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機關公文寫作的點滴體會

關於機關公文寫作的點滴體會

文章對於知識具有統籌、提煉和整合功能,是系統化的志趣表達。文章決對不是雕蟲小技,「是人生鬥爭的一種武器」,是武器中的重器。文心可以雕龍刻鳳,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諷妖刺鬼,立天地之良心;可以摧枯拉朽,開萬世之太平;可以拆困解難,挽狂瀾於既倒。毛主席說:有(胡)喬木在,我們就有飯吃;蔣介石說:(陳)布雷是我們的「文膽」。文章寫得好壞,與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有很深的共生關係,有文章就有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文章是機關的「機關」。下面,我主要從文章的題目、結構、思想、材料、方法等5個具體方面,分別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題目,文章的眼睛

下棋有棋眼,作文有文眼,題目是文章的文眼,它是作者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是文章的邏輯起點,也是整篇文章的「形勢」大概,對於公文來講,更是這樣。

(一)題目的作用

這是文章受眾的第一個接觸點。標題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整篇文章能不能入眼、入心、入流。一個好的標題,可以開啟心靈的窗戶、展示你的個性、吸引他的眼球、收穫月亮星光,會使讀者眼前為之一亮、心頭為之一振、精神為之一爽,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欲。透過題目,我們可以捕捉到許許多多的信息,好的題目,對讀者具有強烈的啟發和引領作用,通過知識發現、數據發掘,可以完成以讀者自己為主的情報深加工,進行文章內容的再創造。比如,有這樣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機關領導幹部信息脫貧的路徑選擇》,受此啟發,我們也可以改頭換面設計一個新的文章標題,叫做《信息脫貧與信息致富》,這就是一個好的文章題目的啟發作用。

(二)題目的製作

1.口語法。比如:《「長城」和「好漢」》,《「在山」和「下山」》,《不「二」不「五」是「苦熬」》等。(《不「二」不「五」是「苦熬」》:機關工作可以說是五加二,白加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沒有全身心投入,整天無所事事,人在位心不在位,人在崗思想不在崗,那麼,這樣的「五」加「二」,就是不「二」不「五」,對一個人來講是一種「苦熬」。關於《「在山」和「下山」》後面還有說明,在這裡就不解釋了。)

2.符號法。比如:《升級版的績效考評--績效管理》、《信

息意識+信息技能=信息素養》、《落實≈落小》等。(《升級版的績效考評--績效管理》:現代管理學中關於績效的概念和方法,一般定位於績效管理,它是一個較為系統的完善體系,而績效考核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應引入績效管理的理念方法,進行系統設計,建立數理模型,構建績效管理系統,從標準制定、數據分析、分數權重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

3.修辭法。比如:《基於品牌的項目管理—「尖刀的刀尖」》(比喻)、《為回頭看設置好「看點」》(遞進)、《有聲有色的「老大哥」地位》(形容)等。

4.引用法。比如:《「大話筒」對「小話筒」說「不」》、《「擔當」就是「恰好」》、《鍛造安全環境的「定海神針」》等。(《「大話筒」對「小話筒」說「不」》:毛主席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大話筒」不發達,「小話筒」的聲音就會壓過「大話筒」,意指輿論陣地和輿論引導的重要性。)

5.逆向法。比如:《「使功」也要 「使過」》、《底線思維不可以常態化》、《開卷之後有成本》等。(《「使功」也要「使過」》這是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索盧傳》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使用有功績的人,也要使用有過失的人,使用這樣的人可以更好地促使其將功補過,毛主席使用許世友,蔣介石使用張靈甫就是這樣的例子。)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題目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三) 幾點體會

1.不可一味地模仿。XX的文章習慣於使用長句式標題,我們就不可以刻意模仿。比如《在XX大會上的講話》,三個大標題是:一、XX活動成果豐碩、XX風貌煥然一新,更加堅定了大抓作風助推XX的決心信心;二、XX建設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必須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持之以恆抓下去;三、堅決落實XXXX要求,著力推動XX建設形成常抓長治的新常態。縱觀這三個標題,均是長句式二級標題,多層遞進彰顯出一種凌駕的態勢,運用得當、恰如其分。但是,如果我們刻意做不符合身份的模仿,由於站位沒有這麼高,因此就很難舉重就輕、得心應手。

2.借雞也可以生蛋。題目或標題製作既然有方法,就有規律可循,就可以借鑒別人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提法、成功的案例,用別人的「雞」生我們自己的「蛋」。比如:《求是》雜誌文章《小微權力也要關進籠子》,這個「小微」的概念就是緣自「小微企業」的提法。再比如,我設想了一個文章題目,叫做《讓聯合「雙創」吹響「集結號」》,這裡的「集結號」就是借用了電影的名字。

3.反向操作也可以。如果一時想不到特別貼切的題目或標題,也不是不可以反向操作,先訂框架、寫內容,初步列出題目或標題,在寫作過程中再激發靈感,進行修改提煉,也可以製造出好的文章題目。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就是這樣的。

4.強扭的瓜也甜。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有些表面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存在著很深的關聯性,這就告訴我們,一方面的東西往往可以運用到另一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說,哲學的觀點可以運用到任何領域,數學的方法可以使用到各個方面。在寫作過程中,要學會把看似沒有聯繫的事物聯繫起來,深入研究思考、進行抽象思維、找出內在規律、自覺關聯運用。比如,題為《「零差距」理論在管理中的應用》、《機關工作中的哲學方法研究》等理論文章,都是關聯運用的實例。

二、結構,文章的風骨

文章具有框架性特徵,「八股」是一種框架,「培根體」是一種框架,「元芳體」也是一種框架,等等。一個好的框架,就是一篇好文章的骨架,支撐作用明顯。

(一)結構的意義。擬定結構,是一個謀篇布局的過程。材料,解決的是"言之有物"的問題;主題,解決的是"言之有理"的問題;而結構,解決的是"言之有序"的問題。一個好的文章結構,必須客觀反映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符合大眾的思維共性,適應文章的題材樣式,考慮讀者的接受特點,富於變化和創造性。

(二)結構的種類

1.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明顯主次輕重之分。

2.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這種關係還可以演變為「分--- 總」或 「總---分---總」的結構樣式。

3.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

4.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下面,舉2個例子。

例l:《XX總結》第一部分「基本情況」,就是一個典型的遞進式結構。

分析:第一段,從五個階段入手,重在闡述過程。第二段,從五個特點分析,重在給人直觀印象。第三段,從綜合情況落腳,重在渲染氛圍、展示場面。三個部分,看似從不同側面進行總結,但聯繫密切、層層遞進,運用了進轉的方法,讓人既明白過程,又有直觀感受,還有想像空間,短短几百字,就把事情說得很明白、很具體、很形象、很到位,XX情況躍然紙上。

例 2:《保持清醒頭腦強化憂患責任以更高標準更實作風抓好三季度各項工作落實》「開頭」部分,既有總分式,又有遞進式。

分析:第一段,開頭即點題,指出召開的會議及內容。隨即第二段「會議認為」轉入對今年以來工作的總體評價,從好的方面切入,總結了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說三個方面,然後通過四個「源於」進行總說收尾。這就是「總---分---總」的結構。之後「同時」反轉指出存在的問題及差距。第三段,「會議指出」,是在第二段基礎上的進轉,指出當前處於的時期;然後,分項指出當前存在的突出特點,與前一部分構成總分式;最後,進轉提出明確要求。短短的一段文字,層次清晰明了,起承轉合運用合理。

(三)結構的要求。文章結構的要求,簡單地說,就是嚴謹、自然、完整、統一。

1.嚴謹。指的是結構的周嚴縝密,無懈可擊。思想是嚴密的,沒有掛一漏萬、顧此失彼的情形;組織是嚴密的,沒有顛三倒四、破綻百出的毛病。對事物的來龍去脈、因果聯繫反映得準確清楚。

2.自然。一是縱式,比如,按時間順序安排層次結構,或者按事件的發展演變過程安排層次結構,再就是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繫安排層次結構,如從屬關係、因果關係等。二是橫式,即按照橫向展開的順序劃分層次。各層次之間是依次展開的並列關係,比如,按照問題的性質分條款安排層次;再比如,把一個完整的主旨劃分成若干部分來安排層次,每一部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整體思想的某一側面,幾個部分合起來反映主旨思想的全部。

3.完整。文章結構要做到完整,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然過渡。比如論述問題「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的轉折處就需要過渡。以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一文為例,由總述轉入分述,就用了一個過渡句:「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情況是怎樣的呢?」,接著逐個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之後,再總收一筆,由分而合:「綜上所述,可知……」由此引出結論。這些標誌性的過渡文字使上下緊密相連,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作用,呈現給我們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一般來講,處於句子或段落開頭的諸如:「由此可見」、「總之」、「因此」、「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然而」、「但是」等詞就表示轉折過渡的意思。

4.統一。指的是結構的形式和諧、通篇一貫。它渾然一體, 決無前後割裂之意;格調一致,並無上下異化之感。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要使文章各部分均衡勻稱,結尾很重要,結尾點明主題,畫龍點睛,對全文起著定局、回應、深化的作用。

三、思想,文章的靈魂

思想,是文章的「節骨眼」上的「勝負手」。如果文章沒有了思想,最多也只能到穿門越檻的程度,而遠不可能登堂入室。軍用公文,是軍事科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反映,軍事科學與其說是一門社會科學,還不如說是一門掌控極端複雜性的藝術,漸成測試人類是否能夠駕馭這種複雜性的一種考驗。所以說,軍事領域是催生新思想、新觀念、新突破的沃土,在這個領域,大有文章可做。(由於文章是人寫的,如果人沒有思想,要想寫出有思想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單從這個角度講,人的思想與文章的思想幾乎是全等的。所以,下面探討的大部分是與人的思想和思想觀念有關的問題。)

(一)有德有理有是非

1.有德。文如其人,作文先做人。文道就是人道,是明德的大學之道,實質上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行政之要,首在得人,行文之要,首在得勢。「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比如,一個寫匿名信的人,一定是戰戰兢兢,於心不安的,心不安就不可能理得,理不得就不可能氣壯,氣不壯就不可能有勢,其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一定出了問題。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個有德之人,也不可能是個有識之人,更不可能是個有才之人,所以會犯無德之錯、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你的「文章」不可能「挾理」、「挾氣」、「挾勢」,註定是敗筆之作。即便你自認為你的文章是「投槍」和「匕首」,由於一開始就「失勢」 了,結果必然「失准」,不能傷人,只能傷己。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你如果是一隻「猛虎」,有在山之勢,必有下山之時,何必干這蠅營苟且之事,就像XX說的,即使暫時得逞了,也是「勝之不武」,為自己留下的可能是一筆終生都消耗不起的「負資產」。對轉業的同志們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你有制高之能,必有制勝之時,即使脫去軍裝也不會脫去本色,即使轉移陣地也不會轉移戰場,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你的「人間四月天」。

2.有理。機關公文,承載工作和事物,需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領導意圖,符合現實工作,做到合情又合理。報個情況、下個任務、說個事情、講個工作,都要有正確道理,這樣別人才能認可、接受。有理,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知識本身和知識結構。從知識層面講,有知性才能有理性,知書才能達理。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呢?是從書本上學來的,是從社會實踐中學來的,毛主席說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實踐出真知,這與從學習中得到正確思想並不矛盾,因為學習也是實踐,至少學習具有實踐的意義。狹義的實踐成本過高,我們不可能像項羽那樣,學文不成學劍,學劍不成就學「萬人敵」,他是楚國貴族,可以那麼任性,那麼霸道。對於我們來講,通過學習讀書獲得知識是最通常的方法,對於我們領導機關的人員來講,學習研究理論,就是實踐。從知識結構層面講,完整的知識結構與科學的思想有密切的聯繫,知識結構不完整或者缺項很可能造成方向不正、方法低級,解決問題就跳不出來、深不下去。因此,跨領域的學習和借鑒非常重要,跨度越大,他山之石越有可能成為攻玉的"石頭",越有可能成為你摸著過河的「石頭」。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我們這一層級人員,跨領域的學習和借鑒繞不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只要社會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批判。只有掌握了批判的武器,才能很好地進行武器的批判。沒有假說,就無法發現問題,更不可能把問題倒逼出來,沒有批判,就無法解決問題。

3.有是非。機關公文,是非常嚴肅而又嚴謹的,應該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左右搖擺、模稜兩可、含糊其詞。因此,出言入行,一定要慎之又慎。言行是否恰當,與個人的是非感密切相關,是非感正確,能夠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撥雲見日;是非感不正確,也能讓我們在蜚短流長的蠱惑里人云亦云。

下面舉幾個例子:

(1)南沙建機場。一名日本記者,向我國新聞發言人提問,說你們中國在南海建機場違反國際法,我們發言人說,你日本在海上捕鯨魚還違反國際法呢,你憑什麼指責我們。仔細分析,這就不是一個是非感很強的回應,就好比夫妻吵架,你說我今天的菜炒得不好吃,我還說你昨天的地還掃得不幹凈呢,這種指責以事說事、毫無道理,會陷入無休止的爭吵。

(2) 張靈甫與段德昌。張靈甫,是國民黨第一烈士。而段德昌是我軍第一烈士。現在在網上在民間張靈甫的信息不可謂不多,受到更多的褒獎,特別是很多年輕人也都以他為榜樣,稱之為民族英雄,而段德昌的信息卻少之又少,知道他的人更少,甚至無人問津。這就是是非感不強,鑒別力不強。段德昌,中國工農紅軍優秀指揮員、軍事家。1933年5月1曰,在湘鄂西蘇區第三次「肅反」運動中,被「左傾」代表夏曦殺害,年僅29歲。行刑的時候,他主動要求斬刑而不要槍決,理由是省下一顆子彈打敵人,這本身又是多大的是非感(要比血性和「狠」勁,他比張靈甫血性多了、「狠」多了)。所以說,我們要注意引導,為年輕人樹立一種正確的是非導向。

(3)英雄是「杜撰」的嗎?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戰鬥英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等等,面對這些英雄,一些人公開提出質疑,認為是「騙」,甚至從情節合理性、軍事常識、醫學觀點等多層面分析求證。試想,我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個董存瑞們並沒有留下姓名,既便是為了宣傳需要「杜撰」的英雄,也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波瀾壯闊的偉大鬥爭的歷史真實為依據的,只要我們宣傳到位,這個「是非」是很容易釐清的。

還有近期網上流傳的張萬年逝世與姚貝娜去世的事,讓我們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整個社會的是非感不強。由此可見,正確的是非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擔當,它在我們作文的時候、發聲的時候,佔據道義陣地的制高點,做到有理、有利、有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入神入腦入機會

1.入神。就是全神貫注,精力集中。比如1月12日的授課,因為我當時正在準備我的這次講課,就考慮著能不能用最近的例子,加入到我的講課內容之中,期望更加「接地氣」,所以,認真地聽了聽,聽完之後,至少有三點啟發:第一,美軍的兩種規劃,即軍事力量建設規劃和軍事力量運用規劃,我想,還應該有第三種規劃,就是軍事力量規劃的規劃,課中講到美軍各種規劃系統數以百計,劃地為牢,我們能說他不需要對自己的各種規划進行系統的規劃嗎?當然,這種想法也不全是憑空而來的,因為,美軍本身就有三種建軍形態,即規劃中的軍隊、建設中的軍隊、使用中的軍隊,所以,規劃也應該與這三種建軍形態相對應。第二,在講到觀察、判斷、決定、行動(OODA)博伊德循環鏈時,提到使敵方陷入「觀察-判斷-觀察」的死循環狀態。前面我在「文章標題的製作」中,有《「在山」和「下山」》這個標題,這篇未開發的文章想要說明的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素質沒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徒有在山之「勢」而無下山之「實」,就是知與行的差距。如果把「博伊德循環鏈」的思想舉例到文章當中,「觀察-判斷-觀察」死循環,就是「在山」狀態,而「行動」就是「下山」狀態。第三,對於LED由雙屏改為三屏,我認為這不是簡單的屏幕數量的擴展。對於一個課件來講,如果一屏顯示形勢,一屏顯示任務,一屏顯示對策措施,就恰如其分,是符合內在規律的邏輯安排。得出的結論是:「入神產生機會」。(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是想事的時候,如果我們每個月犧牲一個晚上的睡眠時間,獨自躺在床上思考一下工作得失,剖析一下是非成敗,檢討一下人際關係,在氣定神閑時的思想活動,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2.入腦。要充分利用外腦、左腦、電腦,使內腦和外腦統一起來,右腦和左腦統一起來,人腦和電腦統一起來,廣泛利用外腦資源,自覺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嘗試以數理的方法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一是要借力外腦,二是要開發左腦,三是要信任電腦。你對電腦的信任,決定電腦對你的回報;你對電腦的託付,幾乎沒有落空的可能。比如,在互聯網產生以前,曹雪芹能寫出《紅樓夢》,唐浩明能寫出《曾國藩》,沒有極其豐厚的知識積累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以曹雪芹為例,他是一個宏觀知識的雜家,也是一個微觀知識的大家,堪比美學家、醫學家、建築學家、音樂家、詩人、美食家等等。而一般的知識分子對這樣的成就即不可望也不可及。但是有了互聯網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切變得皆有可能,憑藉一個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一組選擇合理的關鍵詞以及對這組關鍵詞有效的排列組合,基本上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豐滿的理想和骨感的現實,由於有了網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可能並且可以完美地得到統一。得出的結論是:在現代,做與曹雪芹、唐浩明們同樣的事,要容易很多,我們做這樣的事,從不可能變得有可能。

3.入機會。創造概念就是創造機會。美軍轉型有四大支柱,即:"強化聯合作戰、利用情報優勢、概念開發與實驗、發展轉型能力",其中,特彆強調「概念開發與實驗"的重要性。概念是前衛的、新穎的、潮流的,有未來的趨勢,科學的重要的概念能夠對傳統進行低成本的顛覆,是新思想新觀念的酵母和種子。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創造了新的概念,才算得上真正的創新,才算得上走在了前列。我們熟悉的美軍「空海一體戰」、「空地一體戰」,俄軍「大縱深」概念,都是經典的軍事概念。我瀏覽軍事網站注意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26日簽署俄羅斯新版軍事學說,首次提出「非核遏制」概念,感覺這個概念將很有可能越來越明顯的浮出水面。在概念的創造過程中,強勢的一方往往具有概念的主導權,即發明權,發布權,解釋權,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組織是這樣,一個人也是這樣。以人為例,處於社會分工高端的精英人群,他們的想法較容易被抽象為概念,如果經過科學的實踐,就可能上升到理論層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軍事實力的快速增長,一定會有許多軍事新概念應時而生。當然,以上所說的情況在網路時代有所改變,很多「草根」也可以創造概念,也可以引領潮流。現在一些主流門戶網站,推出了創建新詞服務。習主席在20l5年新年賀詞中,就引用了「點贊」、「蠻拼」等網路和民間詞語。

(三)好師好友好榜樣

1.好師。俗話說,苦練十年,不如名師一點。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除了向書本和實踐學習之外,來自他人特別是老師的幫助也很重要。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信息交互渠道暢通便捷,交互方法多種多樣,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投師無門,而是門戶大開,只要我們做有心之人、借便利之道,就完全可以隨時隨地找到老師。比如,一個平頭百姓可以向省長發表意見建議,因為互聯網上有"省長信箱";一個「草根」也可以與幾乎所有的名流進行「對話」,因為互聯網上有「博客」、「微博」;我們每名同志也可以通過網站向領導彙報思想、展示能力,技術為我們提供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機會。當然,這種便利與機會也取決於我們自身,否則也可能一無所獲。比如,你要與高端人士進行「頭腦風暴」,首先要有一顆「暴力」的頭腦,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接近甚至進入「暴力眼」的中心,你如果有一顆「暴力」的頭腦,那麼,你與「暴力眼」中心就是天涯咫尺,否則,就是咫尺天涯,這是互動的必要條件。在此,就可能需要文章,需要有思想的文章進行系統的創造性的表達。一個講話、一篇文章、一次研討,如果一點新的東西都沒有,就不能「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你的全部工作就在於「學有所成」。

2.好友。思想活動具有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等特徵。從選擇性和差異性上來講,好朋友間的思想碰撞、交流互動,對於提高思想層次極為重要。索羅斯說「投資要先考慮本金的完整性,再考慮投資的盈利性。」彼此確認的好朋友也應該是這樣的,在思想上不是此生彼長,而是相生相長,共同達到思想的「盈利」,「在心的遠景上,在靈魂的深處」,草草杯盤共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實現思想的互助。另一方面,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進步、改造思想,才能高朋滿座,否則就會身單影只。不斷的思想改造,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生存的需要。否則,老朋友會走失,新朋友不會來,你的思想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3.好榜樣。成功需要朋友,更需要榜樣,朋友更多的是交流互補,榜樣更多的是學習超越。要想成為有思想的人,榜樣的力量同樣也是無窮的。最近網上流傳的李嘉誠司機的事,不管是真是假,都可以讓我們從中得到啟發。李嘉誠的司機給他開了30多年車,準備離職,李嘉誠看他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讓他安度晚年,拿了一張200萬的支票給他,司機說,不用了,一兩千萬我還拿得出來,李嘉誠很詫異地說,你每個月只掙五六千元,怎麼能存下這麼多,司機回答,我在開車的時候聽到你打電話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買一點,你說買哪支股票,我也會買一點,到現在有一兩千萬資產,在司機看來,李嘉誠就是他的榜樣。這是物質層面,從知識層面、思想層面,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榜樣。要以身邊人為榜樣。我們身邊有著很多「精英」、「達人」、「士子」、「高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另外,處於信息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的榜樣也彷彿就在身邊。要以對手為榜樣。打敗對手的最好辦法就是比對手更強,但要強於對手,就必須盯住對手、研究對手、學習對手,從這個層面講,對手不僅是對手,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趕超的對象。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有句話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在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中,自己何嘗不是自己的榜樣。毛主席有句話,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我感覺與己斗更是其樂無窮,人只有不斷地辯證地否定自己,與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鬥爭才能進步,這也是人生鬥爭的最高形式。榜樣無處不在,我們不僅可以以人為榜樣,也可以將「榜樣」微觀解構和宏觀成制,每件成功的事、每個成功的案例、每次成功的實踐、每篇成功的文章,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這樣,我們追隨、學習、超越榜樣的路就會越走越寬,收穫就會越來越多,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的榜樣。

四、材料,文章的血肉

文章的思想很多時候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要寫出好文章,必須對材料的收集、佔有、分析等進行有效的管理。

(一)材料是寫好文章的要素。如果說命題是一種「強就」,那麼,準備工作必須 「就強」,要高姿態介入、高質量準備、高標準完成。雖然作文章,立意是第一位的,但「意」要靠「辭」來表達,好的「辭」耍富有動感和彈性,正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此處文在文言中是華的意思),「言之有物,而行有恆」。只有用好的材料做支撐,立意和內容上才有話語權,形式上才有詞語權。

(二)舉幾個具體例子。(這裡,通過前人關於治學作文的論述,說明材料對於文章的重要意義。)

1.林彪--林立衡。l968年I月4日,《大化大革命學習資料》發了一篇文章,叫做《爸爸教我怎樣學會寫文章》,作者是林彪的女兒林立衡,「爸爸」當然指的就是林彪了。林彪提到寫文章要「三過硬」,第一是思想過硬,說好的思想往往如同電光石火稍縱即逝,因此必須抓住不放;第二是生活過硬,當然,這裡的「生活」打下了那個時代的深刻烙印,指的就是「三大革命」,即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第三就是技巧過硬,同樣說到掌握辭彙是一個重要方面,形容一篇文章沒有一句好的語言,就如同一碗白開水。

2.蔣介石--蔣經國。蔣介石1922年在家書中教誨蔣經國: 「要文章寫得好,總須名詞記得多,尤其是雙個字的名詞,如人類、品行、生活、空氣等等,平日留心地看,做文章的時候就可以隨筆寫出來,無論中文英文都是一理的。如果平時名詞記得不多,臨時作起文來,就覺得無從下筆。」

3.曾國藩--曾紀澤。我們可以通過《曾國藩教子書》,了解一些曾國藩的作文教育思想。他提到的第一點,就是要積累豐富的辭彙,講到兒子辭彙貧乏,當務之急是分類摘抄辭彙,錄些「體面話兒」,他講的「體面話兒」即辭藻。關於摘抄什麼,講得非常明白,即分類摘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漢族詩文總集),作為解決辭彙貧乏問題的良方。關於如何分類,講的也非常具體:「分大綱子目,如倫紀類為大綱,則君臣、父子、兄弟為子目;王道類為大綱,則學校、井田為子目。」我理解,就是以三綱五常、農官商士等分類進行辭彙摘抄的方法。

(三)建立你的知識管理系統。要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缸水。寫文章對材料有大量需求,但我們的時間精力又有限,在相同條件下,要想比別人做得出色,就必須採用優於別人的工具手段,更加科學合理地積累知識、管理材料。

1.集成化的工具運用。工具的基礎是方法,方法的基礎是哲學,三者大抵可歸類於XX所說的器和技、法和道,器要有度,技要有術,法要眾服,道要服眾。在信息化條件下,在全媒體時代,知識發現、數據發掘和情報深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賴於網路和計算機,將人腦與電腦結合起來,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為自己量身定製知識管理系統,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1)規劃、思考和大計劃類:MindManager(結構化思考,也叫思維導圖);PersonalBrain (有益於全局思考)。

(2)閱讀類:Kindle、豆瓣閱讀、福聽閱讀器、網易雲閱讀等。

(3)資料收集和整理類:為知筆記、印象筆記+文件夾。

(4)寫作類:Scrivener。

(5)知識獲取類:各類搜索引擎。

2.小指標的方法運用。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寫作需求,明確獲取知識的目標,並將目標細化分類為小指標,採取相應工具手段和辦法,以期實現。

(1)看軟體介紹:目的是追趕技術潮流,借鑒技術方法,強化信息素質。主要有百度軟體中心、天空下載站、華軍軟體園等。

(2)看書評影評:豆瓣網、MTime時光網就足夠了,當然還有中華讀書網、天涯、新浪論壇、知遠防務論壇、E書吧等。

(3)網上公開課:網易公開課、新東方教育高清視頻網公開課、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中國公開課、網商公開課、騰訊大講堂、家裡蹲大學等。

(4)定製筆記簿:受美軍某些文本設計活頁化的啟發,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筆記設計成活頁的、個性化的,這樣有利於分類、歸納、整理和批註,而且方便將列印的文本添加到活頁中去。

(5)備忘錄:現在的手機上都有 「備忘錄」功能,對於靈機一動或者妙手偶得產生的「碎片」知識,可以隨時記錄。

(6)看批註:這是一條學習捷徑。批註是學者、專家或者有識之士,經過深入研究思考而得出的智慧結晶,是知識精華,這種方法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啟發思考。現在電子書也有批註,學習、積累起來更加方便。

3.我的知識管理系統

(1)使用的工具軟體主要有:各類搜索引擎、MindManager、為知筆記。

(2)學習和閱讀的網站主要有:中國知網、知乎、豆瓣網、求是網、中國軍網、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網路版、土豆的「看電影學英語」。

(3)知識體系構造:按照學習、工作、生活三大類構造知識體系,就是編好「籃子」,然後把知識元素分門別類地往「籃子」里裝。

學習:學政治、學軍事、學科技、學管理。

工作:以任務為牽引進行「三線」構造,將你的人生目標和工作任務進行長線、中線和短線規劃,人生的目標可以納入長線,職業生涯可以納入中線,當前的工作任務可以納入短線,從而將建設中的、規劃中的、使用中的知識統籌好、安排好。當然,這三線既可「合縱」,又可「連橫」,應該有自覺轉換的意識,防止大腦空轉、資源閑置、任務不飽和。

生活:按照「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分類生活感受和生活知識;延伸一下,對於負面的生活感受,可以用「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不溫、不良、不恭、不儉、不讓」分類。

五、方法,文章的手足

XX關於成功和失敗的總結,對於成功的條件概括為「早、明、勤、實、合」五個字。因為道理是相通的,我把它用在這裡。

(一)早

(1)見事早。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思想體驗,就是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總會在某些時間、地點、人物等特定條件下,因為機緣巧合,所以妙手偶得,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又有太多的稍縱即逝,這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沒有被自覺的記憶和存儲,有好頭之開,卻做了爛尾之收,嚴格來講,這就不能叫做「見事早」,因為這彌足珍貴的思想活動,在你的頭腦中連「逗留」都談不上,沒有「定格」,更不可能對其進行思想深化並且付諸行動了。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剛才最後一想」,把功課做足。(這裡舉一個例子,林彪有一個習慣,在辦公室、書房、卧室等經常活動的場所,零散地放置一些紅藍鉛筆和白紙,對於頭腦中突發的想法,隨時記在紙上,秘書會定期進行整理,然後呈報給他。現在科技進步了,我們有了手機了,有了手機的備忘錄了,做這樣的工作就得心應手多了。)

(1)行動早。毛主席說「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杆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並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我認為,這裡的「領導」應該做廣義的理解,它可以是領導一個組織的人,也可以是引領一方的潮流,還可以是一篇具有預見性和洞察力的文章。這裡所說的「掌握住它」,就是「見事早」基礎上的「行動早」。

(3)自同步。舉一個例子:比如,同時讀幾本書,同時構思幾個問題,同時寫幾篇文章,在讀書、思考、寫作的過程中,思想和素材就會風雲際會,朝著特定的目標形成自同步。當然,這若干本書、若干個問題和若干篇文章,最好是又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然後,區分輕重緩急整體推進,自然會得其大而兼其小,得其主而兼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同步。

(二)明

(l) 明意圖。寫公文,是要 「引經據典」的,我們這裡的「經」,就是領導講話中綱領性的東西,就是上級的大政方針政策。xx講:耍捨得花時間學習上級的指示要求和首長的重要講話,XX講到:要真正領會講話的精神實質,大家不要以為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其實只要認真思考,就能很快理解精神實質。所以,我們要能於取「經」,也要善於取「經」,才能完整準確地領會上級意圖。這裡的所謂「典」就是典型事例,就是事實,這兩方面都有了,結合的好了,就可以把文章寫好。這是通行的規則,是源頭活水,即是文章的總的論點,也是文章的總的論據。

(2)明大局。這裡指的是文章的「大局」,因為文章的起承轉合都是在「形勢任務對策」這個大局下展開的。為什麼進行這樣的安排,因為它符合邏輯學原理,即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而符合邏輯的東西是無法被顛覆的。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最為經典的就是毛主席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其他還有蔣介石的《廬山抗戰宣言》,丘吉爾的二戰著名演說《熱血汗水和眼淚》、諸葛亮的《隆中對》等。平時我們所接觸的多數公文體文章,在內容安排上一般不會超出形勢、任務和對策的範疇。無論公文的類型怎麼變化,萬變不離其宗。比如,「情況報告」、「會議紀要」、「要求指示」、「通知通報」等,都可以找到與形勢、任務、對策三個方面或某一方面相對應的內容。無論公文在標題安排上怎麼變形,也萬變不離其宗。比如,XX在12月的XX會上講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對xx年的飛行安全形勢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講了XX年的對策措施,儘管大標題中沒有提到任務,實際上也是結合任務講的對策措施。

(3)明事理。出主意、辦事情、作文章都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這個規律就是事理。明事理,則思路清晰、內容縝密、重點突出。比如,去年形勢怎麼看,今年工作怎麼乾的問題,怎麼看,就是看人、看事、看路;怎麼干,就是人怎麼辦,事怎麼做,路怎麼走。要明事理,我覺得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很強的是非感,它反映的是分寸感和自制力,這決定了一個人的品位;二是要有問題意識。習主席在XX會上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反映的是最強音,是大方向。對最強音要有回聲,對大方向要有注意,回應到了,注意到了,就容易做到明事理,也就有文章可作了。

(三)勤

(1)接好「最後一棒」。文道酬勤,入(神)勤產生機會,哪裡有超乎尋常的精力投入,哪裡就有文彩的產生。這裡主要有兩點,一是持久,二是專註。對於領導講話,我們要關注領導意猶未盡處,首長思考中的未成熟想法大都呈現在脫稿表達當中,有心人會適時接過這「最後一棒」勤耕不輟。文章是改出來的,要給文章以擱置和沉澱的時間,而後再適時地「推陳出新」,對許多人來講,這也是完成作業前的「最後一棒」。要養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出席會議、學習文件、聽講課,要事先預想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圍繞中心思想如何安排,之後,將實際情況與自己的預想進行「對錶」,取長補短。這也是「最後一棒」的工作。

(2)跑好「最後一公里」。在最後這一公里,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話糙理不糙,否則,就有很多「空」讓人可填,牆裡開花牆外香,也就在所難免了。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發端於我區的XX活動,從目前全XX開展情況看,有的區開展得很好,後發優勢明顯,取得的成果已經超過了我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在這項工作中,沒有跑好「最後一公里」。

(3)持續改善。木質上就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統一起來思考問題、開展工作的方法。比如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以及「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他們之間的關聯是極其緊密的,因為他們出自同一作者,所以他們有物理關聯;因為他們都是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在謀篇布局上的同構性特徵非常明確,所以他們有邏輯關聯;因為他們解決的都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解決的是在中國和世界舞台上團結誰爭取誰打倒誰的問題?所以他們之間又有功能關聯。因此,你不能不認為,毛主席運用相同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對相似的工作做了持續的改善,必然會「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四)實

(1)恰好。《菜根譚》上講:人品做到極處,無有它奇,只是本然;文章做到極處,無有它異,只是恰好。這裡的「恰好」就是「實」,就是實事求是。這個「恰好」,看似簡單,其實是多少「捉刀」之人窮其一生難以企及的目標。特別是機關的公文寫作,大多情況下的命題都具有「強就」的性質,是任務,是要求,是必須要做而且還要做好的事情,是要「就強」的事情,其難度可想而知。要做到「恰好」,我以為至少需要兩點:一是在你熟悉的領域你是「知行合一」的精英,這是基本條件;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建功立業,守著「看家本領」開拓創新,這是態度。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能夠給讀者以真實的感受。

(2)事真。要盡量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意思,這就是語言的真實。比如,對於數詞和量詞的使用,不能十餘,二十餘,三十餘這樣的表達,一定要精確表達,一般情況下,不是成千上萬的數字,就不要概略估算。再比如,對於表達程度、範圍、時間、肯定、否定等副詞的使用,一定要慎用「非常」、「特別」、「十分」、「極其」等意蘊很飽滿的詞。

(3)理真。「理真」涉及到一個底線的問題,「恰好」如果做不到,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爭取做到「事真」;「事真」如果做不到,我們可以再退而求其次,爭取做到「理真」。「恰好」與「事真」、「理真」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在要求上,應該是一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做人不要破了做人的底線,做事不要破了做事的底線,做人的底線就是不想做好人的時候不要做壞人;做事的底線就是不想做好事的時候不要做壞事,做文章也要把握好這一點,做到了,文章的框架性成果還在。

(五)合

(1)時勢上合。自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比如,xx對習主席講話四部分內容的核心實質,進行了六個方面的概括總結,第六個方面講到「文章清新、直指人心」文風上的五個特點,其中第三點就是「合」:一是把黨的建設和現實工作相結合,二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相結合,習主席講話中的這兩個合,就是時勢上的合。再比如,目前全XX開展的XX活動,我們認為應與上級的XX統起來,力爭使XX活動在更高的層次上得到認可,更大的範圍內得到推廣,這也是「統合」的意識。

(2)風格上合。還是以前面講到XX的講話為例,「精品意識不要掛(停留)在嘴上,我們年初為什麼梳理了全年有影響的xx項大的任務,那麼這些大的任務我們在籌劃、包括寫(起草)報告,都要有精品意識,開始就要認真。XX去的時候,XX過程中沒有收集過多的東西,回來以後用了半個多月快到一個月才上(呈報)了報告,報到上級都遲了,應該在出去的過程中就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以後一兩天就弄出來(成稿)了。」(如果我們用括弧中的詞語表達,看似更加規範了,但是,卻與領導的講話風格不合)XX也批評過我們寫的材料:怎麼寫的像論文一樣,我想,就是批評我們使用的是缺少個性的程式化的語言,說白了,就是「不像」,與首長在語言風格上不「合拍」。說實在的,寫領導的講話,從太不「像話」,到不太 「像話」,再到比較 「像話」,是要下很大功夫的。

(3)要進行綜合。領導們大都具有很強的總結綜合能力。比如,XX大會上的講話中,關於XX活動梳理出了XX個主要觀點;XX在XX大會上的講話中,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應該注意的 XX 個問題;XX在XX活動動員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XX 個為什麼;XX在XX的講話中,對習主席講話的核心實質總結了XX個方面,都是綜合歸納的生動例子。(在一個材料寫作班子里,要有想事的、跑腿的、打字的、保障的,這也是「合」,是材料組織方法上的「合」)。

今天這個話題,以我的能力是遠遠駕馭不了的,只能是掛一漏萬的拋磚引玉。大家可能會問了,你在這裡夸夸其談,寫過多少文章,發過多少文章,對不起,這個沒有,這個真的沒有,要說有,只是三十歲之前發過一些文學作品,再就是在本系統內部發過一些東西罷了。但是,在此我想引用馬三立在他的相聲里一句經典的話,叫做「只要路線對了頭,沒有棉猴也有棉猴。」還想引用電影《列寧在十月》中一句經典的話,叫做「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以此作為我的自勉,也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尬舞么 少年
【三行情書】系列
周振興:為啥?你要開始寫文章!
如何在網上寫文章賺錢

TAG: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