盧森堡公爵;東部地區則被劃歸普魯士,史稱第二次瓜分盧森堡。
1815.4.7:奧地利佔領倫巴底和威尼西亞,將兩地區合併為倫巴底-威尼西亞Lombardy-Venetia王國,由奧地利皇帝兼任國王。
1815.5.2:列強就波蘭領土問題達成協議,確定在克拉科夫成立克拉科夫共和國,受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保護。同年6月20日俄羅斯重建波蘭王國,由俄羅斯皇帝兼任波蘭國王。
1815.5.22:奧地利復辟那不勒斯(波旁王朝)。
1815.6.9:丹麥取得薩克遜-勞恩堡。
1815.6.20:德意志諸邦簽訂《邦聯決議案》,成立德意志邦聯(成員包括薩克遜-維滕堡、安哈爾特-伯恩堡、安哈爾特-德騷、安哈爾特-科滕、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荷爾斯泰因-奧爾登堡、拿騷-魏爾堡、漢堡、普魯士、呂貝克、不倫瑞克-沃爾芬布特爾、漢諾威、不來梅、巴伐利亞、奧地利、符騰堡、巴登、黑森-卡塞爾、黑森-達姆施塔特、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奧地利成為德意志邦聯的盟主。
1815.8:瑞典和挪威通過《瑞典-挪威聯合法》,成立政合國-瑞典-挪威Sweden-Norway聯合,規定挪威擁有高度自治權,但軍事和外交由瑞典負責。
1815.9.26:俄羅斯倡議由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組成神聖同盟,以維護各國之君主政體並鎮壓革命運動。歐洲遂形成一會議體系(又稱歐洲協調體)。同年11月20日不列顛與神聖同盟各國組成四國同盟,協議定期開會討論歐洲之安全事務。
1815.10.23:丹麥將西波美拉尼亞割予普魯士。
1815.11.5:不列顛成立愛奧尼亞群島合眾國,名義上受列強之共同保護,實際上為不列顛附庸國。
1815.11.20:尼德蘭將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讓予不列顛。
1815.11.21:米洛什Milos發動第二次塞爾維亞起事,建立塞爾維亞(奧布廉諾維奇Obrenovic王朝)。
1815.12.16:葡萄牙改國名為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Portugal,Brazil and Algarves聯合王國。
1816:南部非洲Southern Africa之祖魯Zulu人首領沙卡Shaka建立祖魯王國。沙卡在位期間國勢極盛。1819年恰卡發動姆法肯Mfacane戰爭(又稱迪法肯Defaqane戰爭),擊敗恩德萬德韋Ndwandwe人首領茲威德Zwide,征服南部非洲,引發南部非洲諸班圖Bantu部落混戰和大遷徙。
1816.3.24:拿騷-魏爾堡重新統一拿騷地區,改國名為拿騷公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816.6.1:海地幫助玻利瓦爾重返委內瑞拉發動第三次委內瑞拉獨立革命,委內瑞拉第三次宣布獨立,史稱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
1816.7:西班牙攻滅新格拉納達。
1816.7.9:里約.普拉塔正式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1816.10.16:英屬背風群島解散。
1816.12.8:西西里國王腓迪南多三世Ferdinando III兼那不勒斯國王腓迪南多四世Ferdinando IV正式將兩國合併為兩西西里Two Sicilies王國,改稱腓迪南多一世Ferdinando I。
1817:不列顛與馬拉特部族聯盟爆發第三次馬拉特戰爭,馬拉特諸邦戰敗。1818年6月3日不列顛并吞佩什瓦,馬拉特部族聯盟瓦解。;索科托王子阿卜德.阿拉希Abd Allahi在今奈及利亞西北部之克比地區自立為國王,建立昆杜Gwandu王國。;奧約將領阿方賈Afonja反叛奧約,割據今奈及利亞西南部之伊洛林Ilorin,建立伊洛林王國。;麥里納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王國。
1817.2.10:錫金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17.2.12:里約.普拉塔軍攻入智利,擊敗西班牙軍,並支持智利革命領袖奧希金斯OHiggins發動第二次智利獨立革命,佔領智利。次年1月12日智利再次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1817.3.7:巴西伯南布哥州土生白人(以教士為主)起事反抗葡萄牙,史稱教士革命,建立伯南布哥共和國。同年5月20日為葡萄牙所滅。
1817.7:烏達拉塔國王多萊薩米Doraisami發動反不列顛起事。1818年10月不列顛敉平起事,滅烏達拉塔,征服整個錫蘭島。
1818:巴伐利亞和巴登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列支敦斯登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馬西納之富拉尼人西塞Sise部落宗教領袖艾哈邁德一世Ahmadu I發動馬西納聖戰,反叛馬西納,統一富拉尼人各部,在西蘇丹建立迪納Dina王國。
1818.9.20:四國同盟舉行亞琛會議,討論法蘭西履行條約之問題。法蘭西因已償清賠款,各國協議從法蘭西撤軍,並允許法蘭西加入同盟,組成五國同盟。
1818.10.20:不列顛與美國簽訂協定,劃定在北美洲之部分邊界,並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設立俄勒岡Oregon地區,由兩國共管。
1819:符騰堡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不列顛殖民者干涉科薩人諸部落的內鬨,扶持親不列顛勢力,史稱第五次卡弗爾戰爭。
1819.1.6:廖內-林加轄下之柔佛藩王(天猛公Temmggong)海珊.穆阿扎姆Husain Muadzam割據柔佛,建立柔佛政權。
1819.10:普魯士開始與德意志各邦逐漸組成關稅聯盟,奠定日後統一德意志的基礎。
1819.12.17:新格拉納達各省再次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並與委內瑞拉合併成立大哥倫比亞Greater Colombia共和國。
1820:不列顛入侵阿拉伯半島海灣地區,與海灣地區北部之阿布.扎比Abu Dhabi、迪拜Dubai、沙迦Sharjah、阿治曼Ajman和哈伊馬角Ras al-Khaimah簽訂永久海上休戰條約,使這些政權(後來再加上烏姆.蓋曼Umm al-Qaiwain和富查伊拉Fujairah)相繼成為不列顛之附庸國。自此本地區各國遂合稱特魯西爾Trucial(=休戰)諸國,本地區則稱特魯西爾阿曼Trucial Oman。;基多地區(包括瓜亞基爾Guayaquil和昆卡Cuenca兩省)脫離西班牙,並於1822年並歸大哥倫比亞。
1820.1:西班牙軍官里埃哥Riego發動兵變,第二次西班牙革命爆發。3月國王腓迪南多七世被迫恢復《1812年憲法》。
1820.3.3:美國南、北諸州達成《密蘇里Missouri妥協案》,規定以後凡有一蓄奴州加入美國,必須同時有一自由州加入,並規定奴隸制只准在南方存在。
1820.7.2:那不勒斯燒炭黨軍官佩帕Pepe發動革命,迫使兩西西里國王腓迪南多一世於6日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義大利復興運動開始。1821年3月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恢復君主專制政體。
1820.8.29:葡萄牙之波爾圖Oporto爆發反對不列顛的葡萄牙立憲革命,革命領袖驅逐不列顛人把持之攝政府,葡萄牙恢復獨立。
1820.10.8: [南]海地并吞[北]海地,海地復歸統一。
1820.10.25:五國同盟舉行特洛波Troppau會議,商討義大利和西班牙的革命,通過《特洛波議定書》,決議出兵干涉各國革命。
約1820:斯威士Swazi人(又稱恩瓜內Ngwane人)首領索布扎一世Sobhuza I在南部非洲東部建立斯威士王國。
1821:不列顛採納金本位製作為其貨幣制度。其後世界多個國家亦陸續採納金本位制。;馬塔貝萊Matabele人(北遷班圖人之一支)首領姆齊利卡齊Mzilikaze在今辛巴威建立馬塔貝萊王國。;西班牙將佛羅里達讓予美國。
1821.1.8:五國同盟舉行萊巴赫Laibach會議,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義大利革命。
1821.2.10:米南加保與尼德蘭簽訂《米南加保-尼德蘭條約》(又稱《割讓米南加保王國條約》),米南加保成為尼德蘭保護領。帕達里Paderi教派首領穆罕默德.薩哈布Muhammad Sahab發動反尼德蘭起事,帕達里戰爭(又稱米南加保戰爭)爆發。1838尼德蘭敉平起事。
1821.2.24:新西班牙軍官伊圖爾維德Iturbide反叛西班牙,與游擊隊達成《伊瓜拉Iguala計劃》,再次宣布新西班牙脫離西班牙獨立。
1821.3.6:希臘革命組織友誼社首領伊普西蘭提Hypsilanti在摩爾達維亞發動反奧斯曼起事,希臘獨立戰爭爆發。次年1月24日希臘宣布脫離奧斯曼獨立,成立希臘第一共和國。
1821.3.10:燒炭黨在皮德蒙特發動革命。同月12日國王維托里奧-厄曼紐爾一世Vittorio-Emanuele I被迫退位,卡洛-費利切斯Carlo-Felice任攝政,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4月8日撒丁聯合奧地利鎮壓革命。4月25日卡洛-費利切斯繼為撒丁國王。
1821.7.18:葡萄牙佔領普拉塔河東岸省,將其劃歸巴西,改稱內普拉丁Cisplatine省。
1821.7.28:里約.普拉塔將軍聖.馬丁de San Martin攻陷秘魯首府利馬Lima,宣布秘魯脫離西班牙獨立,建立秘魯政權。
1821.9.15:瓜地馬拉代都督加因薩Gainza宣布瓜地馬拉獨立。此後中美洲各個西班牙殖民地(包括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瓜地馬拉、科馬亞瓜、特古西加爾巴、哥斯達.黎加、萊昂、格拉納達)相繼獨立,並與墨西哥合併。
1821.9.28:墨西哥實行君主制,伊圖爾維德自任攝政團主席,史稱伊圖爾維德帝國。1822年5月21日伊圖爾維德改稱皇帝(稱阿古斯丁Agustin)。共和派首領聖塔.安納de Santa Ana發動起事。
1821.10.17:不列顛將其在西非的三個殖民地塞拉.利昂、英屬黃金海岸和甘比亞聯合而為英屬西非British West Africa殖民地。此超級殖民地於1850年1月13日解散。
1821.11.28:巴拿馬Panama脫離西班牙,並於1822年2月9日並歸大哥倫比亞。
1821.11.30:卡塞雷斯de Caceres在聖托.多明各(即今多明尼加Dominica共和國)發動起事,宣布聖托.多明各脫離西班牙獨立,建立聖托.多明各政權,同年12月並歸大哥倫比亞。
1821.12.15:美國殖民協會在今賴比瑞亞Liberia海岸自當地酋長購得梅蘇拉多Mesurado角,以建立黑人釋奴殖民地,此後美國在今賴比瑞亞陸續建立多個殖民地。美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美利堅殖民帝國開始形成。
1822:布尼奧羅王子奧利米一世Olimi I反叛布尼奧羅,在今烏干達西部建立托羅Toro王國。;巴蘇陀Basuto人首領莫舒舒一世Moshoeshoe I統一各部,在南部非洲東南部建立巴蘇陀王國。
1822.2.9:海地征服聖托.多明各,統一伊斯帕尼奧拉島。
1822.9.7:葡萄牙王子、巴西統治者佩德羅Pedro在伊比蘭加Ypiranga宣布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史稱伊比蘭加呼聲,建立巴西政權,佩德羅任護國主。
1822.9.23:葡萄牙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次年5月廢除憲法,恢復君主專制,葡萄牙革命失敗。
1822.10.12:五國同盟舉行維羅納會議,決議由法蘭西出兵鎮壓西班牙革命。;巴西護國公佩德羅改稱皇帝(稱佩德羅一世Pedro I),建立巴西第一帝國。
1823:阿富汗巴拉克查依Barakzai氏族奪取政權,此後由巴拉克查依氏族世襲攝政之職。;不列顛發動第四次阿散蒂戰爭,入侵阿散蒂。次年阿散蒂擊敗不列顛軍。;聖.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科馬亞瓜、特古西加爾巴、哥斯達.黎加、萊昂、格拉納達相繼脫離墨西哥。同年7月10日瓜地馬拉、聖.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由萊昂和格拉納達合併而成)合併成立中美Central America聯邦。
1823.3.29:墨西哥皇帝阿古斯丁退位,墨西哥建立共和政府。
1823.8.31:法蘭西擊潰西班牙革命軍,西班牙革命失敗。西班牙國王腓迪南多七世恢復專制統治。
1823.12.2: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國情咨文(俗稱《門羅宣言》,警告歐洲列強勿干預美洲之獨立運動,史稱門羅主義。
1824:尼德蘭發動第一次坡尼戰爭,入侵坡尼。次年戰爭結束。
1824.2.20:美國把門羅維亞及其附屬地方定名為賴比瑞亞。
1824.3:不列顛發動第一次緬甸戰爭,侵略緬甸。1826年2月24日兩國簽訂《楊達波Yandabu條約》,緬甸將阿薩姆、阿拉乾和丹那沙林Tenasserim割予不列顛。
1824.3.4:哥斯達.黎加加入中美聯省。
1824.4.22:中美聯省轄下之聖.薩爾瓦多改稱薩爾瓦多邦。
1824.3.17:不列顛與尼德蘭簽訂《倫敦條約》,劃分兩國在東南亞之勢力範圍,確定馬來半島為不列顛之勢力範圍,東印度群島(即今印度尼西亞)為尼德蘭之勢力範圍。
1824.7.2:巴西北方諸省(北里約.格蘭德Rio Grande do Norte、帕拉伊巴Paraiba、伯南布哥、塞阿拉Ceara)共和派宣布各省脫離巴西獨立,建立赤道Equator邦聯,同年11月29日為巴西所滅。
1824.9.16:科馬亞瓜和特古西加爾巴合併為宏都拉斯邦。同年11月22日宏都拉斯加入中美聯省。
1825:日惹卡爾塔王子蒂博尼哥羅Diponegoro發動反尼德蘭起事(史稱爪哇戰爭),同年10月建立瓜哇王國。1830年3月尼德蘭擒蒂博尼哥羅,敉平起事。;拉瓦列哈Lavalleja在內普拉丁發動起事(史稱三十三個不朽者之戰),同年8月25日宣布內普拉丁省脫離巴西獨立,復稱普拉塔河東岸省,並加入里約.普拉塔聯省。
1825.4.10:中美聯省改國名為中美聯邦共和國。
1825.5.13: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聯合王國復稱葡萄牙王國。
1825.6.1:尼德蘭將荷屬印度讓予不列顛,荷屬印度被並歸英屬印度。
1825.8.11:上秘魯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玻利維亞Bolivia共和國,以紀念玻利瓦爾。至此拉丁美洲之主要殖民地均已取得獨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結束。
1825.12.26:俄羅斯北方協會發動兵變,史稱十二月黨人起事,旋被鎮壓。
約1825:恩戈尼Ngoni人(祖魯人之一支)兩大首領索尚加內Soshangane和茲旺根達巴Zwangendaba內訌,索尚加內擊敗茲旺根達巴,自立為國王,在今莫三比克建立加扎Gaza王國,其部民其後改稱尚加內Shangana人。茲旺根達巴率部北逃。
1826:俄羅斯與波斯爆發第二次俄伊戰爭。;克比改國名為阿貢古Argungu王國。;阿散蒂攻芳蒂人,第五次阿散蒂戰爭爆發。芳蒂人與阿坎人諸邦(包括阿誇穆、阿基姆、登基拉等國)組成聯軍,擊敗阿散蒂。1831年阿散蒂與不列顛簽訂條約,放棄對阿坎人諸邦和芳蒂人的主權。
1826.1:委內瑞拉軍官派斯Paez發起委內瑞拉獨立運動,爭取委內瑞拉脫離大哥倫比亞。
1826.8.14:不列顛將檳榔Pinang嶼、新加坡和馬六甲聯合而為海峽殖民地,華人俗稱之為「三州府」。
1827.2.27:不列顛探險者約翰.克盧尼斯-羅斯John Clunies-Ross在印度洋東部之科科斯群島Cocos Islands(亦稱開林群島Keeling Islands)上自立為國王(羅斯一世Ross I),建立科科斯王國。1857年3月31日科科斯群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但繼續由克盧尼斯-羅斯家族管治。
1828:達吉斯坦教長加齊.穆罕默德Ghazi Mohammed在北高加索地區東部之達吉斯坦建立達吉斯坦教長國。;扎里亞(豪薩王朝)國王賈托Jatau改稱阿布賈Abuja國王,建立阿布賈王國。;尼德蘭將荷屬聖.馬丁、薩巴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博內爾島、庫臘索島、阿魯巴島等組成荷屬西印度群島Dutch West Indies。1848年1月27日改稱庫臘索和諸屬島Curacao and Dependencies。
1828.2.22:俄羅斯與波斯簽訂《土庫曼恰伊Turkmanchai條約》,結束第二次俄伊戰爭。波斯將東亞美尼亞割予俄羅斯。俄羅斯與波斯瓜分亞塞拜然,北亞塞拜然屬俄羅斯,南亞塞拜然屬波斯。
1828.4.26:俄羅斯與奧斯曼因爭奪巴爾幹地區爆發第七次俄土戰爭。
1828.7.11:米格爾Miguel繼任葡萄牙國王,實行專制統治。葡萄牙之專制派(以米格爾為首)與立憲派(以前國王馬利亞二世Maria II和佩德羅四Pedro IV世為首)爆發內戰,史稱米格爾戰爭。
1828.8.24:巴布亞Papua島(亦稱新幾內亞New Guinea島)西部成為尼德蘭殖民地,稱荷屬新幾內亞Dutch New Guinea,隸屬荷屬東印度群島。
1828.8.27:里約.普拉塔與巴西簽訂《蒙得維的亞條約》,兩國停止戰爭,並承認普拉塔河東岸省獨立。
1828.12.1:普拉塔河東岸省脫離里約.普拉塔,建立蒙得維的亞國。1830年7月18日改國名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1829.5.24:聖塔.克魯斯de Santa Cruz任玻利維亞總統,在任期間企圖稱霸南美洲中部。
1829.5.28:荷爾斯泰因-奧爾登堡改國名為奧爾登堡大公國。
1829.9.14:俄羅斯與奧斯曼簽訂《阿德里雅堡條約》,俄羅斯取得在巴爾幹、高加索和土耳其的巨大利益,第七次俄土戰爭結束。;奧斯曼承認塞爾維亞和希臘自治,希臘獨立戰爭結束。
1830:賽義德.艾哈邁德Sayyid Ahmad在阿拉伯半島建立阿西爾Asir王國([南]阿西爾[South] Asir)。;比利時革命爆發,同年10月4日革命黨宣布比利時脫離尼德蘭獨立,成立比利時政權。;法蘭西發動阿爾及利亞戰爭,同年7月5日征服阿爾及利亞。;馬達加斯加移民在葛摩群島之莫埃利Moheli島建立莫埃利王國。
1830.1.13:委內瑞拉脫離大哥倫比亞獨立,成立委內瑞拉政權。
1830.5.13:基多脫離大哥倫比亞,建立南哥倫比亞Southern Colombia國,9月22日改稱厄瓜多政權。大哥倫比亞僅余今哥倫比亞地區,於1831年11月21日改稱新格拉納達政權。
1830.5.28:美國制訂《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此後美國以遊說或武力使「五文明部落」遷出美國東南部,向西遷至今奧克拉荷馬Oklahoma州。
1830.7:里約.普拉塔集權派各省組成內地聯盟,並與聯邦派各省爆發內戰。次年1月4日聯邦派各省簽訂《聯邦條約》,組成海岸聯盟,並成立阿根廷邦聯。12月海岸聯盟擊敗內地聯盟,迫使集權派各省加入阿根廷邦聯,里約.普拉塔聯省解散。
1830.7.28:法蘭西七月革命爆發。同年8月2日波旁王朝被推翻。8月9日自由派推舉路易-腓力Louis-Philippe為法蘭西國王,建立法蘭西(奧爾良王朝)。
1830.11.29:第一次波蘭起事爆發,起事者成立起事政府。次年9月26日俄羅斯敉平起事。
1831:奧斯曼擊滅伊拉克(馬木盧克王朝),征服伊拉克。;燒炭黨在摩德納、帕爾馬和羅馬發動革命。同年3月奧地利鎮壓革命。此後燒炭黨日漸沉寂,原燒炭黨人馬志尼Mazzini另組青年義大利黨,進行革命活動。;美國大批白人遷入密西西比Mississipi河東岸,驅逐當地土著人。1832年土著索克Sauk人首領黑鷹Black Hawk率族人返回東岸地區,與美國軍發生衝突,史稱黑鷹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9月索克人戰敗,被迫讓出大片居住區。
1831.1:黑森-卡塞爾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31.2.7:比利時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31.4.7:巴西人民起事反對皇帝佩德羅一世,史稱「酒瓶之夜」。佩德羅一世被迫退位,巴西第一帝國結束。佩德羅二世Pedro II繼位,建立巴西第二帝國。
1831.7.13:瓦拉幾亞頒布《組織規程》,建立現代式政府。1832年1月13日摩爾達維亞亦頒布《組織規程》,建立現代式政府。
1831.7.21:不列顛將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合併為一殖民地,稱英屬蓋亞那British Guiana。
1831.9.4:薩克遜-維滕堡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31.11:法蘭西爆發第一次里昂Lyons織工起事,為政府鎮壓。此後法蘭西興起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包括人民之友、人權社、家族社、四季社等秘密組織。
1832:埃及與奧斯曼為爭奪敘利亞爆發第一次土埃戰爭。次年4月8日雙方達成《屈塔希亞協定》,奧斯曼割敘利亞予埃及。;不倫瑞克-沃爾芬布特爾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阿卜德.卡迪爾Abd al-Qadir起事反抗法蘭西,同年11月22日在阿爾及利亞西北部建立馬斯卡拉Mascara王國。
1832.6.4:不列顛通過《議會改革法案》,裁撤部份「腐朽州郡」選區,增加一些工業城市選區,並擴大選舉權。是為第一次不列顛議會改革。
1832.7:奧斯曼承認希臘獨立。
1833:漢諾威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不列顛將安提瓜島、蒙特塞拉特島、聖.基茨島、尼維斯島、安圭拉島、英屬多明尼加島和英屬維爾京群島重新組成英屬背風群島。不列顛將聖.文森特島和格瑞那達島聯合組成英屬向風群島British Windward Islands。其後巴貝多島、英屬多明尼加島、聖露西亞島、多巴哥島等亦加入英屬向風群島。
1833.2.6:奧東Othon任希臘國王,建立希臘(巴伐利亞王朝),第一共和國結束。
1833.5.16:聖塔.安納繼任墨西哥總統。此後聖塔.安納曾數度出任墨西哥總統,任內實行專制獨裁統治。
1833.8.28:聖.赫勒拿Saint Helena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33.9.29: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卒,伊沙貝二世Isabel II繼位。西班牙王室內訌,克里斯蒂那Cristina派(以攝政克里斯蒂那為首)和卡洛斯Carlos派(以王子卡洛斯為首)爭權。同年10月1日卡洛斯自立為國王(稱卡洛斯五世Carlos V),與克里斯蒂那派爆發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1834.4:西班牙攝政克里斯蒂那頒布《王國憲章》,實行二元君主制,但規定很高的選舉資格,引起人民不滿。同年7月第三次西班牙革命爆發。
1834.4.9:法蘭西爆發第二次里昂織工起事,同月為政府鎮壓。
1834.4.22:不列顛、法蘭西與西班牙、葡萄牙之立憲派組成四國同盟,共同反對西班牙、葡萄牙之專制派。
1834.5.26:葡萄牙立憲派擊敗專制派,米格爾戰爭結束。同年9月葡萄牙恢復《1826年憲法》,確立二元君主制。
1834.12.25:科薩人反抗不列顛殖民者,第六次卡弗爾戰爭爆發。次年不列顛進攻科薩人,迫使科薩人割讓大片領土。
1835:阿卜杜拉一世Abdullah I在阿拉伯半島北部建立傑貝勒.沙馬爾Jebel Shammar王國。;塞爾維亞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恩戈尼人首領茲旺根達巴在今尚比亞建立恩戈尼王國。;開普之布爾人不堪不列顛殖民政府之壓迫,向北遷移至奧蘭治河北岸及西岸,是為布爾人大遷徙。1837年布爾人開始在南部非洲建立多個新殖民地,包括東南非新荷蘭New Holland in Southeast Africa自由省、外奧蘭治領地Transorangia(其後演變為奧蘭治Orange河主權邦)、溫堡Winburg、波切夫斯特魯姆Potchefstroom(其後改稱荷屬非洲Dutch Africa)、索特潘斯堡Zoutpansberg、奧里赫斯塔德Ohrigstad(其後演變為萊登堡Lijdenburg)、烏得勒支Utrecht、克里普德里夫特Klipdrift、南非新共和國(又稱維海德Vijheid)、尤平托尼亞Upingtonia(其後改稱萊登魯斯特Lijdenrust)、小共和國聯合體等。;平托Pinto在巴西南部之南里約.格蘭德Rio Grande do Sul州發動法拉波斯Farrapos(=破衫漢)起事。次年11月6日南里約.格蘭得州脫離巴西,建立里約.格蘭德Rio Grande共和國。;玻利維亞入侵秘魯,次年3月17日分割秘魯,在南部成立南秘魯Southern Peru國,8月11日在北部成立北秘魯Northern Peru國。
1835.4:羅薩斯de Rosas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任內控制阿根廷各省,實行獨裁統治。
1835.5.26:奧斯曼滅的黎波里。1842年又滅費贊,重新征服利比亞。
1835.9:哥斯達.黎加之埃雷迪亞Heredia、阿拉胡埃拉Alajuela和卡塔戈Cartago三個城市組成聯盟,反對聖.何塞San Jose之政府,聯盟戰爭爆發。同年10月聖.何塞擊敗聯盟軍,雙方停戰。聖.何塞被確立為哥斯達.黎加之首府。
1835.12.28:佛羅里達之西密諾爾人拒絕遷徙,起事反抗美國,西密諾爾戰爭爆發。1842年西密諾爾人被擊敗。
1836:阿富汗攝政道斯特.穆罕默德Dost Mohammad自立為國王,建立阿富汗(巴拉克查依王朝)。;不列顛工人運動首領洛維特Lovett成立倫敦工人協會,要求民主改革,是為憲章運動之始。1838年5月8日倫敦工人協會公布《人民憲章》。;塞索巴基王子基布里爾.多多Djibril Dodo割據今尼日南部之巴基亞Badjia,建立巴基亞王國。
1836.3.2:美國策動墨西哥得克薩斯Texas之美國移民脫離墨西哥,建立得克薩斯共和國。
1836.5.19:美國南部平原的土著科曼徹Comanche人、基奧瓦Kiowa人與得克薩斯爆發衝突。此後美國南部平原的阿爾吉克Algic語言、猶他-阿茲特克語言、基奧瓦-塔諾亞語言各族與得克薩斯共和國(以及其後的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多次武裝衝突,統稱為得克薩斯-印第安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1875年6月各族投降,其後被迫遷入印第安居留地。
1836.9.9:葡萄牙立憲派左翼發動葡萄牙九月革命,於次日推翻立憲派右翼政府。自此葡萄牙立憲派分裂為激進的「九月黨」和保守的「憲章派」。
1836.10.28:玻利維亞與北秘魯、南秘魯組成秘魯-玻利維亞Peru-Bolivia邦聯,玻利維亞總統聖塔.克魯斯任護國主,為智利和阿根廷反對。
1837:前哈薩克王子肯尼薩爾Kenesary起事反抗俄羅斯,於1841年復辟哈薩克王國。1847年肯尼薩爾為吉爾吉斯人所殺,俄羅斯敉平起事。;賽義德.穆罕默德Sayyid Muhammad在希賈茲創立伊斯蘭教塞努西Sanusi教團,1843年在利比亞之昔蘭尼加建立修道院作為根據地,形成塞努西教團政權。
1837.6.20:維多利亞Victoria繼為不列顛國王,在位期間不列顛國勢達於極盛,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1838:不列顛派軍協助阿富汗前國王舒賈.穆爾克Shoja al-Molk進攻首都喀布爾Kabul,企圖複位,第一次英阿戰爭爆發。1839年5月8日舒賈.穆爾克複位,復辟阿富汗(杜蘭尼王朝)。8月2日不列顛攻滅巴拉克查依王朝。;科洛洛Kololo人首領塞貝通Sebetwane滅巴羅策,建立科洛洛王國。姆法肯戰爭至此結束。;瓜地馬拉保守黨首領卡雷拉Carrera起事反對中美聯邦政府。
1838.4.30:尼加拉瓜脫離中美獨立,成立尼加拉瓜政權。
1838.8.25:復辟秘魯共和國。1839年重新統一秘魯。
1838.10.12:布爾人殖民地東南非新荷蘭自由省成立納塔利亞Natalia共和國。
1838.10.26:宏都拉斯Honduras脫離中美獨立,成立宏都拉斯政權。
1838.11.15:哥斯達.黎加脫離中美獨立,成立哥斯達.黎加政權。
1838.11.29:不列顛開始在波利尼西亞地區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紐西蘭、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托克勞群島Tokelau Islands、湯加、紐埃Niue島、庫克群島Cook Islands、皮特凱恩Pitcairn島等。
約1838:奧蘭Oorland人首領容克爾Jonker在今納米比亞Namibia建立奧蘭王國。
1839:阿根廷干涉烏拉圭民族黨與紅黨之間的內爭。1843年起圍攻紅黨控制之蒙得維的亞,史稱烏拉圭大戰爭(又稱蒙得維的亞圍城戰)。1851年紅黨聯合巴西反抗阿根廷,1852年擊退阿根廷軍。
1839.2:不列顛憲章派舉行憲章派全國會議。同年5月13日向議會遞交第一次請願書,被議會拒絕。其後運動發展為騷動,被政府鎮壓。
1839.2.15:越南改國名為大南Dai Nam帝國。
1839.2.20:玻利維亞總統聖塔.克魯斯被智利擊敗,被迫下台,秘魯-玻利維亞邦聯解體。
1839.4:奧斯曼與埃及爆發第二次土埃戰爭。次年11月27日雙方簽訂《阿歷山大里亞協定》,埃及放棄敘利亞等地,承認奧斯曼為宗主國;奧斯曼則承認穆罕默德.阿里家族世襲統治埃及。
1839.4.5:美國將其在賴比瑞亞的數個殖民地合併為賴比瑞亞聯合邦,實行內部自治。
1839.4.17:瓜地馬拉脫離中美獨立,成立瓜地馬拉政權。中美僅余薩爾瓦多el Salvador一邦,遂改稱薩爾瓦多政權。
1839.4.19:尼德蘭將林堡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並歸比利時,另一部分成立林堡公國,由尼德蘭國王兼任林堡公爵。
1839.5.12:法蘭西社會主義組織四季社首領布朗基Blanqui密謀發動起事,事泄被捕。
1839.7.1: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Abdul-Mecid I繼為奧斯曼國王。同年11月3日頒布《御園敕令》,開始推行坦志麥特Tanzimat(=改革)運動,以圖振興國勢。
1839.8.31:西班牙卡洛斯派首領卡洛斯五世戰敗,逃奔法蘭西,第一次卡洛斯戰爭結束。
1839.9:不列顛在南葉門建立亞丁Aden殖民地。此後南葉門各土邦陸續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40.1:墨西哥之尤卡坦半島單方面宣布脫離墨西哥獨立,成立尤卡坦政權。
1840.1.30:紐西蘭New Zealand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40.5:清帝國與不列顛為商業和鴉片貿易問題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又稱中英戰爭)。1842年清戰敗,七月兩國簽訂《南京條約》,清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將香港Hong Kong割予不列顛。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
1840.7:不列顛憲章派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再次掀起憲章運動。1842年4月12日向議會遞交第二次請願書,再被拒絕。
1840.11.18:巴拿馬脫離新格拉納達,建立巴拿馬政權。次年3月20日改稱地峽Isthmus國。12月31日重新並歸新格拉納達。
1841:阿富汗前王子阿克巴Akbar Khan起事反抗不列顛,於1842年12月驅逐不列顛軍,推翻杜蘭尼王朝。前國王道斯特.穆罕默德復辟巴拉克查依王朝。第一次英阿戰爭結束。
1841.9.24:汶萊封不列顛殖民者詹姆斯.布魯克James Brooke為沙撈越Sarawak臨時國王,在加里曼丹島北部建立沙撈越王國。
1842.1.16:奧斯曼滅黎巴嫩,將黎巴嫩分為南北兩部分,分別由伊斯蘭教德魯茲派和基督教馬龍Maron派統治。
1842.7.17: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和瓜地馬拉組成中美邦聯,企圖重新統一中美洲。1844年12月1日中美邦聯解體。此後中美洲各國又曾於1852、1898和1921年組成邦聯,但每次邦聯僅存在一段短時間即告解體。
1842.9.9:塔希提成為法蘭西之保護領。此後法蘭西開始在大洋洲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Wallis and Futuna Islands、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等。
1843:暹羅立賽義德.海珊Sayyid Husain為玻璃市Perlis國王,在馬來半島北部建立玻璃市王國。;希臘立憲派軍人發動兵變,迫使國王奧東頒布《根本法》,實行君主立憲制。;法蘭西軍攻陷馬斯卡拉,阿爾及利亞起事者阿卜德.卡迪爾逃入阿拉維,繼續進行游擊戰。1847年法蘭西鎮壓阿卜德.卡迪爾起事。;紐西蘭之毛利Maori人起事反抗不列顛,毛利戰爭爆發。1847年不列顛鎮壓起事。
1843.2.12:不列顛滅信德。
1843.7.30:西班牙軍官納爾瓦埃斯Narvaez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廢除民主改革,實行獨裁統治,第三次西班牙革命失敗。
1843.9.28:納塔利亞為不列顛所滅,成為納塔爾Natal殖民地。
1844:波斯宗教家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Sayyid Ali Mohammed創立巴布教Babism。
1844.2.27:聖托.多明各三位一體社首領梅利亞Mella和桑切斯Sanchez起事反抗海地,宣布聖托.多明各脫離海地獨立,成立多明尼加。
1844.6.4:普魯士爆發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事,旋被政府鎮壓。
1844.8.6:法蘭西發動第一次法摩戰爭,入侵阿拉維。9月阿拉維與法蘭西簽訂《丹吉爾Tangier條約》,結束戰爭。
1845:不列顛發動第一次錫克戰爭,入侵旁遮普。1846年不列顛與旁遮普簽訂《拉合爾條約》,旁遮普成為不列顛保護領,並放棄克什米爾地區。;瑞士七個公教州組成宗德本德Sonderbund聯盟,企圖脫離瑞士。1847年宗德本德聯盟與新教州爆發宗德本德戰爭,被擊敗。宗德本德聯盟被解散。
1845.2.28:里約.格蘭德與巴西達成和議,重新並歸巴西。
1846:克拉科夫爆發反奧地利起事。同年2月22日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3月3日奧地利敉平起事,并吞克拉科夫。;社會主義者馬克思Marx、恩格斯Engels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成立共產主義者通信委員會,開始進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正義者聯盟。6月正義者聯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聯盟。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奠定共產主義(又稱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Marxism)的理論基礎。;不列顛殖民者為侵奪科薩人的土地,發動第七次卡弗爾戰爭。次年科薩人被擊敗。
1846.2.19:美國并吞得克薩斯,墨西哥拒絕承認。同年3月美國與墨西哥爆發美墨戰爭。6月14日美國策動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亞Upper California之美國移民脫離墨西哥,建立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共和國,7月9日美國并吞加利福尼亞。
1846.3.15:不列顛將克什米爾地區交給旁遮普大臣兼查謨Jammu地方統治者古拉布.辛格Gulab Singh,建立查謨和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國。
1846.6.15:不列顛與美國簽訂《俄勒岡條約》,瓜分俄勒岡地區,至此兩國劃定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邊界。
1846.6.27:尼德蘭發動第一次巴利戰爭(又稱布勒冷Beleleng戰爭),侵略巴厘島上之布勒冷和卡朗.阿森Karang Asem兩國。同年7月9日迫使兩國承認尼德蘭之宗主權。
1846.9.17:尼泊爾軍人忠格.巴哈杜爾.拉納Jung Bahadur Rana發動政變奪權,自立為宰相。自此拉納Rana家族世襲為尼泊爾宰相,專權。
1847.3.1:何塞.塔德奧.莫納加斯Jose Tadeo Monagas繼任委內瑞拉總統。此後莫納加斯家族長期掌政,世稱「莫納加斯王朝」。
1847.7: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之土著人和梅斯提索Mestizo人(即歐洲人與美洲土著混血種人)發動起事,史稱尤卡坦戰爭(又稱種族戰爭)。1905年墨西哥政府敉平起事。
1847.7.26:美國殖民協會單方面宣布賴比瑞亞脫離美國獨立,成立賴比瑞亞第一共和國。
1847.12.17:卡洛三世Carlo III繼任帕爾馬公爵,帕爾馬遂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歸西班牙波旁家族。
1848:印度旁遮普錫克教徒起事反抗不列顛,第二次錫克戰爭爆發。次年2月22日不列顛滅旁遮普,至此不列顛征服印度全境。;巴布教教主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在波斯發動巴布教徒起事,至1851年被鎮壓。;不列顛憲章派發起第三次請願書的簽名運動,但此後憲章運動衰落。;在美國紐約辛尼卡瀑布市Seneca Falls舉行第一次婦女權益大會,標誌婦女權益運動和女性主義的興起。
1848.1.12:西西里島爆發起事,歐洲1848年革命開始。同年兩西西里國王腓迪南多二世Ferdinando II被迫實行君主立憲制。4月13日西西里起事者脫離兩西西里,成立西西里政權。5月15日腓迪南多二世鎮壓那不勒斯地區之革命。1849年5月5日敉平西西里地區之起事。
1848.1.24: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首府薩克拉門托發現金礦,掀起美國人民的淘金熱。此後大批美國人向西部遷徙,史稱西進運動。
1848.2.2:美國與墨西哥簽訂《瓜達盧佩.伊達爾戈Guadalupe Hidalgo條約》,墨西哥割讓讓今美國西南部大片領土予美國,美墨戰爭結束。
1848.2.3:法蘭西二月革命爆發。同月24日國王路易-腓力被迫退位,奧爾良王朝亡。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6月23日巴黎工人發動六月起事。軍官卡芬雅克Cavaignac鎮壓起事,實行獨裁統治。12月20日路易.拿破崙Louis Napoleon任總統,由君主派(又稱秩序黨)掌權。
1848.2.17:托斯坎尼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同年10月爆發革命,蒙塔涅里Montanelli奪取政權。1849年4月12日革命派被鎮壓,恢復君主專制政體。
1848.3:丹麥爆發革命,次年6月5日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48.11.16:羅馬教皇國爆發起事。1849年2月9日革命領袖成立羅馬共和國。7月4日法蘭西出兵鎮壓革命,推翻革命政府,恢復教皇統治。法蘭西自此佔領羅馬。
1848.3.4:撒丁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同月23日與奧地利爆發戰爭(史稱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次年3月23日戰敗。
1848.3.13:奧地利三月革命爆發,宰相梅特涅被迫下台。同月20日皇帝腓迪南一世Ferdinand I被迫實行君主立憲制。10月31日腓迪南一世鎮壓革命。
1848.3.15:匈牙利爆發反奧地利革命,同月22日成立革命政府。9月奧地利派軍鎮壓革命,科蘇特Kossuth領導匈牙利人反抗奧地利,匈牙利民族解放戰爭爆發。1849年匈牙利驅逐奧地利軍,俄羅斯出兵干涉匈牙利革命,於8月13日敉平革命。
1848.3.18:普魯士三月革命爆發,同月19日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被迫實行君主立憲制。12月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下令解散制憲議會,革命失敗。;倫巴底之米蘭爆發反奧地利革命,史稱「米蘭五日」。同月22日成立倫巴底政權。6月8日撒丁并吞倫巴底。8月6日奧地利重新佔領倫巴底。
1848.3.22:威尼西亞爆發革命,成立威尼西亞政權。8月7日撒丁合併威尼西亞。8月11日馬寧Manin在威尼西亞再次發動革命,復辟威尼西亞政權。1849年8月24日奧地利敉平革命,將威尼西亞重新並歸倫巴底-威尼西亞。
1848.5.18:在德意志之法蘭克福Frankfurt舉行國民議會(俗稱法蘭克福議會),討論德意志統一問題。議員分裂為大德意志派(主張由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和小德意志派(主張由普魯士統一德意志)。7月12日成立臨時中央政府。
1848.6.8:尼德蘭指巴厘島諸邦違約,發動第二次巴利戰爭(又稱第一次查卡拉卡Jagaraga戰爭),進攻諸邦。同月20日尼德蘭戰敗。
1848.11.21:瑞士實行新憲法,改行聯邦制,各州合併為聯邦制國家(惟國名仍稱「瑞士邦聯」)。
1849:美國土著阿帕奇Apache人開始與美國西南部殖民者發生多次武裝衝突,統稱為阿帕奇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阿帕奇人於1886年投降。
1849.3.28: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通過《德意志帝國憲法》,但不受各邦君主支持。1849年5月薩克遜-維滕堡、萊因、巴登等地興起護憲運動。6月18日國民議會被解散。12月20日臨時中央政府瓦解。
1849.4.15:尼德蘭發動第三次巴利戰爭(又稱第二次查卡拉卡戰爭),次日擊敗巴厘島諸邦。尼德蘭征服布勒冷和卡朗.阿森,將其領土分割。
1849.5.14:巴登爆發革命,成立革命政府。同年6月25日革命被鎮壓。
1849.8.26:海地總統蘇盧克Soulouque自立為皇帝(稱福斯丁Faustin)。
約1849:法蘭西將獲釋的黑人奴隸安置於今加彭Gabon海岸,建立利伯維爾Libreville城。
19世紀中葉:在西西里島出現黑幫組織黑手黨。其後黑手黨成為西方國家的主要黑幫組織。;不列顛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其後西歐各國亦相繼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法蘭西征服阿爾及利亞境內之圖阿雷格人,20世紀初法蘭西亦先後征服今馬里和尼日之圖阿雷格人。上述各地之圖阿雷格人部落聯盟逐漸解體。
1850.6.10:厄瓜多自由黨領袖烏爾維納Urvina發動政變奪權,掌政期間推行自由化改革。
1850.12:科薩人發動反不列顛起事,史稱第八次卡弗爾戰爭。1853年2月不列顛鎮壓起事。
1850.12.10:中國拜上帝會首領洪秀全起事反清,建立太平Taiping天國。
19世紀後期:不列顛殖民整個澳大利亞。
1851.4:阿根廷恩特雷.里奧斯省省長烏爾基薩de Urquiza起兵反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羅薩斯。次年2月3日推翻羅薩斯。
1851.12.2:法蘭西總統路易.拿破崙發動自我政變,獨攬大權。次年12月1日改稱皇帝(稱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2.4.1:不列顛發動第二次緬甸戰爭,同年12月20日征服勃固。不列顛將緬甸分為兩部分:緬甸國王統治區為上緬甸,不列顛佔領區為下緬甸Lower Burma。1862年1月31日下緬甸正式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52.10:中國捻黨首領張樂行在中國安徽起事反清,組成捻軍。1855年各地捻軍合流,共推張樂行為盟主。1857年捻軍與太平天國結盟,共同反清。1863年二月張樂行為清軍所殺,張宗禹繼領其眾。
1852.11.4:加富爾Cavour任撒丁首相,執政期間推行統一義大利的政策。
1853.5.2:安哈爾特-德騷與安哈爾特-科滕合併為安哈爾特-德騷-科滕Anhalt-Dessau-Kothen公國。
1853.4:俄羅斯為控制黑海,與奧斯曼爆發克里米亞戰爭。其後不列顛、法蘭西、奧地利亦參加戰爭,共同反對俄羅斯。
1854:阿貝奧庫塔Abeokuta人首領奧庫肯努Okukenun在今奈及利亞西南部建立阿貝奧庫塔王國。;美國土著蘇烏Sioux人開始與美國中部大平原上的美國殖民者爆發武裝衝突,統稱蘇烏戰爭,為美國印第安戰爭的一部分。
1854.2.23:隸屬不列顛殖民政府之布爾人殖民地奧蘭治河主權邦脫離不列顛獨立,成立奧蘭治自由邦。
1854.2.31:日本與美國在神奈川簽訂《日美通好條約》,日本開放兩港口與美國通商,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日本之鎖國政策被打破。此後日本逐漸成為半殖民地。
1854.3:墨西哥格雷羅Guerrero州州長阿爾瓦雷斯Alvarez制定阿尤特拉Ayutla計劃,起兵反對總統聖塔.安納,並於次年8月12日推翻聖塔.安納。
1854.5.29:位於今賴比瑞亞東南部之美國殖民地賴比瑞亞-馬利蘭Maryland-in-Liberia脫離美國獨立,成立賴比瑞亞-馬利蘭獨立國。1857年3月18日並歸賴比瑞亞。
1854.6.28:西班牙軍官唐奈爾ODonnell發動兵變,第四次西班牙革命爆發。1855年1月西班牙通過自由主義新憲法。
1855:朱昆國王阿格布.馬努一世Agbu Manu I遷都武卡里Wukari(位於今奈及利亞東部),改國名為武卡里王國。
1855.6:美國冒險家沃克Walker介入尼加拉瓜內戰,同年9月掌握最高權力。
1856:不列顛與波斯為爭奪阿富汗之赫拉特爆發英伊戰爭。次年兩國簽訂《巴黎條約》,波斯自阿富汗撤軍並承認該國之獨立。
1856.3.4:哥斯達.黎加發動反沃克戰爭,反對沃克入侵尼加拉瓜。其後中美洲各國組成聯軍,共同反對沃克。次年5月1日中美洲聯軍推翻沃克。
1856.3.30:克里米亞戰爭各參戰國簽訂《巴黎條約》,結束克里米亞戰爭。列強保證奧斯曼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俄羅斯須保證黑海之中立化和多瑙Danube河之航行安全。俄羅斯將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達維亞。
1856.7.14:唐奈爾繼任西班牙首相。同年9月廢除《1855年憲法》,第四次西班牙革命失敗。
1856.10.19:馬斯喀特國王扎伊爾德二世Said II卒,二子分立:圖韋尼Thuwaini繼為馬斯喀特國王;馬吉德Majid則割據東非之桑給巴爾Zanzibar島,建立桑給巴爾政權。
1856.11.1:不列顛開始在美拉尼西亞地區建立殖民地,其後其殖民地包括英屬新幾內亞、英屬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諾福克Norfolk島等。
1856.12.16:南部非洲布爾人殖民地荷屬非洲建立南非South Africa共和國。
1857:彭亨藩王阿里Tun Ali卒。次年彭亨因王位繼承糾紛爆發彭亨內戰。1863年艾哈邁德.穆阿扎姆Ahmad Muazzam Shah繼位,結束內戰。;班查爾馬辰國王亞當Adam卒,尼德蘭立塔姆基杜拉二世Tamjidullah II繼位,班查爾馬辰王族不服,爆發班查爾馬辰戰爭。1859年12月尼德蘭控制班查爾馬辰朝政。1863年尼德蘭鎮壓諸王族之反抗。;華雷斯Juarez領導之墨西哥自由黨與保守黨爆發「改革戰爭」。1858年1月19日華雷斯在維拉.克魯斯Vera Cruz任過渡總統(1861年6月11日改任總統)。同月21日保守黨在墨西哥城另設政府,與華雷斯對峙。
1857.8: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其後迅速蔓延至世界其他國家,成為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至1859年世界經濟始回復穩定。
1857.5.10:印度爆發反不列顛起事,史稱印度民族大起事(又稱印度兵變),起事者擁戴莫卧兒皇帝巴哈杜爾.沙赫Bahadur Shah為首領。前佩什瓦家臣唐提亞.托比Tantia Topi亦起事反抗不列顛,同年7月納納.薩希布Nana Sahib自立為佩什瓦藩王,復辟佩什瓦政權。
1857.11:不列顛與法蘭西侵略中國,與清帝國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亞羅船戰爭)。1858年五月清與不列顛、法蘭西簽訂《天津條約》,清增開通商口岸,給予兩國在中國的內河航行權。
1858:尼德蘭發動第二次坡尼戰爭,入侵坡尼。1860年戰爭結束。
1858.1.22:安達曼群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隸屬英屬印度。1868年10月16日尼科巴群島亦成為不列顛殖民地,隸屬英屬印度。
1858.3.15:委內瑞拉自由黨和保守黨聯合支持軍隊發動政變,推翻總統何.塔.莫納加斯,「莫納加斯王朝」結束。
1858.3.29:不列顛廢黜蒙兀兒皇帝巴哈杜爾.沙赫,蒙兀兒亡。
1858.4:俄羅斯借口調停清帝國與不列顛、法蘭西之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佔中國外滿洲Outer Manchuria部分地區。
1858.5.22:新格拉納達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格拉納達邦聯,實行邦聯制,各州(包括:昆迪納馬卡、安蒂奧基亞、玻利瓦爾Bolivar、博亞卡Boyaca、考卡Cauca、馬格達萊納Magdalena、桑坦德Santander、巴拿馬)取得獨立地位。1860年格拉納達之自由黨與保守黨爆發內戰。
1858.7.20:撒丁與法蘭西達成《普隆比埃Plombieres協定》,兩國協議共同對抗奧地利。
1858.7:法蘭西發動第一次法越戰爭,入侵大南。1862年5月5日法蘭西與大南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大南將南部三省割予法蘭西,並開放港口通商。
1858.8.2:不列顛通過《印度政府法》,取消東印度公司對印度之統治權,改由不列顛政府委派副君Viceroy統治印度。
1859:達吉斯坦亡。俄羅斯至此征服北高加索地區之北高加索語言、突厥語言、印度-伊朗語言各族,高加索戰爭結束。
1859.1:不列顛擊敗佩什瓦藩王納納.薩希布,納納.薩希布逃奔尼泊爾。唐提亞.托比繼續在中印度進行游擊戰,反抗不列顛。同年4月唐提亞.托比被捕,印度民族大起事失敗。
1859.1.15:海地軍人熱弗拉爾Geffrard發動政變,推翻皇帝福斯丁。海地恢復共和政體,但此後政局長期動蕩。
1859.2.20:委內瑞拉自由黨(又稱聯邦黨)起事反對保守黨(又稱集權黨)政府,聯邦戰爭爆發。1863年自由黨獲勝,4月24日戰爭結束。
1859.4.27:義大利各地興起統一運動。托斯坎尼爆發人民起事,國王利奧波多二世Leopoldo II被驅逐,起事者成立臨時政府。同年5月10日撒丁接管托斯坎尼。6月9日帕爾馬爆發人民起事,公爵羅伯托Roberto被驅逐。13日撒丁接管摩德納。羅馬教皇國轄下之羅曼尼亞爆發起事,脫離羅馬教皇國,並驅逐奧地利駐軍,成立羅曼尼亞政權。17日撒丁接管帕爾馬。
1859.4.29:撒丁為統一義大利,與奧地利爆發奧撒戰爭(又稱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同年5月12日法蘭西派軍對奧地利作戰。;蘇伊士Suez運河開鑿工程開始。1869年11月17日竣工及通航。
1859.5.2:紐西蘭之毛利人推舉波塔圖一世Potatau I為國王,建立毛利王國。
1859.5:第二次鴉片戰爭戰事復起。
1859.7.11:法蘭西與奧地利私下達成《維拉法朗加Villafranca協議》,規定奧地利保留威尼西亞,但須將倫巴底割予法蘭西,由法蘭西轉交撒丁;中義大利恢復原有君主統治,撒丁則須放棄中義大利。
1859.7.28:義大利民族主義者法里尼Farini奪取摩德納,重建摩德納政權,自任獨裁官。同年8月18日法里尼又奪取帕爾馬,重建帕爾馬和皮亞琴察政權。其後撒丁分別於8月21日和9月12日重新接管摩德納和帕爾馬。9月撒丁接管羅曼尼亞。
1859.9.17:厄瓜多保守黨領袖莫雷諾Moreno發動政變,推翻掌權者烏爾維納,建立獨裁統治。
1859.10.19:美國反奴隸制主義者布朗Brown在弗吉尼亞州發動起事,被俘殺。
1859.11:西班牙發動西摩戰爭,入侵阿拉維北部。次年4月26日兩國簽訂《得土安Tetuan條約》,阿拉維割伊夫尼Ifni予西班牙。
1859.11.10:撒丁與奧地利簽訂《蘇黎世條約》,奧地利將倫巴底割予法蘭西。11月30日法蘭西將倫巴底並歸撒丁。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僅餘威尼西亞地區。
1860年代:霹靂發生華人秘密幫會間之械鬥和統治集團內部之權力鬥爭,不列顛勢力侵入。
1860.3:不列顛殖民者侵佔毛利人土地,第一次塔臘納基Taranaki戰爭爆發。1861年3月18日雙方停戰。此後不列顛又與毛利人爆發兩次塔臘納基戰爭,三場塔臘納基戰爭合稱第二次毛利戰爭。
1860.3.18:撒丁正式合併帕爾馬、摩德納、托斯坎尼和羅曼尼亞。
1860.3.24:撒丁與法蘭西簽訂《都寧Turin條約》,撒丁將尼斯和薩伏依割予法蘭西。
1860.3:日本西南強藩薩摩藩之武士在江戶櫻田門外刺殺幕府重臣井伊直弼,史稱櫻田門外之變。西南各藩(以長州藩、薩摩藩為首)自此興起「尊王攘夷運動」,反對幕府專政和西方列強入侵。
1860.4.4:西西里島爆發起事。5月5日義大利革命領袖加里波第Garibaldi率領「紅衫軍」進攻西西里島,於5月27日佔領全島。同年9月7日攻陷那不勒斯,推翻兩西西里(波旁王朝)。11月8日加里波第將兩西西里並歸撒丁。至是撒丁乃統一義大利大部分地區。
1860.9:清政府與不列顛、法蘭西簽訂《北京條約》,重申《天津條約》之條款,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與俄羅斯簽訂《北京條約》,俄羅斯割占整個外滿洲。
1860.10.1:阿根廷取消邦聯制。
1860.12.20:美國南方13個州(包括南卡羅來納、密西西比、佛羅里達Florida、亞拉巴馬Alabama、喬治亞、路易斯安那Louisiana、得克薩斯、阿肯色Arkansas、北卡羅來納、弗吉尼亞、田納西Tennessee、密蘇里、肯德基Kentucky)相繼脫離美國獨立。次年2月8日南方各州組成美利堅邦聯(俗稱南方聯盟)。4月12日美國內戰(亦譯作南北戰爭)爆發。
1860.12:清帝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始推行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企圖振興國勢。
1861:突尼西亞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智利發動「佔領阿勞坎尼亞」行動,入侵阿勞坎尼亞地區。
1861.3.3:俄羅斯廢除農奴制,至此結束歐洲之農奴制度。
1861.3.4:林肯Lincoln就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推行廢除奴隸制政策,於1863年1月1日發表《解放黑奴宣言》。
1861.3.10:伊斯蘭教提江尼亞Tijaniyya派教團首領奧馬爾Umar在西蘇丹建立圖庫勒爾Tukulor王國。
1861.3.17:撒丁改國名為義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861.3.18:多明尼加總統桑塔納Santana因懼怕內亂,將其國重新隸屬西班牙,改稱西屬多明尼加Spanish Dominica。
1861.7.18:格拉納達自由黨領袖莫斯克拉Mosquera奪取政權,取消邦聯制,改行聯邦制,並改國名為新格拉納達合眾國。同年9月20日再改國名為哥倫比亞合眾國。
1861.12.17:不列顛、法蘭西和西班牙聯合入侵墨西哥,干涉墨西哥內戰,史稱干涉戰爭。1862年4月不列顛和西班牙退出戰爭。1863年6月7日法蘭西軍攻陷墨西哥城。7月11日法蘭西成立墨西哥帝國政府(俗稱馬克西米利亞諾Maximiliano帝國),由攝政團統治。華雷斯繼續抵抗入侵者。1864年4月10日法蘭西立奧地利儲君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為墨西哥皇帝(稱馬克西米利亞諾)。
1862.1.22: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合併為羅馬尼亞政權,為奧斯曼之附庸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瓦拉幾亞親王阿歷山德魯十一世Alexandru XI兼摩爾達維亞親王阿歷山德魯十六世Alexandru XVI改稱羅馬尼亞親王(稱阿歷山德魯Alexandru)。
1862.3.5:不列顛奪占拉各斯王國轄下的拉各斯港,建立拉各斯殖民地。
1862.5.12:今貝里斯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英屬宏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
1862.9.23:俾斯麥Bismarck任普魯士首相,執政期間推行統一德意志政策。
1862.10.21:美國承認賴比瑞亞獨立。
1862.10.23:希臘國王奧東被廢黜,巴伐利亞王朝亡。次年10月30日丹麥王子喬治George繼任希臘國王(稱格奧爾基奧斯一世Georgios I),建立希臘(丹麥王朝)。
1863:不列顛與阿散蒂進行第六次阿散蒂戰爭。;赫雷羅Herero人首領馬赫雷羅Maharero統一各部,在今納米比亞建立赫雷羅王國。;不列顛殖民者侵略毛利人,第二次塔臘納基戰爭爆發。次年不列顛擊敗毛利人。
1863.1.22:第二次波蘭起事爆發,起事者建立起事政府。1865年4月俄羅斯敉平起事。
1863.8.6:不列顛派軍進攻日本之薩摩藩,薩英戰爭爆發。同年11月9日雙方達成和議。
1863.8.11:法蘭西與柬埔寨簽訂《法柬條約》,柬埔寨成為法蘭西之保護國。
1863.8.30:安哈爾特-德騷-科滕公爵利奧波德四世Leopold IV統一安哈爾特各區,重建安哈爾特公國。
1863.9.14:西屬多明尼加爆發反西班牙起事(史稱復國戰爭),復辟多明尼加。
1863.11.13:丹麥通過新憲法,并吞石勒蘇益格。
1864:清帝國與俄羅斯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清割讓中國西北大片地區予俄羅斯。;前巴羅策王子西波帕Sipopa推翻科洛洛,復辟巴羅策王國。
1864.2.1:普魯士和奧地利向丹麥宣戰,普丹戰爭爆發。同年10月30日交戰各國簽訂《維也納條約》,丹麥放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薩克遜-勞恩堡,由普魯士和奧地利共管。
1864.4.14:西班牙發動第一次太平洋戰爭,再次侵略秘魯。其後秘魯聯合玻利維亞、智利和厄瓜多,於1866年擊退西班牙軍。1871年西班牙與各國簽訂和約。1879年西班牙承認秘魯獨立。
1864.8:清敉平太平天國起事。
1864.9:日本江戶幕府討伐長州藩,第一次幕府長州戰爭爆發。不列顛、美國、法蘭西、尼德蘭海軍炮轟長州。次年初長州藩求和,幕府停止討伐。
1864.9.26:馬克思等在倫敦成立國際工人協會(俗稱第一國際),開始進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1864.10:巴拉圭反對巴西介入烏拉圭黨派爭端,向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爆發。其後阿根廷、烏拉圭亦加入對巴拉圭作戰。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組成三國同盟,故這場戰爭又稱三國同盟戰爭。1870年3月1日巴拉圭戰敗,喪失大量人口和大片領土。
1864.12.28:玻利維亞軍官梅爾加雷霍Melgarejo發動政變奪權。執政期間實行專制獨裁統治,世稱「野蠻的考迪羅」。
1865.5.10:美國聯邦政府擊滅南方聯盟,各獨立州重新並歸美國,美國內戰結束。
1865.8.14:普魯士和奧地利達成《加施泰因Gastein協定》,協議由奧地利管治荷爾斯泰因,普魯士管治石勒蘇益格和薩克遜-勞恩堡。
1866:巴布教徒米爾扎.海珊.阿里Mirza Hussein Ali(巴哈歐拉Bahaullah)在波斯另創巴哈伊Bahai教,其後發展為一世界性宗教。
1866.2.19:不列顛再次將其在西非之殖民地(包括塞拉.利昂、甘比亞、英屬黃金海岸和拉各斯殖民地)組成英屬西非。此殖民地於1888年11月28日解散。
1866.2.23:羅馬尼亞上層階級組成之「怪誕聯盟」發動政變,迫親王阿歷山德魯退位。
1866.3:日本之長州藩和薩摩藩結盟共同發起倒幕運動,反對江戶幕府。同年7月江戶幕府再次討伐長州藩,第二次幕府長州戰爭。10月幕府軍失利,被迫撤軍,幕府自此勢衰。
1866.6.14:普魯士與奧地利為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爆發普奧戰爭(又稱七星期戰爭)。
1866.6.20:義大利參加對奧地利戰爭(史稱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同年8月23日奧地利將威尼西亞割予法蘭西,倫巴底-威尼西亞王國亡。
1866.6.24:俄羅斯宣布并吞阿布哈茲。同年7月29日格奧爾基.米哈伊洛維奇Giorgi Mikhailovitch起事反抗俄羅斯,自立為阿布哈茲親王,8月起事失敗,阿布哈茲亡。
1866.7.1:羅馬尼亞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
1866.8.24:普魯士與奧地利簽訂《布拉格條約》,規定解散德意志邦聯。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盧森堡結束德意志邦國地位。
1866.9.20:漢諾威、黑森-卡塞爾和拿騷被並歸普魯士。
1866.9:捻軍分裂為東、西兩支:東捻軍由賴文光統率,西捻軍由張宗禹統率。兩支捻軍分別於1867年十二月和1868年六月為清所滅。
1866.10.3:義大利合併威尼西亞。
1867:法蘭西侵佔大南之南圻(交趾支那Cochinchina)全部。
1867.1:睦仁(明治天皇)繼為日本天皇。睦仁聯合西南強藩迫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1868年1月4日睦仁廢除征夷大將軍職,重掌政權,江戶幕府亡,史稱王政復古政變。
1867.3.12:法蘭西被迫自墨西哥撤軍。同年5月27日墨西哥帝國政府亡。至此華雷斯重新統一墨西哥,開始推行改革。
1867.3.19:尼德蘭擬將盧森堡售予法蘭西。同年4月德意志各地掀起抗議浪潮,史稱盧森堡危機。5月7日各國舉行倫敦會議,決定法蘭西不得購買,盧森堡成為永久中立國。
1867.3.29:不列顛通過之《英屬北美British North America法案》,於同年7月1日生效。英屬北美(即加拿大Canada)四個殖民地(安大略Ontario、魁北克Quebec、新不倫瑞克New Brunswick和新斯科舍Nova Scotia)合併成立加拿大自治領,成為不列顛的第一個自治領Self-governing Dominion,以不列顛國王兼為國家元首,但實際以總督Governor-General代行元首權力,實行議會內閣制,由總理掌握實權。
1867.3.30:美國自俄羅斯購得俄屬北美,俄羅斯勢力遂退出北美洲。
1867.5:浩罕將軍阿古.柏Yaqub Beg割據新疆喀什噶爾,自立為國王(汗),建立哲德莎爾Zhedsar(七城)王國。
1867.6.8:奧斯曼轄下之埃及總督伊斯梅爾Ismail開始採用藩王(凱迪夫Khedive)稱號。
1867.7.1:普魯士與德意志北部諸邦(包括薩克遜-維滕堡、安哈爾特、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奧爾登堡、漢堡、呂貝克、不倫瑞克-沃爾芬布特爾、不來梅)聯合組成北德意志North Germany邦聯,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Wilhelm I為邦聯主席。
1867.8.15:不列顛通過第二個《改革法案》,降低選民資格限制,是為第二次不列顛議會改革。
1867.12.21:奧地利與匈牙利簽訂《1867年協議》,組成政合國-奧地利-匈牙利Austria-Hungary帝國。匈牙利轄下之克羅埃西亞改稱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和達爾馬提亞三元王國,繼續由匈牙利國王兼任國王。
1868:日本前大將軍德川慶喜與北部諸藩組成奧羽越諸藩同盟,起兵反抗中央政府,戊辰戰爭爆發。同年7月4日中央政府擊敗德川氏。;列支敦斯登宣布為永久中立國。;不列顛入侵衣索比亞,衣索比亞再度陷入分裂。;不列顛將芳蒂人各部聯合組成芳蒂部落聯盟。;美國的勝家Singer縫紉機公司在不列顛設立工廠,形成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海地北部農民發動反政府起事,組成農民武裝卡科斯Cacos,史稱卡科斯起事。
1868.3.12:巴蘇陀成為不列顛之保護國。
1868.4.6:日本天皇睦仁頒布《五條誓文》,提出進行改革,明治維新開始。
1868.4.12:安道爾《改革計劃》生效,規定設立兼有立法權和行政權的總委員會。
1868.6.27:委內瑞拉前總統何.塔.莫納加斯發動藍色革命,重建「莫納加斯王朝」。
1868.6.30:俄羅斯與布哈拉簽訂《俄羅斯-布哈拉商業條約》,布哈拉成為俄羅斯之保護領。
1868.7.12:不列顛殖民者與毛利人發生衝突,引發第三次塔臘納基戰爭。1869年2月2日不列顛擊敗毛利人。
1868.9:第五次西班牙革命爆發,同月29日革命者成立革命政府,30日推翻波旁王朝。
1868.9.12:薩尼al-Thani氏族首領穆罕默德Muhammad反叛巴林,割據卡達,建立卡達政權。
1868.9.23:波多.黎各Puerto Rico革命委員會在波多.黎各島之拉雷斯Lares地區發動反西班牙革命(史稱「拉雷斯呼聲」),24日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同月為西班牙鎮壓。
1868.10.2: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拉瑪五世Rama V)繼任暹羅國王,在位期間推行維新改革,振興國勢。
1868.10.10:古巴Cuba革命黨首領塞斯佩德斯de Cespedes在加勒比海古巴島發動反西班牙革命,宣布古巴島脫離西班牙獨立,成立古巴共和國(史稱戰時共和國),第一次古巴獨立戰爭(又稱十年戰爭)爆發。1878年5月28日古巴重新隸屬西班牙。
1868.10.17:盧森堡頒布憲法,確立議會內閣制。
1869:俄羅斯開始侵略裏海東岸的土庫曼人。1885年俄羅斯征服土庫曼。;不列顛將其在北美洲之屬地魯珀特地Ruperts Land和西北地區讓予加拿大,魯珀特地轄下紅河殖民地Red River Settlement之梅蒂Meti人(土著和歐洲混血種人)領袖裡爾Riel發動紅河殖民地起事,於同年11月24日成立紅河殖民地政權。1870年5月20日加拿大敉平紅河殖民地起事,紅河殖民地政權亡。
1869.1.27:德川氏部將檟本武揚割據蝦夷島函館,建立蝦夷島政權。同年6月27日日本中央政府敉平起事,戊辰戰爭結束。其後日本合併蝦夷島,並將之更名為北海道。
1869.8:德意志社會主義者倍倍爾Bebel和李卜克內西Liebknecht在愛森納赫Eisenach成立社會民主工人黨。此後西方各國先後出現各社會主義政黨。
18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在此時期鍊鋼業(及相關工業)蓬勃發展,電力取代蒸汽成為主要能源。
1870:俄羅斯在新地島Novaya Zemlya建立據點。此後俄羅斯陸續合併西伯利亞對開北冰洋上諸島嶼(統稱俄羅斯北極群島)。;優素福.阿里Yusuf Ali反叛米朱提因,在今索馬利亞中部建立奧比亞Obbia王國。
1870.3.20:委內瑞拉自由黨人布蘭科Blanco發動政變,推翻「莫納加斯王朝」。布蘭科執政期間推行社會改革,但實行獨裁統治。
1870.4.27:哥斯達.黎加自由黨領袖瓜迪亞.古鐵雷斯Guardia Gutierrez發動政變奪權。執政期間推行自由主義改革,自此政局趨向穩定。
1870.7.15:加拿大正式合併魯珀特地和西北地區。其後不列顛又將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ombia和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並歸加拿大。
1870.7.19:法蘭西為阻止德意志統一,與普魯士爆發普法戰爭。同年9月1日普魯士在色當Sedan戰役中大破法蘭西軍。
1870.9.4:法蘭西九月革命爆發,第二帝國被推翻,保守派成立國防政府。1871年2月17日正式廢除帝制,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9.20:義大利軍攻佔羅馬,羅馬教皇派厄斯九世Pius IX退入梵蒂岡Vatican城。10月17日羅馬正式並歸義大利,羅馬教皇國亡。義大利完成統一。
約1870:曼丁卡Mandinka人首領薩摩里.拉菲亞.杜爾Samori ibn Lafiya Ture發動聖戰,1879年在今幾內亞建立瓦蘇魯Wassulu王國。
1871:尼亞姆韋齊Nyamwezi人首領米蘭博-班胡Mirambo-ya-Banhu在今坦尚尼亞西部建立尼亞姆韋齊王國。
1871.1:馬斯喀特改國名為馬斯喀特和阿曼Muscat and Oman王國。
1871.1.2:義大利王子阿馬德亞Amadeus繼任西班牙國王,建立西班牙(薩伏依王朝)。
1871.1.18:北德意志邦聯各邦與南德意志之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黑森-達姆施塔特實現統一,合併為德意志帝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改稱德意志皇帝。
1871.2.21:尼德蘭將荷屬黃金海岸售予不列顛,荷屬黃金海岸被並歸英屬黃金海岸。
1871.3.18:巴黎國民警衛軍中央委員會發動工人革命,奪取政權,成立革命政府。同月28日改組為巴黎公社,實行革命專政。5月21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軍攻入巴黎,進行鎮壓,史稱五月流血周。29日敉平革命,巴黎公社瓦解。
1871.5.10:法蘭西與德意志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法蘭西割阿爾薩斯Alsace和洛林予德意志。
1871.5:俄羅斯乘中國新疆發生政治動亂出兵佔領伊犁。至1881年正月清政府始收回伊犁。
1871.6.5:西方殖民者擁立斐濟Fiji群島之保Bau部落聯盟盟主薩空鮑Cakobau為國王,建立維提Viti王國,由西方人組織政府。
1872:奧斯曼軍佔領北葉門,卡西姆成為奧斯曼之附庸國。
1873:法蘭西發動第二次法越戰爭,入侵大南之北圻(東京Tonkin),大南與華南民軍黑旗軍共同對抗法蘭西。1874年3月15日大南與法蘭西簽訂《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又稱《第二次西貢條約》),法蘭西承認大南為獨立國,但大南外交須受法蘭西監督。;尼德蘭發動亞齊戰爭,入侵亞齊。;阿散蒂與芳蒂爆發第七次阿散蒂戰爭,阿散蒂滅芳蒂部落聯盟。不列顛進攻阿散蒂。1874年阿散蒂被擊敗,不列顛并吞芳蒂人地區。
1873.2.11:西班牙共和派推翻薩伏依王朝,成立西班牙第一共和國。同月卡洛斯派首領卡洛斯.馬利亞Carlos Maria自立為國王(稱卡洛斯七世Carlos VII),與第一共和國對峙,第二次卡洛斯戰爭爆發。
1873.5:奧地利爆發金融危機,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國。其後西方各國頻繁爆發多場危機,並交織發生長期農業危機,至1896年始回復穩定,史稱長期蕭條。
1873.6.6:德意志、奧地利、俄羅斯結成第一次三皇聯盟。此後歐洲各大國相互結成軍事聯盟,形成同盟體系。惟不列顛繼續奉行孤立政策,史稱「光輝孤立」。
1873.8.24:俄羅斯與希瓦簽訂《俄羅斯-希瓦條約》,希瓦成為俄羅斯之保護領。
1874.1:日本士族反對派開始發起自由民權運動,爭取實行憲政。
1874.1.20:不列顛召開霹靂各方聯席會議以調解其內部糾紛,並派遣一名駐紮官作為該國顧問,霹靂遂成為不列顛保護領。同年2月不列顛迫使雪蘭莪同意接受一名不列顛駐紮官作為顧問,雪蘭莪遂成為不列顛保護領。
1874.10.10:維提國王薩空鮑將斐濟群島割讓予不列顛,維提亡。斐濟群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74.12:西班牙軍人坎波斯Campos發動西班牙反共和政變,於同月29日推翻第一共和國,擁立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為國王,復辟波旁王朝,第五次西班牙革命結束。
1875:埃及入侵衣索比亞,埃及-衣索比亞戰爭爆發。1876年3月埃及戰敗。6月兩國達成和議,埃及承認衣索比亞對北部地區的主權。
1875.2.24:法蘭西通過《參議院組織法》,次日通過《公權組織法》,7月16日又通過《公權關係法》。至是法蘭西乃完成制定其「1875年憲法」,確立共和政體和議會內閣制。
1875.5.:7日本與俄羅斯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確定庫頁島(即樺太島)屬俄羅斯,千島群島屬日本。
1875.11.4:湯加群島之湯加人首領圖普一世Tupou I自立為國王,建立湯加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876:森美蘭改國名為斯里.梅南蒂Sri Menanti王國。
1876.2.19:俄羅斯并吞浩罕。
1876.2.26:日本迫朝鮮與之簽訂《江華條約》,日本承認朝鮮為獨立國但非清之藩屬國;朝鮮則開放商港與日本通商。
1876.2.28:西班牙波旁王朝擊敗卡洛斯七世,卡洛斯七世逃奔法蘭西,第二次卡洛斯戰爭結束。
1876.4: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起事,被奧斯曼鎮壓,史稱保加利亞暴行。
1876.5.10:新奧斯曼協會政變奪權。同年12月19日新奧斯曼協會領袖米德哈特Midhat任大宰相,實行君主立憲制。12月23日頒布憲法,實行議會制度和選舉制度。
1876.9.12:比利時在布魯塞爾召開國際地理學會會議,決議成立考察與開化中非國際協會,開始入侵剛果河流域。西方列強開始加緊在全球爭奪殖民地和劃分勢力範圍,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時期。
1876.11.18:埃及財政破產,被迫任命一名不列顛人和一名法蘭西人任財政監督,以監督其財政,史稱「雙重監督制度」。
1876.11.23:墨西哥軍官迪亞斯Diaz奪取政權,此後長期統治墨西哥,實行獨裁統治。
1877:不列顛殖民者鄧特Dent佔領沙巴Sabah,同年12月29日稱沙巴國王,建立沙巴王國。1881年8月26日不列顛取消沙巴王國,成立英屬北婆羅洲臨時協會有限公司,統治沙巴,名義上奉蘇祿為宗主,實際上為不列顛保護領。1888年5月12日不列顛將其地改稱北婆羅洲North Borneo邦,作為其保護領。
1877.1.1:不列顛國王維多利亞兼稱印度皇帝,建立大不列顛帝國,由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和各土邦組成。
1877.2.15:日本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在鹿兒島起事反對中央政府,西南戰爭(又稱薩摩起事)爆發。同年9月24日政府敉平起事。
1877.4.12:南非共和國解散,成為不列顛之殖民地,改稱德蘭士瓦Transvaal。
1877.4.24:俄羅斯支持奧斯曼境內之斯拉夫人起事,與奧斯曼爆發第八次俄土戰爭。
1877.5.22:羅馬尼亞單方面宣布脫離奧斯曼獨立。
1877.8.13:不列顛將其在大洋洲之屬地聯合組成英屬西太平洋British Western Pacific領地,此領地其後包括湯加群島、諾魯島、斐濟群島、索羅門群島、埃利斯群島、吉爾伯特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皮特凱恩島、紐埃島、庫克群島、托克勞群島等。
1878:不列顛再次侵略阿富汗,第二次英阿戰爭爆發。;不列顛殖民者企圖兼并科薩人地區,科薩人奮起反抗,第九次卡弗爾戰爭爆發。1879年不列顛擊敗科薩人,兼并其地區。;阿根廷發動「征服沙漠」行動,入侵巴塔哥尼亞地區。
1878.1.7:賴比瑞亞真正獨立黨開始長期執政。
1878.2:尼德蘭殖民者入侵蘇門答臘島北部,巴塔克人宗教領袖西辛加曼加拉賈十二世Sisingamangaraja XII領導巴塔克人抵抗尼德蘭殖民者,史稱巴塔克戰爭,至1907年6月17日始被尼德蘭鎮壓。
1878.3.3:俄羅斯與奧斯曼簽訂《聖.斯提芬諾San Stefano條約》,俄羅斯在巴爾幹獲得重大利益,並擬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包括今保加利亞和馬其頓,引起列強及其他巴爾幹國家反對。
1878.6.13:歐洲各國舉行柏林會議,討論近東問題,迫使俄羅斯放棄《聖.斯提芬諾條約》,並重新安排巴爾幹半島和奧斯曼之政治形勢。
1878.7.13:柏林會議與會各國簽訂《柏林條約》,奧斯曼割高加索部分地區予俄羅斯。奧斯曼承認蒙特尼格羅、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之獨立。「大保加利亞」被分割為三部分:北部將建立一個臣屬於奧斯曼但有自治權的保加利亞親王國;東南部成立一個東魯梅利亞Eastern Rumelia自治省;西南部馬其頓地區仍屬奧斯曼。南多布羅查Southern Dobruja被劃歸保加利亞親王國。北多布羅查Northern Dobruja被劃歸羅馬尼亞,但羅馬尼亞須把比薩拉比亞南部割予俄羅斯。奧地利佔領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不列顛則取得塞普勒斯島(至1925年3月10日塞普勒斯始正式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第一次三皇聯盟瓦解。
1879:埃及前軍官臘巴赫Rabih在查德地區發動起事。1890年建立臘巴赫政權,其後征服中蘇丹各國。;美國的標準石油托拉司成立。此後西方各國陸續出現一些壟斷企業和大型財團。
1879.3.1:智利為爭奪硝石礦區阿塔卡馬Atacama沙漠,與玻利維亞和秘魯組成之同盟爆發第二次太平洋戰爭。1883年7月10日智利獲勝,10月22日結束戰爭。
1879.3.11:日本并吞琉球,將其劃為沖繩縣。此後日本在海外擴張領土,開始形成日本殖民帝國。
1879.3.18:今幾內亞-比紹與維德角群島分離,成為單獨的葡萄牙殖民地,稱葡屬幾內亞Portuguese Guinea。
1879.5.26:阿富汗與不列顛簽訂《甘達馬克Gandamak條約》。但喀布爾爆發反不列顛起事,戰爭再起。同年10月8日不列顛擊敗阿富汗。10月12月日阿富汗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其外交由印度代理。
1879.7:不列顛發動祖魯戰爭,入侵祖魯,同年祖魯戰敗。9月1日兩國訂立和約,祖魯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79.7.8:成立保加利亞政權,實行君主立憲制。
1879.10.7:德意志與奧地利組成兩國同盟,共同對抗俄羅斯。1881年6月18日德意志爭取與俄羅斯重新結盟,由德意志、奧地利、俄羅斯三國結成第二次三皇聯盟。
1880:耶克Yeke人(即遷居加丹加之尼亞姆韋齊人)首領姆西里Msiri反叛隆達,在剛果地區建立加朗加宰Garengaze王國。;德蘭士瓦布爾人首領克魯格Kruger發動反不列顛起事,爆發第一次布爾戰爭(又稱南非戰爭)。1881年8月8日德蘭士瓦脫離不列顛獨立,成立德蘭士瓦國。1884年8月改國名為南非共和國。
1880.1.1:巴拿馬運河開鑿工程開始。至1914年8月15日始正式通航。
1880.6.29:法蘭西滅塔希提,其後法蘭西陸續征服塔希提附近島嶼。
1880.9:法蘭西殖民者布拉柴de Brazza在今[西]剛果[West] Congo建立殖民據點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同月11日比利時殖民者斯坦利Stanley在今[東]剛果[East] Congo建立殖民據點利奧波德維爾Leopoldville,形成法蘭西與比利時殖民者對峙之局。比利時開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形成比利時殖民帝國。
1880.9.1:不列顛將其北極群島屬地並歸加拿大(此後稱加拿大北極群島),加拿大版圖遂擴展至北極地區。
1880.12.22:巴林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81:亞齊轄下之梅拉博Meuraboh地方統治者杜固.奧馬爾Teuku Umar起事反抗尼德蘭,1892年向尼德蘭投降。1896年3月再度起事,自立為國王。1899年2月10日陣亡。
1881.2:埃及祖國黨領袖阿拉比Arabi發動起事。1882年2月2日祖國黨組成民族內閣,實施憲政,削弱雙重監督制度。9月15日不列顛軍擒阿拉比,鎮壓祖國黨。11月9日不列顛廢除雙重監督制度,改為由不列顛單獨控制埃及。
1881.3:法蘭西發動突尼西亞戰爭,入侵突尼西亞。同年5月12日兩國簽訂《巴爾杜Bardo條約》,突尼西亞喪失部分主權。1884年突尼西亞成為法蘭西之保護領。
1881.6.29:穆罕默德.艾哈邁德Muhammad Ahmad自號馬赫迪Mahdi(救世主),在東蘇丹起事反抗不列顛和埃及,建立馬赫迪國。
1881.7.23:阿根廷與智利簽訂條約,瓜分南美洲南端的火地Tierra del Fuego群島,阿根廷獲得東部,智利獲得西部。
1881.10.12:日本保守派大臣伊藤博文等將立憲派大臣大隈重信逐出政府,史稱明治十四年政變。
1881.12:奧斯曼成立有外國人參加的國債管理處,控制國家財政。奧斯曼成為半殖民地。
約1881:亞齊人穆罕默德.沙曼Muhammad Saman發動反尼德蘭起事(史稱蒂羅Tiro起事),建立蒂羅起事政權,實行神權統治。1891年穆罕默德.沙曼被毒殺,起事失敗。
1882:法蘭西以驅逐大南之黑旗軍為名,發動第三次法越戰爭,侵略大南,清派軍入大南。;巴西南部聖.保羅Sao Paulo州雅巴卡拉Jabacala之逃亡奴隸建立逃奴堡,成立雅巴卡拉共和國。1888年5月13日巴西廢除奴隸制,雅巴卡拉逃奴遂結束鬥爭,解散共和國。
1882.5.20: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組成三國同盟(又稱同盟國集團)。
1882.6:朝鮮國王生父兼攝政李應發動壬午兵變,反對日本勢力。清派軍攻入朝鮮,擒李應,並派軍留駐朝鮮。同年七月日本迫朝鮮簽訂《日朝濟物浦條約》(又稱《仁川條約》),朝鮮允許日本派軍駐守其使館。
1882.10.24:布爾人在今南非北部建立戈申Goshen國。1883年8月6日又建立斯泰拉蘭Stellaland共和國。
1883:智利征服阿勞坎尼亞地區的馬普切人,合併阿勞坎尼亞。
1883.5:法蘭西發動第一次馬達加斯加戰爭(又稱第一次法蘭西-馬爾加什戰爭),入侵馬達加斯加。1885年12月馬達加斯加與法蘭西簽訂《塔馬塔夫Tamatave條約》,馬達加斯加被迫割地賠款。
1883.8.25:法蘭西迫大南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使大南成為其保護領。
1883.10:法蘭西攻擊大南境內之清軍,中法越南戰爭爆發。
1884:梁文楠在大南安世發動反法蘭西起事,史稱安世農民戰爭。1892年梁文楠被暗殺,黃花探(原名張文探)繼起領導起事軍。;尼德蘭入侵西婆羅洲,進攻蘭芳公司。1888年蘭芳公司瓦解。;阿根廷征服巴塔哥尼亞地區的馬普切人和特維爾切人,合併巴塔哥尼亞。
1884.4.24:今納米比亞成為德意志殖民地,稱西南非Southwest Africa。德意志開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形成德意志殖民帝國。
1884.6:法蘭西迫大南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重申大南為法蘭西保護領。
1884.7.5:今多哥成為德意志殖民地,稱多哥蘭Togoland。
1884.7.14:喀麥隆成為德意志殖民地。
1884.8:盧安達和烏隆迪成為德意志之保護領。
1884.10:朝鮮親日本之開化黨人金玉均等發動政變,史稱甲申事變。駐守朝鮮之清軍敉平開化黨。日本迫朝鮮簽訂《漢城條約》,朝鮮向日本道歉,賠款。
1884.11.3:德意志宣布佔領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稱德屬新幾內亞German New Guinea。
1884.11.6:不列顛宣布佔領新幾內亞島佔領東南部,稱英屬新幾內亞British New Guinea。
1884.11.15:西方列強舉行柏林會議,討論非洲和奴隸制問題,瓜分剛果地區,並確定瓜分非洲之原則。
1885:不列顛擴大英屬蓋亞那的邊界,與委內瑞拉發生衝突,引發第一次委內瑞拉危機。1895年7月美國出面調停,導致兩國關係緊張。1899年10月永久仲裁法庭對邊境爭端作出仲裁。
1885.2.5:法蘭西與比利時劃分兩國在剛果之勢力範圍:剛果河以西屬於法蘭西,稱為法屬剛果French Congo;以東屬於比利時。
1885.3:紅河殖民地梅蒂人領袖裡爾再次發動起事,史稱西北起事。同年5月再次被鎮壓。
1885.3.23:茨瓦納人諸小邦(包括:恩戈瓦托、克卡特拉Kgatla、雷特Lete、羅朗Rolong、魁納Kwena、恩戈瓦基戚Ngwaketse、特洛誇Tlokwa和塔瓦納Tawana)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不列顛以恩戈瓦托統領茨瓦納人諸國,建立貝專納蘭保護領,統轄茨瓦納人北部地區。;不列顛滅戈申和斯泰拉蘭,將之並歸開普殖民地。
1885.4:索羅門群島北部諸島成為德意志殖民地,稱德屬索羅門群島German Solomon Islands。
1885.5.27:今坦尚尼亞大陸部分成為德意志殖民地,稱德屬東非German East Africa。
1885.5:大南官民起事反抗法蘭西入侵,失敗。皇帝阮福明(阮咸宜皇帝)逃奔河靜一帶,發起勤王運動。
1885.6.5:不列顛將今奈及利亞北部和南部各保護領分別聯合組成尼日河各區保護領Niger Districts Protectorate(1886年7月10日改稱尼日河三角洲保護領Niger River Delta Protectorate)和油河保護領Oil Rivers Protectorate(1893年5月13日改稱尼日海岸保護領Niger Coast Protectorate)。
1885.6.9:清與法蘭西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束越南戰爭,清承認大南為法蘭西之保護領。法蘭西征服大南全境,並將越南分為三部分:交趾支那(即南圻)為其殖民地;安南Annam(即中圻)和東京(即北圻)為其保護領(名義上仍在大南的統治下)。
1885.7.1: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宣布接管國際剛果協會管轄之剛果東部地區,成立剛果獨立國,利奧波德二世兼任君主。
1885.9.1:不列顛建立英屬貝專納蘭British Bechuanaland殖民地,統轄茨瓦納人南部地區。
1885.9.18:東魯梅利亞Eastern Rumelia爆發反奧斯曼起事,保加利亞合併東魯梅利亞,引起塞爾維亞不滿和列強幹涉,史稱保加利亞危機。同年11月13日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爆發塞保戰爭。1886年3月3日兩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協議維持兩國邊界現狀。
1885.10.22:西班牙將馬紹爾群島售予德意志。
1885.11:不列顛發動第三次緬甸戰爭。同月29日攻陷緬甸首都曼德勒Mandalay。
1885.12.22:日本廢除舊官制,仿照德意志實行現代內閣制度,任命伊藤博文為首相。
1885.12.27: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孟買Bombay舉行會議,成立國民大會黨,主張以和平手段爭取政治改革。
1886:葛摩群島之大葛摩Grande Comore島班博Bambao地方統治者賽迪.阿里Saidi Ali統一該島,建立恩加齊賈Ngazidja王國。同年葛摩群島上三個王國昂儒昂、莫埃利和恩加齊賈相繼成為法蘭西之保護領。1887年9月5日葛摩群島Comoros成為法蘭西殖民地。
1886.1.1:不列顛征服上緬甸,滅緬甸王國。同年2月26日不列顛將上、下緬甸合併為其緬甸屬地。
1886.4.27:今[西]剛果和加彭成為一個法蘭西殖民地,稱加彭和剛果Gabon and Congo。1891年4月30日改稱法屬剛果French Congo。
1886.5.1:美國之紐約、芝加哥Chicago等地工人發動大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是日成為後來「五.一勞動節」之起源。
1886.8.21:保加利亞發生兵變。同年9月7日俄羅斯迫保加利亞親王阿歷山杜爾Aleksandur退位,成立攝政委員會,並企圖控制保加利亞,受到奧地利反對。第二次三皇聯盟瓦解。
1887: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埃意戰爭爆發。義大利開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形成義大利殖民帝國。
1887.2.12:德意志促使不列顛和義大利達成《第一次地中海協議》(其後奧地利和西班牙亦加入協議),規定維持地中海的現狀和調整列強之間的關係。同年12月12日不列顛、義大利和奧地利達成《第二次地中海協議》(又稱《近東協約》),規定維持奧斯曼的領土完整。
1887.4.6:今撒哈拉南部之里約.奧羅Rio de Oro成為西班牙殖民地。1904年10月3日今撒哈拉北部之薩基亞.阿姆拉Seguia el-Hamra亦成為西班牙殖民地。
1887.6.18:德意志與俄羅斯秘密簽訂《俄德再保險條約》,以圖保障兩國的和平和維持巴爾幹的現狀。但其後兩國關係逐漸疏遠。
1887.7.20:索馬利亞北部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英屬索馬利蘭British Somaliland。
1887.8.14:德意志貴族腓迪南Ferdinand繼為保加利亞親王。
1887.10.16:不列顛和法蘭西共同佔領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成立一聯合海軍委員會以管治該群島。
1887.10.17:法蘭西將大南(包括東京和安南兩部分)、交趾支那和柬埔寨組成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聯邦。其後又加入寮國地區。
1887.10.21:諾魯Nauru島成為德意志殖民地。
1887.10:清帝國與葡萄牙籤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北京條約》,清承認澳門為葡萄牙殖民地。
1887.12.16:馬爾地夫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88.2.9:索馬利亞西北端成為法蘭西殖民地,稱法屬索馬利蘭French Somaliland。
1888.2:不列顛發動第一次西藏戰爭,入侵西藏。1890年2月清帝國與不列顛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西藏與錫金之邊界,清承認錫金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88.4.15:法蘭西野心家布朗熱Boulanger當選為眾議員,此後發起修憲運動。次年1月27日布朗熱密謀發動政變,事敗。4月8日布朗熱逃奔比利時,史稱布朗熱事件。
1888.6.14:沙撈越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88.9.9:智利合併太平洋東南部的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
1888.9.17:汶萊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89:日本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天皇擁有行政、立法大權。;薩摩亞成為德意志、不列顛和美國的共同保護領。
1889.1.10:象牙海岸Ivory Coast成為法蘭西殖民地。
1889.2.11:不列顛通過《兒童憲章》,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虐兒和童工的法例。
1889.3.9:紹阿國王薩赫勒.馬里亞姆Sahle Mariam改任衣索比亞皇帝(稱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II),重新統一衣索比亞。
1889.5.2:義大利與衣索比亞簽訂《烏查利Uccialli條約》,衣索比亞將其北部一部分地區割予義大利,第一次埃意戰爭結束。義大利篡改條約文本,使衣索比亞實際成為其保護領,並稱之為阿比西尼亞Abyssinia。
1889.6.29:九個國家議會的議員在巴黎舉行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會議,形成各國議會的國際組織。1922年改名為各國議會聯盟。
1889.7.14:各國社會主義者在巴黎舉行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決議成立社會主義者國際(俗稱第二國際)。
1889.10.2:美洲各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Washington舉行第一次美洲國家間會議(又稱泛美會議),決議成立一個由美洲各獨立國組成的國際組織。1890年4月14日正式成立美洲共和國國際聯盟和美洲共和國商務局(1901年10月改稱美洲共和國國際局)。
1889.11.15:巴西軍人豐塞卡da Fonseca和佩紹托Peixoto發動巴西共和政變,推翻第二帝國,成立巴西第一共和國。
1890.1.1:衣索比亞治下厄利垂亞地區Eritrea成為義大利殖民地。
1890.7.1:不列顛與德意志簽訂《赫爾果蘭-桑給巴爾Heligoland-Zanzibar條約》,不列顛將赫爾果蘭果蘭島割予不列顛,德意志則放棄對桑給巴爾的殖民權利。此外,兩國亦劃定在非洲之勢力範圍。
1890.11.7:桑給巴爾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90.12:美國軍擊殺蘇烏人首領坐牛Sitting Bull,並在傷膝河Wounded Knee Creek屠殺蘇烏人,蘇烏戰爭結束。至此美國大致上平定全國各地土著人之反抗,美國印第安戰爭結束。
1891.1:智利軍官蒙特Montt起事。同年8月28日推翻自由黨政府。12月變更政制,自此由保守黨控制之議會掌權,史稱議會共和國時期。
1891.3.20:馬斯喀特和阿曼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91.5.9:今辛巴威成為兩個不列顛殖民地:馬紹納蘭Mashonaland和馬塔貝萊蘭Matabeleland。
1892.3.6: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92.3.8:特魯西爾諸國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892.8.18:法蘭西與俄羅斯簽訂《法俄軍事協定》。至1894年1月4日兩國批准協定,正式形成法俄同盟。
1892.8.27:今馬里成為法蘭西殖民地,稱法屬蘇丹French Sudan。
1892.10: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的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和波利尼西亞地區的埃利斯群島Ellice Islands成為不列顛殖民地,被合組成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
1893:阿貝奧庫塔人成立聯合政府,不列顛承認其獨立。阿貝奧庫塔改國名為埃格巴Egba王國。;孔塞列羅Conselheiro在巴西東北部之卡努多斯Canudos組織異端教派,進行反政府活動。1896年11月發動起事,史稱卡努多斯農民戰爭。1897年10月6日政府敉平起事。
1893.1.17:夏威夷之美國移民首領多爾Dole發動政變奪權,夏威夷成為美國保護領。1894年7月4日夏威夷改組為共和國,多爾任總統。
1893.2.23:今馬拉維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英屬中非British Central Africa。1907年7月6日改稱尼亞薩蘭Nyasaland。
1893.3.10:今幾內亞成為法蘭西殖民地,稱法屬幾內亞French Guinea。
1893.3.15:索羅門群島南部諸島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英屬索羅門群島British Solomon Islands。
1893.5:法蘭西入侵暹羅。同年7月31日法蘭西封鎖暹羅,引起法蘭西與不列顛關係緊張,史稱暹羅危機。
1893.5.20:尼加拉瓜自由黨人塞拉亞Zelaya發動革命反對保守黨政府。同年7月11日保守黨政府被推翻。塞拉亞執政期間推行自由主義改革。
1893.10.3:法蘭西與暹羅簽訂《法暹條約》,暹羅放棄其附屬國琅.勃拉邦瀾滄。琅.勃拉邦瀾滄成為法蘭西之保護領。法蘭西奪取寮國地區,形成法屬寮國French Laos,分為三部分:上寮Upper Laos(即琅.勃拉邦瀾滄)為其保護領,中寮Central Laos和下寮Lower Laos為其殖民地。
1894.1:朝鮮東學黨人全琫准、崔時亨發動農民起事,史稱甲午農民戰爭(又稱東學黨起事)。清帝國和日本同時派軍鎮壓起事,引起衝突。同年4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又稱第一次中日戰爭)爆發。
1894.1.15:法蘭西征服達荷美,將達荷美更名為阿波美王國。同年6月22日法蘭西建立達荷美殖民地。
1894.6.18:布干達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1896年6月30日今烏干達境內其餘三個王國布尼奧羅、安科累和托羅亦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1905年4月1日烏干達Uganda成為不列顛殖民地。
1894.7.16:日本與不列顛重訂商約。自此至1897年12月日本與西方各國均重訂條約,廢除列強在日本的特權,日本擺脫半殖民地地位。
1894.8:亞美尼亞人在西亞美尼亞之薩松Sassun發動反奧斯曼起事,被奧斯曼鎮壓,史稱第一次亞美尼亞大屠殺。
1894.12:法蘭西發動第二次馬達加斯加戰爭(又稱第二次法蘭西-馬爾加什戰爭)。
1894.12.22:法蘭西猶太裔軍官德雷福斯Dreyfus被誣以叛國罪,判處終身監禁,史稱德雷福斯案件。法蘭西國內形成兩派:德雷福斯派發起營救德雷福斯的運動;反德雷福斯派則乘機發起反猶太運動,兩派鬥爭激烈。1899年9月19日德雷福斯獲特赦。1906年7月12日德雷福斯終被判無罪。
1895:印度東部蒙達Munda人宗教領袖比爾薩.蒙達Birsa Munda發起反抗印度殖民政府和地主王公的運動。1900年比爾薩.蒙達被擒殺,反抗運動被鎮壓。;義大利發動第二次埃意戰爭,侵略衣索比亞。次年義大利戰敗,10月26日兩國簽訂《阿的斯.阿貝巴Addis Ababa條約》,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獨立。;古巴革命黨領袖何塞.馬蒂Jose Marti發動反西班牙革命,第二次古巴獨立戰爭爆發,同年9月18日古巴再次宣布獨立,重建古巴戰時共和國。
1895.2.20:今布基納.法索成為法蘭西殖民地,稱上沃爾特Upper Volta。
1895.2.21:斯威士成為南非共和國之保護領。
1895.3:不列顛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瓜分中亞之帕米爾Pamir地區。
1895.4.17: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台灣島和澎湖列島予日本。清承認朝鮮獨立。
1895.4.23:俄羅斯、法蘭西、德意志不滿日本取得過多權益,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
1895.5.3:今尚比亞成為兩個不列顛殖民地:東北羅德西亞Northeastern Rhodesia和西北羅德西亞Northwestern Rhodesia。
1895.5.25:丘逢甲等在台灣島起事反抗日本,宣布台灣島獨立,成立台灣Taiwan民主國,推唐景崧為總統。同年10月21日日本鎮壓起事,佔領台灣島。
1895.6.16:法蘭西將其在西非之殖民地塞內加爾、法屬幾內亞、象牙海岸和法屬蘇丹聯合組成法屬西非French West Africa。其後又加入尼日、茅利塔尼亞、上沃爾特、達荷美等。
1895.7.1:今肯亞成為不列顛殖民地,稱英屬東非British East Africa。1920年7月23日英屬東非改稱肯亞Kenya。
1895.10.1:馬達加斯加與法蘭西簽訂《塔那那利佛條約》,馬達加斯加受法蘭西控制。同年11月馬達加斯加爆發反法蘭西起事,法蘭西征服馬達加斯加。
1895.11.16:不列顛將英屬貝專納蘭並歸開普殖民地。
1896:法蘭西敉平大南之勤王運動。;不列顛發動第八次阿散蒂戰爭,征服阿散蒂,阿散蒂成為不列顛保護領。
1896.1.15:不列顛與法蘭西簽署《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劃分在暹羅之勢力範圍,並以暹羅為兩國在印度支那的緩衝國。暹羅成為半殖民地。
1896.2:希臘策動克里特島起事反抗奧斯曼,起事者要求把克里特島並歸希臘。1897年希臘與奧斯曼爆發第一次希土戰爭。1898年3月20日西方列強迫使奧斯曼給予克里特島自治權,成立克里特國(至1908年10月6日始宣布獨立)。
1896.4:在希臘恢復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其後成為世界性之賽事。
1896.6:亞美尼亞人再次發動反奧斯曼起事。同年8月26日奧斯曼鎮壓起事,屠殺亞美尼亞人,史稱第二次亞美尼亞大屠殺。
1896.7.1:不列顛將彭亨、霹靂、雪蘭莪和斯里.梅南蒂聯合組成馬來聯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華人俗稱之為「四州府」。
1896.8.6:馬達加斯加成為法蘭西保護領。1897年2月28日法蘭西滅馬達加斯加王國,馬達加斯加成為法蘭西殖民地,但至1904年馬達加斯加之反法蘭西起事始被完全敉平。
1896.8.26:菲律賓革命組織卡提普南Katipunan發動反西班牙革命,菲律賓獨立戰爭爆發。1897年3月23日成立菲律賓政權和革命政府,由阿奎納多Aguinaldo任革命政府主席。11月1日通過《比阿克-巴托Biac-na-Bato憲法》,成立菲律賓共和國(俗稱比阿克-巴托共和國)。12月16日革命政府與西班牙殖民政府達成和議,停止革命。
1897:斯里.梅南蒂恢復國名為森美蘭王國。
1897.2:列強開始在中國爭奪租讓地和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1897.8:世界各地猶太復國主義(亦譯作錫安主義Zionism)者在巴塞爾舉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開展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1897.10.17:日本令朝鮮改國名為大韓Taehan帝國。
1898.3:俄羅斯各地之社會民主主義組織在明斯克成立社會民主工人黨。
1898.4.25:美國與西班牙為爭奪殖民地,爆發西班牙-古巴-美國戰爭(又稱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
1898.4:清皇帝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進行變法維新,史稱百日維新(又稱戊戌維新)。同年八月太后那拉蘭兒(清慈禧後)發動戊戌政變奪權,幽禁載湉,並廢止一切新政。
1898.6.12:阿奎納多再次發動菲律賓革命,宣布菲律賓脫離西班牙獨立。1899年1月20日菲律賓頒布《馬洛洛斯Malolos憲法》,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俗稱馬洛洛斯共和國)。
1898.6.14:不列顛與法蘭西簽訂《巴黎協定》,劃定在西非之勢力範圍。法蘭西之西非屬地乃連成一片。
1898.8.12:美國并吞夏威夷。
1898.9.2:不列顛滅馬赫迪國,征服東蘇丹。
1898.9.19:不列顛與法蘭西為爭奪東北非,在東蘇丹之法紹達Fashoda發生衝突,史稱法紹達危機。次年3月21日兩國達成協定,法蘭西勢力退出尼羅河地區,但獲得查德湖一帶地區以作補償,法紹達危機結束。
1898.12.10:美國與西班牙籤訂《巴黎條約》。西班牙將菲律賓群島、古巴島、波多黎各島和關島Guam割予美國。美國正式佔領古巴。美國開始入侵加勒比地區,此後古巴島、波多黎各島、巴拿馬運河區和美屬維爾京群島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先後成為美國殖民地。
1899.1.1:不列顛將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組成一單位,稱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1899.1.19:不列顛迫使埃及簽訂《英埃關於共同管理蘇丹的協定》,規定東蘇丹名義上由不列顛和埃及共管,稱為英埃蘇丹Anglo-Egyptian Sudan,實際上東蘇丹由不列顛獨佔。
1899.2.4:美國入侵菲律賓,美菲戰爭爆發。1901年4月1日美國滅菲律賓,菲律賓成為美國殖民地。1902年4月美國敉平菲律賓革命。
1899.2.12:西班牙將北馬里亞納群島Northern Mariana Islands(即關島以外的馬里亞納群島地區)和卡羅林群島售予德意志。
1899.5.18: 26個國家舉行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確定戰爭國際法,並設立永久仲裁法庭。
1899.6.10:德意志、不列顛和美國滅薩摩亞。同年12月2日三國達成協議,不列顛退出薩摩亞群島,由德意志和美國瓜分薩摩亞群島。1900年2月17日薩摩亞群島東部被美國佔領,稱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3月1日薩摩亞群島西部被德意志佔領,稱德屬薩摩亞Eastern Samoa。
1899.6.30:美國滅古巴。
1899.7.14:今巴西西部阿克里Acre地區之巴西人脫離玻利維亞,建立阿克里獨立國,阿克里戰爭爆發。次年4月25日玻利維亞攻滅阿克里。
1899.8:索馬利亞宗教領袖哈桑Xasan在英屬索馬利亞蘭發動哈桑聖戰,反抗不列顛殖民統治,其後退入意屬索馬利亞。1905年3月3日哈桑與義大利簽訂條約,取得意屬索馬利亞部分地區,建立努加爾Noogal政權。1908年哈桑重新攻入英屬索馬利亞蘭。1920年為不列顛擊敗,同年12月21日哈桑卒,努加爾亡。
1899.9.6:美國向列強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列強勿干涉他國在中國之通商口岸的利益,獲列強先後認可。
1899.10.12:不列顛與南非為爭奪在南部非洲之利益,爆發第二次布爾戰爭。其後奧蘭治與南非結盟,加入戰爭。1902年5月31日參戰各方簽訂《韋雷尼京Vereeniging條約》,奧蘭治和南非(此後稱德蘭士瓦)喪失獨立,成為不列顛之殖民地。
1899.10.17:哥倫比亞自由黨起事反對國民黨政府,千日戰爭爆發。1902年11月21日兩黨達成和議,國民黨承諾給予自由黨部分政治權利。
1899.11.14:德意志將德屬索羅門群島大部分島嶼讓予不列顛,但保留布干維爾Bougainville島和布卡Buka島,並將其並歸德屬新幾內亞。
1899.12:義和拳首領朱紅燈、本明和尚起事反清,並進行排外活動。次年四月清政府招撫義和拳入北京,將之更名為義和團,以之對抗列強。
1900:阿散蒂部落酋長阿散蒂瓦Asanntewa發動反不列顛起事,史稱第九次阿散蒂戰爭,被鎮壓。同年6月23日不列顛將阿散蒂分為18個小國。;泛非主義者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泛非會議,開始推行泛非主義Pan-Africanism運動。
1900.1.1:不列顛將其在奈及利亞之保護領重組為北奈及利亞Northern Nigeria保護領和南奈及利亞Southern Nigeria保護領。1906年2月16日不列顛將拉各斯殖民地並歸南奈及利亞保護領。
1900.5.18:湯加成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900.5:清政府策動義和團進攻北京各國使館,史稱庚子拳變。不列顛、法蘭西、德意志、俄羅斯、美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日本組成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史稱八國聯軍之役。七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八月俄羅斯佔領中國東北。1901年9月7日清帝國與列強簽訂《辛丑和約》,允許外國軍隊進駐使館區和天津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重鎮。
1901.1.1:不列顛在澳大利亞Australia各殖民地(包括西澳大利亞Western Australia、南澳大利亞South Australia、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維多利亞Victoria、塔斯曼尼亞Tasmania和昆士蘭Queensland)聯合成立澳大利亞聯合體,成為不列顛之自治領,實行議會內閣制。
1901.1.24:不列顛將馬紹納蘭和馬塔貝萊蘭合併為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
1901.3:美國通過《普拉特Platt修正案》,規定美國有權出兵干涉古巴內政。同年6月美國迫使古巴在憲法中加入《普拉特修正案》,使獨立後之古巴成為美國之附庸國。
1901.6.11:不列顛將庫克群島和紐埃島讓予紐西蘭。
1901.9.14: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繼任美國總統,執政期間推行「大棒政策」,在美洲推行霸權主義。
1901.12.23:澳大利亞頒布《私民限制法》,限制有色人種移民,是為白人澳大利亞政策之始。
1902:卡斯特羅de Castro在阿克里起事反抗玻利維亞,1903年1月15日復辟阿克里獨立國。11月17日巴西與玻利維亞《佩特羅波利斯Petropolis條約》,玻利維亞將阿克里地區售予巴西,巴西則答允為玻利維亞提供東向之鐵路和水道出海口。1904年2月25日巴西正式合併阿克里。
1902.1.30:不列顛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
1902.5.20:美國結束對古巴之軍事統治,成立古巴共和國,但美國仍對古巴有廣泛控制權。
1902.12.11:德意志、不列顛等派軍封鎖委內瑞拉海岸,迫委內瑞拉償還外債,引發第二次委內瑞拉危機。美國出面斡旋。次年2月各國簽訂議定書,結束危機。
1903清政府開始推行現代化改革,史稱清末新政。;尼德蘭滅亞齊,但亞齊人繼續反抗。至1913年始被全部鎮壓,亞齊戰爭結束。
1903.1.2:美國與哥倫比亞簽訂《海-艾爾朗Hay-Herran條約》,規定哥倫比亞將巴拿馬運河之開鑿權交予美國,並允許美國設立一巴拿馬運河區。哥倫比亞國民議會拒絕批准條約。同年11月4日美國策動阿馬多爾Amador發起巴拿馬獨立運動,宣布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史稱巴拿馬事變)。
1903.5.12: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成為法蘭西殖民地。
1903.5.19:法蘭西將其在波利尼西亞的屬島(包括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s Islands、土阿莫土群島Tuamotu Archipelago和南方群島Austral Islands)組成法屬大洋洲French Oceania。1957年7月22日改稱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
1903.6.11:塞爾維亞國王阿歷山大Aleksandar被刺殺,塞爾維亞(奧布廉諾維奇王朝)亡。同月15日彼得一世Petar I繼位,復辟塞爾維亞(卡拉喬治維奇王朝)。
1903.7.30:俄羅斯社會民主工人黨在布魯塞爾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中途遷往倫敦續開會),社會民主工人黨分裂為兩派:布爾什維克Bolshevik派(=多數派;列寧Lenin領導)和孟什維克Menshevik派(=少數派)。
1903.8.3: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起事反抗奧斯曼,建立克魯舍沃Krushevo共和國,同月13日奧斯曼敉平起事。
1903.8.7:斯威士轉而為不列顛之保護領。
1903.11.18:巴拿馬與美國簽訂《美巴條約》,巴拿馬成為美國附庸國,並將巴拿馬運河區割予美國。
1903.12:不列顛發動第二次西藏戰爭,入侵西藏。次年9月7日不列顛迫使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拉薩Llasa條約》,把西藏變為不列顛的勢力範圍。清帝國拒不承認,1906年4月27日清帝國與不列顛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不列顛承認清帝國對西藏的主權,但取得在西藏大量權益。
1903.12.29:法蘭西將法屬剛果分割為兩個殖民地:中央剛果Middle Congo和加彭。
1904.2.8:日本與俄羅斯為爭奪滿洲和大韓,爆發日俄戰爭。次年俄羅斯戰敗,9月5日兩國簽訂《朴茨茅斯Portsmouth和約》,俄羅斯將庫頁島南部和在滿洲之部分權益讓予日本,並承認日本控制大韓。日本崛起成為東亞強國。
1904.4.8:不列顛與法蘭西達成《英法協約》,調整兩國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矛盾。
1904.10.3:法蘭西與西班牙籤訂《法西協定》,表面上保證阿拉維(即今摩洛哥)之獨立和完整,實際上劃分兩國在阿拉維之勢力範圍: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屬於西班牙;其餘部分屬於法蘭西。
1905:蒙特尼格羅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尼德蘭發動第三次坡尼戰爭,入侵坡尼。1906年尼德蘭敉平布吉斯人和望加錫人之抵抗。;波斯爆發革命。次年10月7日政府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德屬東非人民發動馬及.馬及Maji Maji起事,反對德意志殖民政府。1907年被鎮壓。
1905.1.22:俄羅斯軍警向請願群眾射擊,史稱流血星期日。此後俄羅斯全國各地爆發革命,史稱俄羅斯1905年革命。同年10月30日皇帝尼古拉二世Nikolai II發布《十月十七日詔書》(俗稱《十月宣言》),答允頒布憲法、召開國家議會(杜馬Duma),實行君主立憲制。自由派因對《十月十七日詔書》持不同態度而分裂為兩派:較溫和的十月黨和較激進的立憲民主黨。
1905.3.16:索馬利亞南部成為義大利殖民地,稱意屬索馬利亞Italian Somalia。
1905.3.31:德意志聲稱將維持阿拉維之獨立和領土完整,引起德意志與法蘭西關係緊張,史稱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次年1月16日列強舉行阿爾赫西拉斯會議,通過《阿爾赫西拉斯決議》,承認阿拉維之獨立,由法蘭西和西班牙負責阿拉維之警務。
1905.6.7:挪威脫離瑞典獨立,同年8月31日瑞典-挪威聯合解散。
1905.8:孫文在日本成立中國革命同盟會,進行反清革命。
1905.10.16:印度將孟加拉國分割為東、西兩部分,印度國民大會黨發動反分割孟加拉國運動。
1905.11.17:日本與大韓簽訂《保護條約》,規定大韓的外交事務由日本監督指導,大韓成為日本保護領。
1905.11.25:丹麥王子哈康七世Hakon VII繼任挪威國王,建立挪威(奧爾登堡王朝)。
1906:大韓人閔宗植組織義兵,反抗日本統治。其後義兵組織遍及全國各地,史稱義兵運動。1910年日本敉平義兵運動。
1906.2.11:今中非和查德成為一個法蘭西殖民地,稱烏班吉-沙立-查德Ubangi-Shari-Chad。
1906.7.4:不列顛、法蘭西和義大利簽訂《三國公約》,劃分三國在衣索比亞之勢力範圍:西部和西北部屬於不列顛;東部屬於法蘭西;北部屬於義大利。
1906.9:尼德蘭發動第四次巴利戰爭,征服巴厘島上之巴東Badung、塔巴南Tabanan等國,征服巴厘島南部。
1906.9.1:不列顛將英屬新幾內亞讓予澳大利亞,並將之更名為巴布亞Papua。
1906.10.12:新赫布里底群島成為不列顛和法蘭西的共管地。
1906.12.30:印度穆斯林組成全印度穆斯林聯盟,自此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分裂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兩大勢力。
1907.3:法蘭西發動第二次法摩戰爭,入侵阿拉維。
1907.6.1:在布魯塞爾成立國際協會中央局(1910年改稱國際協會聯盟),以作為非政府國際組織的協調機構。此後在世界上出現眾多非政府國際組織。
1907.6.15 44個國家舉行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簽訂《海牙公約》,就有關戰爭的國際法作出更多規定。
——————————————————————————————————————
字數限制,轉:世界政治年表史 4000BC~CE2016(下)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被稱為無敵上將的開國將領是誰?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7
※村民修路挖出古屍,為什麼古屍可以保持未腐爛的情況?
※舊影瑣憶·戰士亦凡人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希特勒為何突然停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