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湊合過,還是不湊合的活?

十一假期參加了幾個聚會,我發現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不僅僅決定了人們的追求,也決定了人們的姿勢:有些人蹲著過,並不是身段卑微了些許,而是蹲著的生活他習慣了。又有些人習慣了昂起頭來的活,但是頭昂久了,頸椎也著實受不了。

不湊合,憑什麼?

認識一名女士,年方真28,性格算的上隨和,只是對婚嫁之事頗有要求。作為外人,我們聚會上經常聽得該女子大肆批判現代婚姻的一些「三俗觀念」:比如結婚生子是窮人活不下去的選擇,不得不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又或是男女之間本來就是利用關係,非得走到某種契約建立那是蠢人所為。剛才說了,我是外人,也是那種只能聽不能說的外人。席間她的閨蜜之中有一人與我交之甚好,私下跟我說,她失戀了。

飯桌上的三五瓶下肚,KTV里就要唱起真性情歌。哭了累了,傷了痛了的故事似乎永無止境的在這名女士身上如同走馬燈一樣一場接著一場。是胡言亂語還是真情流露出來的中心思想都在指向一個道理:不湊合。哪怕難過,也不湊合。

說到不湊合,其實我就是那種不湊合的人,比如我看書不看權威人士的書單建議,我一般都是要去書城看一下,或是在網路上把目錄和點評幾段細細閱讀,才會決定是否選擇購買。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深度之後的煩悔和糾結於要不要把書扔到一邊的問題中去。我以前說過,人的很多煩惱,其實在進入煩惱階段之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覺得在感情上又或是生活上的不湊合,跟我選書的標準很是類似:總要試著去現行了解,摒棄道聽途說的干擾,而後設身處地的實踐一番才會知道自己所正在追求的,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不過,我在選書的時候也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起初看著精彩至極,買了之後深入閱讀卻發現有些膚淺甚至令人作嘔。也有的時候初讀之時覺得索然無味,但若是有幸多度幾篇,卻有一種漸入佳境的品意。感情和生活上的體會,我也有類似的心得:很多事情,外面看著是精彩還是乏味,有些時候並不等同於深入接觸後的體會。儘管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會越來越熟練,就好比我現在就很少「失手」選出令自己看走眼的書籍,但生活並非選書,我錯過一本,還有機會回頭再看,而有些生活,選錯了,那就是錯過了。

感情生活,你在表象上看的越多,越在表象上的要求越具體。但因為你很少乃至於從未有過深入的接觸,你就對內里的體會越來越充滿幻想,容易形成一種「只要外在條件選對了,裡面的東西我就一定能接受。」的主觀意識。選伴侶不是挑西瓜,外面看著不錯,然後拍兩下就知道熟了沒有。人心隔肚皮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

沒有誰的生活是從路邊撿來的

老一輩人磕磕碰碰走過來的夫妻關係,很多時候你會聽到湊合過這樣一句輕描淡寫的評價。在這個問題上,我並不贊同現在的婚姻生活也想老輩人那樣湊合的選擇:物質發展的急速變遷和互聯網所帶來了超高速信息傳播,促使我們必須要接受巨量信息所帶來的有效甄別以及對物質追求的適宜選擇。以前一磚一瓦一個家。現在呢?在一線城市好一點的地段別說買套房,就連買個廁所都費勁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雖然選擇的多了,但是如果仔細看來,會發現其實真正適合自己的真的是少之又少。這就好比隨著自己步入社會,走進不同的交際場所之後,認識的,喝過酒的,談過天說過地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的能耐得住性子陪你逛公園的朋友,可能並沒有幾個。

說是湊合,其實是磨合之後的擇優選擇。受不了的,管不住的,或是應該「被」分道揚鑣的,或早或晚都會有分別的時候,這不僅僅是對於感情,友情、親情、乃至於你心性的變化都是如此。進一步說,嘴上說著湊合了一輩子的人,其實在選擇之前都有過細心的考慮,也會在選擇之後有耐性的去與之適應和磨合。

換句話說,真正能說出湊合,過的湊合的人,往往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當下情形所帶來的生存模式,是伴侶之間的吵鬧與偎依想存,還是朋友之間的互相挖苦和相互扶持,其實都是在這樣一個狀態中了解自己,了解對方,然後適應對方的存在,適應自己的境況。

當然了,你說所有湊合的人都是這樣深思熟慮嗎?當然不是,不過如果你真的期盼完美而低調的生活,我想現在即使在電影里都會很少去詮釋這樣暖心的情節了: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觀眾明白,我們選擇的,即是遇到的。那遇到的東西我們邁得過去,便會接著走下去,邁不過去的,那也就只能拐個彎接著走了。

現實抬起胳膊,有可能要給你一拳,也有可能是想摸摸你的頭

人生的現實之處就在於,無論你是消極還是積極的面對人生,人生都會像一面鏡子一樣,不是照著你的模樣,告訴你現在的狀態究竟如何,就是照著你要走的路,告訴你那些險峻或是坦途,究竟是以何種姿態出現在你的面前。

但很遺憾的是,鏡子不會說話。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的避開大爛片?
如何追女孩子?
作為大齡單身狗,當別人問你找沒找對象時你是如何回答的?
當你遇見一個你心儀的人,你會在意他的過去么?
你如何面對那些虛偽的朋友?

TAG:情感 | 生活 | 獨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