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死,是什麼?
當身邊有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哪怕是小孩子心中也會有這個疑問,但是他們不一定能得到答案。
死,是什麼?是永遠地停止了呼吸;是生命的結束;是去了遠方,再也回不來;是做了天上的星星,永遠地守護我們…… 這些都不是。死亡,意味著喪失;死亡,是每個人都想逃避而又必須要學習面對的傷痛。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份傷痛呢?
哭吧。默默流淚,失聲痛哭,或者,嚎啕大哭……哪一種哭都沒有關係。哭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哭是被允許的,是安全的,不哭才是危險的。壓抑哭泣會成為心頭的難以逾越的痛。 哭不是脆弱,哭泣能給人力量。情緒需要宣洩,悲傷需要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悲傷的能力,幾乎等同於他快樂和幸福的能力。
面對親人的死亡,我們會覺得特別的痛和無助,我們可能會偽裝堅強。殊不知,真正的堅強是面對喪失的傷痛,面對自己的脆弱。
除了哭,我們還需要回憶和懷念,重溫親人活著時的美好和溫暖。假如捨不得他,假如還放不開手,那就再握一握吧,放任自己感受他還在身邊。可以在心中默默悼念,可以寫信,可以祭掃……選一個你喜歡的方式,一個屬於你個人的方式,繼續與逝去親人的連接。
我們很容易沉浸在喪失的傷痛里,是因為這份傷痛與那個去世的人有關,以致我們誤以為,傷痛還在,他就還在。潛意識裡,是在用痛苦表達忠誠。其實,死亡,不是關係的斷裂,而是一種新的關係的建立。我們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稱為連接。死亡,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學慣用好的連接(愛)替代壞的連接(痛苦)。那個人不在了,但愛還在。他是愛我的,我也愛他,我們有過的美好過去,將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成為生命的源頭活水,繼續滋養著我們。
我們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感受到喪失的痛苦(我不想讓你走),可能還會有愧疚(我沒能保護你),或者憤怒(你為什麼如此狠心離開了我)等等其他複雜的情感。我們將要忍受這樣的日子,它會比較艱難,但終將過去。每一次哀悼,都是一次放下。我們將與活著的親人、朋友相互安慰,相互支撐,我們也能從逝去的親人那裡繼續感受愛的力量,我們將學慣用他曾經愛我們的方式愛自己。
我們終將慢慢從傷痛中走出來,不再依靠回憶活下去。我們已經整合了自己與逝去親人的力量以及活著的其他家庭成員們的力量,我們能繼續獨立前行。
人從出生就在走向死亡,不因談論增一分,不因迴避減一毫。既然死亡是必然的,是確定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生?
帶著親人的愛,好好活下去。我們應該而且有能力讓自己好好地活著。這恐怕是對亡者最好的紀念和慰藉。
海靈格說,讓我帶著愛,放你走。我們也要帶著親人對我們的愛,好好地活。我們將繼續為實現理想為奮鬥,為快樂和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經歷悲傷,才能成長!
推薦閱讀:
※孩子喜歡打電子遊戲,我卻很開心
※五歲 --- 教兒子Scratch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怎麼喪失的?
※二胎媽媽帶娃出門,遭遇的真實騙局
※禽獸不如的父母,打死女兒藏屍!轟動全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