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成了教練和知道很多理論的練習者有區別?

最近,拖過來一個很萌的同夥,和我一起幹活(寫課程計劃和體系,上課)。同夥的理論知識很豐富,甩我八條馬路,之前也指導過別人訓練,也講過課。又有理論,又會實際操作。

萌萌給人上私教課,我圍觀。

——————————

有個細節,萌萌教練教倒著爬。要求找到上肢主動推的感覺,前鋸肌和胸肌要主動發力。

訓練者就爬啊爬。

萌萌教練問,你的胸有感覺嗎?

訓練者答,沒有。

————與此同時————

我在旁邊看著,嘗試總結了一下。胸肌有沒有發力,這是能觀察出來的:

1.當胸肌和前鋸肌發力時,站在教練角度,能觀察到前鋸肌收緊(腋下在往裡動)。

2.訓練者動作做對了時,手在地面上停留的時間很長,腿在地面停留時間短。而當訓練者主要靠腿發力時,腿在地面停留時間長,手放下馬上就抬起來了。

3.訓練者上肢主動發力,上臂與軀幹的角度是個很大的鈍角。靠腿發力時,上臂與軀幹接近直角。

通過這些肌肉收緊、時間變化、角度變化的線索,能夠知道具體在用哪裡發力。

(私教課當然沒問題啊,可以直接詢問……但是如果帶一群人訓練,就會有麻煩了。萬一一個個問過去,大家都不說話怎麼辦?)

(……當時我在旁邊閑著沒事幹……我也是太閑……)

—————————————————

第二個細節,就是不知道動作是怎麼錯的,錯誤動作是什麼樣。

萌萌是個嚴謹好學的寶寶,做動作總是非常嚴謹地按照正確模式來。

其實,隨著經驗增多,教練會看到各種不同的錯誤。有時候教練要去刻意練習一些「錯誤」動作,這樣才能在示範的時候準確地表達出來正確和錯誤的差別,具體錯誤又有哪些。這方面,比較好的模式是【對錯對】模式,即,先做對的動作,強調要領,然後示範錯誤動作,再示範一遍正確動作。原理是人的記憶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能記住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然後把中間的忘了。所以,對的放兩頭,錯的放中間。

在糾正動作時,教練如果能模仿出來錯誤的動作,就能直觀地讓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教練只練正確動作,那麼技術定型了之後,故意錯也很難。

——所以————

這是從練習者轉向教練的兩個差別:

第一是從觀察自己轉到觀察別人。從直觀的能從肌肉、神經、觸覺視覺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到主要依靠視覺因素判斷。

第二是從只學正確動作,到嘗試學錯誤動作的轉變。作為訓練者,追求的是自己練的效果最好,追求動作定型,正確動作一旦學會就應該反覆練習。作為教練,卻需要主動學錯誤動作。

————————

前面那個訓練者爬行的例子,萌萌是這麼解決的:詳細地講解了動作各部分中的具體細節,分析了各種動作原理。重新講了一遍動作要領。

然後再讓訓練者做一遍。OK,問題解決。

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基礎紮實的人真是有優勢啊……

p.s.本文教練,指的是大眾健身教練。其他項目訓練會稍有共通之處,也難免有不適用的時候。

以及,我在想有沒必要,再開個專欄叫《教練的成長之路》。。。。

……好吧我真的開了。


推薦閱讀:

千年對決:靈活性VS穩定性
零基礎健身愛好者,初級健身計劃東一健身培訓學院
高科技健身房加盟到底怎麼樣?
一篇能幫你少走點彎路的增肌文
為什麼練不出肌肉,健身前後應該這樣吃!

TAG:健身教練 | 教學法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