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漲速放緩 我卻說這是我國電影發展最好的時機

60億,101億,131億,170億,217億,296億,440億。

這是從2009年到2015年我國每年的全國電影票房。

那時,破億已經是令電影人感到振奮的強心劑。2009年,有12部國產電影票房過億,然而這僅僅只是電影市場火爆的一個開端。此後七年間,電影票房一直保持著30%左右的漲速,在2015年達到了大家都未曾預料的數字——440.69億——這意味著全年平均每天的票房都是破億的。

單部影片的票房紀錄更是不斷的被刷新,《捉妖記》追趕《速度與激情7》雙雙達到了24億的水準線(先姑且不提票房造假及延檔的問題),超越了由《變形金剛4》創下的19億紀錄。一部質量在中游以上的影片票房數字不過億,反倒是有點說不過去。

2016年開春,《美人魚》票房突破了30億,這讓業內人士更加歡欣鼓舞,紛紛給出了2016年票房可以超過600億的預測。然而,現實卻是殘酷打臉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報收246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約21%。雖然是正增長的數字,但其實卻是一個不好的信號,且容我一一道來:

2016年開年,《尋龍訣》成為元旦檔的最強影片,不摻水的16億贏得了開門紅。緊接著春節檔大熱,54天票房累積到達了100億,最終第一季度國內電影票房累計達145億元,同比漲幅超五成。但從第二季度開始,國內電影市場卻出現票房大幅跌落的情況:4-6月的票房收入分別為31.11億元、31.38億元和38.1億元,其中4月和5月的票房相較去年同期下降25%和2%,6月因包括《X戰警:天啟》、《魔獸》等好萊塢強勢大片的上映,票房才逆轉為同比增加,增幅為13.6%。但總體來看,二季度的票房仍較去年同比下降5.8%,為100.6億元。

2015年電影票房同比漲幅達到了50%,比起票房的數字已經顯然難以達到600億的目標,這種漲勢的放緩才是令電影人心憂。為什麼今年票房下降如此嚴重?原因是多方面綜合造成的,可能很難用一篇簡單的文章說清楚,我在這裡給出我們業內人士自己的一個看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看任何一個行業都不能拋開大環境來看。這幾年除了是電影業蓬勃發展的元年,也是互聯網經濟大舉上漲的元年,大量的移動應用成為了投資的中心。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的經濟模式是,先燒錢贏得用戶數量,再以龐大的用戶開發其他的盈利模式,加上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的大舉併購,這些APP們都有大量的資金可「燒」。在這其中,電影購票APP開始大舉的搶佔市場,貓眼、格瓦拉、淘票票為爭奪消費者紛紛出招——最常見的就是「十元觀影」。

國內普通3D電影的平均票價一直維持在四十元上下,要實現十元觀影,這些購票APP每張影票需要補貼給院線三十元左右。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令人振奮的票房,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APP的補貼,在這些補貼中,實際消費者負擔的部分並不多。步入2016年,電影票購票格局基本上已經落定,類似的補貼活動大量減少。對於票房構成而言,不只是少了補貼的部分,還有一批消費者因不再能夠享受低票價而選擇不再去影院觀看電影。兩相作用,票房自然會不比之前的漲勢。

雖然漲幅不如預期,但我卻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大量的補貼意味著電影市場實際存在著泡沫,當泡沫散去,反而是一個業態走向健康發展的開始。消費者同樣得到了自然的篩選,一方面留下了真正喜愛電影且有能力進行電影消費的受眾,另一方面這些受眾的消費也更加趨向於理性。

這裡我所謂的「理性」是指對影片的品鑒能力。我們平日都喜歡吐槽爛片,但是你卻擋不住爛片拿走大量的票房。然而近年來,我們卻能清楚地看到:一些口碑佳作總算得到了高票房的回報,而一些爛片只能掙扎在票房的及格線上。以今年上映的《瘋狂動物城》為例:這部影片在中國的宣發成本並不高,也沒有明星的加持(不管是好萊塢大牌明星,還是找國內小鮮肉演唱主題曲或者擔任形象宣傳大使),在上映最初的票房表現平平。

(製表來自於ZooTopia粉絲「混血狼狗」)

上圖中綠線是《瘋狂動物城》國內單日票房前兩周的走向,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上升趨勢十分迅猛——原因就是因為這確實是迪士尼絕對可以拿得出手的高質量佳片:毛髮微動系統使得動物們神態動作活靈活現,展現了目前動畫科技的最高製作水準;故事劇情完整而富有新意,跌宕起伏的發展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當有少部分影迷看過之後,影片的口碑開始持續發酵,同時也有不少影迷選擇「二刷」「三刷」,使得影片票房最終達到了14億——與擁有龐大粉絲基數、進行了鋪天蓋地宣發的《魔獸》電影票房持平。

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在上映之前,業內人士也未曾想到《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看起來沒有大明星大製作撐腰的電影能夠收穫高票房。這自然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導演們開始踏踏實實的拍電影,真正提高國產電影的製作水準。市場槓桿開始真正發揮作用,將諸如《楊貴妃:王的女人》之類的5毛特效沒有劇情全靠明星稱的爛片淘汰。

中國的電影業和電影市場如果要想持續發展,必須要從2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對電影製作的投入,只有多製作高質量的電影,要加大力度培養中國的電影編劇、導演,只有有了更多的好作品,才能讓電影觀眾產生更多的期待;二是培養中國的電影文化,美國的電影市場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以好來塢喝迪斯尼為代表的電影文化,是通過大量的好作品和電影人物故事,深深地抓住了美國的心,形成了代代追「星」(這裡星指電影人物)的局面,電影文化產品市場也豐富和繁榮起來。

電影產業畢竟是文化產業中的一環,核心始終是在「文化」。當我們可以拋開那些數字帶來的噱頭,認認真真地談一談文化的時候,當我們總算擁有理性且具備消費力的受眾的時候,當我們可以相信好內容才能帶來真回報的時候,誰說這不是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GWchat2016」關注國文茶話,老陳與您一起閑話時政經濟。

推薦閱讀:

《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為什麼被重拍?
你如何看待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的陳末和幺雞?
如何看待馮小剛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
趙奕歡為什麼沒有火?
黃曉明拍的葉問2,是說些什麼的?

TAG:電影 | 電影票房 |