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提問和不提問的人,竟然相差這麼大

以前在公司開會,大家都喜歡挑離講台最遠的位子坐,會議結束後的Q & A環節,常常鴉雀無聲。

老外在這個時候經常跟我們藍眼對黑眼,一個勁說:Don』t be shy(不要害羞). 這句話也起了點作用,大家縮著脖子,更加沉默了。於是老外只好尷尬地笑笑,場面之冷不亞於最冷的冷笑話。

為了緩解這樣的尷尬,有經驗的主持人會提前準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就拋出來問嘉賓。有經驗的會議組織者,甚至會提前安排好一兩個「托」,專門在Q & A環節提問。

1

中國人奉行「槍打出頭鳥」,不喜歡錶現自己,體現在會議中就是99.9%的參會人不會在提問環節舉手。可這樣,也錯過了最好的刷存在感、獲得資源的機會。

鳳凰衛視的記者吳小莉就因為在記者見面會上,被總理點名提問而一舉成名。

為了獲得提問機會,吳小莉常常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提前二三個小時去占最顯眼的位子,為的只是希望在新聞發布會上舉手會被叫到。因為經常提問、會提問,吳小莉獲得了 「總理見面會首席提問」的稱謂,也成為國內最知名的記者之一。

2

我曾經的同事H也喜歡在會議的Q & A環節提問。提問不僅可以讓你更清晰準確地理解演講內容,一個好的問題也可以加深演講者對你的印象。

H提問的技巧總結起來有這麼幾點:1. 請演講者就演講內容中的某個概念或細節進行澄清和展開;2. 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演講內容的體會,讓演講者進行點評;3. 針對演講者本人的經歷和感受進行提問

因為H愛提問,總是提好問題,所以不僅是演講者本人,而且連聽眾(其他同事)也都對H印象深刻。H在別人腦海中就樹立了愛思考、擅表達,以及專業的形象。平時找其他部門的同事溝通工作,也因為「臉熟」和通過會議建立的良好印象,工作起來順暢不少。

3

除了刷出存在感,我也看到過很多通過提問成功獲得資源和機會的例子

曾經在外面參加過一個會議,參會人員大概有200多人。嘉賓的演講主題是關於人生的追求。聽上去有點空,但因為講的是嘉賓本人的親身經歷和感悟,所以格外打動人。

在例行的提問環節,一個女生的提問讓我印象深刻:「X老師,您好!我是XX公司的XXX。您今天的演講特別打動我,如果我能早一點聽到您的演講,很可能我的人生就不一樣了。我們公司有很多年輕人,存在很多迷茫、困惑和焦慮,特別需要您的指引,但我們公司小、培訓預算也有限,不知道能不能請到您給我們公司做一次演講?」

「我的演講不收取費用。」嘉賓這樣回答。提問的女生就這樣現場跟嘉賓敲定了一次免費的演講合作。

4

母嬰電商蜜芽的創始人劉楠曾經想盡千方百計得到了徐小平的手機號,然後通過簡訊向他提了一個問題,立刻就獲得了跟徐小平見面的機會,最終獲得了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

她的簡訊是這麼寫的:「徐老師您好!我是一個北大的畢業生,但是我現在在賣紙尿褲。我賣了很多很多紙尿褲,可是我現在很困惑。您是青年的導師,青年有困惑要找您,您能不能給我打個電話?」

在劉楠的這條簡訊提問中,她設計了很多衝突和埋伏。比如說自己是北大的畢業生,而徐小平曾經在北大當過老師,一下就增進了親切感,接著又說自己在賣紙尿褲,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衝突,引起了徐小平的好奇。徐小平一直自稱為青年的導師,所以劉楠在簡訊最後提到這個稱謂,同時以青年的身份嚮導師提問,使得徐小平更加難以拒絕。

所以徐小平看到這條簡訊,馬上就讓劉楠到他辦公室找他。兩個小時會談後,劉楠成功獲得了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後來生意越做越大,成為知名的母嬰電商。

看到了嗎?提問不僅僅可以獲得答案,也是獲得資源、機會和人脈的絕好機會。如果你曾經是會議室中沉默的大多數,下次不妨舉起手,開始提問,改變就會悄然發生。

- The End -


推薦閱讀:

老闆交代任務,先不要說「好的」
到處都在談「限購」,小心你在職場被限購
嗨,不會吵架的人
職場:看看這些牛人如何規劃零碎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內向的人如何跟陌生人溝通才有話可說?

TAG:職場 | 職場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