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不是中國」的爭議是怎樣產生的

就像數學中對於第五公設的認同與否,可以形成兩個完全不同的公理體系,進而推導出完全不同的幾何命題一樣。「清朝是中國」與「清朝不是中國」這兩個看似矛盾的命題,事實上也可以在兩種完全不同的公理體系中得到證明,而且這兩個公理體系都產生自於人類正常合理的心理學現象。接下來我將會把這兩個命題各自的證明過程全部詳細寫下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論證都有它的合理性,也都有它的漏洞。至於究竟要認同哪個證明,留給大家自己判斷嘍。

先從爭議最大的「清朝不是中國」這個命題開始證明。

這個命題所出自的公理體系,我管它叫作「懷舊公理體系」。也就是人類認為持續不斷的事物才是美好的,一旦被突然打斷就會產生巨大排斥感的心理學現象。我們厭惡離別,渴望重逢;我們對突然變化的環境產生本能的不適應;我們會精心保存使用多年的舊物,等等,這些心理學現象都源自我們的意識中來自於這個公理體系所產生的命題。

具體到看待某個朝代是不是屬於某一文明,這樣的公理體系所給出的標準便是:

自夏商周以來,各朝代所擁有的各文明指標保持連續性較好的朝代,就是中國的朝代。

所謂「文明指標」指的是能區分一個文明身份的因素,這種因素必須是該文明獨一無二的。它包括但不限於:

語言、文字、民族服飾、甚至建築風格,等等……

但是,它不包括領土、科技水平、社會風氣、貿易開放程度。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凱爾特人和羅馬人都統治過高盧,就認為凱爾特和羅馬屬於同一種文明。同理,不能因為清朝起源於明朝統治下的奴兒干都司,就認為清朝是中國,也不能因為清朝時期中國科技停滯、興文字獄、閉關鎖國,就認為清朝不是中國。因為這兩種推理的邏輯所採用的指標明顯不在判斷範圍內。

所謂「保持連續性」,是指允許兩個朝代的以上指標有所區別,但是這種區別是建立在自然而然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形成的。例如,漢朝和明朝使用的語言、文字、服飾等差別非常大,但這種差別是近兩千年的時間裡緩慢自然形成的,在坐標軸里的表現就是這是一個波動很小,各處求導值都很小的函數中形成的差異。在這種性質的差異下,我們仍然可以說,漢朝和明朝都是中國的朝代。

我們再來看清朝:

無論是語言文字(滿語和滿文至少在清朝中前期,在統治階級的使用中是佔大部分的)、還是服飾,甚至是髮型,很遺憾,清朝都不符合中國曆朝所表現出的連續性。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文明指標,這個文明指標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權重最高的佔有決定性的指標。這個指標如果不符合連續性,就可以基本認為這個朝代不屬於中國了(當然,僅就「懷舊公理體系」而言)。

這個指標就是:改朝換代發生時,社會成員的文明認同度。

很明顯,清朝之前除了元朝,每次改朝換代發生時,社會成員基本都認為是中華文明內的改朝換代,秦漢以後尤其如此(中國人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擁有了比較系統的民族國家意識了)。因此之前除元朝外的每一個朝代,這一個指標的連續性都是保持地很完善的。然而不論是王夫之的華夷之辨理論還是顧炎武的「亡天下」命題,諸多證據都能證明清朝入關時,當時的社會成員普遍認為這就是一次異族入侵,和之前的改朝換代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個文明指標,清朝之前一直波動不大的函數圖像,到了清朝時圖像一下子變成了中國股市!

清朝的建立打亂了幾千年來的華夏文明進程,蔓延了幾千年的東西突然面臨這麼大的改變,讓人很難受!認識了幾年的朋友突然離去,使用了半輩子的東西突然丟失尚且能讓我們這樣懊惱,持續了幾千年的秩序被打亂,能讓我認為這只是該秩序的正常表現嗎?

以上就是懷舊公理體系下,「清朝不是中國」這個命題的證明過程。這個證明過程在這個體系下很嚴格,然而如果超越這個體系,可以看出它存在的巨大漏洞:

首先,按照這樣的推理,不但清朝不是中國,清朝之後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都不是中國!這也就是網上很流行的「明亡之後無華夏」。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不但民國和本朝不是中國,未來也不可能再出現中國的朝代!原因在於近代社會相較於古代,其變化各方面都是天翻地覆的。中國的近代化過程由於清朝的存在,在來臨前或者剛剛來臨時就被終止。因此我們幾乎無法判斷任中華文明自由演變下去,保持文明指標連續性的中國在近代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漢服自然演變到今天會是什麼樣,我們也不知道漢語如果不像今天這樣受滿語影響的白話文當道會是什麼樣,也不知道會不會出現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不知道文字會不會簡化到今天這個樣子(這裡順便吐槽一下,以繁體字為由認為中華正統在台灣的也統統都是耍流氓。早在民國時期政府就出於普及文化的目的推行過不止一次的漢字簡化運動。因此可知,即使中國自然演變到近代,漢字簡化也是適應近代化過程所必需的。問題只在於「文字」這個文明指標在保持連續性的情況下,漢字會簡化成什麼樣)。就算我們很聰明,用各種手段計算出了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是什麼樣子,那未來我們難道要為了恢復這樣的一個中國去革命,去強行改變今天的種種現狀嗎?我想任何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想這麼去做吧?

綜上,「清朝不是中國」這個命題,來源於人正常的懷舊情結,但也會令人面對現在和未來陷入巨大的悲觀主義。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都很明顯。

現在來證明「清朝是中國」。

這個命題出自的公理體系,我稱之為「戀己公理體系」(本來想用「自戀」一詞,但考慮到「自戀」太具有傾向性,所以改用「戀己」),來源自人類認為自己的是最好的的心理傾向,具體到時間方面就是認為今天、現在的情況是最好的情況的心理傾向。比如我們會因為人道主義覺得遠古時期人殉很殘忍,我們會本能地厭惡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觀點,都是出自這個心理學現象。

按照這個公理體系,判斷一個朝代是否是中國,其判斷標準就是:今天的中國所具有的各元素,是否對對象朝代擁有較多的繼承性。

這裡的各元素範圍已經不僅限於「文明指標」了,幾乎只要是和我們關係比較密切的重要元素,都可以作為判斷指標。而且比例上也不需要「大部分」,只要不是太少就行。

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文字、所佔有的領土、主體民族的構成,對秦朝有很大的繼承性,因此秦朝是中國朝代。

我們今天擁有的領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現狀,甚至是菜系、京劇、相聲這樣的文化元素,對清朝也有很大的繼承性,因此清朝也是中國朝代。

如果沒有清朝,我們不能保證能從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或之後可能出現的朝代繼承到今天的領土、欣賞到今天的多樣文化,享受八大菜系、看京劇、聽相聲,等等。我們今天擁有的很多東西,如果沒有清朝就不會有。那麼否認清朝不就等於否認了自己嗎?因此,清朝一定是中國的朝代!

以上就是戀己公理體系下,「清朝是中國」的證明過程。和上一個命題一樣,如果跳出這個公理體系來看,這個證明仍然存在漏洞:

它最大的漏洞在於,這個證明邏輯可能會對事實上的外族入侵造成的結果提供合理性。也就是說,假如日軍當年征服了中國,按照這個公理體系的推理,等幾百年後民族情緒被抹淡時,完全有可能認同日本人在中國建立的朝代就是中國的朝代。只要那時現代化的諸多成果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統治,那麼沒有理由認為日本建立的朝代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合法王朝。

綜上,「清朝是中國」這個命題,來源於人正常的戀己情節,但會令人對可能發生的外族入侵產生道德認同。因此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同樣都很明顯。

因此,不論清朝是不是中國,都能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推理出合理的解釋。而這種解釋又都同時存在漏洞。至於一個人採信哪一種,就看那個人哪一種心理傾向會佔上風嘍~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故事情節?
蔣介石帶兵厲害嗎?
能簡單介紹一下漢武帝嗎?
燎原星火-紀念偉大的米騷動運動爆發一百周年(二)
曹操有幾個兒子?

TAG:清朝 | 明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