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小年齡段(1-3年級),如何設計一堂課

我們學得語法!學得單詞!是為了幹什麼!

答:是為了表達,是為了說話。

進一步問,說話用得著單詞嗎?說話是用句子的!所以,單詞要放在句子中學!語法也要放在句子中學!要一切以句子為中心。

今天給某生補課,有感而發。學生只會幹巴巴的讀幾個單詞。還振振有詞地說是老師要求的,不需要會說。這凸顯了我們課堂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教學中沒有目標意識。不知道目標設定與分解,教學過程走形式。

話說回來,讓孩子能說就很難嗎?不一定吧,我認為,換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反而會更輕鬆。下面就來說一說怎樣」怎樣設計一堂課「。

目標意識:教師上課之前心裡要清楚——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先來說一說教學目標的相關概念:

我們經常說這節課,我們要教會學生幾個單詞,幾個句子。認為這就是」教學目標」,這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這種觀點是混淆了能力與事實知識的概念。

學習知識形成能力,先學習知識後才能形成能力,形成能力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要想形成能力就必須有設計合理的,逐層遞進的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教育學觀點:學生學習的過程是,1.先記憶事實知識;2.知識進行理解,組織建立聯繫,形成系統;3.形成能力,能在新情境下使用。

我們的教師要建立以教學效果為中心,在課堂上見縫插針地進行「形成性評價」。

我們老師口中的今天教授幾個句子,幾個單詞,也要改一下了,我們要以教學效果為中心,進行分類。

我們的教學目的應該是學生的英語能力的形成及提升。

英語能力是指什麼呢?我們可以進一步分為逐層遞進的三類:能讀——能說——能在情境中使用。與之平行的能力是書寫能力。即,能默寫。其中,「書寫能力」是表達的另一種形式,與「說」這種表達是獨立的,需要獨立地看待。

現在知道了英語能力的分類,在課堂中要怎樣設置活動進行怎樣的訓練才能達到這些能力呢?我分別說一下。

能讀:見詞能讀,知道含義。老師教授學生一個單詞,分為:呈現——重複——檢測。等過程。其中,我們可以利用呈現及不斷重複,促使學員形成能力。重複過程可以設置活動。注意,活動進行中要時刻對學員學習效果行進評價。

重複過程中的活動設計原則:1.情景帶入,比如講I am angry. I am very angry.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表現的很生氣。看似簡單,卻可以讓學員充分理解這個句子的應用場景。

2.節奏語調的變化:採用大小音,快慢音等,可以有效的帶領學生,使老師處於主動地位。也符合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因為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我們就是會有不同的情緒。

3.一定不要以孤立的單詞呈現。英語與含義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發展出來的兩種語言,英語某一單詞的含義與任何漢語解釋不能做到一一對應,中間會有出入。以句子或片語的形式呈現,會讓學員更加準確的理解單詞。而且一下學多個,也能提高學習單詞的效率。

任何表達都是以句子為單位的,孤立地學單詞沒有除了對閱讀有促進外,對表達沒有意義。因為表達能力是一種基於情境下的下意識行為。只有在情境下的句子才有意義,所以,教學時,即使是孤立的單詞也要以句子或片語的形式呈現,遇到較長的句子,要進行分解,每部分單獨教授。

4.留給學員自主思考的時間1.會跟讀;2.能自己讀出單詞;3.能熟練的讀出。為此我們應該設計怎樣的活動呢?1.連續快速呈現單詞讓學員讀出;2.一次呈現多個單詞,強迫學員記憶讀出。

5.我們一直使用的活動,既有趣,又高效。

能說:在相應的情境下可以使用相應的句子。

這個能力是能讀的更進一步。只有做到能熟練的都才能做到說。

我們利用以上的幾條原則,來設計一些活動:

情境創建:任何句子都可以臨時常設一個情境,教師應該靈活有幽默感的敘述一個背景故事,讓學員過來表演,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加入以前學過的句子,形成一個較長的對話。也可以進行短的對話,比如兩組學員進行PK,一組問,一組答,一問一答,簡潔高效。

能默寫:對學生來說,默寫總是很困難的。

我們採用自然拼讀的方式幫助學員能事半功倍的提升寫的能力。拼讀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練出來的。應該在課堂的整個過程都穿插進拼讀的訓練。呈現單詞時完全可以去掉其中一個字母(學過的),通過老師的讀音進行填寫。

我們一直忽略的是,默寫其實也可以採用句子的形式進行。

這樣學生不僅能練習寫單詞,還能極大的促進語法的學習。

摒棄以多種多樣的遊戲使學員感興趣的觀念,真正讓學員感興趣的是激發學員的求知慾。

通過我們所有獨角鯨老師的不懈努力,一定能使我們小年齡段的課更上一層樓。加油!
推薦閱讀:

TAG:教育培訓 | 課堂教學 | 翻轉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