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道祖先
一
這件事還得從春秋戰國的分類說起。
傳統意義上,春秋有德,戰國無義。
什麼意思呢,說人家春秋打仗,那是一種藝術,打完之後俘虜放還,存亡繼絕,這也是用來區分華夏民族和夷狄的方法:
就是看你有沒有德,有德就是華夏民族,無德便非華夏民族。
楚王一開始說自己是夷狄,野蠻進攻,被其他諸侯視為夷狄。
到了庄王時代,人家學會了示敵以德,於是諸侯報以諸侯禮。
今天說起商人也好,個體戶也好,企業家也好,但凡做生意的人,大抵也可以尋著兩位祖師爺,一位是春秋派代表人物——范蠡。
另一位是戰國派代表人物——呂不韋。
他們到底留下了什麼致富秘籍,又有什麼商業價值?
二
先說大家最愛的戰國模式。
野蠻生長,瘋狂進攻,玩弄手段,巧取豪奪,一夜暴富!
呂不韋就常常說:目標不能定得太大,得先定一個小一點的,可以實現的目標。
然後呂不韋定的目標是:把異人這個質子從趙國偷回秦國繼承秦國太子的位置。
說好的小目標呢!
戰國模式講究侵略,講究謀略,因此被譽為雙略模式。
市場就是戰場,商道就是霸道,謀利為先,道義為後,但求利己,不懼損人。
因為,損人就是利己。
呂不韋結交看守異人的趙人,兩人感情很好,最後把異人劫走,這哥們就被滿門抄斬了。
呂不韋跟人合夥做生意,兩人千辛萬苦掙了一筆錢,呂不韋見財起意,把這哥們打死了,然後回去把這哥們的遺孀給娶了,周圍的朋友還都對他豎起大拇指:不韋真是個好人,講義氣。
三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這種人,那不得好死。
但是很遺憾,楚白又要跳出來說實話了:這樣的人,跟不得好死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這就好像有些人愛說:智商高的人情商都低,或者胸大無腦一樣,都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畢竟如果不這麼安慰自己,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失去競爭優勢了一樣。
不要一看到別人用非常規手段,不道德手段就說人家不得好死,如果真的不得好死,那歐洲人早就死絕了。
還有騰訊百度莆田系,不管人家當年的原始積累如何無恥,人家今天還活得好好的。
不要等老天幫你報仇——遲來的正義,不如放屁。
不要試圖保留自己的道德制高點,畢竟我們不是在公平的地方決鬥,所以即使你比對方更有道德有素質,也不必因此認為自己具備優勢。
我只能說,堅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只是個人素質的體現而已,這在民國年間的各位軍閥身上體現地很明顯。
說實話總是讓人難受的,但是不喜歡聽實話的歡迎取關。
四
有人說,范蠡不也干這事嗎?
你看他跟勾踐兩人,把吳國玩得,把伍子胥整得···
但別忘了,這是政治,而不是商場。
范蠡在政治上,在軍事上都是戰國風格,不講道德。
但是范蠡在商業上卻一反常態,他堅持做一個有道德的商人。
很多時候,能賺一百,他只要五十,能賺一個億,他也只拿五千萬。
有人說這是他的心機——但是很明顯,他做到了。
道德本來就不是靠嘴說的,而是靠行動做的,范蠡做到了,而很多人,不過是說說而已。
可他為什麼在商業和政治上採用雙重標準呢?
因為范蠡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商場歸商場,戰場歸戰場。
五
在范蠡眼中,一時之間的侵略,擴張,策略之勝,不是大勝,也不是大智慧。
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看起來很蠢,並不代表真蠢。
戰國時代的楚國魏國趙國秦國,他們都成功的做了希特勒的前輩,但最後也都跟希特勒一樣煙消雲散。
最後活下來的,大多是范蠡這樣的人,他不侵略,也不謀略,只是做一個不貪心的人,做一個沉住氣的人,一般這樣的人,都被稱為:雄才大略。
我見過太多的少年成名,也見過太多的流星隕落,真正的高手,從來都不會把名氣作為一種榮耀——這只是一種負擔。
如果決心要出名,就得先忍受默默無聞的歲月,這就是范蠡。
如果決心要經商,就得明白經商講究的是長遠,這也是范蠡。
所以范蠡並不是真的為道德所拘束,只是他更傾向於用道德做手段,而非用侵略做手段。
正如楚國以及歐洲列國,先是靠著血腥侵略積累資產,然後搖身一變,打著仁義的大旗,吹著人道的號角,洗凈手上的血腥,衣冠楚楚地擠入億萬富豪的隊列之中。
有趣的是,幾乎沒人計較他們從前做過的一切。
這是中國式經商致富的另一種方法。
六
究其二者,無非是春秋禮與戰國法,德與利,道與理之間的區別一樣,都是手段為目的服務,而非手段有高低之分。
用仁義道德用得好的,名利兼收,譬如齊桓公。
用仁義道德用得差的,身敗名裂,譬如宋襄公。
用侵略謀略用得好的,洗白上位,如騰訊百度。
用侵略謀略用得差的,比比皆是···
所以今天說的兩位鼻祖,本質都是一樣的,專註於目的,選擇不同的手段,至於世人的評價,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里。
只是范蠡最成功,因為他懂得駕馭自己的慾望,並且知道自己的底線。
而呂不韋的失敗,並非方式錯了,而是他最後沒有駕馭好自己的慾望。
懂得駕馭慾望的人才叫自由,被慾望駕馭的人,再牛也不過是個奴僕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中醫是神棍
※拆開一座紙枷鎖 | 一個九零後少年的歷史之戰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 ——通俗西藏史4
※台灣的潛艇部隊是啥樣的?
※《開學第一課》中什麼是愛國投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