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劉邦投降的子嬰到底是誰?
一、從年齡上推算。《史記》中記載,子嬰即秦王位前,曾與他的兩個兒子商量殺趙高。也就是說,子嬰即位時,不僅有兩個兒子,而且這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古人結婚生子早點,假設子嬰15歲生子,他的兒子16歲(成年),子嬰即位時(公元前207年)應該在31歲左右,子嬰的父親(秦二世的兄長)應該在46歲左右。秦始皇死時(公元前210年)是50歲,照此推算,秦始皇生子嬰的父親應該在7歲左右,這不太可能。
二、從秦二世對子嬰的態度上看。據《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即位後,準備殺蒙恬、蒙毅兄弟,子嬰進諫曰:「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陰用荊軻之謀而倍秦之約,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此三君者,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子嬰以趙王遷、燕王喜、齊王建這三位亡國之君來勸說秦二世,話說得極重。而秦二世雖然沒有接受子嬰的勸諫,卻也沒拿子嬰怎麼樣。要知道,在秦二世殺了蒙恬、蒙毅之後,便開始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大開殺戒。如果子嬰只是秦二世的侄子,他豈敢在秦二世面前這麼說話?秦二世又豈會放過子嬰?這樣的推理看起來確實挺合理,那麼,子嬰是秦二世的叔叔就確定無疑了嗎?我不喜歡抬杠,但我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即子嬰是秦二世的堂侄子。侄子還是侄子,不過不是親侄子,而是堂侄子。這樣,《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資治通鑒》中的說法就說得通了。古人子女多,特別是帝王家,子女更多,所以年紀大而輩分小的比比皆是。大家知道,秦始皇的祖父安國君(秦孝文王)有二十幾個兒子,秦始皇的父親子楚(秦莊襄王)在安國君二十幾個兒子中排行居中,不被重視,所以才被派到趙國當人質,才有呂不韋的「奇貨可居」。
按照我們上文15歲結婚生子的假設,子楚的年紀與他長兄兒子的年紀差不多,而在輩分上卻差了一輩。如此一來,經過秦始皇,再到秦二世(在秦始皇二十几子女中最小)這一代,子楚長兄那一房的後代,在年紀上比秦二世大而輩分小的人恐怕就更不在少數。所以,子嬰雖然比秦二世年長,但在輩分上仍然有可能是秦二世的侄子。這是其一。其二、秦二世對皇族大開殺戒,殺公子高等人,都是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因為他認為這些人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皇帝位。而子嬰不在秦始皇子孫這一系,秦二世在當時可能不認為子嬰會威脅到自己的帝位,因而對子嬰相對比較寬容,沒有殺子嬰。這也可以解釋子嬰勸諫秦二世時,話說得那麼重,但秦二世為何並未處罰子嬰的原因。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古代帝王之位傳承,講究血統嫡系。按照我們的推測,假如子嬰只是秦二世的堂侄子,不能算嫡系,怎麼可能繼承秦二世當秦王?我認為同樣有兩點原因:1、子嬰本人在秦帝國的皇族王室中威望較高。這點從秦二世殺蒙恬兄弟時,子嬰出面勸諫可見一斑。如果子嬰只是一個平庸、毫無威望的人,他怎敢向秦二世勸諫?另外,趙高在圖謀殺秦二世時,也曾對他的弟弟趙成、女婿閻樂說:「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儉」是謙卑的意思;「載」同「戴」,是擁護的意思。可見子嬰在當時口碑確實不錯。2、秦二世死後,秦帝國皇室嫡系已經無人可選。史料說,秦始皇有「子二十餘」人,這裡「子」可能包括了秦始皇的女兒們。我們前面提過,秦二世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曾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大開殺戒。據《資治通鑒》記載,當時有「公子十二人死咸陽市,十公主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逮者不可勝數。」加上之前自殺的扶蘇,秦二世總共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有23人,剛好是二十餘。另外, 秦二世殺兄弟姐妹,連一向遵紀守法、謹小慎微的將閭等三人也殺,可見秦二世當時把自己的兄弟姐妹殺得十分乾淨、十分徹底,秦始皇的嫡系差不多被秦二世全部殺光了。西漢政論家賈誼在他的名篇《過秦論》中說:「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子嬰為什麼「無親」、「無輔」?因為秦帝國的皇族王室已經沒什麼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趙高殺死秦二世後,又要掩人耳目,不敢自己稱王,只好讓既有些威望,又與秦二世有些血緣關係的子嬰來當秦王,便在情理之中。(文/至簡)
推薦閱讀:
※當年侵華的八國聯軍今如何?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康侯簋銘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王號
※開篇的話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